北野武是谁?
说到日本影视品,除了小的时候曾追过一段时间的日本动漫,和长大后看过几部有口皆碑的日本动画片,这部《导演万岁》就是我所看的的第一部日本真人电影了。
而对这第一部的观感,我就只想在看完之后说一句:什么鬼?!
我把电影分为两层故事:第一层:坏了脑子的导演第二层:一部一部的故事电影从一个荒诞的镜头开始,这是第一层故事,一个朴素的人形玩偶躺在核磁共振机上,被大大的机器扫描来扫描去,医生仔细的看着观察屏,试图寻找病因。
朴素的玩偶从仪器上下来,来到医生面前。
医生试图和玩偶交流病情,朴素的玩偶不发一言,医生用控制着愤怒的声音和他说,“让他自己来见我”。
这是我所理解的第一层故事,北野武本人的精神自语。
然后似乎是转到了北野武他对本人多年来做拍摄电影的简单回顾,也是第二层故事的开始,以吐槽为主,讲故事为附:先是他早年间拍摄黑帮电影,内容就是狰狞的嘴脸、毫无人情味的扣动扳机、不堪一枪的人命,然后,导演说,这个类型太无聊,我不要拍了。
接下来是小人物的爱情故事,帮大叔找记忆的少女、等待公主的司机、爱上服装销售员的骗子,然后,导演说,这个太无聊,我不要拍了。
接着无敌的忍者登场,可是无敌的忍者为什么会身陷困境呢?
导演说服不了自己,所以,他不要拍了。
那么恐怖片呢,似乎除了恶心的妆容和不合逻辑的剧情也就不剩什么了,导演说,这太空洞,我不要拍了。
既然鬼神结束不了人类,那通过外力来灭世吧。
一颗小慧星向地球袭来,不了了之。
导演说自己对50年代的日本历史再熟悉不过。
于是主人公变成了即将退休的工薪族,无趣的退休生活、无趣的家庭生活,这样无趣的故事要谁来看,导演说,我不要拍了。
于是镜头又来到那时的乡间,对准了小人物的小生活,为贫穷而苦的家庭、丈夫对妻子的家暴、从娃娃开始穷人们歧视更穷的人,导演说,这太阴暗,我不要拍了。
导演每吐槽一部片子,情节就迅速转移到下一部,但他似乎渐渐不仅仅是吐槽了,开始试图认真来讲故事。
这个故事尤其长,我不禁感觉就是这长度本身也是荒诞的一部分。
和前面几部不同的是,导演在这里面扮演的是一个渴望婚姻的仆人,在真人和玩偶之间切换,用他后来丈母娘的话说,“他一遇到事就变成玩偶,真是懦夫!
”在听主人糟糕的演讲时,他变成玩偶;在去向对手要债时,他变成玩偶;在遭遇尴尬时,他变成玩偶。
这样一个不敢面对生活不幸的懦弱的人,最后却用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因为看到他贫穷境遇而落跑的新娘,这让我既感叹故事的非理性又感激导演对小人物关怀的这份浪漫。
然而这个时候,那颗不了了之的慧星终于来了。
慧星落地,毁灭一切。
电影由一个更加搞怪的情节结尾,回到第一层故事,玩偶变成北野武本人,倾向医生问他“医生我究竟得了什么病?
”,医生平静地回答他,“你的脑子坏掉了”。
对此,我只想简单总结下,生活本身是非理性且虚无的,电影又夸张了他,可偏偏这就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导演令我们睁开了眼。
如果这是他们所以为的自己的使命,那么无疑,北野武很好的完成了它。
果然是没有失望啊但我这么说好像让人觉得我很受了评论的影响,然后验证了这点,其实不是这样的评论很多时候是很个人的,作品也是很个人的,光是凭某个评论去看电影或者书籍,未必能获得同样的快乐或者期望北野武非常的能搞笑,虽然很多笑话是那么的冷,又在这么冷的冬天但是还是很欣赏这无厘头的对接戏中的那种奇正交互,若隐若现的认真和搞怪当然作品叫《导演万岁》,不是说什么导演在霸占功劳,其实也有失败,北野武自己这么说,我觉得他有点臭屁的味道在里面用这么些对接和冷笑话以及天马行空似的画面就把我,我们给吸引了,他不‘万岁’也说不过去啊片子中的玩偶是很有意思的,正如那对母女说的,一有困难就变成玩偶,想想都开心那个艾德教授还是很正面地提醒我他就是《菊次郎の夏》里面的光头佬,孤零零的扮演外星人的那个家伙
这不是什么恶搞片,原来看过《性爱狂想曲》,发现是同一类型的,不过其中的冷笑话不如《性》的冷,也不是什么自嘲,北野武自己都觉得无聊了。
我又想起《性》中主角买车的那一段,冷笑话中的极品。
不苟言笑的北野武、荒诞不羁的剧情、神经质似的演员,构成了这部极其怪异另类的电影。
北野武在片中把自己大卸八块,完全解构了一下,自嘲自娱自乐,不仅拿几部得意之作开刷,而且还恶搞了小津安二郎、骇客帝国、齐达内顶人等诸多经典桥段。
在最后北野武得出结论,他的脑子坏掉了。
2007年的这部作品,确实真是展现了北野武的困惑——当他的作品因暴力表现而受到推崇、当“北野蓝”成为固有名词,也同时限制了他更多的可能性。
依照惯性去继续拍片,显然不是北野武所想要选择的结果。
因此才诞生了这样一部肥皂片式的电影,把它当作北野武的作品,感受不到其中的趣味,却会有一些错愕。
但这些,也从侧面说明,北野武并不擅长于拍摄那些更依赖剪辑技巧的电影。
影片通过一位导演思考“拍什么样的日本电影”,而以分段电影的形式展示了日本电影的多个世代,如模仿小津安二郎风格、平静漫长,喝酒喝茶的长镜头就可以有三十分钟,“令人着急”的电影;追寻纯爱浪潮的电影《追忆之门》;展示昭和30年日本贫苦阶层人民的《柏油力道山》;顺应恐怖电影风潮而拍但失败的类同搞笑片的《能乐堂》;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新时代剧、运用大量特技的古装忍者片《苍鸦忍2》;又或者受观众欢迎的科幻大片……北野武作为这些电影的介入者,让这些电影无法成型地叙述故事,而旁白则更似多一层注解。
与其说是电影,这倒不如说更像是一本书,作者北野武考虑着“自己改拍什么样的电影”,并且一一罗列自己会怎样拍摄各式类型片——而这就是思考结集,无非用影像表达的方式,反而令人感到奇怪。
无论什么类型的电影,总会出现一些言不及物之处,在大框架之下却总有一些古怪的疏漏。
在《导演万岁》之中,北野武逐一指出各种类型片的无聊之处,而又不忘自己加上些沉闷的恶搞场面,比如拉面店打架、空手道馆闹剧、甚而不忘记恶搞齐达内、骇客帝国以及E.T.外星人。
人物造型也不忘记一番乱来,铃木杏手持一只鹅的样子颇有趣味,而北野武自己更是请出一个木偶来做替身。
最大的恶趣味当属最后一幕:整个电影的结束却仅是另一个电影“导演万岁”的开头——就是说,全片只不过是另一部电影的引子而已——这个手法或许有趣,但未免让观众有些被冒犯感觉。
虽然时代已不接受“情绪”与“暧昧”,但是“没品的富人与穷人”,也会想要看一场好电影的。
北野武大叔的片子多少有点戏谑性质的,但是他又是无比认真的。
让人感觉怪异。
大师这样的词,非常不适合他。
为什么要成为大师?
他这样也很好了。
有许多值得我们记住的电影,领教一下这好色老头的笨拙温柔。
小津那会儿自然是笑了。
kid's return那会儿感动了一下。
这片多少也算自我反思吧。
大叔的新鲜劲儿总是好的。
乐得轻松自在。
《导演万岁》:一个导演的呓语如同一场盛开的吐嘈大会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用各种方法突破自己的瓶颈是许多人都在尝试的事情,成功也就罢了,但失败后你会发现你依然回到了原点,但这个原点与以前的原点也许恰好隔着一层玻璃!
―――韩兮无疑,影片是荒诞的,当第一个镜头是木偶被缓缓送进医疗仪器中的时候,观众已不难理解这种荒诞性的风格了。
在这部影片中共出现了四个北野武,一个是现实中的北野武,另一个是片中那个发誓不再拍黑帮片的导演北野武,第三个则是影片中在各种题材片断中做演员的北野武,而最后一个便是木偶北野武。
站在银幕之外的北野武创意了这个荒诞的故事,可以说是在《双面北野武》的基础上走得更远了,但笔者极其怀疑这种动机的直接原因。
如果说《双面北野武》是北野武与“北野武”导演的一次良好合作的话,那么本片这种设定上的重复是否暗示着北野武的真正没落。
其实这重复的本身恰恰符合了影片中的故事,这个叫“北野武”的导演似乎要超越自己。
俄罗斯套娃便这样不经意间从现实走向了电影之中,于是北野武将不再拍摄黑帮片,从而转向其它的领域。
对于导演来说,这种冲动无疑是值得嘉许的,这是向自我的挑战,但尝试是否符合每一个人呢?
于是七种类型的影片相继上演,小津式的生活剧,日本大发展时的怀旧剧,经典的日本恐怖片,纯爱片,武打片,科幻片以及搞笑剧。
很显然,这些片种是现代日本电影市场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北野武似乎在做着一个全面性的总结。
但如果只是例举这些影片,那似乎只有搞笑的成份了,在《我的野蛮女友》中,这种搞笑的手法已经被观众们所熟识了。
而片中“北野武”的每一次尝试都没有成功,那么,其表现手法以及失败的原因便是北野武最要表达的一种观点。
每一种影片都上演了几分钟的戏份,导演北野武便采取了否定的态度,而且指出其问题的所在。
很显然,对于导演来说,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没有新意便是可怕的,北野武在自省,恐怕也为了整个日本电影界在自省,这样的勇气是可敬的。
而此时,片外与片里的北野武其实达成了统一,这是一个导演的问题。
第三个北野武是演员北野武。
客观的说,本人一直不太看好这个面瘫的演员,没有表情将其戏份过于局限了,除了暴力的角色以外,剩下的似乎只是冷笑话那种木偶感觉。
导演用木偶替代自己是极其有意思的事情,同时似乎也提出一个疑问,即导演的问题是不是演员也会遇到呢?
不仅仅是北野武,还有许多影视工作者,即而扩大,整个电影业的窘地可见一斑了。
演员北野武是一种悲哀,当在纯爱剧中倚身在车边的时候,怎么看上去都是一位黑帮老大,定位,这是演员最大的可悲,也预示了日本电影界的可悲。
第四个北野武最有意思,其实它的戏份是最多的。
在电影界,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木偶无疑是《迷墙》中那些生产线上的木偶。
可能说人偶更确切一些,但到底是人还是偶呢?
影片中那位骗子母亲说了一句话很值得思索,“当他感觉不妙的时候便成了木偶”,与其说这是一种逃避,莫如说这才是真正的面对。
感觉不妙最起码是一种最真实的心理体验,而北野武却幻化成了木偶,于是便代表了一种无能为力。
木偶的出现将影片外的真实导演,影片内的北野武导演以及演员北野武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它是他们的化身,也是他们的替代品,它的无能为力,它的忍耐,甚至是它的胜利都是无意识的,所以当木偶失踪的时候,北野武处于一种挨打的境况。
毫无疑问,北野武用自己的身份来暗喻着当今的日本电影产业,于是,北野武的反思即日本电影业的反思,北野武的批判也是对日本现有影业的评判,这包括许多类型片。
影片中多数类型片都是几分钟的戏份,反倒是一部杂糅的搞笑片显得最长久,讲述的是骗子母女如何看上一名可能的金龟婿。
这部片子集合了几乎所有的类型片元素,武打,纯爱,怀旧等等,这似乎是导演“北野武”的理想之作,但一部科幻片的力量却远远超越了北野武的努力,那场大爆炸来势凶猛,以至于将日本所有的类型片都摧毁了!
那么这部科幻片又代表着什么呢?
影片中一句“慧星撞地球”的台词已经将所有答案都揭晓了!
影片的最后,医生面对北野武只说了一句话“脑子坏掉了”。
而坐在医生面前的是北野武真人,而不是那个木偶,自以为找到出路的北野武可以感觉良好地面对观众,但观众们显然并不买帐,导演的所有努力终于失败了,北野武的悲观也显得不是那么有力了。
韩兮2007-12-14于通州
北野武努力要讲一些荒诞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个导演的难处。
看到中间很迷惑,北野要说什么。
到结尾说脑子坏了,似乎又在点题了。
不管怎样,别想哪么多的深奥,哈哈一乐吧。
先大声喊一句北野满塞!
导演满塞!
每次给北野画星星都为难,老想着我能多要几个么。
老想写点他的评论啥的,20来部片子翻过来复过去的看,越看越觉得写不出。
原先日本碟卖的少而且他也不咋有名,他片子我也是买到一个看一个,这两年他跟碟市都慢慢火了,就买到了全集。
御法度,大逃杀,以藏这些先不算,把他拍的按照年份顺序看了一遍3-4×10月那年夏天,最宁静的海小奏鸣曲性爱狂想曲坏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大佬玩偶座头市双面北野武导演万岁考证一下发现两部片之间没有超过两年的,还不算中间还演别人的。
最强大的是每一个相对于前一个都是绝对性的转变,一直持续着的只有那渗进细节里的悲观和戏谑。
大伙记住的追捧的都是花火啊,菊次郎啊,玩偶啊(连那年夏天宁静的海都被碟商挖出来换了一个又一个艺术的封面出碟),现在很多人看片看的越多越追求所谓的“艺术性”,说白了就是找内涵装逼卖十三。
原来大马路上撒尿的不良少年看了几个片儿以后都转身成了文学青年,撒泼成了愤青,骨肉皮成了内心坚定的摇滚女。
啊。
说一边儿去了=ω=。
拽回来。
前面说那些被捧不是说他们不好,我自个儿都很喜欢。
只是觉得单挑几个出来爱着是没法儿理解北野武的,更别说看懂双面北野武和导演万岁这俩片子了。
单就看某个导演的某个片子来说,我是更喜欢看一个导演的成长起伏的过程的。
北野武最讨喜的一点就是他比其他人坦诚勇敢,他主动把自个儿的转变过程展示给我们看了。
看双面和万岁的时候我就老觉得面前站着个糟老头,挺着他越来越结实的小肚子,面部毫无表情的说:“啊,我拍了不少无聊的片子。
对不起您了,我这就反思去。
”说完左边眼皮一抽抽。
…………他爹菊次郎,学生时代学的拳击,打小擅长的画画,出事故的中年生活……每一部电影里都有他自己生活的影子。
每一部自己的片子都认真去拍,别人的片子他也认真去嘲笑。
小津,昭和三十年代电影,好莱坞翻拍的恐怖片,感动多少国民的纯爱电影,忍者座头市,钢丝时代剧,奔向宇宙的科幻巨片……(甚至还有发型酷似EVA凌波丽女神的管家和蛋黄酱相关= =)北野武把自己和别人都玩了一票,还装模作样的指着那个木偶说:要怪别怪我,怪他。
果然漫才也不是白干的,吐嘈杀伤范围这么广阔。
说不定他从给自个起那个“Beat Takeshi”的名字开始就有了自嘲和自醒的觉悟了吧。
=____=
这是一部没有令我失望的最新作品,并至今被我津津乐道于朋友之间。
2007年秋冬之交,北野武的幽默风格除了让我爱不释手外,自己的个人意识在这部影片中也得到了催化。
记得某篇评论中说,北野武在执导影片中有一种“突如其来的幽默”,也就是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搞笑元素。
中国人幽默喜欢抖包袱,铺陈一大段之后抖出一个笑料,与之前的铺陈一起构成喜剧元素。
而北野武讨我喜欢的地方就在于猛一下搞你一笑,让你在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的同时笑出声来。
比如“我是——外星人——”这一段,猛然地让人笑过之后,又让人猛然回想起十年前的《菊次郎的夏天》,顿时温馨与怀旧涌上心头。
北野武和那个光头的确是老了十岁呀……我把这种风格称为:怪异。
(故事的最后一幕)【北野武】医生,我的大脑怎么了?
【医生】坏了。
(剧终)(以下才是我说的)北野武的确是个鬼才。
他是这样一种鬼才:不仅是一个很鬼的导演,也同样是一个很鬼的演员。
他那看似面无表情的脸上,却每每能够浮现出天马行空的奇妙故事,很屌很男人。
在观赏这部2007年的新作《导演万岁》之前,我其实已经看过2005年的《双面北野武》——《双面北野武》告诉我,原来一个鬼才导演的自嘲是可以这样乱来的——而《导演万岁》则告诉我,一个鬼才导演的自嘲其实还可以更加乱来。
《导演万岁》杂糅了各种类型片的元素,情节支离破碎,以至于到最后我差点以为这导演已经精神分裂了——然而,它又恰恰用这种荒诞的手法绝妙地体现出一个处于事业巅峰的导演突然江郎才尽、思路枯竭的窘迫局面——而这也恰恰说明了真正的导演并没有江郎才尽。
《导演万岁》让我想起了美国人以前拍的经典《8½ 八部半》,但本片更加丰满,更加狡猾,也更加酷。
《导演万岁》故事的末尾,世界被小行星毁灭了,然后升起一行大大的字幕:Glory to The Filmmaker(导演万岁),我想这才是北野武真正要表达的概念吧。
岸本加世子,铃木杏母女俩真是天生萌物一对!小鸭子,呱呱呱;小斑马,哒哒哒~
一点都不喜欢看。简直是折磨,看他的电影!
混乱和不知所云,有点B级片的感觉
大师,不要再乱搞了好不好。你岁数都不小啦啊·········
前半程元素串烧,后半程破梗飞天,毋须讳言这是北野武最水最烂的一部片子,欣赏一个导演没必要连他拉的屎都说香的。
一个导演的反思
话说北导 您还是认真拍暴力片吧
这是要抢三木聪饭碗么,看到最后都睡着了啊八嘎
有些随意,大概都能开出点当前日本电影的一些东西。还是喜欢北野武戏谑的搞笑
很喜欢北野武但是他一无厘头俺就看八懂了!
刚开始很萌,渐渐变得无聊透顶
前段各种类型片模仿大串烧,发现只要北野武一出现必会出戏,本身的形象固化就适合搞笑和暴力真没办法。后段母女俩下凡吃拉面目睹摔角后彻底放飞,就完全跟不上导演的脑洞无厘头恶趣味了。二次恶搞齐达内很像日本综艺我要变变变,练武那里很相声小品,不知道结尾的爆炸后几年的《忧郁症》有没有借鉴这里。资料馆胶片版。
多看一些北野武的电影之后再来看这部片子可能感触会更深。
大杂烩大串烧,后现代精神?
Not glory to the filmmaker, but satire.
這分明就是二十一世紀的性愛狂想曲啊。不知是我成熟了還是北野武成熟了,這部電影的黑色幽默和自嘲比性愛狂想曲好多了。
北野武这样的表演就算得上是以不变应万变了吧~
医生,我的脑子怎么样了?坏了。情况不妙时,他就变成玩偶,真是懦夫。这个臭老头,整天搞这些河底捞鱼,海底摸月的奇怪事。
北野武导演,主演。好玩
真的是。。。脑子坏了。。。=v= 他还搞笑~还有点不好意思承认~因为先看的阿基里斯与龟~反省的话~他越来越直接了~也是~ 本来年轻的时候就是北大与南大并存的时期~一边反思一边怀念一边炫耀一边自嘲也是应该的~~ =v=他悲观?~也许吧~但还是很容易欢乐起来的~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