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充气娃娃拍得这么人性和文艺范,也只有日本导演了,是枝裕和拍了一部风格很特立的独行电影,把一个表面非常淫邪的题材拍得足够唯美,影片最大的看点就是选对了女演员,裴斗娜惟妙惟肖的表演高度还原了半人半物件的动作及神态,这是解放尺度最大的裴斗娜,多次凹出人体艺术,也是大银幕上最好看的裴斗娜,可能是她确实适合女仆装,也是因为她,才能对这种类型电影有观影兴趣。
可能一直用双倍的速率推进,如此缓慢的叙事节奏也显得很流畅。
有了心,是件很疼的事,因为有心才会有伤害,有了思想,更是一件很沉的事,因为有思想才会有失去。
电影的前后部分显得有点割裂,尤其是那急转直下的结尾,把原本就很隐晦的成人寓言拍得更沉重了,孤独才是生命中最不能承受之重。
一个人有幸得到了去天堂和地狱参观的机会。
他先到地狱,发现地狱并没有火焰和酷刑。
人们围着一口巨大的锅坐着,锅里煮着汤。
每个人都很饿,他们手中握着勺子,却无法把舀到的汤送入口中,因为勺柄太长。
他们不断努力着,无瑕同周围的人对话,却总也吃不到。
当这个人来到天堂时,他发现天堂和地狱很像,人们也握着长柄大勺围坐在一口巨大的汤锅旁。
不同的地方在于,这里的人们把汤喂入他人的口中,每个人都吃得很饱,人们交谈、嬉戏,时光在欢声笑语中流逝。
充气娃娃小望说,生命可能是无法以自身之力成功的完满,生命本质上便怀有重要的匮乏,并因他者的存在而完满。
好比花,就算将雄蕊与雌蕊聚集,也不足够,仍需昆虫与微风的造访。
所以,小望要做一只马蝇,泅泳在光中,在微风的吹拂下,向盛开的花慢慢飞近。
但这个有心的充气娃娃所发现的秘密,却不为人类所知。
人本是万物之灵,但在传说中被神吹进人体内的那股灵气却在现代社会里日益消亡。
钢铁从林里的囚徒们在相互疏离中过着孤独、封闭的生活。
他们表情僵化,灵魂枯萎,龟缩在自己的蚕壳里,带着面具疲惫地穿行在灯红酒绿中。
我们放弃了对意义、灵魂和自我的追寻,在疲于奔命中选择即时的快感和浮华的享乐,以此冲淡内心的空虚和潜在的绝望。
为满足人的这种需要,市场上充斥着各类替代品。
我们用垃圾食品代替太太的烹调,用催泪电影代替老公的拥抱,在虚拟世界中为自己找一个更真实的身份,用充气娃娃解决基本的生理需要。
久而久之,我们在这个替代品的世界中离彼此越来越远。
原本需要借助他人形成的自我也越来越萎缩,病态。
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也不过是替代品。
当人没有了自我,而只是完成某种工作、某种程式化生活的工具时,的确是随时可以被替代的。
小望的主人时时被老板威胁要被换掉,公园里的老人也曾是学校里教师的替代品,女职员害怕被年轻女郎替代。
只用功利性这一把尺去丈量人类的时候,任何人都只是工具,是巨大社会机器中的一个螺钉。
人类对抗现代社会这种异化作用的唯一途径就是借助于彼此,自我也是他人的折射,必须在和他人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建立起来。
小望有了心后,开始了追寻自我的旅程,整部电影的旁白不时出现小望对于自己的定义。
最先,主人对待她的方式让她觉得自己不过是解决性欲的替代品,但与音像店男人纯一的相遇,尤其是纯一吹进她身体里的空气让她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她开始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为了更像人,她用粉底掩盖自己身上的线痕,不让自己的影子被看到,渴望拥有自己的生日,而且决定不再给自己充气,因为这样她就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像人类一样日益接近死亡。
她追寻自我的过程中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不论是音像店老板的逼奸,还是纯一的死),她一开始单纯明净的眼神也随着心灵的成长而越来越迷惘忧虑,但她从来没有退缩和畏惧。
当回到出生地,看到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臭皮囊躺在垃圾堆中,听到自己的创造者把人类和自己区分为可燃与不可燃的垃圾时,她释然了。
她不再在乎自己是谁的替代品,因为如果没有心的话,人类也不过是替代品,是可燃垃圾。
但是她有了心,是这颗心让她与谁都不同。
她去找纯一时,纯一说,你不是谁的替代品。
因为小望的存在,纯一也不再是行尸走肉。
是他呼出的气赋予小望以生命。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谁都得在同他人的接触中互相了解,互相温暖,互相赋予生命的意义。
人生可以是无限空洞的,我们在彼此的呼吸中生存,在彼此的爱和拥抱找到真正的自我。
那赋予人的形体以灵气的,并不是神,而是人类自己,我们是互相的空气,互相的寄托。
我们不是蜉蝣,不是为了诞生而诞生的虫蚁,但孤寂和隔绝却泯灭了我们的人性和温度。
当主人要求小望变回一个没有心灵的充气娃娃时,他证明的不仅是现代人的爱无能,更是现代人自愿退化和自甘沉沦的心理病态。
当我们失去了彼此,每一个单独的人类是多么的脆弱无助,没有力量去抗拒世界的对自己异化,没有动力去追寻完满的自我,只能停滞在空虚中,独自老去。
但是小望不同,她对一切充满好奇心,她想接近人,帮助他们,温暖他们。
电影中有许多温暖的场景。
比如公车上的小望将自己的肩膀借给打瞌睡的眼镜男依靠,送粉底给怕老的女雇员,陪伴垂危的老人,以及逗弄童车里的婴儿。
当人类焦虑着要和彼此保持距离时,小望迫不及待地想要贴近每一个人,所以她不仅有了一颗心,还有了许多人类都不曾拥有的思想、勇气和感情。
当小望凭借纯一吹进身体里的气息存活,纯一却死去了,同充气娃娃相比,孤独的人类个体要脆弱得多。
小望问纯一,天上有什么?
纯一说有天空有空气和云飘着,空气是透明的,虽然看不见,但存在着。
小望的心就是这样,虽然看不见,但是存在着。
她收集的每个瓶子都是这样,虽然是空的,但每一个里面都装满了空气。
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看不见,但是存在着的。
我们要借助彼此才能感受到,当我们成为彼此的清风,马蝇,我们才能填补自我的匮乏,成为一个与谁都不同的人。
可惜,太多的人寂寞了那么久,岂知道自己欠缺的,只是别人那一口气呢?
看《空气人形》最根本是源于我对充气娃娃孜孜不倦的好奇……我不想把这么富有玩趣的探究心理简单的转化成在猥琐的网页上偷偷摸摸的瞧,所以只好在是枝裕和大叔的新片里正大光明的看。
看过大叔的《即使你走啊走》,就知道他对光和影的爱,还有那台阶和路面,日本治愈系影片总是这样,不期你急切切想知道主题,满是摇摆臂和幌镜头,时间滴答滴答走,却总是与影像中纯纯的人无关。
裴斗娜倾情演出,就可以预见这部片子在各大赏中收获不会少。
她个大脑壳,树干身形,一旦放空的眼神,不知世间除她之外是否还有演绎机器人或娃娃人更好的优选。
小望是个充气娃娃,被一个宅男恶大叔买回来,日日夜夜扮演着贤妻良母+乖巧女儿+发泄工具之综合体,直到,直到,忽然一天小望变成了人形,会有心,有记忆,学说话,善伪装。
小望白天到音像店打工,喜欢上ARATA演的店员,夜晚变回原形离不开对她守望的大叔。
可是,即便她努力成人,想得到ARATA的爱,躲藏不让大叔使用她,又四处去理解何为人、如何活生生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四处都是替代品——大叔的小望是前女友,她只是不会说话扰人的性YU替代品,ARATA的机车头盔下是前女友的灿烂笑容,回到制造者的小田切库房中,她也不过是过气人形……当她牙牙学语时学会的第三句人话是“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而她的造物主告诉她,我们死后是可燃垃圾,你是不可燃垃圾,字。
字。
珠。
玑。
小望在意外中被ARATA知道是个充气娃娃,不知触动了他哪个G点,小望说希望能做一切他想做的事,便开启了充气与放气的游戏,暗暗觉得好笑,果然每个物种身上的快门不一样的很,莫不是因为在干瘪与丰满交替之间他能体会到拯救的荣光?
小望她大叔和造物主忘记告诉她了——可燃垃圾身上的肚脐不是阀门,就算是,里面也是油肠肥水,不是清新空气。
等小望渴求的帮ARATA划开了肚脐,观众才惊诧,是枝裕和变成了金基德,嗤嗤笑不已。
小望把这个她那么期待的可燃垃圾包扎摆在了门口的垃圾堆放处,人们见得虚汗直流,只有她坐在自己家的垃圾堆前,化作一阵风,吹过了大叔,吹过了造物主,吹过所有与她有交集的千奇百怪的人生。
她这不知是过了几天的人形生活,终落得个无家可归,无处遁形,无人怜爱,亦无法自拔。
她问过大叔:你希望我有心吗?
她回答过造物主:变成人之后,我有开心的事。
她也听老爷爷安慰:双手冰凉的人心总是温暖的。
只是没有人对她负责,也没有人教她思考,像是枝裕和喃喃念出的诗句:生命本质上便怀有重要的匮乏,并因他者的存在而完满。
然而,我们彼此,对于自身这份重要的匮乏,毫无自觉,也未曾被告知,原来我们是被播撒的种子。
也许小望扼腕她没有真正血肉的生命,可是,相较于我们,在毫不知情之下开启的人生,该是幸运很多了。
毕竟,你有说明书。
你知道吗?
尘归尘,土归土,而你,归空气。
我们,就在时间滴滴答答中老去,眼瞅着变成人形的童话从人鱼公主幻灭到了充气娃娃。
空氣人形 Air Doll港譯 : 援膠女郎總感覺港版譯名跟這套電影的風格不太貼切談不上是影評, 純粹記錄, 所以有大量"劇透", 敬請注意*- - -總結來說, 這是一個異色純愛故事整套電影集合了所有被社會排斥、孤獨的個體把吹氣公仔當作女朋友的中年男人活在舊女友陰霾下的純一來自單親家庭的小女孩喜歡偷窺的宅男外表像歐吉桑內裡是大色狼的店長暴食症少女無所事事終日去警署自首投案的老女人害怕衰老的中年女人獨居老人因此獨居老人對望美說 : 我們都一樣的所有人徒具空殼行屍走肉地過活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 缺乏情感交流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而尋找代替品中年男人其實一直真誠地對待每個"女朋友"他真正害怕的 是"相處" 是"關係"獨居老人害怕失去 於是痛恨短壽的狗小女孩最後拋棄了心愛的玩偶 換取一隻玩具戒指店長的口頭禪是「現在的年青人呀」有夠諷刺的電影的畫面很純淨 鏡頭下的男女主角都比真人好看蒲公英 / 玻璃瓶 / 絲襪 / 影子 / 水滴都是重要的意象電影一開首 望美, 一個舊款吹氣公仔, 被窗外的水滴喚醒她一直在喃喃自語 : 好美麗生命的起源本應是美麗的然後一切開始腐朽「擁有了心, 因此學會說謊」她說她沒有喜歡的男生她還學會了羞恥當純一發現她"漏氣" 她露出尷尬的神色純一問 : 當空氣從你身體溜走的時候, 你痛苦嗎她說很痛苦結果純一卻以這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慾念「我們都一樣」於是這個純愛故事變了樣望美直到最後也意識不到原來大家是「不一樣」的純愛故事的男女主角最終化作可燃v.s.不可燃垃圾她在"死"之前看見眾人慶祝她的"生日"吹蠟燭的那刻 鏡頭一轉 蒲公英散落在每個角落 [ 很喜歡這一幕 ]蒲公英的種子為每個孤獨的人送上祝福只有歐吉桑店長拒絕接受幸福少女從睡夢中甦醒 被窗外景色觸動她喃喃自語 : 好美麗生命就是如此循環不息互相感動。
充气娃娃变成活人,这怕是众多宅男的梦想吧,AV中也不乏这样的剧情。
而这个梦想成真的时候,男人却害怕了。
她对他说:“我有了心。
”而他边退却边说:“请帮助我,回到没有心的状态吧!
当一个充气娃娃就好!
”男人怕了真心,不止男人,人都怕了真心,没有感情的性交似乎来得更轻松一些吧。
即使连影碟店的老头也喘着粗气这么对她说:“你和谁都可以做的吧,这年头的女孩……”如果放弃了身体的尊严,那么爱情还有没有价值?
然后她说:“你想要怎样我都可以,只要你想的。
”他说:“我想看到你放气的样子。
”他在床上拔开她的气门,看着她泄气,又给她吹满,又放气,直至力竭而眠。
她趁着他睡着,用刀在他身上开了口子,她说:“我也要往你的身体里吹进我的气。
”而然她的气没有进入他的身体,他死了,被打包好装进了垃圾袋。
“你在这个世界上看到的事都是悲哀的吗?
有没有?
美好的事情。
”他问,她点头。
而最终,她也把自己抛弃在垃圾堆里,成了一具空囊。
而那颗真心,也成了空气弥出来,播撒到四处,这看起来是个“美好”的结局。
看完了这部片子,我一直在想充气娃娃为什么会突然有了心呢?
电影中的充气娃娃也很想知道答案。
娃娃说有了心很痛苦,不如说是作为一个有感情会思考有自我意识的人很痛苦。
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她从未体会过美好。
就像电影里的老人所讲的,其实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和充气娃娃一样空空如也。
难道寂寞是都市人通病?
在城市绚丽繁华的外表下生活的人却是空虚,孤独,无助,恐惧,绝望的。
就像把娃娃当作自己女朋友一样每晚亲热的孤独男人,他为什么不敢找一个正真的女孩去交往 做爱,而是要用一个没有反映的娃娃来代替?
但当他发现娃娃活过来的时候,他乞求娃娃变回那个没有知觉供人发泄的玩具。
他说,正真的人是很麻烦的;刚开始很喜欢和善的店老板,没想到后来他却强迫娃娃和他做爱。
责任感缺失,善于伪装,这不是现代人的通病吗?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部反映都市人心理的片子。
就像在医学上过分强烈的倾诉欲也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其实每个人都很寂寞,只不过大家表现出来的方式不同罢了。
导演是想用有了心的娃娃和人类对比吗?
电影里说,皮肤冰冷的人都有一颗温暖的心。
那流着温暖血液的人呢?
是不是心里都很冷漠?
可以说,这一部充满着情色意味的电影,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娃娃白皙的大腿,光滑的脊背,以及做爱的场景。
孤独的人用性欲来排遣心中的寂寞,我不知道导演有没有这一层面的意思。
其实电影里的娃娃就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只是渴望收到周围人的关注和宠爱。
有了心,就需要有东西来填满心房。
那就让爱人的气息来填满自己。
充气娃娃为回报以为和自己一样的纯一,拿到割开了他的皮肤,想要把自己的气息也灌输给爱人。
可纯一最后却因为失血过多死掉了。
我不知道导演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难道是想表达在这个冷冰冰的城市中,一个炽热的心其实是伤人的武器吗?
温暖在这个城市中很难存活。
看到娃娃在垃圾堆中幻想自己生日那段很伤心。
她就像一个渴望被重视的孩子。
导演为什么要用这么温暖的画面表达这么冰冷的主题,看起来让人很难过。
每个人都是充了气的没有心的人偶。
活的如行尸走肉的躯壳,还比不上一个有了心的玩具。
文/艾晨我本想把这篇影评的题目取为《“日”久,见人心》,又觉得用这么不正经的语气,去调侃一部正经而严肃的电影,虽然多少能夺点眼球,但那种自以为是的机灵和幽默,其实很是不庄重。
另外它能够概括的面也太窄,远不如“都市空心人”。
电影一开始的内容倒确实可以概括为“日”久见人心:一个充气娃娃,在一次OOXX之后,忽然活了,化身为人。
随后去爱,去受伤害,去迎接毁灭。
整个电影简而言之就是这么个内容。
电影的画面始终清新、明亮,镜头唯美、迷人,让人乍看之下还以为是部纯爱片,但是细看之后,发现根本不是这回事。
大体上,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如同小望(裴斗娜)蹦跳着的小碎步和俏皮的配乐一样,轻快,基调宁静,从开始到小望发现影碟店,认识了店员纯一(井浦新),时长18分钟左右;第二段从小望开始在影碟店工作开始,虽然也有很多清新的时候,但整体沉闷纠结,基调压抑,时长70多分钟;第三段爆发,基调绝望,从小望去到纯一家里,割开他的肚子开始,一直到电影结束,时长20多分钟。
风格上,第一段才是以往是枝裕和的调调,那种不紧不慢的感觉。
第二段则是多数日本文艺片都常见的。
第三段更像早期的金基德,一下打碎,连一点喘息的余地都不给。
只是因为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落差,和第二段稍嫌冗长的铺垫、积蓄,多数人没能坚持到第三部分就望而怯步了。
电影一开始,猥琐大叔(坂尾创路)就对人偶说“有一堆人排队替代你的位置”。
这种自嘲并不是说那个位置多么重要,反而是说明他的可有可无。
他之所以只能在一个充气娃娃面前那么絮絮叨叨地自言自语,正是表现其内心的这种自卑及惶恐:“他真是没用。
”及至他和人偶OOXX,那种如对情侣般的激情简直让我瞠目结舌。
当然起初我并不明白这种惶恐,包括诸如“可燃垃圾”与“不可燃垃圾”等对白,也以为只是寻常的对话而已。
等看完全片才恍然大悟,这些安排都是铺垫和暗示,饱含深意。
“心”是什么?
无非就是被在乎、被重视的存在的意义。
一个有了心的人偶,一群没有灵魂的人,这本来就是对现世的最大嘲讽。
小望只是个充气娃娃,供人发泄性欲的替代品,而且还是旧的、便宜的。
她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沮丧。
她或许并不明白,事实上,现世之人比之于她,更像是一个个无用的玩偶。
但是小望的“心”其实并不透彻,而是原始而混沌的,她既欣喜于来到这个世界,又因为有了“心”而受到伤害。
她无法理解,为什么生活在钢筋森林里的那些都市人,空虚更甚于一个充气娃娃。
与人偶相伴的大叔、被忽视的女人、絮叨的老妇、偷窥的顾客、活在垃圾堆里的宅女……这些人因为空虚而动荡,因为无用而不安,那种不被需要的深重的孤独感,既是小望的困惑所在,也是导演的沮丧所在。
那么能让我们理解这部电影的“眼”在哪里?
我觉得有两处。
明的自然就是老人,他的话:“你知道一种叫做蜉蝣的虫吗?
它出生后一两天就死了,所以它的身体是空的,没有肚子也没有肠子,却装满了蛋。
它是为了诞生而出生的东西。
人类也没太大区别,漫无目的。
”还有他的诗:“生命/可能是/无法以自身之力/成功的完满/而被创造出来的/好比花/就算将雄蕊与雌蕊聚集/也不足够/仍需昆虫与微风的造访/连接起雄蕊与雌蕊的关系/生命在本质上/便怀有重要的匮乏/并因他者的存在而完满/然而/我们彼此/对于自身这份重要的匮乏/毫无知觉/也未曾被告知/原来我们是被播散的种子”。
小望似乎理解了,她对老人说,她也空空的。
老人说他也空空如也,最近大家都是,特别是生活在这种城市的大家。
暗的就是人偶创造者(小田切让),他的话。
小望走到人偶制造间的时候,看到了满地都是残肢断臂、饱受伤害的人偶。
“它们一开始都是一样的,但当它们回到这,你可以从它们的脸分辨出它们是否被爱惜。
我猜它们可能也都有过心。
”“每年春天时我会把它们丢掉,可惜,它们是‘不可燃’垃圾,不过,我们死后却是‘可燃’垃圾,也没什么区别。
”是的,没什么区别。
黄小桢在歌曲《赏味期限》里唱到:“我们不过是罐头,过了期就不值得保留。
”可是对电影里的小望和其他都市人来说,他们甚至连罐头的意义都不如,随时就被当成过期处理。
纯一在知道小望是个充气娃娃之后,说了一句“我也是”。
小望相信了,还说难怪会觉得有种熟悉的感觉。
当时我也相信了,后来又以为那只是一种安慰。
但是现在想来,那未尝不是一种充满自嘲的觉悟。
“我们都一样,都是空的。
”你是真人又如何?
内心一样空空如也。
小望对自己的这种意义感到悲伤,所以才会在纯一说有一件事只有她能做的时候那样高兴,尽管那让她痛苦。
后来,小望在纯一肚子上割了一刀然后也要给他吹气,那一幕莫名的让我想到了《感官世界》。
纯一死了,被扔在了垃圾堆里,应验了“人类是可燃垃圾”。
小望也躺在垃圾堆里奄奄一息。
那漂浮的蒲公英,是小望对这个世界的眷恋,还是嘲讽,以及道别?
“或许你也是,曾吹拂我的风。
”有人说这部电影太过绝望,从头到尾都不给人一点明亮。
我以为这种说法不对,原因有二:一是在人偶制造间里,道别的时候,人偶创造者问小望:“你在这个世界上看到的事都是悲哀的吗?
有没有,任何美好的事情?
”小望点了点头。
当然还会有温暖。
餐馆里,陌生人齐齐为小女孩萌唱起《生日歌》;公车上,小望主动把肩膀让陌生人依靠;垃圾堆前,萌将布娃娃放到小望身边,说:“我和你换”,和她握手……另外一个就是电影末段。
结尾的隐喻太深,我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相信那是暗示一种“重生”、“新生”。
那一场生日惊喜不是小望离世时的幻觉,还有布娃娃的那一句“妈妈”,以及最后的俯视镜头和那一句“好美啊”,这些也都预示着心窗终会打开,生命总有希望。
2012-12-1
今天一連看了兩部電影。
先是許鞍華的《天水圍的夜與霧》,看完覺得太壓抑,於是決定來點輕松的。
我選了《空氣人偶》。
影片是在優美輕松的音樂中開始的。
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獨居男人,過著平凡而孤獨的生活。
一個叫“小望”的充氣娃娃,為滿足男人的生理欲望來到這個世界。
一個與往常無異的清晨,當男人離家上班之後,充氣娃娃開始了呼吸,輕輕的連綿起伏的呼吸聲,有些僵硬卻透著一絲激動地移動手臂和雙腿,開始漸漸適應走路的動作,在衣櫃裡挑選試穿衣服,出了門,學著鄰居小女孩說“我出門了”,用力呼吸戶外新鮮的空氣,帶著欣喜的眼光看路邊的花花草草,觀察環衛工人清理分類垃圾……世間的一切都讓這個突然活過來的充氣娃娃感到好奇。
她在音像店找了一份工作,什麼都不懂的她,從同事純一那裡不斷地學習。
他帶她去看電影,去海灘,教她認識白色三葉草,教她電影的名字。
他在她不小心弄破手臂空氣洩漏的時候,幫她吹起。
她有了心,有了一顆好奇的純潔的童心,看著清晨陽光下窗台上昨夜留下的雨滴都會說“好美”。
相比有狂食症的白領,每天不停說“對不起”的有負罪感的老婆婆,心裡空空如也的退休代課老師,不能正視感情生活而用充氣娃娃發洩欲望的餐館服務生,充氣娃娃比他們幸福。
她喜歡上了純一,一切在她眼裡更加美好,但是她不能再忍受主人的觸摸,會在夜裡偷偷爬起來洗澡。
她雖然逃走了,但卻還要躲在主人家裡,聽他的動靜。
從這裡開始,她的心變得復雜起來。
她還是對這個家有依賴感。
主人買了新的充氣娃娃,對她是一種刺激。
她不是主人心裡的唯一,她只不過是前女友的替代品之一。
她變成人,但主人卻想要她回到沒有心的時候。
她不能理解男人的想法,她發現了有心之後的壞處──心會痛,會覺得空空的。
當純一告訴她自己和她一樣的時候,當長椅上的老人告訴她他的心也是空空的時候,充氣娃娃露出了笑容。
她在他們身上找到了歸屬感。
她誤以為純一真的和她自己一樣,她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愛他。
她允許他放身體裡的空氣,再吹進去,一遍遍“死去”又“活過來”,她在純一的身上割了個口子,用透明膠貼上,再給他吹起。
可是她不知道,這樣不能挽救他的生命。
純一死了之後,她把他裝進可燃垃圾袋裡。
一切都是按照她在這短短幾天或幾周內學到看到一切程序。
充氣娃娃的生命是短暫的,她要的也很簡單,就是被關愛,能切身體會到的關愛。
臨死前,她如同賣火柴的小女孩,看到了自己最想要的場景──所有人,包括以前的主人在飯店給她送上生日蛋糕,唱著生日歌,她留下感動的淚水。
誰也沒能給她真正的愛,獨居男人只把她當洩欲工具,根本不想讓她有一顆心;純一心裡也還是以前的愛人,當充氣娃娃真心獻上自己的時候,他卻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她的痛苦之上,一句“我想讓你做一件別人做不到的事情,讓我放你身體裡的空氣”,讓娃娃一驚,讓我心碎。
充氣娃娃的心不是空的,是周圍的人讓她的心空了。
她在這個世界沒能找到生存的意義。
純一死後,她的心也死了。
在淡淡呼吸聲中活過來的她,又在同樣的呼吸聲中慢慢癟下去,她的心隨著身體裡放出的空氣,化成蒲公英的種子,飄到各個角落。
流露哀傷的結尾,因為狂食症白領打開窗戶看到垃圾堆中穿著花裙子的充氣娃娃而引發的一句“真美”,稍稍帶給人一些安慰。
雖然不算是個happy ending,但起碼充氣娃娃的美好心靈還在人間。
影片從一個充氣娃娃的視角,重新審視這個世界。
通過充氣娃娃制造者之口問出她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並非完全沒有美好的東西”。
預設──這世界上有很多不美好的東西。
輕松的快節奏八音盒音樂貫穿整部影片,哪怕是在充氣娃娃遇到危險──被放氣和純一流血死亡的時候,也沒有哀傷或是聽上去恐怖的配樂,從頭至尾的基調是一致的,透著一種輕飄飄的感覺。
平淡的敘事手法,和故事本身的起伏構成一種張力,反而給觀者造成更大的沖擊。
看完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是什麼讓我們的世界缺少關愛?
是什麼讓人寧可面對一個沒有心沒有感覺的充氣娃娃而不願與人交往?
是什麼讓人戀上一種畸形的快感?
影片提出了許多質疑,留給觀者自己去慢慢思考,而提出問題的手法是巧妙的,在不知不覺中讓人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這正是這部影片成功的地方。
本来是感觉题材新奇便看看,结果惊喜到了。
是枝裕和厉害。
影片对现在人类内心“匮乏”别出心裁的表现,足以让人忽略情节设定不合理之处。
中年餐厅服务员大叔抛弃了妻子另寻新欢,年轻DVD店员失恋后寻求安慰被虐恋所杀,何尝不是一种“日本魔幻现实主义”?
不要觉得空气人偶有了生命太离奇,日本社会恐怕不少这样的人偶,我们的大都市又何尝不是。
用放气和吹气来隐喻性爱,缠绵悱恻,很动人,绝了。
带弹珠的玻璃饮料瓶、腐烂的红苹果、飘散的蒲公英、拌饭的生鸡蛋、天花板上的星座,是枝裕和太会选视觉“hook”了,唯美。
原声音乐也是很唯美,空荡、落寞地美,却不凄凉。
翩翩起舞的身体飘到天花板的星空,微笑地抱起地球,轻盈。
店长大叔、店员小哥、服务员大叔、长凳老爷爷、和服阿姨、落魄宅男、警察……一起为她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温暖。
喜欢这两个场景。
可能我的底色暖色调吧,这部片子整体上并没有让我压抑难过,反而是感到慰藉。
“空气人偶是不可燃垃圾,人类是可燃垃圾。
”“其实我跟你一样,也是空的。
”经典台词很多啦,不抄了。
最后放一下电影中的这首诗吧。
祝大家都能勇敢地去爱,安心地被爱。
生命可能是...无法以自身的力量 成功地圆满,而被创造出来的好比花.就算将雌蕊与雄蕊聚集,也不足够它需要昆虫与微风的造访,连系起雌蕊与雄蕊的关系.生命本质上,就包含重要的匮乏,并因为他人的存在而圆满然而我们彼此,对於自身这份重要的匮乏,毫无觉察 也未曾被告知.
[空气人偶]是都市里的童话故事。
充气娃娃小望本是“发泄性欲的替代品”,一天突然“有了心”,开始充满好奇地感受眼前的世界。
她渴望做一个真正的人。
随着对人类了解的加深,她愈发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
像小美人鱼一样,偶然发生的美好童话终结于悲剧。
她们都固执地追求本不属于也不可能属于自己的东西,结果同样的令人心碎。
如同[步履不停]和更多的日本电影,[空气人偶]也是关于人情的电影。
想变成人的充气娃娃,头一次来城市的农民和涉世不深的婴儿幼儿其实没什么区别,他们眼前的世界远远超过自己的往日认知,一举一动往往会带来笑料。
以他们的“无知”和单纯,特别适合去反衬人、城市人或者大人的状态。
所以,照[柏林苍穹下]的设定,只有小孩子才能看到在人群中穿行的天使,原来他们根本就是一类人。
这里,小望用自己的低幼言行串起了城市中的各色人等。
这些人生活状态各异,可是同样孤独,同样是可有可无的“替代者”(亲爱的行人敏锐地发现了这个秘密)。
初来乍到的小望,借吉野弘的诗歌《生命》窥到了生命的不完整性——“生命,可能是无法以自身之力成功的完满,而被创造出来的……生命本质上便怀有重要的匮乏,便因他者的存在而完满。
然而,我们彼此对于自身这份重要的匮乏,毫无自觉,也未曾被告知,原来我们是被播撒的种子……”(这里有完整版:「生命は」)诗意当中,这些原子化个体的生命得到展示。
在成为泡沫前,小望给世界留下了飞翔的蒲公英。
对大家来说,这点希望的种子却可有可无。
“真正”的人既不会对垃圾感兴趣,也不会不明不白地跑跟别人搭讪,他们固守着安全的界线。
这就是高楼大厦中的人情。
到影片最后,终日烂醉的宅女似乎觉醒时,那种疏离仍然挥之不去。
影片的余韵是全然的无助、嘲讽和悲凉。
小望是初心未泯的孩子。
在她眼里,日常生活是诗意和神秘的。
她好像一个平凡的哲学家,用自己的生命探求世界的秘密。
可是,她越像人时,这些美好的东西就越容易被残酷所替代。
不变的悲剧。
是枝裕和导演用电影的语言呈现了这段哀伤的童话。
生命的意义、爱和生死、城市的疏离,都是他的关注所在。
而成全小望的那个地方——一家音像店——恐怕是导言夹带的可爱私货。
电影也成了小望生命的一部分。
无疑,这是是枝君生命无以替代的一大部分。
影片出现城市街景时,背景音乐中夹杂着呼气的声音。
这是小望的声音,她用自己的气息实践着诗歌的意象,用蒲公英去完满这个世界。
她的生命要靠气来维持,气被放光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可是,那些“真正”的人有何尝能离开气而存活呢?
而生命是上帝用气赋予亚当的(这同样受益于行人的提醒),最早的一个人恰恰也是个尘土质地的充气娃娃。
PS:格外感谢肥内大人的正体中文字幕。
http://www.mtime.com/my/underground1984/blog/3938096/
这个残缺的世界容不下太过纯洁的心灵
可能因为自己不是特别专心在看。片子应该是很平和很淡漠也很温暖的。男人嘛,无论女人有没心、顺不顺从,玩腻了,都会买新的。哪怕是充气娃娃~
2.5 什麽破玩意
酱油让好文艺范儿。
有知有感的《空气人偶》要比有尾有鳍的《水形物语》以及有目有耳的《木星之卫》早八年诞生在日本。是枝裕和不拍科幻则罢,一拍就拍成富士山那般远瞻唯美近观巍峨的地标性建筑。千万不要以为这个产生了自由意识寻找身份的塑料娃娃仅有一副华丽皮囊,她夯实的心脏是笛卡尔那句“我思故我在”的人性回溯。
人还不如一个充气娃娃。
作为yy之作,情节偶有意外之处,已经很难得了
。。。。。
摄影李屏宾啊,好多偷窥式的镜头,一直觉得裴斗娜长得怪怪的不像人类,这回她就真的不做人了。原声很赞,摄影很赞,依然是是枝欲和的节奏,结尾竟有很戏剧性的一场。生了,死了,孤独了,人生了,,,
我是真心無法欣賞,還是我當天狀態不好
真的不喜欢这电影~
畫面美不勝收,配樂空靈,但拍得實在太匠氣!
太恶心了!
八嘎
孤独,冷漠,空虚,自私,迷惘,纵然都表达出来但仍不是一部好电影,矫情做作的说教主义,空洞浅薄的如同小学生比着范本写的作文,毫无营养,远不如充气娃娃之恋好看。至多算是是枝裕和为裴斗娜拍了个加长版MV。
玩偶异凡人..
如诗如画 如梦似幻 如同你细微的茸毛上跳动的管弦
气氛掌握挺好,清冷又甜蜜
补
标准的日本文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