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百花,A Hundred Flowers

主演:菅田将晖,原田美枝子,长泽雅美,永濑正敏,北村有起哉,冈山天音,河合优实,长塚圭史,板谷由夏,神野三铃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2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剧照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2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3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4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5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6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3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4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5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6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7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8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9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20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剧情介绍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儿时被母亲抛弃的葛西泉(菅田将晖 饰)不得不放下心结,照顾着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妈妈(原田美枝子 饰)。妈妈逐渐失忆,却经常奇怪地要求泉和妻子(长泽雅美 饰)带自己去看“半朵烟花”。随着妈妈的一次又一次走失,泉被抛弃压抑已久的情绪失控,母子矛盾彻底爆发。在妈妈生命最后的这段日子,泉最终发现了妈妈尘封许久的秘密…… 影片改编自川村元气同名原著小说,荣获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发现大丝路第三季富豪游戏爱在深夜时仙布传奇清风碑断裂广东十虎苏灿之龙战于野青衣道师家和万事兴白衣校花与大长腿之狼君薄情芭比公主历险记惨雨第一季最遥远的距离黑客之都阿斯彭文稿疾速追杀3冬季战争活死喵之夜混社会2风云再起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路的远方有一点动心颛臾王宾果:晨光之王居无定所雨果无业楼民费雪小姐和泪之穴罗马帝国第一季火焰龙卷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长篇影评

 1 ) 观后感|关于母亲与孩子的共同记忆

跟妈妈一起看了这部电影。

家附近的影院只排了一场,还是巨小的贵宾厅,几乎包场。

与其说是讲母爱的电影,不如说是讲述母子共同记忆的电影。

患上阿兹海默症的母亲逐渐丧失记忆,忘记的事情越来越多,直到将儿子也忘记。

对此儿子说:“忘记了也没关系,我都还能记住就行。

”但是在母亲全部忘记之前,对于母子共同的记忆,反而是母亲记住的更多。

儿子只能记住桌上永远只有插着一支鲜花的花瓶,妈妈却记得那是因为儿子幼时总会送她一支鲜花;儿子只能记得与妈妈一起钓上来的虹鳉鱼,妈妈却记得是在某个湖而并非在海边钓的鱼。

妈妈在病症越发严重的时候说着想要跟他一起看半朵烟花,儿子却仿佛从未听过这种说法。

“我竟然完全忘了”——“这么美丽的烟花,最终还是会忘记啊。

”“不会的妈妈。

因为,这是半朵的烟花。

”和儿子一起看过的半朵烟花,成了妈妈记忆扎根最深的景象。

原本我觉得感染力最强的情景,就是每当儿子寻找走失的妈妈时,与记忆里儿时的自己寻找出走妈妈的身影重叠起来,焦急地呼喊“妈妈”的声音此起彼伏。

但细想来,把母子间微妙的关系和儿子的冷漠归结于妈妈曾抛弃他,这个设定并不是那么好。

毕竟就算没有这么戏剧性的经历,儿子也可能变冷漠,关系也会变微妙。

这样反而更能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引起共鸣。

 2 ) 会遗忘才是人类

川村导演说,他看过最美的烟花,永远都是在高高的家属楼中间,跟妈妈从楼缝里看到的不完整的烟花。

百合子想要看的半个烟花,也是这样的吧,是儿子记忆掩埋的美好回忆。

那个由记忆组成的机器人、不是叫KOE吗?

声こえ?

她不会遗忘,所以她永远无法变成人。

在生命的流动中,我们无法掌控自己能够记住什么,也无法理解别人能够记住什么。

日记记录下的,是记忆,是生命,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如果日记被偷走了,那些记忆还会在吗,那些曾经的日子会被抹去吗?

影集和纪念品的消失,或许是好事吗?

至少它们的消失让百合子继续生活了?

川村导演说,自己的奶奶也得了阿兹海默症。

奶奶说他们曾经在湖里钓鱼,但他记得是在海里。

但照片证明,得了遗忘症的奶奶是对的。

我们为什么会遗忘呢?

人总是会遗忘的。

我们能记住什么呢?

人总是会记住什么。

这个略显单薄的故事,在充沛的情感和细腻的叙述中变得磅礴。

我在电影院泪流不止。

旁边传来细细簌簌的抽泣声。

但我并不知道自己在哭什么。

可能是因为最近精神状态欠佳。

但我十分感谢这个公共又私人的空间,感谢一起流泪的观众。

胜有言。

最后,菅田将暉真是太好看了!!!

完全戳中我的心巴巴!!!

 3 ) 结尾太顶了!意外!

电影的高明之处我觉得在着重刻画母亲回忆的同时也带出了儿子的回忆,而明明忘记的人是儿子,不清楚过去的人也是儿子。

这样更让观众以主人公儿子的视角和思维去思考和感悟母亲对于儿子的爱,从而达到结尾的共鸣。

另外虽然母亲每一段的回忆刻画的都比较平淡,但是母亲细致入微的演技很真实,同时和儿子的回忆,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也会有不同层面的共鸣。

 4 )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悲欢离合的人生篇章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是一部充满真情实感的家庭电影,它深入地描绘了母子之间的亲情,以及面对生命终结时的情感挣扎。

电影的情感表达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引发了我们对于生命、爱情和家庭的深深思考。

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无论是主角们的对话,还是他们的眼神,都让人感受到了他们之间深深的爱意和无尽的思念。

电影的结尾更是让人泪目,那种对于生命的感慨和对于亲情的珍视,让人深深地感动和反思。

 5 )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原谅,仅仅只是和解

在影片的最后,泉看到了屋顶遮住后的半朵烟花,哭了出来,他想起了妈妈提到的一切,而且是母亲记忆力下降后仍然认为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插花只插一朵,母亲每次都会选兔子饼干,哪怕到最后连兔子都认不清了,还有他爱吃的菜,还有学校,钓鱼的事情,原来不记得的是我呀!

记忆是会随着人的主观想法篡改的,我们会去记住我们想要的部分,就像泉,被母亲抛弃的那一年肯定是痛苦的,甚至是致命的,一个孩子无法承受这种抛弃之苦,他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会抛弃他,所以他只能不断回避过往的回忆,似乎痛苦把所有的快乐给掩埋了。

而母亲则相反,在出走的这一年里,我们也不太清楚她到底经历了多少苦难,好像是成为了一个教授的情人?

还经历了地震?

反正从她最后破碎的记忆中,她抓不住自己的爱人,想在生命的最后抓住自己的儿子。

我只能说人无完人吧,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母亲是个单亲妈妈,而她抛弃自己的孩子去追寻她的爱情有什么对和非,就像最后,在她阿尔兹海默症还没完全夺走她的记忆之时,她知道她不对,但她不后悔,也是通过这个错误,她发现最重要的还是她的孩子。

人就是会犯错的,别人可能也会有意无意伤害你。

就像泉,那种伤害是真真切切的,但是我想母亲的爱也是一分不少的给了他,人很复杂,我想这也是泉为什么没有完全和母亲切断的原因。

但是总有一个心结在心中解不开,为什么要扔下我一个人?

想不明白,只有恨能填满这个空缺。

就像半朵烟花一样,一半美丽,一半黑暗,母亲看见了美丽,泉看见了黑暗。

最后的最后,泉哭了,我想有后悔,有释然,有遗憾,肯定是五味杂陈,虽然这个人犯过错,但她给我的爱真真切切,而我选择视而不见,无论是钓鱼,饼干,一朵花,还有半朵烟花…… 要是早点能够意识到就好啦,要是母亲的记忆还在就好了,要是那个人还在就好了!

我想我们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原谅对方,我们需要的只是和解。

 6 ) 所有人都会遗忘

票是冲着苏打和麻酱买的,进场前扫了一眼简介,发现话题跟阿尔兹海默症相关,大概心里就有了一个预备,猜想到电影的主题多半围绕不为人知的患者生活和亲子关系展开。

看到最后非常欣喜,抛开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记忆”的尝试性描摹,导演把关注点落在了我意料之外的地方:谁说患者是那个唯一会遗忘的人呢?

作为健康者的我们,也在日常生活中遗忘,有时这种遗忘甚至是为了配合自己的某个认知而有意为之的。

另一个让我难忘的点是导演对色彩意向的运用。

黄色是母亲的代表色,母亲在最后一场戏之前的所有出场中都会穿着黄色的衣物。

随着母亲记忆的消退和生命力的削弱,黄色在她身上占据的面积越缩越小,直至消失。

颇有些照应的,家里诞生的新生儿在最后一个场景中则穿了一件黄色的上衣。

izma一开始的服装总色调是蓝色,随着孩子的诞生和心结的打开,逐渐变成紫色。

kaori的出场次数比较少,比较显著的是最开始的红色和后来频繁出现的大地色,某种程度上也与她作为儿子-母亲中间调和者的身份,以及一个新的母亲的身份相照应。

是我一贯喜欢的平淡叙事与漫长忧伤,尽管没有耳目一新的震撼感,但还是很感谢导演在这个自己操刀的故事里不仅试图呈现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脑中世界的可能样貌,而且让我再一次回到了“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人”的母命题上。

 7 ) 记忆是成长的园地,是爱的传承载体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2022)6.62022 / 日本 / 剧情 家庭 / 川村元气 / 菅田将晖 原田美枝子今天,女友要好的本科室友来济南找她玩,我作为一名“留守男友”,乖乖在家里搞了卫生,整理出假期内堆积的杂物,把衣服丢进洗衣机,再拿出来穿进衣架,在烘干机里尽量整齐地挂好,在便条上列出明天加班要做的事情,最后坐在那张即将就要被淘汰的铝合金椅子上。

外卖的葱油拌面送到时还有些温热,倒是适合这个暮春时节,我拿起手机,开始看最近有没有上映什么好玩的电影。

日本作家、导演川村元气的《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进入我的视线,放映地点就在离家不远处的超级商场内,时间也恰巧合适。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剧照 图源:大众点评作为某种类型,我现在对日本电影其实有些恐惧,像是之前看的《花束般的恋爱》《余命十年》《情书》《挪威的森林》等,都有些太过静谧的氛围,那不是令人舒心的安静。

电影里对生活细节写实般还原的镜头与音效,以及大概是受到“私小说”传统影响的意识世界表现,都让我感到不仅仅是在透过银幕看电影,而是在观赏一段他人的人生,甚至是进入导演本人的自叙里。

然而所谓“人生”又是那么令人不安而复杂的事情,它让我联想到“宿命”“命运”“生命”之类的概念,观看他人的人生,无异于把他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部分地转载到自己身上,这种观影体验使我有强烈的窒息感,很想当场大喊大叫起来,用声音突破电影里那“他人”的人生困境。

这类电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寓意不明,全靠剧情自我推动,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很感动,但却说不出具体原因。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共情,也许用艺术感染力来解释会更加合适,但正如苏格拉底说自己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面对无边无际的情绪之海,我想还是保持适当敬意的好。

不管怎么样,也许是因为单纯想吃那家超级商场外的烤冷面,我决定“自虐”一场。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像是一个关于记忆、爱等主题的故事:单亲母亲葛西百合子年轻时为了追寻“好好爱一次”的感觉,毫无征兆地抛弃了年幼的儿子葛西泉,与一名已婚的大学教授浅叶洋平私奔,作为一名情妇生活在铁路桥下的简式公寓内,过了一段自以为柔情蜜意的生活后,情夫渐渐消失不见,她又重新回到了寂寞的生活里。

有一天,警察说公寓里发生了入室盗窃,但这个小偷只偷相册、纪念品等带有“回忆”属性的东西,而这个时候百合子也遇到了以前的同学惠子,交谈中惠子表示自己最害怕被偷走的东西是日记,这一切让百合子感到这个小偷像是要偷走她的记忆一样,于是在一阵破碎而强烈的幻境中,无比地想念自己的儿子。

葛西泉长大后,百合子患上了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症,记忆果真渐渐衰退下去,这给既要照顾她、又对她没什么好感的儿子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由于母亲不断嘟囔着要看“半朵烟花”,葛西泉与妻子找到一场类似的烟花表演,却还是没能满足母亲的心愿,也没能改掉母亲走失的毛病,于是母子冲突爆发,葛西泉将多年的委屈倾泻而出,百合子则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却不后悔自己当年的选择。

在百合子记忆完全消失后,葛西泉收拾好老房子,和母亲同座在缘侧上,忽然间看到远处的烟花被居民楼挡住了一半,回想起小时候曾在母亲的怀里看过这一幕,但后来对母亲对敌意把这些温馨的记忆统统掩盖了,这才知道母亲在患病后一直嘟囔着的半朵烟花、家里要有一只装在瓶子里的花、海钓、动物饼干等等,都是和自己有关的记忆,才明白母亲原来最爱的始终都是自己,并且无形中将这份爱传递给了自己的下一代。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剧照 图源:大众点评影片是以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展开的,这让我想起另一部相关的影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The Father),相比之下,这部22年上映的日本作品似乎没有超越后者,但在主题上,二者却有令人寻味的差别。

在《困在时间里的父亲》里,安东尼·霍普金斯出演的父亲幽默、阳光、固执、坚强,却也脆弱、敏感、多疑,活脱脱的西欧老汉形象,也非常符合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特征,而在这种形象之下,是严肃的家庭亲情、伦理道德主题,具有个人-社会的二元特征,是比较典型的精神分析结构,或者也可以说是“西方风格”;《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却并不完全以阿尔茨海默症为中心,患者与周围人的个人表现不是影片的着力点,导演似乎更加关注人物的成长过程,包括百合子的成长、泉的成长等等,从中发现亲情之爱超越病痛、生死的传承,这种对家庭本身的信念,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之爱”与“家庭之爱”产生的冲突,带有一种文化上的割裂感,也印证着东方文化在近代以来的历史断层,可以说更具有“东方风格”。

当然,这种东西方区分的办法是很粗糙的,只是不失为玩味闲谈,毕竟所谓“西方文化”里有好几门不同的分支,“东方文化”则更为复杂,从影片“在母亲失去记忆的最后时光,看到了呼应童年记忆的半朵烟花”等情节看,还是具有浓厚的日本“物哀”审美氛围,这和中国、韩国等东方国家的传统审美观念有所不同。

回到“记忆”这个话题本身吧。

影片中,泉所在的技术公司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她能吸纳各种艺术家的记忆,并进行独立的创作,但是发布会并不顺利,泉的同事对他说:她能吸收各种记忆,却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还是不通人性啊。

这个情节颇有意义:忘掉所有记忆的人,例如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当然就失去了灵魂,变得空洞,但是拥有众多记忆,哪怕是世界上所有人的记忆,依然无法成为一个具有灵魂的鲜活的人。

我想起刘慈欣的一部短篇小说《诗云》,里面描述了一个拥有十一维技术的超高级文明,能够轻松熄灭一颗恒星,瞬间读完人类的全部历史,却始终无法写出超越李白的诗篇,进而感叹人类思想的精妙。

记忆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之外,开垦出一方自己的园地,尽管许多回忆充满苦涩,但也难怪我们无法忘记它们,正是它们构成了我们的人生,赋予了我们生命的意义。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剧照 图源:大众点评很可惜,这样的影片在中国市场上注定得不到太多关注,文化差异与主题失焦,都导致了中国观众的不感兴趣,今天电影院的观众也仅有寥寥数人,坚持到最后的只有我了。

大概查了下,截止5月12日晚,该片的票房仅30多万元,可谓惨不忍睹,但凭良心说,这部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

空无一人的片尾场不知不觉天又要亮了,就先写这些吧,收回思绪,做个长梦,希望明早的太阳不会太过热烈地将我唤醒。

 8 ) 做母亲很难

从镜头一开始,到结束,好像生生插入一个人的人生,不当不正的时间,然后突然又抽离一般,心中怅然若失。

做母亲好难,孩子的记忆,孩子心灵的伤都是母亲给的。

有好的回忆,也有受伤,到大都无法愈合的伤口,母亲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孩子。

百合子在孩子小学时跟着一个男人走了,走了一年,泉一直难以忘记母亲丢下他突然走了,无法原谅母亲。

泉一出生就没有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温和善良,直到小学突然有一天母亲消失了,他等了许久,自己一个人四处找母亲都没有找到。

一年后母亲又回来了,可是对于母亲为什么会丢下他走,他从来没敢问过,但是他一直记得。

可以说,从那时起,他对母亲就有个隔阂,有了不信任。

再难以听母亲说爱他的话,难以与母亲交谈,可能他一直在害怕,母亲再次丢下他。

所以说,拥有母亲“这个头衔”很容易,不用申请,生一个孩子就可以称为母亲。

但是成为一个母亲太难了。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要忘记自己,要为孩子而活,因为你已经不是一个人了。

爱恨之前你要想着孩子会怎么看你,任性放肆时也要想着在孩子眼中你是什么样……任何一个决定,你自己的人生决定,孩子都跟你一起承担着。

就是因为有这么多条条框框限制着女性,所以当一个母亲太难。

百合子是对是错,我想她错的只是没有告诉孩子,什么都不说就消失是逃避,也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孩子也许不懂,但不是永远不懂,今天他不理解,但是1年,5年,10年……或者当他为人父母时也许就会懂,会知道,自己的父母亲也是普通人。

人最害怕的是未知,为什么泉到长大都没能问出,你为什么当时丢下我,因为他害怕,害怕答案,害怕自己是母亲不幸的源头,所以他一直不敢问。

可事实是,就是因为对泉的爱,母亲才放下一切又回来了,放下了自己曾经以为很重要很重要的爱情,回来了。

可是,泉因为害怕一直都不敢问,所以他不知道母亲一直爱着他,胜过任何人。

看似简单的事,因为我们的教育,让我们无法说出口。

从小我们被教育不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喜欢一个吃的,不能往死里吃,因为没起子。

喜欢的玩具要跟别人分享,要不就是没礼貌。

去别人家送礼要送自己不舍得吃的,不舍的用的。

爱一个人不能说出来,说出来就是不害臊。

悲伤了不能哭出来,哭出来就是懦弱。

所以我们不会鱼人相处,不会与亲密的人相处。

这才是成为大人最可悲的事。

不会对爱的人关心,反而对外人毕恭毕敬有礼貌。

对爱的人要求理所应当,你就应该懂我,你就应该明白我的想法,你就应该知道我要什么。

可是,连你的父母都不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凭什么要求你的另一半做到?

人生不时时反思无法有幸福。

如果你幸福,那是因为有别人在替你反思,要感恩身边的人。

 9 ) 回忆记主创交流(不完整)

❶导演拍的第一部长篇,据说苏打看完了小说很感动表示想出演就决定拍这一部了(可能也跟苏打现在身处的人生阶段很像),再就是饰演母亲的美枝子的母亲也有阿兹海默症,估计有很深的感触吧。

❷关于为什么要插入ai:一个是导演跟相关的从业人员有过交流,二是与母亲的遗忘之旅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线(AI被动地塞入了众多人的记忆),三是导演认为有缺憾的才构成了人性的一部分。

再就是片中的AI唱的歌和片尾有所不同,前者是流行元素的汇集,后者只保留了钢琴和提琴的声音(所以导演说没有觉得片尾曲更好听吗?

)❸关于半朵烟花的意象:源于导演小时候自己所住的居民楼的体验。

还谈到外婆也有阿兹海默症,之前外婆已经差不多都不记得了,但是握住她的手的时候她会想起来一些,所以影片也是如此插播了母亲弹钢琴的画面❹再就是画面的重复(大多数观影人应该都可以感受到过去与现在的穿插)总结:虽然对这部片子并不是特别的感冒,像是对《困在时间里父亲》模仿,但又没有那么深的情感触动???但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简短记一些,交流还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10 ) TA遗忘了全世界,唯独忘不了爱你

2022日本剧情片《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又名《百花》,豆瓣评分6.6,IMDb评分6.6,于2023年5月12日引进国内上映。

2021年,国内引进了聚焦阿兹海默症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时隔2年,又引进相同题材的本片,都是聚焦于记忆丧失、身患阿兹海默症的老年人,本片可以叫做《困在时间里的母亲》。

中文片名《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不理想,主要体现在“最后一年”上。

虽然医生诊断妈妈并且活不了多久,但是影片结局并没体现妈妈离世,所以体现不出“最后一年”。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这片名一看就是哭片,而影片故事虽然伤感,但没有刻意煽情,叙事节奏平缓舒缓,没有撕心裂肺和哭天抢地,主要体现的是母子在母亲生命尾期的情感修复。

影片中“一半的烟花”花火大会很有意思,我从没看过在陆地上放出的一半效果的烟花,很新奇。

片中的烟花燃放是真实的,不是特效。

区分真实烟花和特效烟花很容易,真实烟花熄灭后留有烟雾,而特效烟花只有美丽的绽放,没有熄灭后的烟雾。

影片结局画龙点睛,之前以为妈妈是要看“一半的烟花”花火大会,结尾才明白妈妈是在回忆年轻时和儿子看到的被楼遮挡的“一半的烟花”。

一直和妈妈有芥蒂的儿子此时才明白“一半的烟花”所蕴含的浓浓的母爱。

正如中文海报上的一句话“最后,只剩下了爱”。

日本“国民美女”长泽雅美在片中打酱油,戏份很少的配角,表演上没给这个角色什么可发挥的空间。

看片时我多次神伤落泪,因为我有些感同身受。

我85岁的老母虽然没有患上阿兹海默症,但是记忆力已明显衰退,经常重复之前已经说过多次的内容。

每次我看望老母,85岁的老母都会为我递上精心准备的水果等吃食。

我想到了形容阿兹海默症的一句话——“TA遗忘了全世界,唯独忘不了爱你”。

本片适宜的观众群体很小,不适合父母才五六十岁的年轻人观看,但非常适合父母已经七八十岁的中年观众观看。

如果父母还没患上阿兹海默症,通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这样的影片可以提前感受阿兹海默症。

如果父母已经患上阿兹海默症,那么通过阿兹海默症题材的电影可以更加感同身受,唤起我们对父母人生最后阶段的关爱。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短评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7分钟前
  • 大时代
  • 还行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10分钟前
  • 发条橙
  • 较差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12分钟前
  • 你都如何回忆我
  • 较差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13分钟前
  • 北京秀才
  • 还行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15分钟前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