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个巨大的BUG剧情。
因为这样聪睿的女人,不可能那么轻易就被害死。
这样的女人是极其聪明的,男人的一点不对劲特别是出轨这种事非常敏锐就可以感觉到。
这部剧居然让这么牛逼的一个女人打了酱油,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而且看到最后已经可以猜出来结局了,并不能算是很惊艳的一个反转。
片子是2012年的,考虑是10年前拍摄的,感觉也可以7.5分以上
故弄玄虚了大半天,到了结尾果然是我没想到的,没有烂尾这个好评。
但就是整体格调并不是太高,结局并不是太难想,还是有点小打小闹的感觉,与纯正的高分悬疑并不是同一档次。
剧情其实很简单:八年前警察妻子被男主开车致死,警察找到凶手后让女儿冒充第三者,给男主老婆下毒,并把各种线索引向男主的故事。
女儿牺牲有点大,把自己最年轻的时光给了肇事者。
结尾处女儿大哭,很明显还是有些喜欢男主的,自己亲手害死了他,心中难免有些难受;并不是解脱了才哭的,你家那里从痛苦的深渊中解脱会嚎啕大哭哇?
解脱只能是大笑才对。
槽点:1、不是说女儿的房子好几年没忍住了吗,为何开头男主进了女儿的大屋子?
看那样子女二是生活了一段时间的。
没人住的房子有一尺的灰,办案民警看不出来?
直接看看电费的使用情况一切不就露馅了?
2、男主老婆其实很漂亮的,有这么漂亮的还有巨额财产的老婆,虽说控制欲强了点,可也是真心爱男主的,也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男主的事,还提供高级工作,限量版摩托车,都这样了还不满足?
还想着其他女人我也是深表惋惜!
3、能让已婚男人抛弃妻子,死心塌地的跟随小三,这小三的魅力空前绝后啊!
4、警察和女儿的目的仅仅是报仇而已,妻子中毒后女儿直接用小瓶给男主下毒即可,何必去偷尸体,还有一大串的小事件,磨磨叽叽的,失败率很高。
我给你们讲讲遇见男主后警察依次都干什么了:拉电闸、快进快出太平间、破坏柜子、放毒药瓶、偷手机并把手机给女儿,再用另一个手机放隔壁的裹尸袋里、开厕所窗户并放上邀请函、设置数字密码、弄男主抽过的烟头启动烟雾喷水装置、预先知道男主进的房间里放上死者手牌、开窗户放上带酒的高脚杯、替换死者铭牌、装作嘤嘤怪给男主打电话等一系列灵异操作!
这么多繁琐步骤只要被别人看见一下计划就失败了,去繁就简、简单粗暴的方式不好吗,反正也没人能查出来,成功率百分百!
凶手正是我们熟知的被害人警察,所以他开启复仇者模式,与女儿组成复仇者联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警察其实也没做错什么,法律管不到的地方只能由自己亲手写上了。
我就想问问这事能发生在我国吗
看了一个《女尸谜案》的电影,觉得还不错。
剧情的成分应该多过惊悚。
该剧讲的是一个男人结婚取了一个大财团的女强人,女强人妻子的强势让他不适,一个偶然机会他爱上另外一个女子,逐渐他开始策划下毒给妻子造成妻子死亡,希望能跟爱的女子过上好日子。
但事情并没那么简单。
死亡妻子的尸体意外失踪,被警察带到停尸房后又发生了一系列离奇古怪的事情。
经过很长时间的折磨,他终于向警察坦白自己谋害妻子的事实。
起初他以为是妻子没死,从停尸房逃走后要开始报复他,可谁知这一切均是负责调查的警察一手策划的一出好戏。
原因是很多年前警察一家在路上遭遇车祸,妻子当场死亡,肇事车辆逃逸,这个肇事车正是这个男人和妻子。
从此父女两人精心策划了这场好戏,要报复这对夫妇。
女儿色诱,同时策划他去毒害妻子。
偷尸体和其他一切怪现象,均是他父亲也是警官所为。
同时,女儿也把这种毒药缠在酒水里给男子喝了,正在药效发挥作用的时候,警官把这一切告诉了他,真相大白。
此所谓:阴谋里面套着另一个更大的阴谋。
这个故事编的还是不错的。
一环套一环,很合情合理,一点不突兀,还是有点脑白金含量的。
没有低俗的惊悚,有剧情。
女尸谜案 (2012)7.62012 / 西班牙 / 悬疑 惊悚 犯罪 / 奥里奥尔·保罗 / 何塞·科罗纳多 乌戈·席尔瓦最近挺迷这种带有悬疑色彩的反转剧情,喜欢那种被人点透恍然大悟的那一下!
[调皮]往近了说《看不见的客人》最后那一下是让我赞叹的,往远了说《包青天》在我小时候就打下了这方面的基础!
哈哈…但是本片我觉得有点差强人意了,虽然结果反转的是挺出乎意料,但之前探长的感情线这个伏笔也太硬了,硬到在揭开真相之后我还是觉得之前铺垫太多到完全没必要!
看了很多类似题材的片子然后发现一个通病,反转的剧情一定都要这么天衣无缝么,理想化到完美的每个环节不能容错,否则就前功尽弃。
但是往往这种极度理想化的剧情反而容易让我出戏甚至觉得太假,最后不得不用这就是一本电影来安慰自己!
不过女主的人物设定还是挺成功的,让我不由自主的被带入到那种刻意营造的恐怖气氛中…所以一句话总结本部电影,这个导演适合拍恐怖片[调皮]
整部片子里硬伤太多,可能是前面为了惊悚所做的铺垫太过丰满,结果导致结局有点草草收场的感觉。
探长的女儿长期租住的公寓,不仅在几个小时内就撤空,而且还能伪装成几年没人居住过的样子,还有邻人可以作证此处很长时间是空屋…这对父女估计有通天的本领,有无数小精灵守护着帮助着,才能完成如此复杂的复仇计划
看前面剧情一直把观众往一个方向推,就是《消失的爱人》,差点就相信了玛卡知道自己丈夫出轨,伪装成假死后面停尸房尸体又消失,时不时给个信息或暗示让人以为她还在活着,就为了惩罚自己的丈夫结果…这个故事要从多年前一场车祸开始说起,男主开车带着妻子玛卡,撞了那个警察(忘记干啥的了,就当警察吧)一家,警察妻子因为错过最佳挽救而死亡,而肇事者没有提供任何帮助逃走了,但是警察后来查到了知道是男主做的,警察女儿伊娃那个时候还很小,记住了车牌号伊娃改名米拉接近男主,让男主迷恋上她,最后一发不可收拾产生关系,春宵一夜男主将埋藏在心里多年至暗的秘密告诉伊娃,伊娃才真正确认了他就是当年那个肇事车,跟杀母仇人那个了…(真是牺牲自己为母复仇啊)至此伊娃和她父亲才开始真正的复仇计划伊娃知道男主已婚后不愿跟他见面,但是男主陷进去了,不见面就寂寞,男主心里清楚妻子不会同意跟他离婚,而且他出轨在先,离婚后得不到任何财产,所以他犹豫了,自己本来在大学教化学,认识妻子后借助妻子的实习在研究室工作,最后产生了用药物毒死妻子的想法,神不知鬼不觉当妻子心脏病发妻子玛卡是真死了,半夜被那个警察从停尸房截走换了个地方埋,之后就是那个警察和她女儿联合设计的一场严丝合缝的阴谋果真是蛰伏多年,牺牲了女儿,为亡妻复仇
《女尸谜案》。
9分。
奥里奥尔·保罗编剧、导演,何塞·科罗纳多、乌戈·席尔瓦、贝伦·鲁艾达、奥拉·加里多主演作品。
真是部神片啊,我竟然过了这么多年才看,拍片是遗憾的艺术,而观影是遗憾的技术。
这么多年来,我终于发现,电影是看不完的,好片是发掘不完的。
终是遗憾。
一个慌里慌张的保安深夜遭遇车祸,他来自停尸房,而同时引出了一出停尸房尸体失踪案。
尸体是著名女企业家玛卡,她刚死于心脏病。
在告知她的丈夫亚历克斯这一遭遇时,亚历克斯的表现令警方十分怀疑。
这是一个十分经典的多次反转的故事,不仅考验编剧讲故事的多层递进的能力,也考验导演剪辑的能力。
非常好,非常好,不剧透。
满分推荐!!!
这片子英文版海报上那句话挺好:Death is not always the end我想切合剧情的翻译可以说:很多事,不是一死了之……这片子说的也就是这么个事。
片子里你觉得脑残的那些个设定,可能正是导演想讲就没有讲明白的玩意儿。
随便是个脑子正常的观众都会觉得,报个仇搞成这样,划算吗?
这不都2012年拍的片子了嘛?
老男孩看过嘛?
亲切的金字看了嘛?
学不会啥叫报仇嘛?
哎褃节儿就在这儿了我觉得导演的本意其实是对复仇的否定。
老警察一辈子怀着个复仇的念想,强烈的复仇欲望让他忽略了一切,注意,是一切。
忽视了一切他生命中其他珍贵的东西。
几乎就是只想着复仇。
影片开始没多久他温柔的同事,他的女儿……等等这些可以看到这个老男人是被人爱着的。
但,他只想复仇。
念头强到最后这事得牺牲女儿去做,他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这个复仇,得说是失败了。
在这里,老警察所代表的恶,是男人的愤怒。
转过来看弱鸡男,弱鸡男所代表的恶毫无疑问地就是男人的懦弱。
以开始撞了人不敢担当。
十几年被老婆愚弄不敢反抗。
最后遇到自己的所谓“真爱”了,也不敢跑路。
最后相处的阴招真是懦弱、龌龊到了极点。
等自以为老婆没死,那副惶惶不安的死样子,更是弱到了极致啊极致这傻叉,死前倒也算是赚到了。
看明白这亮点你就明白装神弄鬼的那些都是导演的噱头。
这片子的本质就是三个字“不值得”。
没有宽恕也没有担当,这片子就是告诉你不值得就是不值得。
所以最后你看到恶人得逞你不会感到长舒一口气,不会感到有快感。
因为太不值得。
就为这事?
就为弄这么个弱鸡?
甚至说,就算你要痛快报仇吧,这种报仇法都不够爽,报仇报得很拧巴。
真论该死程度,老女人可能更“该死”一点。
但他她根本都不知道自己为啥死的。
弱鸡男片子里直接说了他其实一直为肇始悔恨。
其实罪不至死,最后给这么弄死了,说实在,也没什么意思。
所以你看,弄到最后其实就是弄了一团拧巴,一点意思都没有,一点都不值得。
这就是这部片子。
他不像《完美陌生人》,不像《消失的爱人》,因果之间多少说得过去一点。
女尸这个的重点不在结果,而在于愤怒和懦弱。
女尸,在这里就变成了一个隐喻。
警察心里有一具女尸,是他确定已死的老婆。
弱鸡男心里有一具女尸,是他不知道死没死的老婆。
这个隐喻就造成了,也外化了这两个男人的恶。
片中的女人全是牺牲品,是男人之恶的牺牲品。
这就包括了警察的女儿和弱鸡男的老婆,都是牺牲品。
警察女儿更可怜。
因为她还活着,她却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手上沾了血。
警察觉得自己是大仇得报了,女儿呢?
她会怎么想?
说到底,这里面最该死的还是弱鸡男。
他勇敢一点,这些事都不会发生。
第二该死的应该是本地交警,这点小破肇事案都破不了?
这又不是荒郊野外出的事。
警察早点破了案,该谁的事谁的事,也不会有后面的事。
就鬼扯这么点吧。
这片子你大概其可以感觉到导演背后想说点什么,但说得不清楚。
这也是这片子分数也就这么回事的原因吧。
西班牙悬疑大师奥利奥尔·保罗(Oriol Paulo)的导演处女作《女尸谜案》(El Cuerpo)以其冷峻的叙事、缜密的逻辑与惊人的反转,成为悬疑类型片中不可忽视的杰作。
这部2012年的作品虽不及后来的《看不见的客人》般家喻户晓,却以更原始的戏剧张力与道德拷问,展现了导演对人性深渊的深刻洞察。
一、悬疑叙事:从“尸体消失”到“灵魂审判”影片以停尸房女尸离奇失踪为开端,迅速构建起一个充满疑云的封闭空间。
停尸房的冰冷与暗夜氛围,将观众拖入一场心理博弈的漩涡。
导演保罗深谙悬疑片的精髓——信息的不对称性。
观众与男主角Álex(雨果·席尔瓦饰)同步陷入困惑:女尸是否真的复活?
警察Jaime(何塞·卡罗纳多饰)是否另有图谋?
情人与妻子的双重阴影如何交织?
这种层层递进的谜题设计,既是对传统“本格推理”的致敬,也是对现代悬疑节奏的精准把控。
然而,《女尸谜案》的野心不止于解谜。
当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观众发现,这场“尸体失踪案”实则是一场跨越十年的道德审判。
Álex与妻子Mayka(贝伦·鲁艾达饰)因肇事逃逸间接导致警长Jaime的妻子死亡,而Jaime父女的复仇计划,正是以牙还牙的镜像复仇。
导演通过嵌套式叙事,将犯罪者与受害者身份不断置换,最终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罪恶的因果链中,无人无辜。
整个故事的主线按照时间排列是这样的十年前的车祸真相警察海梅·佩尼亚(Jaime Peña)的妻子在一场车祸中丧生,肇事者是制药企业女强人玛卡·维拉韦德(Mayka Villaverde)及其制药师同谋。
两人为逃避责任,选择肇事逃逸,未对伤者施救。
海梅的隐忍与调查海梅因亲眼目睹妻子死亡而陷入巨大心理创伤,同时发现女儿卡拉(Carla)在车祸中幸存但身心受创。
他隐瞒女儿身份,暗中追查真相,最终锁定玛卡与制药师的罪行。
复仇计划的启动十年后,海梅与成年后的卡拉策划复仇:第一步:身份伪装卡拉以年轻女学生的身份接近玛卡的丈夫阿莱克斯(Álex Ulloa,原设定为大学教授),引诱其陷入婚外情,并诱导他对控制欲极强的妻子玛卡产生杀意。
第二步:心理操控海梅利用警察身份主导玛卡“尸体失踪案”的调查,通过伪造证据(如毒药、通话记录)、制造灵异事件(如停尸房电话响铃)等方式,逐步击溃阿莱克斯的心理防线,迫使其承认谋杀。
双重复仇的实现对玛卡的惩罚:阿莱克斯在卡拉诱导下毒杀玛卡,但玛卡死后尸体被海梅转移,制造“诈死复仇”假象,最终揭露其生前罪行。
对阿莱克斯的审判:当阿莱克斯误以为玛卡未死时,海梅揭露其出轨与谋杀行径,使其身败名裂;同时通过证据链将其定罪,完成对当年肇事逃逸的终极报复。
二、人物塑造:控制欲、懦弱与复仇的代价影片中的角色无一不是被欲望与创伤驱动的悲剧符号:Mayka:作为掌控财富与权力的女强人,她的控制欲既是盔甲也是软肋。
她以修改财产协议威胁丈夫,却因过度操控加速了自身的死亡。
这一角色折射出权力与情感的失衡,她的“尸体”成为叙事的核心道具,象征被压抑者反扑的具象化。
Álex:懦弱与贪婪的结合体。
他既渴望摆脱妻子的控制,又觊觎其财富;既沉迷于情人的青春肉体,又缺乏承担后果的勇气。
雨果·席尔瓦的表演精准捕捉了角色的矛盾性,尤其在吞食证据卡片的场景中,将恐惧与狼狈演绎得淋漓尽致。
Jaime父女:复仇的设计者与执行者。
警长Jaime以冷静的外表掩盖丧妻之痛,其女儿Carla(奥拉·加里多饰)则化身“复仇天使”,以肉体为诱饵深入敌营。
然而,这场复仇的代价是巨大的——Carla的自我物化与情感牺牲,让观众不禁质疑:以尊严换取的正义是否仍是正义?
三、空间与符号:停尸房的隐喻停尸房不仅是案件的发生地,更是整部电影的核心隐喻。
这个封闭、冰冷的空间,象征着人性的囚笼与道德的坟场。
尸体消失的荒诞性,暗示着真相的流动性与不可靠性。
当Álex在停尸房内与“幽灵”周旋时,场景的逼仄感强化了心理压迫,而反复出现的电话铃声、红酒杯等符号,则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罪恶纽带。
导演保罗对光影的运用亦值得称道。
冷色调的警局与暖色调的回忆片段形成对比,既区分了现实与虚幻,也暗示了角色内心的分裂。
例如,Álex与情人Carla的激情戏以暧昧的暖光呈现,与其后警局审讯的冷峻场景形成强烈反差,凸显欲望与罪恶的共生关系。
四、争议与反思:复仇逻辑的伦理困境尽管影片的悬疑结构备受赞誉,但其复仇逻辑亦引发争议。
部分观众质疑:为何Jaime父女选择如此迂回的方式复仇?
让女儿以身体为代价引诱Álex,是否过于极端?
这一设计恰恰暴露了导演的深层意图——复仇从来不是快意恩仇,而是一场自我毁灭的仪式。
Carla的牺牲不仅是策略,更是对父亲执念的继承,她的角色成为“复仇美学”中一抹凄艳的注脚。
此外,影片对“法律无力性”的刻画亦值得深思。
Jaime作为警察,却选择以私刑实现正义,暗示了制度对个体创伤的漠视。
当Álex最终因中毒而死,观众在解谜的快感之余,亦感受到道德相对主义的沉重——善与恶的界限在此模糊,留下的只有人性的荒芜。
五、横向对比:保罗悬疑宇宙的雏形作为保罗的处女作,《女尸谜案》奠定了其后续作品的叙事基因:封闭空间、时间压力、身份反转。
与《看不见的客人》相比,本片的节奏稍显冗长,人物动机的铺垫亦不够细腻,但其对“复仇”主题的探索更为赤裸。
相较于《消失的爱人》中夫妻互害的黑色幽默,《女尸谜案》的复仇更显冷冽,甚至带有宗教式的赎罪色彩。
结语:悬疑外衣下的人性寓言《女尸谜案》绝非简单的“烧脑”爽片。
它通过一具失踪的尸体,剖开了人性中控制欲、懦弱与偏执的病灶。
当片尾字幕升起,观众或许会想起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循环——复仇者终将成为新的受难者。
这种无解的道德困局,正是保罗悬疑美学的终极命题。
一直喜欢看奥里奥尔保罗的片子,他的片子一般注重剧情的推进,逻辑严谨,反转不断,在悬疑界绝对能算得上前列。
从看不见的客人到海市蜃楼,再到无罪之最,再返回来看这部颇负盛名的女尸谜案。
很多人说本片有很多bug,但其实细细推敲,发现所有所谓bug都能被剧情中埋下的伏笔填上。
本片故事不复杂,就是男主十年前与还是女朋友的妻子不小心撞死了警察的妻子,然后肇事逃逸,警察父女花了十年的时间确定了凶手,然后埋线布局,先是女儿艾娃伪造身份刻意接近并勾引了男主,诱使他毒杀了妻子,当晚警察把尸体偷出来,并与女儿故布疑阵,嫁祸男主,并且让男主怀疑妻子没死,从而漏出马脚,主动招供了曾给妻子下毒。
同时女儿给男主下了同样的TH-16,经过8h的高压停尸房关押,男主毒发,死于心脏病突发。
警察父女与男主夫妇并没有利益关联,所以被摘除在外,闭环结案,堪称完美犯罪。
有几大网友经常提到的“bug”:1.女主不可能在8h内搬好家本片在此处的重点在于警察调查了女主的假身份,发现查无此人,所以如何搬家并没有多着笔墨。
但现实中也绝对不是不合理的,由于男主并没和警察们一起去女主家,所以有可能警察报了个假地址,或者警察与女儿早就排练过如何尽快搬空家里,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2.为什么女主给男主下毒后父女俩还要偷尸一来如果没有这一段,夫妇俩接连心脏病突发死亡太过离奇,结合男主的身份是化学家,这点容易引起怀疑,再加上女方家里有钱有势,警察仔细调查可能会牵扯出女主的身份,节外生枝。
偷尸一方面让男主遭受精神折磨,另一方面为男主突然暴毙做了合理解释(高压被关停尸房8h可能诱发心脏病,尤其男主有心脏病史),三来把妻子的死划到男主头上,彻底了结这个案子被翻案的可能性。
3.为什么女主要给男主下毒这部片子中男主必死无疑。
因为父女俩的目的就是要搞死这对夫妇,通过警察和法医的交谈可以看出警察这个心结已经持续了十年,对他来说让男主死在面前才是最爽的复仇行为。
而且避免男主后面想明白把女主供出来节外生枝。
4.男主死的时候怎么保证只有警察一个人在场这对夫妇都死于TH-16,这种药溶于血液,不会产生毒理反应,死因是心脏骤停,尸检也检查不出来异常,所以男主死的时候跟有几个人在现场无关。
5.怎么保证男主爱上女主警察父女蛰伏多年,这只是plan A而已,万一不成功还有plan B,爱不爱上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女儿取得了男主的信任。
6.为什么要对保安开枪警察就是那个杀手,只是为了吓一吓保安,让他赶快报警,从而引出尸体被人转移这一事件,把嫌疑引到男主身上,让警察合理怀疑男主因为谋杀妻子不想做尸检而转移尸体。
其实警察就开了那么几枪,后面也没有追出去,但保安运气比较差,出去就被车撞了。
7.手机男主前半段一直用自己的手机,后来因为给女主(情人)打电话被警察发现,手机被没收,这时警察在停尸房已经把另一部联系人只有男主妻子的手机放到了“侦探”的身上,同时女儿把妻子手机偷偷放进了男主夫妇常去的餐厅厕所里,所以男主试着用“侦探”的手机联系妻子时,是餐厅服务员接的。
8.男女主在学校这么公然谈恋爱,为什么没有人认出女主男主做大学教授已经是几年前了,当年的学生大多已经毕业了吧,另外女主本就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只是为了接近男主才来上他的课,所以这所学校应该没有人认识女主的,而且女主长住柏林,只有和男主相聚时才会来西班牙,所以没人认出女主也很正常。
不过如果女主一旦列入警方嫌疑人名单那被查出来的机会就大大增加,毕竟她是警察的女儿。
9.警察一家出车祸为什么不报警一是车子被撞毁,父女俩根本出不来,而且看车后方隐约有着火的痕迹;二是2000年手机还是奢侈品,警察一家人可能没有手机,看影片中男主当年作为大学教授都没有手机,认识妻子就是由于车子爆胎,他等了三小时才等来妻子,向她借了手机(妻子是有钱人)还补了轮胎。
在我看来本片唯一的bug就是,既然男主用的TH-16给妻子下毒,为什么还要偷尸躲避尸检呢?
既然TH-16和偷尸是本片两大关键,逻辑上必然会有漏洞。
不过瑕不掩瑜,影片埋下了不少伏笔,最后反转的时候都一一回收了,解释的也挺合理的。
表面上我的思维跟着男主的推断走,想着妻子会不会没死,或者警察会不会是转运尸体的人(毕竟这么多巧合),但愣是没想到警察和女主是父女联合设的局。
本片明暗双线叙事的手法运用的很巧妙,明线是男主以为妻子没死,侦探可能是转移尸体的同伙,而暗线是警察父女的布局。
看不见的客人也是这一手法,不过即使是明线也是几条明线交错(因为男主故意说谎),所以看起来比本片复杂了不少,海市蜃楼是三线叙事,女主穿越三个时空从而影响着各个时空事情的进程,颇有科幻悬疑的味道。
无罪之最是群像戏交错,把每个人的过往放在每集的最前端进行回溯,同时穿插着现实中的破案,但比起推理,导演更偏向讲好一个完整的跨度十几年的故事,格局也更大。
总之,我超喜欢奥里奥尔的风格,希望他多出新作!
剧本非常扎实的一个悬疑推理片,八小时的停尸间封闭经历把一桩悬案的前因后果都讲清楚了,尤其那个阴雨绵绵的气韵啊,让人不自觉得被搞坏了情绪,投入了虐缘。
很唬人的那种复仇故事,最后用一张嘴道出真相,看似滴水不漏,却让之前起误导作用的细节彻底成了令人讨厌的编剧伎俩,最后5分钟的真相反转让之前一百多分钟的电影都白拍了。这就是一部自说自话自作聪明的矫情电影,编剧转行做导演,类型片的故事虽然俗套却也能唬人,但导演功力为零就太致命了。★☆
钟会:这仇我记下了
神一样的复仇
全片各种打电话.....最后靠警察说出来讲给男主听也有点无聊。
一般般,能猜到一半,另一半根本猜不到。因为没给线索。以前看完一部优秀的悬疑片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看完这部只觉得疲惫,没有波澜。
虎头蛇尾。一个个悬念让人惊悚,最后包袱的解开。。。太无语了
包袱好,抖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包袱的确不错,多给一颗星
爽片
想复仇直接把人绑了再告诉他为什么杀他,不就行了吗?需要这么大费周章吗?还把自己女儿的身体搭进去了~真是扯蛋。
【B-】“编剧不会编写没有用处的人物和情节”,知道这一点后,像这类悬疑片就能看十分钟猜到大概走向……
感觉有点扯……警探和他女儿精心策划这个局得需要多少巧合啊,有些牵强吧……更别说他的做法本身就违反警察的职业伦理了
比较无聊
全程尿点不停,看了一半差点看不下去,单纯为了悬疑而悬疑那种,导演功底不行就把影片缩短到90分钟还凑合
反转用力过猛,并不令人信服
看到中后段就猜得差不多了,氛围做的还是很不错的,故弄玄虚的地方有点多,好在节奏快。
结尾剧情确实来了个逆转,但就像很多豆友用的标签,这个逆转很狗血,一点意思都没有...当然前面还算凑合
有几场戏的氛围营造以及镜头感极好,但是故事实在是太扯淡了,甚至有着国产恐怖片的影子,奥里奥尔在对于结局的处理上和前作《茱莉亚的眼睛》一样让人失望。
一直有谜团,但看得有点不耐烦…
感觉为了反转过于讲究复仇的精心设计,反倒是丢失了悬疑片的吸引力,大半部分的对话和发展都很单薄且无趣,因为从一开始就设定了男主的背景,而电影想要误导观众的迷雾实在是太容易看穿,从而导致背后的操控者很轻松猜出。当然悬疑片不能就因为猜到真相而打低分,整体故事的讲述和设计才是关键,导演为了最后的反转丢失了很多逻辑,也使得电影变得“奇怪”,结局也全然丢失了惊喜感,没有后面《看不见的客人》那般精妙和震撼,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