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警长和鸨母的cp线看的,结果这条线被日本女间谍和鸨母的姐妹线衬得黯然失色。
我第一次看到并立即信服,最极端的政治意识形态对立在“女性”(尤其取特殊年代与苦难深深联系的意义)的同一身份下,完全不堪一击。
在看到男主要求夫人帮忙抓间谍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在等夫人那一句“快跑”,我一度以为自己等不到了。
我试图用民族大义,同胞性命说服自己,但我真的难免觉得这一切远方的声音显得太虚无—比起她们一起买下那些可能成为下水道裸尸的女孩,比起一起用匕首用皮带对抗野蛮的嫖客,比起同时产生想法要瞒着对方为素芬复仇,比起阿玉用饭勺敲击攻击夫人的流氓(顺便一提,我一开始以为这里只是一个成熟特工的演技策略,结果阿玉是真的半道出家,于是更可怜可爱了)。
所幸我等到了。
很久没看内娱的剧,很久没有让我敬佩的爱情。
因为现在这个时代,真的很难令人置信,会存在这样彼此了解彼此尊重又深深爱慕的感情了,别说现实,就算电视剧,呵呵,最近哪些编剧写出来了?
好吧,就算写出来了,哪个演绎出来了?
不怪我痛批,只是因为他做得太烂,毋庸置疑。
这部剧,我没想到尺度有点大(其实不然,只是苦内娱综聚久矣吧。
分级制度的优势啊这就是)但是又并不过分裸露,因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美最引人入胜。
但这些只不过是锦上添花。
剧本内核真的是灵魂,令人无比动容。
一开始,我以为充其量是凤兰和一众女人们的互相帮助彼此支撑,在那个女人如同奴隶,物件一般辗转他手,甚至几经易手,在各色人等中受尽折磨,最后却不得不担上杀人的罪名,也要为自己谋一条生路,这些女人在那个时代的不容易,电视剧恐怕表现得还不够。
但我已经不忍再细想了,自古以来,打仗苦的是百姓,百姓之中更有弱者,老弱妇孺,女性更是低等。
第一集就是一个处女被拍卖,验身,那和畜生有什么区别,后面几集,男性真的很知道怎么攻击一个女性。
呵呵,当然,女性也是懂得怎么还击的,我不得不感同身受。
那样残暴不仁的畜生,我想,即使换到任何时候,他的下场都是太便宜他了。
凤兰是一个勇敢又有智慧的英雌!
阿玉也很可叹,天皇陛下万岁,是啊,天皇陛下当然不会认识她,但她愿意为他而死,算是信仰吗?
对自己的国家。
可是自己的国家却保护不了自己的子民,这是不是讽刺呢?
我觉得这部剧完全可以说是大女主剧,但是否为女性主义作品呢?
参考那三项必要条件,我想应该是的。
格局也并不仅仅局限于那座凤凰阁里的人和事,还有二战背景下的小人物,让我更加感慨了,社会性和思考性并不弱,感情也很强烈且不突然。
虽然不得不承认,我眼界狭窄,确实被男女主的感情线吸引,但,那并不是全部,我很喜欢几位女性角色的对手戏,让我无比动容。
甚至那位残暴的父亲,在听到儿子和外甥如何被杀死的过程时,涕泗横流,伤心不已,那个时候,他也只是一个失去至亲的父亲(没有任何洗白,只是觉得一个好的人物塑造,就应该是立体的多面的,不是为了坏而坏的工具人,没有为了凸显任何主角光环,只是因为那个人物特点就该那样做,这一点真的被众多内娱快餐剧忽略了。
)想当初也是看过小娘惹的,对玉珠的遭遇至今都印象深刻。
但是这部的女主角让我完全忘了那个形象,当然,妆造是一方面,演技也是大大加持了。
这个人物角色让我想到了义海豪情的九妹,不得不说,同样的大女主,外表经历或者不尽相同,可是聪明勇敢,奋力冲破黑暗寻找自己的路,家国大义这一面,真是很整齐划一。
这才是女性之光!
不得不说,这部剧,对男主角的塑造也让我非常喜欢,所以说啊,尊重女性不光是表面上说说,能不能做到才是最重要的。
不得不又提起小娘惹里面的两位男主(忘了叫啥名字,但因为女主,所以才是男主吧),我觉得他们有些类似,这令我感到一丝欣慰,幸亏不是那些典型的英雄了。
也没注意编剧是男是女,但是这点上,我并不想单纯说什么男女编剧之差,虽然看多了内娱是真的会被编剧性别伤害到,但是这一部,还是不错的,对于女性和男性角色的塑造都很有理有据,站得住脚。
起码我能信服。
来自新加坡的英语剧,很暖的色调,悠长的西洋化的背景音,英语间掺了粤语,画面中有妓女、佣人、旗袍、警长、大兵、黑帮,确实有原汁原味的感觉。
对于不了解新加坡的观者,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电视剧是在优雅的Ladies and gentlemen开场白中公然拍卖处女开始,价高者得。
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让人有种强烈的不适感。
语言的高雅与行为之龌龊对比鲜明。
接下来就是妓家日常,有几个人的故事,基本是简单的叙述。
对比19世纪末中国《海上花列传》也是写妓女生活,是白描多于叙事。
也许英殖的新加坡更近似于英殖的香港。
在这里职业操守与行规得到了最完美的呈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每个人都得遵守规则。
所以小兰无视规则与情人私奔是错的,素芬被打了对方也必须付出代价。
凤是规则的维护者、执行者。
还是有人记录了这种生活,虽然历史书不愿意留一些空间给她们。
于是隔着几十年,我们仍然可以从一页书、一盒带子去窥一眼,40年代的新加坡妓女的生活方式。
除了老板凤与警长之间的情感纠葛之外,剧本还着重写了两个人的事。
一个是素芬,一个是玉姐。
素芬给人的感觉是清瘦、白净、孱弱。
老板娘凤视她为姐妹,两次为了她搅进杀人案,与黑帮老大结仇。
最后也是差点因此送了命,还好一意喜欢她警长多次救了她。
凤曾经对警长说起过,她说素芬太弱了,我不能不管她。
一个很感人的细节,素芬受重伤,高烧出现幻觉,小兰安抚不了。
听到凤的声音,就安静的睡着了。
我不竟想她原是她的安全之地呀。
她后来几乎一生都带着素芬一起生活,胜似亲人。
素芬也很爱她,仰仗她,对她有这样的担心,“如果有一天你运气用尽了,你想过我们该怎么办?
” 玉姐是老板凤的佣人,也是日本间谍,却是一个有感情的好不专业的间谍。
期间也一直帮凤打理妓院的生意和女孩子们的生活。
玉姐年轻时候也是妓女。
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在帮忙打理生意的时候了解了凤的经历和为人,和凤产生了感情。
一种如姐如母的感情。
凤出生的家庭,父母与她关系较生疏,更多的亲情来自从小服侍她的佣人。
遭到巨变流落风尘之后再难找回这种感觉。
玉姐给了她这种感觉,无可替代的感觉。
剧本把这种关系刻画到极致,一直在铺垫,一直平淡如水,直到最后分别前的那一场。
两人心知肚明,危险就在眼前,又无计可解,心中是有万种深情,此刻皆说不出。
最后只喊得出两个字“快走!
”(题外:我也不曾想到童年记忆里的哈玛雅/黄素芳会以这样一种样子出现。
) 另外警长真的是一个最有礼貌最懂得尊重女性的男人,在那样一个年代,在今天也仍然很有意义。
凤的故事就是围绕她身边的几个人展开的。
也许世人本来孤独,一些真心和一些羁绊,充实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这电视剧的好就像是刚出炉的烤红薯,热切切的,看它,感受它,余温久久不散。
白薇秀的演技也是没有辜负她的名声。
连续两个晚上顺畅地看完了。
题材是新加坡的战乱年代,一群青楼女子的自救与挣扎。
但我想大部分人入坑多亏了小视频传播,凤兰和麦警官的极限拉扯确实是吸引流量的吸睛点。
看罢方知最重要的时代,错综复杂的背景中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相互碾压;其次是人的选择和出路,无能时自保,凡有余力则施以援手,尤其是地位低下的女人如何保全自己;这种时候最不重要的是爱情,支离破碎的时代,支离破碎的个人,爱情求何圆满。
凤兰出身书香门第,自小接受良好教育,14岁因不愿服从父母的安排嫁给70岁的老头离家出走,在咖啡店打工时遇上风度翩翩的阿涛,与之相恋私奔。
阿涛是青楼的老板,将凤兰逼良为娼,两三年后在阿涛将这一套在素芬身上故伎重演时失手杀了阿涛,并逃到外地。
在新的地点重操旧业开了凤凰阁,成为最后的青楼老鸨。
妓院是出卖肉体的生意,见不得人却是这群乱世女子自食其力的方式。
凤兰尽力保护这群女子,高价拍下小兰否则她到了另一个买主手中必然被折磨致死,但也仍然高价出售她的处女夜;她为了保护小女孩嫁给70岁老头拒绝1000美金的生意;她捐赠上万的资金用于中国抗战;她的妓院不招待日本人以显示抗日决心;小兰怀孕想走,她试探嫖客的真心低价放他们离开,在小兰被抛弃后仍旧收留。
凤兰高贵优雅、甚至会在清晨在河边阅读名著。
她明是非,知道她的妓院有日本间谍与麦警官合作找出玉姐,却不舍与玉姐十几年朝日相伴的情谊,最后一刻放她离开并在暴雨中找她。
凤兰是个命运悲惨的人,可她始终不屈服命运,凭着自尊自强,想在这个险恶的世道求一丝喘息。
在凤凰阁她是所有人的依靠,后来麦警官成了她的依靠,只是一个冉冉升起的警界之星与青楼老鸨终究不容于世,麦警官不在乎 ,凤兰却不能毁掉他的前途,何况凤凰阁离不开她。
麦警官与长官之女结婚生子,凤兰偷偷生下他们的女儿。
于爱情而言,他们未能厮守,却彼此牵挂了一辈子,只能如此了。
爱情若是锦上添花便好。
我始终觉得人最珍贵的品质是坚定地按自己的心意生活,无论在什么动荡的年代,坚定一个人之所为人的尊严。
这就是我始终对民国念念不忘的原因。
不屈服时代,不屈服命运,不屈服自己。
中国和新加坡,就像源自同一支水系的不同分支,在某个节点分道扬镳,各自吸纳了不同的元素,融合沉淀,在历史的洪流中渐行渐远。
坐在这边船上的我远眺那另一头的文化,像覆了一层薄纱,影影绰绰,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粤闽留下的家族传统,英殖留下的社会等级,各种语言混杂成的“洋泾浜”,加上帮派、谍战,总是挑起我的好奇心。
多年前去马来西亚旅游前当攻略看的《小娘惹》,前八集菊香和阳介的禁忌之恋哭得我死去活来,啊!
十年后的我又再次落入同样的圈套——大热好评的《最后的夫人》。
还是那个纷纷扰扰的二三十年代,甚至还是演玉珠但脱胎换骨的白薇秀,看完不吝五星好评之余,不禁感叹:大众娱乐也有三六九等,娱乐至死也有好死和不得好死之分呢。
有时想,中华文明的传承,就像一个游戏保存的多个副本,在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甚至是欧美澳加华人群体里,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和结局。
几百年后,谁又说得清哪个才是正统呢?
熟读历史的朋友会发现,其实这是一部历史和政治映射剧,展现了中美大国博弈夹缝中的新加坡求生存,求发展的辉煌历史和现在,相信新加坡会越来越好,相信新加坡最爱的男人还是他夫人——新加坡,未来世界的中心警察——中国,夫人的爱人黑帮老大——美国,收保护费的剧中还有日本、英国,请大家自行对应
《最后的夫人》自我与自由 拒绝与放手文/文文阿姨我的确是被限制级19禁吸引,打开了这部剧。
新加坡剧都这样大尺度了吗?
亚洲电视怕不是只剩下china被些有的没的糟粕左右吧?
看完全剧,果真的与时俱进,意识形态上的与时俱进。
如果你看过《华灯初上》,打开《last madame》就会发现两者在故事的设置上充满了相似。
同样是欢场女性为主人公,甚至暧昧对象都是警察;故事同样的以悬疑解谜和感情纠葛双线交叉向前。
但《last madame》的叙事的着力点与故事中心都更清晰明了。
时代是整个故事的底色,破案解谜是串起故事的线索,真正要层层剥离呈现的,是一个被淹没在时光里,想让时光将自己遗忘的女人,在女人连奴隶都不如的时代,她如何冲破世俗走出自己的路的故事。
其中不仅有求而不得的爱情、同命相连、相互帮扶的姐妹情,还有一家四代女性略带着些轮回感的血缘羁绊。
所以,无论在故事主旨和呈现节奏上都要更胜一筹。
如果你看过《梦华录》,并为编剧一再强调女主的处子之身和后半段的直男癌上脑而骂骂咧咧。
那《last Madame》会很好的展示如何坦荡坦然的展现女主“妓女”的身份。
不仅仅有和客人的亲密肢体一片活色生香,也有妓院里的种种秘闻-避孕、怀孕、壮阳药、情趣用品……余秀华写“贞洁是多么可笑,多么讽刺”。
我想说,现代人写出妓女的贞洁更是贻笑大方。
《Last madame》以妓女这个不为人不齿的社会边缘职业作为核心,来放大“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作为一个百年社会议题,我们站在今天回望的时候,会惊讶于二、三十年代那些女性先驱的勇敢、勇气……即使她们不曾真的开天辟地出一个理想中的世界,但是她们在女性完全被男权所禁锢、压制,毫无话语权的时代下,面对及其不公的待遇,向千百年来深深植入在人们每一个细胞中的道德、伦理……“女人必须听从于父亲、丈夫、儿子”发起了挑战——Why?
女人一定要依附于男人。
Why?
女人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她们不断的发问,进而达成自我认识及自我认同。
她们是觉醒者,她们是挑战者——挣脱世俗要自由的活着无畏的活着!
《last madame》还采用了“现在”和“过去”双时间空间的叙事形式。
现代时空中,曾孙女志灵一步步揭开自己家族的故事,了解曾外婆的过程中并与外婆、母亲达成和解,同时进入自我探寻并找到心之归处。
过去时空中,以破命案、抓间谍为外壳,呈现男女双方在一场原本各有预谋的爱情游戏中,一步步看清对方,逐渐陷落情网飞蛾扑火。
借此,铺陈开了被命运推到沦落风尘的曾外祖母凤兰,“自卑”与“自我”交错出的“失败”与“伟大”的一生。
看网上评论,许多人讲现代的戏份去掉也无伤大雅。
但我觉得,如果将现代戏份去掉,就会失去两代女性隔着时空的对话,最重要的是,还将失去整个故事振聋发聩的去唤醒,现代那些如曾孙女志灵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已然拥有自我并自我实现,实则禁锢在世俗定义下无法挣脱女性们的现实意义。
当我们在谈论女性意识,难道男性就不需要自我认识及自我认同吗?
跳出性别的区隔,《last madame》这个故事里我看到的是——无论社会标签还是职业标签,都只是一面,而我们更要看到的是本我的更多面,那些或敞亮或喑哑的瞬间,组成了更完整的我们。
《last madame》在主人公凤兰的刻画上,和白先勇《台北人》里金大班、尹雪艳……诸位“知名”风月女子颇有几分相似。
皆是青春年华见多了人心惟危,反而把此刻真情看得更为通透,既能珍重又能舍得,既能宽慰别人也能放过自己,让人心生钦佩。
回首处凤兰也可以和金大班一样把“我也层陶醉在两情相悦……我也曾心碎于黯然离别,哭倒在露湿台阶……”定为人生主题曲。
向别个人介绍凤兰时,也可以借用“尹雪艳永远不老”的句式,讲她迷男人也迷女人。
白薇秀在凤兰角色诠释上,无论风月场上眼波流转间的风情,欲拒还迎的姿态,还是与爱人间因身份所限欲言又止或口是心非的复杂情绪瞬间,都精准拿捏。
我上一次看新加坡剧要追溯到十年前的《星洲之夜》,那会儿“七公主”时代还没有落幕。
因为看这部《last madame》去翻了翻新传媒如今的格局。
打开了今年的红星大奖颁奖礼,尽是些不认识的新面孔。
长江后浪推前浪,十年人事地覆天翻。
对白薇秀的突飞猛进的惊艳,变作了会心一笑……谁都要慢慢趟过蜿蜒的山川与河流呵。
很好看,凤兰和麦警官都非常有魅力,现代戏演技实在差一点,但是肌肉书呆子国文以及肤色差也蛮戳我xp。
短短一部剧,囊括了女性被歧视的处境、家国历史、爱情和女性互助,都展现得很好,但是也有遗憾的地方。
第一个遗憾是佘爷为自己的儿子痛哭流涕怒骂阿玉的时候,没有人对他大喊一句阿涛是罪有应得。
其实剧里的另一位老鸨已经问出了“如果死的是一个妓女,警官还会不会这样认真查问”这个重要的问题。
麦警官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但是他是否也不自觉地在用法律维护男性而忽视女性?
他后来说愿意不追究凤兰谋杀究竟只是私心还是真的理解了女性的困境?
这些问题如果能从麦警官口中更清晰的表达出来就好了。
第二个遗憾是凤兰最后还是为了保护麦警官的仕途而拒绝了他的求婚。
我也不认为凤兰嫁给麦警官是一个好选择,即使麦警官口口声声保证凤兰是他的全世界,凤兰会和他是平等的,但是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并不舒服,因为这种平等像是麦警官施舍给凤兰的,而不是凤兰自己争取来的。
结婚前凤兰是名声在外的老鸨,哪怕这个行业不算什么光鲜的行业,但是凤兰有钱,也有一定的权力可以自保,所以凤兰可以平等地甚至高傲地和麦警官交往。
但如果成了麦太太,失去了收入来源,只能靠丈夫生活、受丈夫保护,那么凤兰还有什么基础去为自己争取平等呢?
一个没有收入没有事业的太太,她是否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全取决于丈夫是否愿意,这样的平等也不是真正的平等了。
然而遗憾的是凤兰拒绝求婚并不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不愿依附于人,而只是为了保护对方的仕途。
可能侧面说明剧中塑造的凤兰从内心上仍然是渴望平凡的爱与被爱,仍然带有那个时代女性的局限性,这样的人物塑造虽然令人遗憾但也很真实。
第三个遗憾与第二个类似,剧情中对于凤兰的力量和智谋的描绘还是很弱。
凤兰的独立其实一直都不是真的独立,她只是在各方有势力的男性之间周旋,获得男性的庇护,当男性决定收回庇护的时候,例如当佘爷要欺辱凤兰的时候,其实凤兰仍然是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等着另一个男性麦警官来救。
总结来说,我很喜欢这部剧尝试描绘出一个在乱世努力生存并且与其他女性互助的女性角色,但是我们对于女性所能掌握的力量的想象仍然还是太有限了。
凤兰这个被标榜成独立女性的角色其实并没有拥有真正的独立,虽然这可能就是那个年代下的现实,她所能做的最大的努力就是利用男权社会的规则为自己谋取一定的权益,但我还是很期待看到一个真正拥有自己的力量而不只是受男性保护的独立女性的角色。
一部差点错过的好剧偶然刷到的安利,原来是2019播的,那就是当年稍微看过推广的新加坡版《名姝》,但《最后的夫人》比《名姝》立意更清晰更深远,剧情更精彩,不应该用新加坡版名姝来营销(这部应该没粉圈吧,就是要拉踩,毕竟大嘤帝国作为海洋文明殖民者,根本没办法共情海盗们给亚洲带来的伤害)第一次看新加坡剧,很特别,和广东人相似的五官骨相,专有名词标准的粤语发音,平时口语脱口而出的粤语,我不想讨论现在的“去中国化”,同根同源的感觉扑面而来,爱乡爱亲,捐资办学办实业,作为侨乡儿女对这种共赢共享深以为然。
其实,闽粤大部分地区和东南亚在近代很长一段时间,文化符号重合之处颇多,比如现在很流行的打卡地洋楼、骑楼、碉楼,闽粤地区和东南亚随处可见。
高中在学校组织下参与开平碉楼申遗的科普宣传等人文铺垫,碉楼就是海洋文明倒逼下中西互通互融的产物,整个大中华地区,共享同一种文化记忆,共刻同一时苦难印记,被殖民,被侵略,抗争,和平,独立,三来一补,勤劳奋发,时代洪流匆匆不息,星汉灿烂此起彼伏,从不为谁多驻足。
而《最后的夫人》描写的也许是无缘史籍的千万女子的一生。
这世上她们来过,挣扎过,也许带着失望走向终点。
而我们远比她们幸福,因为他来过。
她在那个女性可以当做商品随意贱卖的年代,浴血拼了出来,还保护着同样遭遇的女子。
她骄傲,倔强,所以她要的爱情也得是平等的,即使麦懂得她的苦楚,并尊重她,爱护她,但是她始终不能接受过去的自己,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以妻子的身份站在他身边,不能接受别人对他的指指点点,也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指指点点,那样就会失去了她的骄傲。
即使她没做错什么,她只是想活下去。
我曾经觉得自己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无所适从。
但是一百年前呢?
五百年前呢?
更久以前呢?
那时的女性甚至没有决定自己身体的权利,现在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终究还是男人的世界。
战争,和平,都是他们做主。
现在中国社会女性意识慢慢觉醒,甚至有的开始贬低上一代一心为了夫家为了孩子而付出自己一生的母亲。
觉得她们没有自我,觉得自己思想超前,有独立意识。
但真的是这样吗?
确实,女性意识觉醒这是好事,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懂得它的含义并贯彻落实。
我们受到太多网络影响,很多想法都是“催熟”的,大环境影响下,这样的想法可以说是十分普及。
但是在一百年前,凤兰有这样的想法,并冒着生命去做,才是真的勇敢。
爱情本是纯粹,但有太多羁绊,有时人性可能会侮辱它。
但有时在战火纷乱,颠沛流离,身不由己的年代,又会赋予爱情一些有厚度的东西。
麦说,我会永远担心你。
我想,他应该明白她的骄傲,放手,才是成全了她。
所以,爱情有时不一定要两两朝夕相对,相互懂得并尊重,即使分开了,也是爱。
看这样的剧也是需要脑子的,内娱有好电视剧,但是烂剧流量口水剧加大了分母,剧情人物肤浅,爱情生活都流于表面。
这部剧的现代部分有些方面有点突兀,但很多转场都很好,而且对于志灵出轨描述的有深度,人确实会在年轻的时候随波逐流做一些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事情,和不知道自己爱不爱的人在一起。
但是历尽千帆,总会明白心中所想。
不过话说志灵男朋友是真大度。。。
演技很好,全员都非常好!
阿一真的像流氓,有小时候看TVB的感觉。
第一次看新加坡的剧,看服装和粤语有奇妙的感觉,那个年代的新加坡就是这样吗?
狗屎。。。台词烫嘴吗。。。演技也太差了。。。演得还像话的就老鸨一个
现代剧情太难看了,服化道很精致,故事不能细究,三流言情水平
男主满嘴阿三英语。中华史必须结合新加坡史来看
男女主挺上分。但是支线杂,部分叙述很无聊。
第二集男死人嘴里的白沫还在动…忍一下不行吗??以及警官出场太装了。“指甲缝里没有搏斗痕迹所以被狗咬的时候人已经死了,加上口吐白沫等迹象判断这是一场谋杀”这种级别的推理就别搞个特写装帅了好吗?还有老佘一个黑帮老大爷居然需要靠拍碎茶杯一手血来体现震怒吗?->弃。希望女主再坏些,情节再严谨、烧脑些。
男主果然不是本土星!帅啊………
女主出身贵族,为了挣脱嫁给老男人的父母之命,被佘爷儿子涛骗婚,结果被涛强行卖给春和苑,贞洁丧失。从此人生开挂,从春和苑头牌到自立门户凤凰阁。在做老鸨期间,买下可怜女孩悉心照顾和调教,成为牛车水最贵妓院,黑白通吃,风生水起。女主做老鸨是为了让女孩子们在她这里享有些许权利,而这是她们在外面所没有的,也是男人们无法理解的。非常感动女人们之间的惺惺相惜。如果不被男人们允许,女人们的付出和所有,直接毁于一旦,对女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警官还太天真,这样的女人的世界里不可能只有爱情,而那个能给她优渥生活的煤矿大老板何尝不是真心爱她呢?女主好漂亮,英语台词声音太好听了。女配小兰很有迪士尼东方美女的长相。现代部分直接快进跳过。
有點僵硬
有点尬……
跳过现代戏份看的 夫人也太美了,演技也很好,让人一见钟情的魅力时代悲剧下的女性啊,选择不多 新加坡剧也很精彩啊也许是男主演技,也许是男人天生就接不住女性的深切的哀痛最后突然格局大了,又有抗战戏的氛围阿玉的告别好感人,女性的互助在时代背景下,又被国家大义所左右,正因为她是间谍,所以才有本事杀了这些残害女人的人渣不被发现 国家给了这些可怜的妓女什么,需要她们守节呢?她们伺候的是外国人还是本国人,对于她们来说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越看越觉得警长配不上夫人了
女主好美,好美,全片唯一有演技的人!整个凤凰阁里的女生演技都很好。男主为什么给女主表白也要一脸便秘的样子?还有男主屁股好平,第一次见一个男人屁股这么平。国文和志灵的线真的是败笔,一个永远张嘴演戏,非要把短袖穿成背心,就怕谁看不出来你的肱二头肌(并且也没有很壮),长的好像那个中华小子,演技也像动画里的角色。志灵通过出轨他人获得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全片最惨是哈里,编剧你是真行啊!总的来说,剧情节奏还可以,也能看下去,第一看新加坡的剧,新加坡的英语才是真正的Chinglish
喜欢白薇秀😊
现代那部分拍得不好看
演技挺垃的 ……
第一次看新加坡剧,服化道非常惊喜。走的是乱世佳人的传统路子,老套是有点儿,但男女主拉扯却也实在好看,果然爱情只存在于暧昧期。
和平年代的华灯还在说儿女情长为情所困被世界抛弃选择自毁,战争年代的最后的夫人却在说要独立坚韧,就算被世界抛弃被黑暗包裹我也要不顾一切反抗。不做任何人的附属品,爱也不是占有相互厮杀你死我活,是想触碰你的手却选择放手,是想要给你更好的自由和未来。
古裝英文對白夾雜粵語的劇 very exotic
第一次看新加坡电视剧,居然挺精彩…why women kill乱世妓女版,现代部分砍掉可以更高分。男女主氛围确实挺牛
新加坡剧二十多年不见,没想到剧本之精炼、演技之自然醇熟已把港剧台剧甩到水沟里。之前见友邻说想看有关“性工作者”的影视剧,这部主要演员是女性,导演编剧监制从姓名看也是女性的电视剧,并以“女性凝视”取代“男性凝视”,你们满意了吗?不过,故事主要发生在一家妓院,可能又让一些女性主义者不满意了,但是,虽然残酷但却又的确有当年南洋的华裔、日本唐行小姐的真历史作为背景,而且让她们超越了当时因二战而对立的民族主义情绪,有一种患难与共的姐妹情谊。女主角说,光顾新加坡的妓院最多的就是英国人,但丘吉尔一纸关闭命令就要让她们流落街头,至于让她们去找慈善机构更是伪君子惺惺作态!这算不算命运、身体自主宣言?!还好全片对白以英语为主,偶尔来几句粤语,不然又要被普通话宗主国的人引用上野教主的话下指导棋了。
一个女性家族史,刚开始觉得很像珠江台的电视剧突然换了英文配音,凤兰最后的选择不仅是为对方着想,也是保护她自己的骄傲,从不抱怨自己的身份,非常有魄力的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