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懂事的时候 ,天真地以为世间理应只有家里人和陌生人。
但是,隔三差五会有人来家里拜访,或吃个便饭,或留宿几日。
这些客人会毫不吝啬地夸奖一切可以夸奖地东西,有时也会抓住我们这些小孩,上来就是吧唧一口,有时我也会嫌弃脸上的口水。
当然,也有客人教会我折出纸帆船,纸飞机之类的原创玩具。
后来,家人告诉我们他们的外号叫做“亲戚”。
暂且默认为他们是介乎家里人和陌生人之间的角色吧。
当一个体积庞大的“金色大胡子”出现在读小学的东方少女‘夏菜’的面前,无论他的身份多么可疑(爸爸弟弟的丈夫),只因为是所谓亲戚,女孩便天真地邀请他住在家里,亲切地喊他“麦酷”(日式英语),以此为契机,故事得以展开。
在男主人公‘弥一’(夏菜的爸爸)这里,故事的旋律停留在他对身为同性恋的弟弟的愧疚,一个月前,没参加弟弟的葬礼,同时,他也一直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正确看待了弟弟的身份。
在他的不断自我反思中,最终确定要摆脱社会主流意识里的错误偏见,公平对待同性恋人群。
并和前妻一致以为:哪怕女儿将来成为同性恋人群的一员,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生而为人,总不能不接受大众的影响,若是大家都认为皇帝穿了衣服,那也便是穿了衣服的。
若是这样,那世间便无愚智之分了。
大家走一条路,就不需要任何探险家去发现新的捷径了。
这种时候,反思必能起大作用,就像被远远抛在水里的石头,千层浪下,还有丝丝怀疑的波纹向四周散去。
若是说到同性恋,倒是记得老师解释:弗洛伊德以为那与童年时候的如厕习惯大有关系。
只是这世间固执的人连上厕所这当子事都尚未弄清,就开始骂骂咧咧起来。
若是说到父女这两个角色的呼应,俨然就是大人与小孩的呼应。
弥一起初羞于与女儿拥抱,他解释到:以为女儿大了,便不好意思再拥抱了。
我想在东方国度长大的人会对这深有体会的。
我们总知道父母深爱着我们,若是叫我们举例说明,那就稍显困难了。
平常无事,也很难想到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因为互相深深牵挂着,就像海里的浮屑,若是缠绕在一起,倒显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了。
当然,孩子的世界事天真的,在麦酷回国之前笑着对麦酷告别说:See you again!
转过街角却强忍住泪水,安慰自己:大丈夫だもん、さようならじゃなく、See you againって言ったらから、きっとまたあえるもん。
(没事儿,并不是永别,而是再见,一定会再见到麦酷的!
)留下的是她瘦小倔强的背影。
当然故事的最后,弥一同麦酷也有一个大大的熊抱。
刚刚看了弟弟的丈夫,哭的稀里哗啦的,微信都是家人同学朋友,不敢写,就写这里吧。
看了之后真的特别感慨。
有时候,真的是童言无忌,最复杂的问题往往就是最简单的。
两个男人为什么可能结婚呢?
因为他们一定彼此相爱,想在一起一辈子。
就是这么简单。
可是,能够理解的人真的不多。
其中一个人先离开了这个世界,另一个人永远不会忘记他。
他会走过他曾经走过的路,徘徊在他曾经玩乐的公园,追寻着他曾经来过的踪迹,和他一点点消逝的味道。
他在他小时候住过的房间,闻着地板然后哭着说到,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不是说好。。。。
我已经忍不住泪如雨下。
我发现这就是我期待的爱情,我会努力去追寻。
今天看完了,我觉得真的有很多很多想说的。
今天要说的是一个很暖的词语,叫做家人。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能够彼此理解,彼此爱护,无论我们的性取向。
麦克,是弟弟的丈夫,是她的叔叔,同时也是家人。
刚刚看了弟弟的丈夫,哭的稀里哗啦的,微信都是家人同学朋友,不敢写,就写这里吧。
看了之后真的特别感慨。
有时候,真的是童言无忌,最复杂的问题往往就是最简单的。
两个男人为什么可能结婚呢?
因为他们一定彼此相爱,想在一起一辈子。
就是这么简单。
可是,能够理解的人真的不多。
其中一个人先离开了这个世界,另一个人永远不会忘记他。
他会走过他曾经走过的路,徘徊在他曾经玩乐的公园,追寻着他曾经来过的踪迹,和他一点点消逝的味道。
他在他小时候住过的房间,闻着地板然后哭着说到,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不是说好。。。。
我已经忍不住泪如雨下。
我发现这就是我期待的爱情,我会努力去追寻。
感觉麦克就是一个长着外国脸的地地道道日本人,生活习性还有说话方式真的很出戏呀,真不像外国人,如果是从麦克来到这个家然后各种思想观念冲突和语言上些许障碍导致互相不理解到慢慢了解并理解和接受麦克和凉二之间的情感的故事,可能会更有看点,感觉全家人从一开始对他一直就是很和善呀,还是刻意刻画温馨有点过头了。
剧里还有几点让我看到就觉得不舒服的地方,麦克刚到家第一天就让夏菜摸自己的胸,那个场景给人的直观感觉真的很变态,看到那瞬间让我心里着实惊了一下,特别难受。
还有剧中时不时出现的和爸爸一起洗澡,和爸爸一起睡觉,和麦克一起睡觉???
对不起,我还是不能理解日本人在孩子和长辈之间的相处界限和准则。
前夫前妻上床那里也让我一阵尴尬,这算什么呀??
直接复婚不就好了?
咦~好吧,原谅我是个杠精。
漫画原著
短短三集,很不错,跟原著的还原度很高。
原著获得了 2015 年曰本蚊化厅媒体艺术祭漫画部门优秀奖。
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国各种蚊化、思想进入相对保守的曰本,蚊化交流和融合更加频繁。
95后00后相对于父辈,思想更加多元化,包容性更强,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曰本独有的蚊化、环境,不惧怕任何蚊化入侵。
并且曰本一直在对外蚊化输出,辐射全世界。
这才是强国应有的样子。
随着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曰本变得更强是大概率事件吧?
霓虹的未来一代
口尼奇瓦
X X 欢 迎 您
1小孩子比大人纯真、有温情。
寿司就该配绿茶。
小女孩竟然喜欢玩小熊叔叔跳动的胸大肌?
照顾孩子也是不错的工作。
——你们两个男人结婚,谁是丈夫?
谁是妻子?
——没有妻子,都是丈夫啊。
——两个男人为什么要结婚啊?
——那是因为他们爱着对方啊,结婚就是两个相爱的人结合。
拥抱,是用来问候的方式。
御用洗碗师。
家庭的组建方式,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
我睡不着,能陪我喝一杯吗?
2只是同志而已,却被人看做是性犯罪一样。
——我们离婚了,而他是我弟弟的丈夫,我们几个人之间怎样称呼呢?
——叫家人就好了呀。
学会人与人之间的拥抱。
3不想出柜的人活得很小心,只能去隔壁城市的同志酒吧玩。
对不起,我失言了。
猪肉生姜烧。
相爱就是你很喜欢他,非常重视他,他对你也一样。
敢于指出老师不是的家长。
他跟男朋友结婚了。
如果这是他所期望的,那就守护。
如果他很幸福,那就祝福。
内敛的日本人等亚洲人,还没学会欧美人的见面拥抱。
离婚的夫妇没有勉强再结婚,很自然啊。
离别。
再会。
双胞胎兄弟弥一和凉二 虽然长相几乎完全一样,性向却不同弥一是妥妥的直男,凉二则喜欢男孩子 十几岁的时候,因为凉二坦白了自己的性向两兄弟渐渐变得疏离 后来父母过世,凉二也移民去了加拿大
时过境迁 弥一结婚了又离婚 带着女儿生活在老家的房子里再听到关于凉二的消息的时候 却是他已经过世凉二的丈夫麦克来到了日本 一开始麦克因为兄弟俩太像错把弥一认成了凉二
弥一心中对麦克也是有芥蒂的 因为对方是“同性恋”
但是这两个人后来却能一起坐在廊下喝酒聊天宿醉之后昏睡在一块
因为什么呢?
因为弥一感受到了麦克对于凉二的“爱”吧麦克的话语里全是凉二的影子喜欢他住过的房子
憧憬他生活的方式
在他存在过的地方想念他
那一声一声的凉二跟国别,性别都没有关系有的只是当外在标签被剥离之后一个失去了心中所爱的人孤独而无所适从的追寻 关于同性恋复杂的的困惑在这里 被小朋友童真的两句话就解决了
而麦克对凉二的爱也让弥一对弟弟的死逐渐释怀了
其实弥一在之前过的也并不好因为工作的原因跟妻子离婚
不过明明是这种老婆跟别人跑了的设定妻子本人却完全让人讨厌不起来会跟女儿一起胡闹
留宿之后自觉就系上围裙做早餐招呼女儿去上学
在知道前夫没有恋爱对象之后跟前夫说去哪里休息一下吧
结果是去酒店...还吐槽前夫马后炮
两个人之间应该还是有感情的吧 只是要复合总需要那么点契机所以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治愈暖心的受伤的成年人们彼此治愈继续往前生活的故事
“同性恋”、“离婚”、“死亡”、“单亲”世间总是容易把这些要素描述得苦难重重《弟之夫》里却把苦痛写的很轻,爱写的很深
因为跟“人”有关、跟“爱”有关 家庭、感情这些或许本就没有正确答案谁在这个世界上都难免会受伤 跟他人争执 摩擦 冲撞受伤只要不断地跟谁相遇着 这些就在所难免但时间在往前走 伤口会愈合 一定又会有新的幸福出现吧
嘛所以《弟之夫》还是很清流哒不过可惜只有三集,怕是还没过够瘾就要完结呢!!
-END-图片素材来自网络公众号 微博bilibili@ 必看日剧娘 QQ群:107405290
近年来,同志平权活动如火如荼,在许多地方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发展。
就连在亚洲,台湾和日本也逐渐迈入同性婚姻合法的轨道,多元成家不再是一个触不可及的梦。
但即使同志平权活动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依然有许多保守的群体和他们顽固的观点在阻挠着同志平权,比如台湾的中选会在同性婚姻即将合法的关头提出反同公投,用许多极端的观点污蔑同志群体,企图阻拦同性婚姻合法化。
这种反同群体并不是少数,他们的出现也并非偶然。
他们实际上代表的是我们大部分人长期以来以生殖和繁养后代为主流的传统家庭观,他们认为“只有一男一女才可以结婚”“男人和男人结婚、女人和女人结婚就是变态”。
这些观点的形成大多来自于我们传统的教育和日常的生活常识,大部分人在小孩子的时候就被灌输了“男生只能和女生在一起”的思想。
所以同志平权要面对的,并不是某一些反同群体,而是根深蒂固于人们心中的传统爱情观和家庭观。
只有真诚的行动能让世人明白,真正的爱情无关性别,只要是相爱的两个人就能在一起,就能结婚。
近年来日本东京又有几个区承认了同性婚姻,同时有不少同性日剧出现,帮助宣传普及同性婚姻合法化,《弟之夫》就是其中之一。
《弟之夫》的主角是一个十分保守的钢铁直男,但他在与弟弟丈夫相处的过程中开始了解同性恋群体,最终放下芥蒂和偏见,认可同志弟弟和他丈夫都是生命中重要的家人。
因此笔者将为大家介绍这部精彩的日剧,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破除传统认知,重新认识爱的包容与真诚。
《弟之夫》是日本同志漫画元老级大师田龟源五郎的作品(没错!
就是那个鼎鼎大名的超重口漫画家,相信很多基友看过他的漫画吧),与以往激烈、奔放的作品不同,田龟源五郎用他强大的功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温情而柔软的同志家庭故事,直戳人们心中柔软的部分。
折口弥一和折口凉二是双胞胎兄弟,在父母死于车祸后相依为命,但某天弟弟凉二和哥哥出柜后,两人开始分道扬镳。
弟弟后来移民到加拿大,与外国人麦克结婚。
凉二死后,麦克为了完成与凉二的约定来到日本寻找弥一。
弥一在与前妻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麦克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弥一原本平静的生活,原本埋藏在深处关于弟弟的东西被麦克激发,这个龟缩不前的男人终于开始成长,逐渐接受自己曾经最爱的弟弟。
而麦克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弥一一家人的认可,实现了要成为凉二家人的约定。
折口弥一:钢铁直男如何接受同志弟弟和他的爱人虽然弥一与凉二是双胞胎兄弟,实质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在弟弟出柜后,他虽然表面上接受了弟弟,心里却一直无法认可。
在弟弟孤身远赴加拿大后,弥一也没有与弟弟联系,不管是弟弟的婚礼还是葬礼,弥一都不闻不问,咋一看真的很冷漠无情。
而麦克刚来到弥一家时,弥一表面上客气有礼,但内心却十分防范警惕,一方面担心麦克是为了弟弟的遗产而来,另一方面又害怕麦克会对自己图谋不轨。
但是随着一天一天的相处,弥一开始对麦克改观。
比如当麦克说他想出去玩时,弥一以为麦克想去参观日本那些有名的景点例如京都,但实际上麦克想去的都是凉二充满美好回忆的地方,例如与哥哥一起爬过的大树,和哥哥一起嬉戏的水田。
弥一在陪伴麦克缅怀爱人的过程中开始想起被自己刻意隐瞒的关于弟弟的感情,开始思念那个曾经相依为命的弟弟。
随后发生的几件事情开始改变弥一对同性恋的看法。
弥一的女儿夏菜想把麦克介绍给自己的好朋友小雪,但小雪妈妈听说了这件事情后,以“麦克是变态会对小朋友产生不良影响”为由反对小雪认识麦克。
与此同时,夏菜另一个朋友的哥哥却因为对自身同性恋身份的困扰而来寻找麦克倾诉。
这两件事情刺激弥一做梦,梦见自己的女儿长大后嫁给了一个女生。
弥一通过这些事情开始明白作为一个同性恋是多么辛苦和不易,想到自己的弟弟曾经鼓起勇气和自己出柜,希望能得到自己的支持,但自己却对他冷漠以待,弥一开始后悔和反思自己。
弥一开始敞开心胸接受麦克,他还和前妻带着女儿与麦克去泡温泉。
弥一以前对麦克百般警惕,平时洗完澡就光膊穿着短裤的他,在麦克来后就一直长衣长裤。
但在泡温泉时弥一终于能对麦克“坦诚相待”,不再对同性恋排斥和反感。
弥一甚至迈出了作为人父最难以面对的一关:如果女儿将来喜欢女生怎么办?
在和前妻的讨论中,他们达成一致:只要女儿喜欢,只要女儿幸福,他们都一定会支持她和保护她,让她开心。
随着心结的释怀,弥一开始坦然面对弟弟和男人结婚以及已经死去的事实。
一开始麦克刚来时,麦克给夏菜展示他和凉二的照片,弥一看都不看一眼;而现在,弥一主动请求麦克给他看弟弟的照片,他终于有勇气透过屏幕直视和触摸自己曾经最爱的弟弟。
为了完成凉二生前希望麦克能成为一家人的愿望,弥一还专门带麦克去祭拜他们的父母,将麦克介绍给他们。
在父母的墓前,弥一曾经苦苦维持的面具终于四分五裂,他忍不住痛哭出声,抛弃掉曾经的偏见和误解,对弟弟说抱歉,并表达对弟弟的思念。
自此,传统保守的钢铁直男弥一,终于完成了心灵上的蜕变,放下了曾经阻碍在他和弟弟之间的那些传统观念,真正去接受同性恋弟弟和他的丈夫,认可他们都是自己生命中重要的家人。
弥一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就像我们大部分人,对同性恋不了解,也无法轻易接受。
哪怕自己的双胞胎弟弟是一个同性恋,弥一也只能选择逃避的方式来面对,因为他从小所受到的教育和被告知的观念都告诉他“男女结婚才是正道。
”哪怕是弟弟客死异乡,弥一深爱弟弟的心情也被传统观念紧紧封闭,让他只能苦苦忍耐。
麦克的到来让他开始接触和了解同性恋,让他明白同性恋既不是变态,也不是怪胎,而是和大家一样的普通人。
同性恋是人,他们也会认真爱人。
麦克和女儿夏菜的亲密互动、麦克与弥一的日常相处破除了他对同性恋的误解。
在这个过程中,弥一慢慢卸除心防,放下自己曾经保守顽固的观念和想法,他终于能真正流露自己对弟弟的关爱,接受同性恋弟弟以及他的同志爱人都是自己重要的家人。
许多人都和曾经的弥一一样,对同性恋群体持有误解,因而十分排斥和反感,因此哪怕是自己的家人出柜,也难以接受。
但其实人心都是肉做的,又有谁是真正的冷酷无情呢?
同性恋群体背负着太多妖魔化的负面宣传,但如果大家能看到同性恋群体真挚的、温情的一面,如果能让大家知道其实同性恋和常人没什么区别,也会受伤,也会爱人,那是不是能够消除多一些人的误解,感化更多人去接受同性恋群体呢?
社会百态:多数人对同志群体依然冷漠疏离《弟之夫》中除了以折口弥一为典型展现一个直男如何改变传统观念外,还关注到了社会上关于同性恋的很多现象。
首先是在前文中提过的,以“同性恋是变态”为由反对女儿认识麦克的小雪妈妈。
她在知道麦克的事情后,就对弥一一家敬而远之,也不让女儿去弥一家玩耍。
但小雪却背着妈妈去弥一家找麦克。
她当着麦克的面用虽然自己稚嫩却十分有坚定力的声音对麦克表示支持:
人是一种被塑造出来的社会性动物。
我们的观念、性格、想法都是在儿童时期由身边的人所影响而成的。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接受同性恋就是因为从小我们都被告知男生要和女生在一起。
鲜有教材或课程告诉孩子们说其实爱不分性别,同性之间也可以在一起,只要相爱的两个人就能结婚。
因此要想实现同志平权,对传统的性别教育和婚姻教育的改良至关重要。
现在已经有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对儿童教育的教材进行改良,增加性别教育和多元成家的内容,希望有一天这些教材能普及到全世界,让同志平权在未来能够真正实现。
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就陷在错误的性别教育里,那进入青少年时期就很容易发生认知错位问题。
例如在《弟之夫》中,夏菜的朋友小友的哥哥是一个同性恋。
他意识到自己喜欢男生,和别人不一样。
这种认知让他害怕,他开始上网去了解同性恋,结果却都是些负面的东西。
在这种担惊受怕,却又无人可倾诉的情况下,他几近崩溃: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简直不能再常见了。
青少年时期对于一个人的塑造形成至关重要,但许多同志的青少年时期却不甚美好。
性取向不同会给身心未发育成熟的青少年带来严重的负担,由此可能产生的衍生问题,比如喜欢同性失败、被其他同学欺凌、遭到排斥和孤立等问题很容易造成心理阴影。
青少年和成年人不一样,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喝个酒,抽根烟,睡一觉就解决的。
很多成年人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对一个青少年来说,就是天塌了的大事。
因此这些性取向问题一旦恶化,很有可能对这个人以后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同性恋本身就不是错误,同性恋青少年更是无辜。
这个时候,教育机构和公益机构理应挺身而出,在这些少数群体需要时提供一个庇护和关怀,拯救无辜的同性恋青少年。
但事实上,当前的很多教育机构仍不得要领,没办法保护这些性少数群体的权益。
在《弟之夫》中,夏菜的老师曾把弥一叫到学校,希望他不要让夏菜到处宣扬麦克的事情。
老师一方面认为小学生不应该过早接触这种事情,另一方面又觉得夏菜来自单亲家庭已经很特殊,如果再宣扬同性恋问题很容易成为异类,被同学孤立和欺凌。
其实老师并没有恶意,他也只是想让夏菜能够健康成长。
但是他的话却是对性少数群体的一种伤害:如果你和别人不一样,那你很容易被孤立和欺凌。
所以你要去适应别人,要和别人一样,不能不一样。
这是多么可悲的一种逻辑,多样性是人类进化的一种重要特性,难道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却要保持统一性而扼杀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天性吗?
对此,弥一做出了坚定有力的回应:
虽然弥一的回应让我们赞叹,但他也是经历过了弟弟和麦克的事情后才能达到这样的思想境界。
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可能更多地像以前的弥一,如果老师因为这种事情叫来父母,那恐怕孩子就会收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打击,甚至有许多小孩会被送去进行强制治疗,留下终身难忘的阴影。
老师虽然背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但老师也是普通人。
大多数老师和我们一样,长期以来接受的也是传统的男女观念。
哪怕有些老师明白性别教育的重要性,知道要如何开展性少数教育,但迫于社会的总体形势和压力,他们只能想办法教育学生成为和别人一样的、被多数人认可的普通人,而不是助长他们成为被排斥的异类。
老师的初衷自然是好的,但他们的处理方式却不一定能帮到性少数群体,反而将他们推得更远。
总体来说,《弟之夫》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原著甚至在2015年获得了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祭漫画部门优秀奖。
田龟源五郎用温柔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普通家庭应该如何与同志家人相处,不管是钢铁直男也好,腼腆男生也罢,我们对家人的关心,我们心中的爱,都不分弯直,只有真诚。
而能形成婚姻组成家庭的,也不是一男一女这种性别关系,而是爱。
别忘记点击右上角“…”将学长设为星标哦
重口味漫画家的唯一温情作品哥哥弥一和弟弟凉二是一对孪生兄弟。
在童年时,凉二就向弥一坦白了自己的性取向。
哥哥弥一表面认可,其实内心并不接纳同性恋。
凉二感受到哥哥无法接纳自己的性取向后,兄弟二人间日渐疏远。
父母去世后,凉二远赴加拿大读书,并与自己的同性伴侣Mike结婚。
由于无法接纳同性恋,哥哥弥一回避出席弟弟的婚礼。
凉二在加拿大因病去世,弥一在日本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夏菜。
某日,Mike为了实现凉二生前的愿望,独自来到日本拜见弥一。
弥一的女儿非常喜欢Mike,并了解到Mike是一名同性恋,而弥一自己,对迈克的性取向仍然有一些抗拒。
Mike追寻凉二曾经学习、成长的地方,在道路间,校园里,小路上,寻找自己爱人过去的时光。
弥一目睹了Mike对自己弟弟的思恋,渐渐被同性感情打动。
内心回忆起自己往日对同性恋弟弟的态度,内心十分愧疚······
《弟之夫》根据日本漫画家田龟源五郎的同名漫画作品改编。
田龟源五郎自称的【同性恋专业艺术家】,其漫画作品多以重口味的SM主题为主。
《弟之夫》是他唯一一部正常、温情的作品。
《弟之夫》的整体基调温馨和睦。
剧集里的大篇幅内容,都是“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时光。
Mike对夏菜的关心、包容,夏菜对麦克的好奇、弥一对麦克的逐渐接受,凡此种种,特别暖心。
老实说,日本已经拍过许多同性恋题材的剧集了,与其他侧重爱情的同性剧集不同,《弟之夫》则强调同性恋家庭和亲伦关系。
《弟之夫》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觉,以家庭为核心,着重展现家庭成员与同性恋个体的彼此接纳过程,并将所有的关系最后都回归家庭。
你可以是同性恋,只要······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常常分为三类:接纳、排斥,更多的是持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你可以是同性恋,只要我的亲人不是就行;你可以喜欢同性,只要你不喜欢我的家人就行;你可以和同性牵手接吻,只要别在公开场合让我看到就行。
这种“你可以···只要···”的“中立态度”也是一种变相的歧视。
在新的时代,歧视不再指向一整个群体,而是针对这些群体里不服从于主流规范的那一部分人。
主流文化不再要求改变取向,不再要求性少数群体协同合作,但却要求同性恋隐藏表达、掩饰自己,特别是在公开场合。
我们常说,成为某种人的权利,从逻辑上和道德上说,一定就有公开表达自己,说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权利,也有将自己的爱宣告于众的权利。
只有当性少数群体不再被要求掩饰和隐藏时,性少数才能从一种状态变成一种生活。
只有那样,他们才能真正拥有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政治,他们的爱人。
“他们结婚,是因为他们相爱。
”《弟之夫》中除了主角之外,各种配角人物的塑造也非常成功。
包括弥一的前妻、凉二的高中同学、邻家男孩、女儿的同学等。
借着这些人物,剧集非常立体地表达了不同人物对性少数的不同态度。
女儿夏菜在剧里起到贯穿剧情的作用。
她几乎成了弥一和Mike之间的沟通桥梁。
女儿和Mike的亲近,对同性婚姻的好奇,使得原本回避同性恋的弥一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
夏菜的童言,一次次让弥一审视自己的内心。
尤其是当女儿将Mike介绍给同学时,更是借小孩之口,道出了同性婚姻的真谛:“他们结婚,是因为他们相爱” ,那一刻,对弥一的触动很大。
中学同学加藤,暗恋凉二多年。
他没有凉二的勇气和坚定,加藤选择隐藏自己,不出柜。
甚至为了看看凉二的丈夫Mike,加藤也将吃饭的地点约在市外。
饭后要求再见面不要打招呼。
加藤代表了现实中那群深柜的同志。
剧中还有一位少年,认识到自己的同性性取向后非常害怕,孤立无援中最后寻找到mike,痛哭流涕、慌乱不安中向Mike倾诉自己的担忧。
多少朋友就像这名少年一样,在成长的路上发现自己的取向不同于别人,然后害怕、自责、担心,如果少时能遇到一个同类人Mike为自己解惑,将会少走许多弯路。
结尾处点赞最后一定要说《弟之夫》的结局,结尾的设置让我刮目相看。
剧集的最终落脚点不是同性情,而是回归于家庭和亲情。
想念着Mike远去的身影,弥一回忆起与弟弟的昔日情景,他内心彻底地接纳同性恋,接纳弟弟,以对Mike的认可完成自我的内心救赎。
结局处还有彩蛋,一年后Mike带着家人再次来日本看望弥一。
弥一与前妻复婚,重新组建了家庭。
喜欢这部剧是因为它不止向我们说明同性爱,也在说家庭爱,家人之间的包容、责任与担当。
就如网友言:“但温情的故事展现了儿童、成年人、学校教育者和同性恋者自身及他们的家人对LGBT群体的认知和态度,演技勉强及格但瑕不掩瑜,简直是性少数群体去妖魔化最佳普及剧。
”- END -作者 / 李澈 排版 / sen
:)猜你还喜欢点击文字即可查看⚡ 父亲因我而离世,我很愧疚⚡ 我和高冷精英男的异地恋⚡ 怎样毁掉一个基友?
让他幻想财务自由后能睡多少帅哥!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将最积极的能量,传给最多的性少数
假期没什么事情,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在睡觉,某猪都快中午了现在还不起来[哼]),然后补看一些平时没来得及看的电影。
终于把《弟之夫》的漫画和电视剧都看完了。
小猪还说,看电视剧就好啦,为何还要看漫画。
怎么说呢,电视剧固然拍得很好,特别是佐藤隆太演得特别细腻和动情。
但有很多关于同志特别是熊族部门的刻画,几乎是被削弱很多的。
电视剧展示的,多是异性恋家人从接触、慢慢了解同志,到最终接纳的过程。
所以男主角演得很好,这也是日本人擅长演的家庭剧,缓慢、温馨、细腻、治愈。
但是同志部分,个人觉得麦克的戏份就要弱很多。
可能跟麦克的演员本身是外国人又不是同志有关,怀念爱人的痛苦、看到日本的同志刻意地隐藏自己的尴尬、看到年轻人在自我认同上迷茫和进步之后的感同身受,电视剧里表现得不是非常充分,演员也根本演不出来,只能从漫画的特写中去体会了。
麦克在电视剧中感觉更像一个背板,作为背景和铺垫,让男主角的“心理救赎”之路顺理成章。
我印象中,15年去日本的时候,还帮基友买了《弟之夫》的第一本漫画,没想到短短的漫画完结到出版,都是17年的事情了。
这个看来简单的故事,其实创作很不容易。
刚刚虽然说了严苛挑剔的话,但能看到电视剧拍摄出来被更多人看到从而更了解同志,更是不容易。
看到弥一主动去要求看弟弟的相片,以及凉二和麦克结婚的场景,还是特别的感动。
(流着泪扭头一看,身边的猪打着呼噜张着嘴巴大睡[挖鼻][允悲]。
)有时候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不怕世俗的眼光,更期望的,是得到身边重要的人(家人朋友同事)的尊重和承认。
剧本不错,细节也很好。小女孩的演技吊打哥哥和熊熊🐻。
3.5 意外的很好看 日常感好喜欢 我好喜欢隆太啊啊啊啊啊啊
我本来以为是借着弟弟丈夫的名义来恢复兄弟爱的,结果主题还是宣传同性。像教科书似的写法:温馨的家庭,大家都是好人,但太表面了,轻飘飘的没能打动我就是了。
超级温馨 而且细节美好
小女孩的演技秒杀胡须熊。
以为男主是矢野浩二,蜜汁分不清。全家福里的中村友里简直是大奶遥嘛,太像了。整体平庸,没touch到
真正的爱情是不存在人种,性别,贵贱的区别的。对待“他们”,我们应该要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思考
肉眼可见的温暖治愈,然而整体调调不是我很喜欢的。弟之夫完全就是霓虹做派不像个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但把日子和偏见过得细水流长生活惬意也是日剧的一大亮点。
改編自同志作者的作品,而不是耽美作品,於是沒有那些意淫又狗血的橋段,滿是自然與溫情,也不避諱歧視與偏見,而且在補完田龜源五郎的原作漫畫之後,更要誇一句改編得出色,無論是情節的取捨還是日常的增加,都讓整個故事更加動人,當然,最後加上的“一年後的Happy Ending”有點多餘。佐藤隆太的細膩表演,不僅把因為把瑠都和小朋友的生澀表演扣掉的分加了回來,更是讓人能夠被故事感染的存在,溫柔且堅定。
㈠.五月天-《仓颉》:想一个人有多想念,那又是文字失效瞬间……㈡.虽然故事里夹杂着一些悲伤残酷的情绪,但整部剧真是超乎预期的满满正能量,让我舒心得开怀、暖心得欣喜,即使这样同志故事美好得有些失真,也令我产生强烈推荐的想法;㈢.第一回里小朋友们谈论同性恋相爱在国外能够结婚等段落真是良好科普,而第二回里展示一大一小两个Gay的生活状态则又拉回了残酷的日本社会现实,最终回算是给了正确引导后祝福更多同志能和他们家人能和谐共处吧?所以最后落尾处不是离别的不舍,而是重聚的欢乐。—— 第一回-弥一:一想到我弟弟被那样的身体拥抱住,而我又会不会是勾起麦克性欲的对象呢?…… 第二回-弥一:要是前几天让我跟他一起泡澡,我肯定做不到。因为麦克是gay,所以我总是会多想。但是今天能像普通人一样在一起泡汤,感觉还挺开心的。……
超好看,节奏慢而不腻!
日剧真的在多元化方面甩开国内不知几百条街,国内的审查制度做个人吧!
节奏真慢啊……
夫夫,夫妇近似的读法,一样的生活。
其实蛮平淡的 男主思想转变有点快 毕竟只有三集
感谢田龟老师恭喜田龟老师。比预想要出色 故事果然很棒 拍的演的也不错 给佐藤隆太暴风鼓掌。无论怎样家人就是家人。很简单的道理√
我好久没有看《罗密欧与朱丽叶》哭了的那种感觉了,嚎啕大哭
各种日剧式抓马的对话,还有乌托邦式的理想生活,很美但离我们很远
之前看过漫画,非常期待真人版,看到第三集,没有想象中好看,前期给了太高的期待…
三星半。第二集最佳,大结局也很佳。主题很棒,不过剧情为了照顾方方面面的情感,重叠有些严重,节奏就显得太慢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