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导演王新军执导,汇聚了蒋龙、史策、秦海璐、尤智勇、蒋易等实力派演员共同演绎的热血励志年代抗战剧《狗剩快跑》于央视八套和爱奇艺开播。
由于剧中的主演大多是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走出来的喜剧演员,共同演绎抗战题材的年代剧不免让人耳目一新,因此该剧在首播之日在央视八套的收视成绩不俗,突破了2.2%,可见其是一部老少咸宜的佳作。
该剧深刻描绘了一个由平凡而伟大的小人物组成的时代画卷,展现了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的悲欢与坚韧。
主角狗剩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探讨,也是对那个时代所有小人物共同经历的缩影。
从一个被收养的弃儿到少林寺学艺归来的青年,狗剩为了简单的“赚钱娶媳妇”的愿望加入抗日的队伍。
剧中,他的成长旅程充满了挑战和转变,他不仅在与杨所长的斗智斗勇中展现出诙谐与勇气,也在军中对抗不公平现象时体现了深厚的理想主义精神。
《狗剩快跑》以其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呈现了一个个小人物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觉醒,成长为真正的英雄。
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深情回望,也是对人性中最美好品质的一次赞颂。
都说优秀的喜剧往往就让观众“笑着笑着就哭了”,该剧在欢乐诙谐的剧情背后,展现的是小人物的血泪成长史。
从小人物的视角看家国情怀的内涵,该剧立意新颖、角度独特,以真实的情感与观众产生了精神共振。
小人物的成长史写史先写人,一部优秀的史诗剧、年代剧,往往要聚焦在小人物的身上才会好看,才会显得真实。
该剧从人物到背景的设置都充满了“草根感”,正如主人公“狗剩”这个名字一样,是中国北方农村最常见的“小名”,体现出来的就是好养活、不骄纵、坚韧等特点。
男主角狗剩从小是孤儿,被一户平凡人家收养,从少林寺学成归来之后也没有获得更多尊重。
他一直想娶养父母家的女儿杏儿,干爹也曾经承诺他“三间大瓦房娶杏儿”,这成为了狗剩一直坚持下去的力量。
因此,狗剩从军从来都不是为了什么家国大义,他不懂什么叫“党”,什么叫“爱国”,不懂“信仰”,也不懂“抗日”,“娶杏儿”是他唯一的信念,他当兵就是为了一个非常切实际的愿望——挣钱盖房子。
质朴是这部剧的根基,小人物的愿望永远都是如此切实,离不开柴米油盐和老婆孩子热炕头。
而“成长”,则是该剧想要表现的重要主题。
狗剩在从军后,一心想要“跑路”,他在目睹了战场杀人如麻之后,偷偷跑了回来,但是又为了入伍的四块大洋再度从军。
在队伍被日本人收编后,他也没有觉得有任何问题,在当时他的心里,为谁卖命并没有盖房子娶媳妇重要。
反而是身为女性的宋玉桃总是在思想上教育他,因为宋玉桃家境殷实,受过教育,她比狗剩更懂得家国的意义,她成为了狗剩成长道路上的引路明灯。
当宋玉桃总是瞧不起狗剩“娶媳妇”的小愿望,希望他投身爱国运动,拯救国家的时候,狗剩却反驳道:“为拯救国家,谁来拯救我?
”可见,在最初,狗剩的目光是短浅的,而这却是当时中国老百姓的真实心声。
说到“成长”,该剧没有只聚焦在狗剩一个人的身上,而是塑造了“草根群像”。
心术不正、处处与狗剩作对的杨三,在目睹了日本人惨绝人寰的杀戮后也幡然醒悟,投身到了革命的洪流中;宋玉桃作为有志青年,面对日本军毫不妥协,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小翠最初在面对日本军医穆家俊时缺乏判断力,但是在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和人性的考验后,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除此之外,辫子爷等老一辈也会在战争的洗礼以及与年轻人的接触中,逐渐放下传统观念,认识到抗日战争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远意义。
这些小人物虽然出身平凡,但他们面对国家危难时刻所作出的选择和牺牲,共同织就了一个关于成长、觉醒和牺牲的史诗画卷。
通过这些角色的成长经历,《狗剩快跑》不仅讲述了一个个个体的命运,更映射出了一个时代下小人物共同经历的历史沉浮和民族精神的觉醒。
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使得《狗剩快跑》不仅是一部历史剧,更是一部深刻探讨人性、成长与选择的作品。
真实的情感引发观众共鸣写戏写戏,关键在于写“真”,无论是人物还是情景,“真实”最重要。
但是这种真实感并不是完全照搬现实,而是一种艺术真实。
戏剧情境的逼真性便在于是否表达了人物真实的情感,只要情感“真”,戏基本也就“真”了。
为了达到“真”,该剧书写的便是小人物的成长史,而“小人物”是最容易让观众信服的。
狗剩的人设就充满了真实性,此外,该剧的河南方言也让整个戏剧情境更加接地气了。
但是最重要的是,该剧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情绪是真诚的。
首先是亲情的质朴,狗剩从小是被王毛妈带大的,而当他提出替王毛从军,因为要挣钱娶杏儿之后,王毛的父亲嫌贫爱富,看不上狗剩,但是王毛妈却没有嫌弃他,反而替他攒钱盖房子,还将祖传的手镯交给了狗剩,算是对他的一个承诺。
在临行时,王毛妈非常质朴地嘱托狗剩命最重要,这是每一位父母对儿女最真诚的祝福。
其次,该剧在爱情的表达上也非常朴素,狗剩和杏儿的相互依靠以及小翠与王毛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在一起的无奈,都得到了非常真实的表达。
对于家国大义的展现,该剧也是循序渐进的,在少林寺十年的狗剩并不知道日本人的残暴与杀戮,而师父让他下山的目的他也并没有参透。
但是在从军之后,在唐玉龙的教导下,在宋玉桃的感化下,狗剩渐渐明白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之中日本人对同胞的残害,才逐渐开始觉醒。
人类最质朴的情感其实就是亲情与爱情,最后对于家国大义的升华并不是普罗大众所关怀的问题,而该剧也恰恰抓住了人类最质朴的情感,以细腻的镜头和细节的表达吸引观众,这才是该剧播出之后让观众喜闻乐见的重要原因。
喜剧的外壳,悲剧的内核“黑色幽默”的艺术手法是该剧的又一大看点。
该剧的故事内核是充满悲情的,比如主要人物的成长经历、凄苦的百姓生活以及多省沦陷的战争背景等,都具有一定的悲剧性。
然而,该剧并没有选用正剧的演员,而是选择蒋龙、史策、蒋易、宋木子、蒋诗萌等喜剧演员来出演,让整部剧笼罩在了一个看似轻松的氛围之中。
在几位喜剧演员松弛的演绎之下,小人物的情感变得非常鲜活,比如狗剩和宋玉桃第一次见面时,宋玉桃画着蛇精的大花脸,吓了狗剩一跳,而宋玉桃得理不饶人的气势又让狗剩当街尿了裤子,两个人的梁子就此结下。
蒋龙在表演时也趣味十足,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他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随意转换状态的表演。
剧情也充满了黑色幽默的色彩。
所谓的“黑色幽默”是来自于小说里的一种常见表现手法,是一种通过对悲惨、令人不安或禁忌主题的幽默处理,来引发笑声和思考的文学、影视和口头表达方式。
它往往在表面的幽默背后隐藏着对人性、社会习俗和生活悲剧的深刻反思。
当狗剩代替王毛当兵,经历了生死之后再度返回家乡时,家乡已经传言狗剩牺牲了,而杨三还从狗剩的抚恤金里拿走了一块大洋。
随后,狗剩突然出现,吓晕了杨三,把一块大洋拿了回来。
这样的表现手法自然充满了喜剧色彩,但是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人性之恶以及笼罩在整个社会中的剥削与压迫却呼之欲出。
此外,导演在镜头上也运用了一些充满喜感表达的手法,让演员的表现力更突出。
比如,在当代电视剧中许久未见的广角镜头却经常在剧中出现,广角镜头能够创造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使得场景中的人物和背景产生略微夸张的变形,增强了场景的喜剧效果。
通过这种技巧,可以让某些场景看起来更加幽默荒诞,增加观众的观看乐趣。
在这种幽默与荒诞不经的表现之下,《狗剩快跑》展现的是更深层次的人性表达与小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当时整个社会的批判与讽刺。
《狗剩快跑》通过深入挖掘小人物的命运、真实展现情感纠葛,以及巧妙运用黑色幽默,成功地呈现了一个小人物在抗战时期的成长与奋斗故事。
该剧不仅生动重现了抗战时期普通人的生活画卷,还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复杂、社会的现实挑战以及对生活坚韧态度的探讨。
更为突出的是,《狗剩快跑》采用了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叙述手法,拓展了抗战剧的叙事边界,打破了传统抗战剧的写作模式和固有套路,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全新的观看体验。
奔着大学生群演去看的剧,狗剩征兵到从伪军队伍逃出来这段还可以,有搞笑的地方,也有吸引我看下去的情节,但是十集之后越看越差。
蒋龙和史策不太适合当主演,尤其是蒋龙,狗剩和杏儿的感情戏部分让我非常不适,杏儿很美,衬得狗剩更配不上她,别说杏儿爹不同意了,作为观众的我也不同意,王毛都比他顺眼帅气。
影视剧演员颜值还是挺重要的,要么有颜,要么有忽略颜值的演技,否则就是在难为观众。
史策的人设太差了,我对她一喜的喜欢都快被这个疯癫角色耗没了。
抗日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正视战争,不讲现实,只去吹嘘我党的英勇神武,真的看不下去。
走抗日喜剧路线,可以参考《鬼子来了》,这部就很成功,有笑有泪,中国农民的善良,日本鬼子的残忍,战争的残酷都体现出来了,战争片不一定非要拍作战部队,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切入,客观讲述事实才是王道,大道理和政治思想也没必要在台词中体现,观众都能感受到的。
准确来讲,我想给打七分。
相比于那些恶心偶像剧,至少是部合格线以上的作品,还是部少有的喜剧作品。
优点很突出,选角很好,这帮喜剧演员没让人失望,基本全员演技在线,蒋龙的机灵,杨三的呆坏,侯七和他小舅子坏的可爱,其他演员杏简直是白月光本光了,唐玉龙太有军人气质了。
宋玉桃开始我觉得演的有点过,看下去发现不能怪她,这角色设置的本来就不讨喜。
没发挥好的属于大锁,指导员这个角色他可能像塑造成唐僧那种啰嗦感+我d宣传人员,但是明显感觉他乃至剧组对我d不是太理解,浮于表面。
本剧最大的硬伤就是剧情,本身《我不是王毛》是个挺讨喜的小故事,既有喜剧的荒诞,又有家国情怀,可惜如果想扩展成电视剧确实有些单薄,加上导演可能想将三段从军更好的联系到一起,导致只能续写。
而续写出来的剧情太赶了,突兀、不合逻辑的地方太多了,别的不多说了,就说两点:1.剧里的日本人、反派们也太讲道理了,居然允许治下的老百姓屡次冲击政府,最后数落日本人罪行,居然才几条人命,吉野那么好色居然没有到处奸淫妇女,居然没有想到迫害新四军的家人乃至村子;2.剧组对我d理解太浅薄了,导致关于我d宣传部分显得空洞乏味。
什么傻逼剧。。。
打着抗日喜剧的名号把我骗进来吃屎是吧。。。
前面十多集我还能打个三分及格。。。
后面是什么狗屎。。。
死那么多人。。。
你他妈套什么喜剧壳子啊。。。
不会以为喜剧演员演的剧就能带喜剧吧。。。
先说宋玉桃。。
是什么品种的智障。。
大姐你。。
我真的没这么烦过主角。。
非得要求所有人像你一样有大志向吗。。
我承认你阳光积极向上思想坚定政治正确。。
但这个世界上就是有胸无大志就想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人。。
凭什么不允许狗剩回家娶媳妇。。
管天管地管上别人了。。
这个人还救过你好几次。。
真恩将仇报。
别扯他妈因为救你才领他走上正确道路。。。
什么是正确的道路啊你告诉我。。。
凭啥别人非得按照你认为的正确道路走呢。。。
你是这个世界唯一真神吗。。。
都得听你的。。。
真服了。。
再说那个穆医生。。。
哥们你谁啊。。。
像你这样能做到一出场我看着就烦的不行不行。。
后面暴露出来真面目。。
直接给我恶心吐了。。
这种人也是挺少见。。
我说实话。。。
别他妈在那装你妈的好人了好吗。。
我真的想吐。。
哥们看看你长的那个鬼样子。。
是人样吗。。
丑的不行。。
还拿捏文质彬彬有礼貌人设了。。
家里没镜子可以买一个的。。。
你是个J啊你是。。。
真的全是傻逼没几个好人。。
这烂剧我都想打0分。。
补的一分是给秦海璐的。。。
演技真好海璐姐。。。
狗剩第一次当兵的时候。。
干娘坐在炕上缝衣服。。
阳光从窗格里稀稀落落的射进来。。。
当时那个掉泪的哭戏真的感同深受。。。
画面布景也很好。。。
后面更牛的是和杨三妈的交锋那。。
连着一个长镜头不断输出。。。
真的好牛。。。
剧刚出来就追着看了,边看边记录了一些感受,以下写于三个多月前:桃子这个角色没有必要。
前期是又矛盾又让人厌烦。
后期不是说讨不讨厌这个角色吧,就是觉得没啥存在必要,好像就是为了体现男主有“魅力”这种。
唐玉龙等人弄的还没有苗春来聪明。
男主智商时而在线时而下线,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
立场转变也挺突然的。
不过蒋龙演技是有的。
杏儿下线的有些轻描淡写了,纯属工具剧情,差点意思。
木村开枪打小翠也不打杨三。
感觉杨三后期有作用。
最后剩了两集没啥看的动力,时隔三个月才想着接着看完,说真的前几集还有点意思,后面也就一般般了,这个剧有点热衷于造梗的感觉比如“啥人品”“正经玩意儿”,但其实也没什么意思。
结局我属实是皱着眉头看完的,槽点太多,知道打仗是惨烈的,但男主这边就是给人白白送死的感觉,明知道前方危险也不知道避,送死还前仆后继的,怎么敌人的命是命,我方的就无所谓了吗?
男主这边现场还没有杨三那边有看头,没想到的苗春来等人死的很仓促,果然是最后一集了,该下线的赶紧下线,最后剩的是小角色还比较能打。
男主还有单人搏斗戏码,但被打倒就闭眼等死不反抗我是真没想到的,怎么你是等着人来救你吗?
对面是有血海深仇的敌人呀,按照男主人设再怎么样也要拉个垫背拼死搏斗的,怎么就那样了呢,真的不能理解,就是强行安排让杨三救他,挺无语的。
后面杨三中枪了还知道跟敌人拼一拼呢。
因为看了喜剧大赛知道蒋龙大锁这些演员,蒋易是百乐门就知道的,我觉得演员们能有机会演这样的剧真的实属不易,我也很喜欢这些演员,大家演技也有,这种题材也很有意义,所以剧情和逻辑要是更好点就好了,看到最后还是觉得这个剧应该能拍的更好,所以觉得可惜。
什么年代了,居然要凌迟!
不凌迟,搞枪决!
我真是服了你这个老六了。
把一个铁铮铮的汉子吓哭了。
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
现在导演和编剧对女共产党员人设创造的糟糕,前有《伪装者》,现有《狗剩快跑》。
说实话我追这个剧本来就为了一喜这些演员而来的,但为什么女主人设可以扭曲成这样呢?
首先,一开始一个小矛盾揪着男主不放,身边人劝她算了,她依旧不依不饶最后男主尿了。
行,我可以说她大小姐脾气人无完人,也可能是导演有病非要整这个冲突。
然后第二次,因为女主的失误,导致全员被抓,如果没有狗剩其实就都死了,好,可以当她还没成熟,还没加入新四军脑子也不好使,导演也有病。
到了昨天那集,因为她不理智,带着狗剩和另一个从小认识的朋友非要踩进鬼子的埋伏,连长指导员都说是陷阱也非要去,好嘛,她和狗剩因为主角光环又没事,唉,战友死了?
这段男主人设也有问题,队友死是他俩的责任。
战友死了之后,他俩又和没事人似的在监狱里互相安慰,唐玉龙带着全连去救这俩货(我也不理解全连就为了救两个无组织无纪律被抓的人符合我党纪律吗?
),说给他们处分,之后就再没人提死去了一个战友?
什么时候我党战士成为纯工具人了?
特别是狗剩回部队之后,女主高兴地跑了二里地,抱着狗剩说你回来了,我不理解这段设计,你说狗剩要是被抓走也行,他就是去和老朋友叙旧,我说大姐,你老朋友刚因为你死了,你是不是有病啊?
还有导演你是不是疯了?
为了体现女主对男主感情吗?
说实话,该剧很多加在狗剩及其他配角的改编和润色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对女主的塑造就是割裂的,不及格的。
我甚至都在想为什么现在导演对于女共产党员的塑造总是这样失败?
是故意的吗?
是对女共产党员有意见吗?
我羡慕狗剩,一路上坚持自我,一路成长,并且一直有喜欢的人和喜欢他的人相伴。
我也羡慕杨三,痴情至死不渝,身为乡镇公务员,条件好文化高,但是就喜欢杏儿一个人,而且一直心存良善!
我也羡慕苗春来,他以为被所有人抛弃,但是他偷情候七老婆有民族大义,有格局,属下侯七也衷心耿耿!
同样羡慕赵铁锤,一路上有侯七这个姐夫撑腰,也能大仇得报!
其实我们更应该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一路上的成长太过艰难,但是像狗剩,杨三一样目标明确,积极奋斗的人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前面当个喜剧看,很欢快活泼,越往后面越沉重,越神剧的感觉,虎头蛇尾白月光的杀伤力真的是巨大的,青梅竹马的感情,多么美好,最后稀里糊涂的死了,真的是虐死人了,但是剧情逐渐走向神剧的意思- - - - -选角感觉还是很地道,但是老是觉得拍的有点神剧- - - - -学习点:灵活,主动,积极,好好生活
春节档最需要一部剧情欢快、风格诙谐、老少皆宜的年代剧,让老人找回话语权,让年轻人找到新奇感,让孩子找到参与感,全家一起“电视团建”。
今年大家不用再抓耳挠腮为怎样找到一部符合所有人口味的老剧而头疼了,因为正在热播的《狗剩快跑》就是最好的选择。
1、诙谐的叙事风格,老少皆宜《狗剩快跑》,光听名字就知道这部剧的风格了。
而且电视剧一开篇,就带着浓浓的喜剧色彩。
在少林寺呆了十年的狗剩回家,不走正门却翻墙头,而心智不全的王毛还帮着狗剩翻自家墙头,结果因为一块地瓜,两个人闹翻了脸。
随后剧情展开,狗剩在少林寺学了十年,结果却给想大开眼界的乡亲们表演了“挑水舞”。
他坦诚自己少林寺十年只会挑水,转眼一手拍碎八仙桌,成为老王集的传奇人物。
狗剩跟女主的初次相遇也拍得很有趣。
狗剩帮养父王大举送酒,恰好遇见正在义演的宋玉桃。
宋玉桃一眼看上狗剩,调都唱跑了。
而后两个人再次相遇,居然是在厕所,狗剩不仅没能上成厕所还当着众人的面尿了裤子。
导演采用了“怼脸”和“局部特写”的拍摄手法。
比如王毛娘跟小翠娘两个人的对手戏,王毛娘在讲当年自己做媳妇时被欺负的经历时,导演就来回变换镜头,一会怼着王毛娘的脸拍,一会怼着小翠娘的脸拍,一会又是拍摄小翠娘的手部动作特写,还有王毛娘的眼部特写。
这样的拍摄手法,非常考验演技,而实力派演员的演绎非常到位,让画面更有喜感。
还用音乐来加强喜剧风格的。
狗剩与杨三那场追赶戏用了方言说唱,超级欢快的音乐加上有趣的歌词,让剧情更加欢乐。
《狗剩快跑》虽然是年代传奇抗战剧,但是导演却选择了更贴近生活的小切口,取材于历史现实的荒诞,笑点十足。
在过年的欢乐氛围里,一家老小围着电视剧笑出欢乐,岂不美哉?
2、回家的情感表达,戳中人心团圆是春节的主旋律,而《狗剩快跑》中的狗剩,心中始终有“家”的牵绊,也是因为对“家”的不舍与眷恋,才让他逐步成长,心中有了“国”。
十年的少林生涯,没有让狗剩忘记回家。
即便那只是他养父母的家,可是他早就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根”。
第一次当兵,狗剩装死躲过一劫,他首先想要的就是跑回家。
回家干啥?
当然是挣钱盖房娶杏儿。
于是他兴冲冲买地、买原料,最后发现还是缺钱,于是又想去当兵。
第二次当兵,他受连长委托去办事,中途还特意要回一趟家。
狗剩说,他当兵就是想赚钱,赚够了钱,他就跑。
当宋玉桃告诉他苗春来要当汉奸,想让他跟自己一起跑的时候,他拒绝了,因为他只想回家。
在外工作不顺心了,就只想回家。
狗剩多次偷跑回家的场景,可不就是我们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的真实写照吗?
过年回家,是中国人永远的情结。
好不容易相聚的我们,看到狗剩为了团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是不是为我们增添了更多的仪式感?
3、讨喜的演员人设,增加趣味一部剧,想要适合全家看,那必须有讨喜的演员。
《狗剩快跑》在演员阵容的选择上,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看过《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人都发现了,《狗剩快跑》堪称一喜人团建,蒋龙领衔男一号,史策领衔女一号,蒋易、叶浏、宋木子也都是主演。
他们演起喜剧来,轻松自然,看点十足。
蒋龙以独特的喜剧天赋和细腻的演技,将狗剩的傻气与真挚演绎得淋漓尽致,印象最深的就是要处死他那一段,他的情绪从淡定到害怕,层层渲染,最后劫后余生,堪称高光。
史策也没让大家失望,宋玉桃的笑点浑然天成,不矫揉造作,剧里她为了气苗春来这个色鬼,特意挽着唐玉龙的胳膊扭着屁股走路,自然又好笑的表演给这个角色增分不少。
实力派老戏骨的加盟是亮点。
饰演王毛娘的秦海璐,从《红高粱》到《白鹿原》,年代剧绝对是她“王炸区”,剧里送狗剩当兵时的哭戏堪称教科书;饰演马县长的尤勇智,硬是把一个汉奸县长演得深入人心;饰演辫子爷的刘佩琦,塑造的年代人物没有不出彩的,在剧里他一出场气势就出来了;饰演王大举的李梦男,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人设让人忍俊不禁,但后面跟日军拼命的行为又自带泪点。
另外,还有饰演杏儿的王和,妥妥的新人演员,虽然略有青涩,但她演出了杏儿内向羞涩、不声不响的人物特质,也算一大惊喜。
总体而言,《狗剩快跑》最适合在这个传统的佳节里,全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通过笑声与泪水共同回味中国人民的抗战岁月,感受家国情怀的温暖。
快和家人们一起来追这部充满笑料与温情的春节喜剧吧!
近几年比较好看的抗日喜剧了!
蒋龙难以担任男主,表演微显刻意,这一点在第一集吃肉丸子那段尤甚,能看出这段是经过反复编排的效果,试图表现狗剩从少林寺归来对美食的渴望,但生硬刻意,导演把这段一镜到底反倒不如变换拍摄角度多方面维度刻画。剧情方面也薄弱,虽是轻喜剧抗日剧,但角色布置智商捉急,方言也时说时不说,太刻意太刻意。
看到后面吧,在电视剧领域值一个四星。
非常惊喜!秦海璐和史策特别好,蒋龙也可爱
看了一点,比电影还是差些
蛮好笑的。就杨三儿最后死得太刀了😭😭比杏儿死还让人难受
可以了可以了,好看。
挺好笑的,人物成长也很明显,有些台词 妆造 感觉有点 让子弹飞 蛮喜欢的
挺好片子。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战斗场面的描绘,感觉不太好。少林寺挑水的功夫运用的不多,神枪手本可以做更多的事,但是没有着重的书写。
No.2882 蒋龙还是挺帅的,王和是真好看,宋玉桃真讨厌。剧情还可以,但有些明显的漏洞不能自圆,所以乐呵乐呵就好。
尬的不行。农村人一会说方言一会说普通话,那时候普通话还没推广呢大哥……还有日本留学回来的医生在那把脉……
想走地方农村战争剧,但方言夹杂普通话,东一下西一下,跳来跳去,我时常出戏;太过「洋气」,一丁点都不「土」,没烟火气和乡村味,个人不太能接受这样的风格;喜剧的点,不太能get到。PS:难怪有秦海璐,翻导演主页原来是她老公。
浪费了喜剧大赛的各位,那么多的角色都敌不过一个王大治。
好欢乐的剧啊
意外还挺好看的。喜剧外壳包裹残酷现实,大背景下求生的小人物,回归微观的抗日题材剧。前半段主人公的行为逻辑颇有现实共鸣,后半段似是有点赶,但没把坏人拍成傻子来糊弄观众。
喜剧人团建剧。
一集过,可看可不看类,剧情整体质感信息量低细节太小品化,更像喜剧大赛团建,有笑点但太少。看见这类抗日喜剧总让人怀念巅峰之作--永不磨灭的番号。徐纪周又拍出狂飙再次火爆全网,和康红雷的能力都属不服不行
杏儿😭😭😭
三星半吧,导演不太会拍,把人物的死刻画的有点奇怪,有一种到这个节点必须得死的感觉。剧情推动的慢,琐事太多,战争场面过于刻意。喜剧元素添加的也是有些强求。主角狗剩从要钱到新四军像注定的一样不流畅
比其他同行要好一些,但中国影视行业总体来讲,是真的差了不少,就说那个年代,我都没有看到穿补丁的衣服,这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