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各位实习同学以及领导共同观看了电影《守岛人》,电影有许多戳中人心的泪点,亲情、友情、爱情,都是围绕人类社会关系而衍生出的情感,而让我更加动容的,是那一份爱国情,那一份对信仰、对使命的责任与担当。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刚去过不久的灌云。
前几日去连云港,爷经过灌云去吃了海鲜。
那天刚下过雨,太阳很大,但是海边的风呼呼刮时,我只是觉得比空调吹的还凉爽。
我不知道在台风来临,大风呼啸而过时,那个小镇又会是什么样子。
家家户户的房子都又小又紧,我还纳闷为什么一栋高楼都没有。
今天在电影中,我感受到的只有对海风海啸的震撼。
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竟然还会有人坚守使命,还奔跑在小岛上,警告其他游船不要靠岸。
在组织上,王继才同志一心坚守使命,坚持守岛。
先是自主向王部长报告,本打算呆几天向他人证明自己不是孬种。
但是在后来的后来,虽然对王部长又说怨言,但从未为难过主任。
军民一家亲,王部长也一直在奔波找人,关照王继才同志一家人。
军为民想,民与军亲。
相互信任,互相解困,这是个人对祖国的贡献,也是政府为人民考虑。
在家庭中,王继才同志自登岛后就几乎一步未离开开山岛。
儿子出生,父亲离世,一家子在岸上被走私犯欺负,他无奈,但是在大我和小我中纠结痛苦。
看到女儿没有书读在海鲜市场打工,他的心痛深深感染了我。
小宝作为姐姐,打工挣钱供弟弟上学,弟弟也争气,考上了本硕博连读。
王继才在家庭和国家中,在无数次的纠结无奈中,还是选择投入守岛职责,守住中国的领土。
在自我中,王继才和妻子不离不弃,夫妻两相互体谅,抗过了夏日的暴风暴雨,挨过了冬日的冰天雪地,抵住了走私犯的上岛报复,救起了无数的陌生渔人。
生活上缺衣少食,精神上却越来越丰满。
运土种菜种果蔬,织网捕鱼捞海鲜,夫妻两和那些陪伴过他们走过三十二年的狗狗们,守住岛,守住家。
王仕花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你守岛,我守你。
”至死不渝的爱情,没有共享福,只有同吃苦。
尽管在生活上,王仕花也曾想过离婚,但她作为人民教师,作为小宝的妈妈,她没有放弃。
我非常非常敬佩这份执着,他让我再次相信爱情是永不过时的。
还有一直帮衬他们的小豆子、老朱夫妻等等,这些感人至深的友谊,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三百多面红旗,一百多本日志,夫妻二人守着0.016平方公里的开山岛,度过了三十二个春与秋。
《守岛人》不仅仅是一部写实类电影,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是我们新时代青年所需要的食粮。
《守岛人》去年没能得奖,真是太可惜了,不过好片也不一定要用奖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看完这部守岛人震撼到我了。
担当、信仰、忠诚,里面的每个人,每个角色,每一个身份,包括每个演员,都完整独立,深具魅力,吸引着我拉扯着我的心。
他们虽然贫弱,却互为支撑强大而坚韧。
每个人活成了应有的样子,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家庭该具备的,比如父亲为了报恩,让儿子上无人小岛守岛,一边磨练儿子,一边又给儿子包饺子;在儿媳想退缩时,坚定的让其留在儿子身边;在儿子多年无法下到岛时,虽年岁已大却送土菜种等给儿子,给儿子心里上的安慰,和肯定,来自父亲的肯定是儿子多年的愿望,父爱不是亲亲,不是抱抱,而是。
刘烨守岛的两大支撑点,一个是得到父亲的认可,一个是骨子里的担当。
在他守岛的这么些年他全都做到了,虽然过程是常人无法忍受的环境和噬人的孤独,他的呐喊是我们每个孩子共同的呐喊“我不是孬种,放在那个年代都不是孬种”。
作为儿子对父母无法尽孝,却得到了家人认可,证明了自己;作为国家编外的战士,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和毕生忠诚,不愧是我爱的战士;作为丈夫爱了妻子一辈子,相伴依偎,多年后下岛去了丈母娘家双膝一跪,过年时对兄弟的话,这个沉默的男人其实心里都懂,只是对妻子的爱,家人的亏欠都沉在心里了。
作为父亲让人心痛的不合格,特别是看到女儿的手,心都碎了,可是后来想想,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无虞的环境,父母的部份让姐姐早早成熟,把弟弟培养成高知人才,自己的生活也很圆满,没有让生活中的苦难在生活中留下刻横,当然这里的姐弟和留守儿童不同的是,他们的幼年时期是在父母的陪伴关爱下长大的,到学龄前才离开,此时品行已养成,除了部分学费,这是父母留给他俩的最宝贵的财产。
再说说仕花,动摇过,却也一直坚守着丈夫“你守岛,我守你”,哪怕丈夫不在,她在岛上插国旗也很感人,他们的爱情不是你侬我侬缠绵爱情,而是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共做海燕的深层次爱情,虽然导演没有着重笔墨渲染,在我看来就是灵魂伴侣了。
他们的岛上生活看似是她一直守着丈夫,其实丈夫的爱也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日常;另外这里面的母亲,张一山演的那个身世有反转的孩子,也都很有人格魅力。
至于侯勇演的王长才,也不错,这部剧超级紧凑高潮情节占了大半,导演唯一给了侯勇长长的感情爆发的戏份,他趴在地上嚎哭是全剧压抑中的亮点。
一直打击耽美,强调男孩子要有有男人样,怎么才能有男子气概,禁些视频?
各渠道批评就能有了吗?
这部剧超级值得看,推荐家长带着孩子一起。
看预告片的时候我有点泪目,但果然又是一个预告片比正片好的结果…属于也许没电影看会选择看的一部作品…评论略两极分化,优点在于场景,演员极其真实,一开始没剪头发的完全看不出来是刘烨,甚至苍蝇的嗡嗡叫害我吃不下爆米花,基本上每个人都是黑得只能看出牙白,但三只狗子也极其可爱且通人性,但缺点在于实际后期条件并没有那么差至少已经有石头房子,引出了小人物大牺牲电影怎么感动年轻人的问题…我身边的两位不了解故事的95后小姑娘,就完全不能理解王继才的牺牲,甚至牺牲了儿女的前途…在我看来,诟病在于影片时间过长,长达2个小时但剧情割裂,旁白都搞不清楚是谁,最终导致泪点被打断,甚至故事情节断断续续,人物情感转变生搬硬套,比如女儿说要当最勇敢的海燕…我个人倒觉得应该选取几个冲突大的点切入,比如无法上岛,妻子不理解等…最后,刘烨和宫哲演技可圈可点,至少刘烨红眼眶的时候我也是,没有完全一味扮美的小花…
影片较为完整地记录下了时代楷模王继才和他妻子王仕花的光荣故事。
最初王继才只被安排守岛15天,但到期后由于调不来新的守岛战士,王继才被迫继续守岛,结果这一守就是32年,一直到他生命的结束。
从中也能感受到王继才心境的变化——逐渐把守岛这件事从任务变成了职责。
守岛任务非常艰巨,却都被王继才和他妻子一一克服了。
本片除了重点描写王继才外,他的妻子王仕花也有很多精彩的刻画,尤其是那一句“他守岛,我守他”看哭了观众。
刘烨的形象特别符合王继才的气质,他把这位时代楷模演绎得非常出色。
陪朋友去看的,奈何电影有些情节我看着就别扭。
女主一开始因为男主不着家,两地分居,想和男主离婚,男主爸教育她,作为一个老师,只是因为老公在外工作长期不回家就要离婚,是要被人笑话的,然后让女主打消了这个念头。
男主爸只会站在道德制高点教育她,完全不考虑女主一个人过得辛苦,哪怕口头上安抚女主两句,这个人物也会显得更加可亲吧。
男主的勇于奉献挺高尚的,可是片里说,他不下岛去外面工作,女儿就会没钱读书,这种情况下他还是选择留岛上,后面的剧情还有拒绝上面给的补贴的。
这点我没法认可他,我觉得哪怕收下补贴让女儿有机会复学呢,就算那会儿女儿年纪大了些了,但是我觉得只要有机会读书,什么时候都不晚。
或者男女主跟组织反映一下,我们两夫妻守岛,女儿都成失学儿童了,我想组织也不至于不给解决吧。
勇于牺牲我很敬佩,但是明明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也不去解决,我就不是很能理解了。
另外片子在立意上,男主说自己之所以守岛,是因为想跟父亲证明不是孬种。
守岛不是为了家国情怀,合着一家老小为你这个工作牺牲就是为了你这么一个念头,感觉还是差了点意思,导演该升华的时候不升华。
本片最让人感动的是片尾故事原型的照片,看得出来两夫妻风风雨雨走过来。
而且人家也没那么蓬头垢面的,片子里男主我觉得就没洗干净过澡😂
1.为什么不在岛上瞭望塔上设一个高功率喇叭,循环播放“停止前进,左右八百米都是禁区”,这在技术和资金上并不难实现。
这里是江苏,不是西海固。
七八十年代没有,九十年代还没有吗?
在大风大浪的情况下,就靠人敲脸盆,我不太相信八百米之外的船只能听见。
2.按照电影写实主义的方法,王继才岳父岳母家应该是相当富裕的,而且还是知识分子家庭。
他们就这样坐视自己的外孙女未成年就在海鲜市场辍学打工?
“这是什么样的家庭”——《饮食男女》3.王继才和王仕花生活困窘,却拒绝政府发的补贴?
这操作已经违背基本人性,如果是那种需要签字领取的补贴,可能别人会拒绝,如果是直接汇入工资账户的补贴,怎么拒绝?
工资到账之后再退还镇政府?
政府也可以把补贴换成米油等实物送上岛,难道两夫妇还把它们扔进大海?
补贴到底怎么发,有没有真心想发?
4.这个岛到底重要不重要?
如果重要,为什么不可以让人武部长来守?
如果不重要,为什么一定要定死某个人?
5.电影说明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占别人的便宜占三五十年,他可能会心软,可能会心虚,一定会有心理压力,但是政府占人便宜,以上这些都不会有,因为它没有情感。
其他:1.刘烨的二愣子抽风似表演后继有人,他就是张一山!
这就是传承2.这电影最好的地方是比较如实地反映了海岛的艰苦环境,这个确实很加分。
希望在上面建一个党校学习站,县处级领导任职前都去上面培训一个月。
当然我们不是要为难他们,只是这样一来,后面守岛的人生活条件就会大大改善。
电影《守岛人》是一部在线新时期人民楷模的主旋律电影,是一部讴歌普通的不平凡的电影。
电影《守岛人》艺术化地描写了在孤岛上坚守三十多年,忠诚为国戍边的 “时代楷模”王继才和爱人王仕花的事迹。
这部电影是感人的,但是并没有去刻意制造煽情,而是在朴素的人、朴素的故事中让观众从中体会到守岛人的不平凡和伟大。
看完这部电影,我个人的感受有两点:“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以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王继才和爱人王仕花夫妇,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却是铁骨铮铮的人,是刚强坚毅的人,是埋头苦干的人,是重于泰山的人!
这部电影在结构上,在叙事上,在技法上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却可以直刺人心,至少我是被感动了。
这部电影体现了“人民万岁”的精神!
对这部电影,个人评分8-8.5分。
前段时间在影院观看了电影《守岛人》,这种小众的主旋律电影本不想写影评,因为写不好就会变成陈词滥调。
但在豆瓣评价中我发现很多人没理解这个故事,所以尽管水平有限,我还是打算尝试写一写。
这部电影核心的两句话。
第一句是王继才的:人这辈子只要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
第二句是王仕花的:你守岛我守你。
王继才毫无疑问是一名英雄,这座岛之前坚守最长的人15天,最短的3天,而他一守就是32年。
但英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电影描述了英雄成长的过程。
王继才开始工作时是和他爸赌气。
这时候他不是英雄,他在没人换他的时候会抱怨会骂部长,但他的初始目的让他没有一走了之,这里也初显王继才的毅力。
可明显如果只是赌气,想做成件事给他爸看并不可能支持他在如此恶劣的地方坚守32年,而是之后在工作中的认识慢慢使他成为英雄。
在小岛上靠敲打脚盆来提醒来往渔船绕行不触礁,能拯救了许多人的性命,在恶劣的气候下记录日志能为国家科学研究做贡献,在国门前阻止走私犯能保护国家利益,还有开山岛在历史上的非凡意义,因此守岛就是守国。
他在之后长久的工作中找到了守岛的价值,让他愿意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
当他对花说:“你看我这日志写的越来越好了,这新来的得学多久才能写成这样?
”在那时他已经全心将工作放在第一位了,而不是可以有人来换班。
还通过船夫的回忆录知道,王部长也是带了几个人来,但是王继才看到王部长看那些人的眼神明显没有对他那般信任,所以他自己主动推掉了来替换的新人,最后王部长和他都不提换人的事了。
到这他已经把岛上的工作完全凌驾于个人生活之上了。
时代的英雄已经诞生。
当然最大的困难和挑战还是来自家庭,工作原因家里两个孩子读书只能供得起一个。
姐姐为了弟弟读书,自己去打工开贝壳,手冻得通红满是伤口。
听说姐姐不读书了,老婆劝他找王部长调剂两年。
可碰巧王部长肺癌晚期,他看着病床上的垂危王部长说让他放心,又将自己家庭的事默默搁置。
女儿自然是不会开心的,对父亲一阵抱怨。
王继才也只能默默地离开,当与家人中间做选择时总是格外艰难和残忍,他内心对家庭充满愧疚。
但柳暗花明,英雄有着英雄的家庭,女儿看着公车上累的睡着的父亲,哪怕车子晃动使他的头一下又一下地砸向车玻璃都没让他醒来。
她留下了眼泪,明白了守岛对父亲的重要性,其实她肯定心里早就清楚父亲为这个工作的付出,这些年从没抱怨过。
为了不让父亲带着心理包袱和愧疚守岛,她对父亲说女儿错了,请爸爸放心她会好好照顾弟弟。
王继才这才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微笑,像个孩子一般开心。
现实中的王继才有三个孩子。
王继才的老婆王仕花也是英雄。
同样最初她不可能了解这份工作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也会抱怨。
她辞去了老师的工作,来岛上陪他丈夫是出于对他丈夫的爱。
但是当她帮丈夫洗澡时看到丈夫背上一道道在石头上砸出来的疤痕,知道了丈夫为这事业的付出和决心,在与丈夫一起工作的过程中也慢慢熟悉了工作的价值,便义无反顾的支持着王继才。
在后半段,丈夫帮她搓背,两人角色与之前对换,王仕花的背上也已经伤横累累,皮肤也变得非常粗糙还患有各种病痛。
这时他们已经成为一体为共同的事业而奉献一生。
这是最纯真纯粹的爱。
所以就算王继才牺牲了,她仍然接替着王继才的任务,守好这座岛。
王部长豆瓣说这个人物窝囊。
的确他每次见到王继才都战战兢兢。
那是因为他知道,他没法在那个时代给王继才一个心悦诚服的理由守下去。
无私奉献,说不出口,从头到尾电影都没有这句词。
部长也给不出钱也发不了荣誉,他知道王继才吃了苦吃了亏,他知道对不住王继才。
影片还有条暗线,就是王部长的父亲在抗美援朝里救过王继才他爹的命。
这最初是战友情谊的延续是对恩情的回报,所以王继才的爹一直以他儿子为荣:这小子,要个头有个头,真是帅气。
两代人之间红色基因的传承,战友的情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很多人没看明白或不理解这电影这人物,是因为他们去掉了历史来看这部电影。
以当前的时代眼光和个人的价值观加载在主角身上。
这座开山岛,之前是有解放军正规部队把手的。
但是在当时那个平穷的年代,迈向和平发展年代,解放军削减军费大裁军,这岛最后由民兵队负责。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当时国家支持大力发展经济,军队要忍耐,部队没有钱。
张绍忠曾谈到这段往事,南海因为军费紧张,被越南强占大大小小岛礁十几座,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解放军没办法,只能派几个人,在些只有几十平方的小岛礁上搭起木头房子。
论条件比开山岛还要艰苦的多,回来人都快出精神病了。
讲到这局座在节目中嚎啕大哭,我们海军受了那么多年的窝囊气,终于有了今天。
用当今的眼光看,多派几个人去换不就行了?
但在当时的确没有条件,在英雄不够支撑的地方,就的确可能遭受损失。
如今我们知道,战士的付出让这些曾经的小岛礁如今都成了有住宅和机场的大岛。
影片还有个历史角度的细节也非常值得回味。
在前二三十年,那个国家飞速发展的时代,资本快速扩张的时代,谁发财谁光荣,谁成为资本当中的人物谁就会被追捧。
像王继才这种平凡的小人物在相当长时间里,他们的付出不被重视,他们上不了这个台面。
很少人会觉得他们守岛光荣,家里姐妹觉得他出去做生意赚钱多好。
当时他们的坚守没法获得社会对他支持的力量,都想着赚钱发财。
恰巧,他在一个岛上,与世隔绝。
他的价值观没有被资本扭曲,还清醒的认识到有比钱更有价值的事物并且坚信不疑。
当王部长病死后,他更是没了最后的依靠,独自战斗。
一直过了近20年,08年北京奥运会前,他们才岛通了电,有了天线信号,除了夫妻两人携手种的各种树外并没太大改变。
但在2012年,整个国家风向变了。
小屋子里挂满了锦旗,写着时代的楷模,共和国的英雄。
房屋扩建了好几栋,宽敞又明亮。
时代变了,审美变了,在应有的价值观之下,他们本来就是真正的楷模,就是应该是学习的榜样。
让我们回头看看焦裕禄,看看雷锋。
他们在做好人好事之前在牺牲之后,会想到自己的事情被广为流传受人追捧么?
看看王继才,他会想到未来岛上的生活也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会想到自己成为时代楷模吗?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坚持下来不忘初心?
是他们每个人都在守着自己心中的那个岛。
有人说英雄感人却学不来,但正因为学不来,所以才仰之弥高,达到英雄的境界应该是我们的理想。
理想我们不一定实现的了,但正因为不容易实现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
榜样的力量,是因为我们需要榜样的引领。
王继才给我们做出了一个榜样,一位平凡的英雄。
毛主席说: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
庆幸的是他们一家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后代得到了保障,儿子更是完成了理想,成为人们海军!
如果我们整天娱乐至死,我们的价值只由市场去定价,那我们生活的意义在哪?
物质上的追求没有尽头,并且物质需要不断的刺激。
购买一件物品带来的刺激只够维持1周时间,所以许多精神上不足以驾驭金钱的暴发户,会去吸毒,嫖娼和赌博不断接受刺激。
就算是有追求的人也只是在投资界变相豪赌,还有挑战各种极限追求刺激。
原本现有价值被人遗忘了,那个时代有些人抢着发财,根本不认为需要承担什么社会责任。
他要的是自己的快乐,哪怕有负天下人,只要自己能吃香的喝辣的。
有多少人牢记使命,守住了心中岛?
现实生活中那么多消费主义爱情,比大比小比多比少,陪了多少嫁妆,买了多少栋房。
在这样的市井生活当中,当看到王继才、王仕花那样真正纯美的爱情后,心里难道不会生出一丝感慨么?
不会感觉我们的生活被玷污了?
不够纯粹也不够圣洁,连爱情都被玷污了。
对爱人的坚守难道不也是人生的一种价值吗?
所以对王继才来说:这辈子咱俩守岛顶他们几辈子,值了!
我们都应当被这种高尚的人格洗礼。
什么样的时代造就了什么样的英雄。
王继才是一个时代的逆行者,时代的逆行者不以大家选择的标准为标准。
正是千千万万王继才这样的英雄人物扶持着我们才能走过新中国那条艰难狭长的路。
最早一批为建设新中国牺牲的英雄,就是王继才他们的榜样。
王继才也是红色的后代,红色的传承造就了王继才成为新时代的榜样继续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直到他坚持32年后,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
马克思说高尚的人面对我们的骨灰将会留下泪水。
我们与其说被感动,不如说是我们没有这样的精神境界。
我们流出的是洗涤我们心灵的泪水,我们都应当被这种高尚的人格洗礼。
因为作为社会风气的回归,只有这样的民间榜样支撑了我们社会的基石,共和国的大厦才会坚如磐石。
你守岛我守你,守岛就是守国,守国就是守家。
还有太多没说的,留给下次吧!
本文引用了不少司马南老师的话。
B站有司马南老师的守岛人视频。
我很久没有打这么高的分了,虽然我一直宽容给予大部分电影中上的评价,但近乎五星的电影,这两年的院线里几乎没有。
《守岛人》可以说是我认为七月主题电影里最好的。
“人这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不亏心就不白活。
”“你守岛,我守你。
”我很久没有看到一部真正把爱国、责任、奉献和爱情融合一起,含蓄却又面面深刻的电影了。
无论是岛上艰难的生存条件、环境鄙陋,还是日积月累的身体摧残、意志摧垮,都让人动容这竟是纪实的。
试想,在北京奥运那样全国齐乐祥和,社会先进发展的年代,两个人在孤岛洞穴里点着低瓦灯泡,听着收音机里的播报,骄傲又欢快地与国同乐,那是一种强大的自我精神补给与支撑。
影片是感人的,甚至是催泪的,但不是让人哇哇大哭的。
结尾王仕花一个人挥舞着国旗的时候,想象中丈夫对她说着那句“你挥旗的样子,比我好看。
”那一刻的笑容和泪水饱含这一生的坚守,对使命,对爱人,对这一路的风雨兼程和余生的坚定信守。
影片细节很认真,环境拍摄用心了,两位演员特别棒,女演员更是让我出乎意料。
扫了一下影评,这片子放在主旋律片里被批得挺狠的。
我是高中的时候找议论文素材知道王继才的,但当时只是记了夫妻俩守岛32年这么一条,没有深入了解过。
我看开头的时候也挺迷惑的,不知道为啥人挤在那儿(就是围观的人跟赶集一样,也不朝着救护车的方向扒头看,也不急迫地喊着“岛主醒醒”,还挡着王仕花的路),看狗追也奇怪,狗能跑那么远那么快吗?
待会会说我觉得影片中王继才的立体鲜活很好,但是狐仙那段真没必要加,很突兀也没啥实际作用。
按与王继才的关系分别来说说几个泪点密集的人物吧。
首先是王部长(最后他是王政委了),虽然最后王继才承认是自己主动请缨去的开山岛,但是王部长一直对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替代王继才而深感愧疚。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对不住了兄弟”,在深夜电话“诘问”王继才是不是咒他睡不着觉呢,然后陪他跟两条狗一起打牌,在脸上贴了三条报纸条却笑得开心又落泪。
这个场景是我最喜欢的场景,端坐在办公室里的王部长被清冷的灯光笼罩,用一只脚压住话筒被两条狗围坐着洗牌发牌出牌的王继才背景杂乱但是光晕是暖的,“你要不要?
”“不要”中穿插着开山岛吸血虫的嗡嗡声,王继才一巴掌下去四肢和背部涌出的血结块。
在王继才带着妻女夺门而出冷静的时候,王部长捡起了地上横着的扫把为他小心翼翼地清扫着刚被剪落的碎头发。
肺癌临终那段,侯勇老师演得也是极好的。
寻常的电视剧电影,通常会榨干直到临终者的最后一句话,但是这部片子让身患肺癌弥留之际的王政委全程只能发出音节——反正他想问的不就是开山岛那事儿吗,大家都知道。
他的嘴因为想交代什么而合不上,又因为身体原因只能无声地颤动。
但是带着呼吸管的王政委在听到王继才的保证后流下一行眼泪,被王继才用手抹掉两次。
其次是王仕花,我最开始以为她跟王继才就是走个过场的相亲来的夫妻,象征性地负负责任就好,毕竟她可是写好了离婚文书的人啊。
没想到她会为了王继才放弃教师工作,甘愿陪他在岛上一呆就是32年。
其实从她决定上岛的第一天起我就有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爱了,王仕花为王继才洗澡搓背,之前的场景里一直板着的脸只因王继才求了一句唱戏就立马展颜开来。
那么冷静的一个王老师,跟在个头高很帅气的王继才身后踢着正步、敲着锅盔,是十足的灵气。
雨夜,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即将出生。
岛上没有接生条件,王仕花提了好几次气都没有力气将孩子产下来,终于在听到王继才对雨夜大声求老天爷的时候,她的手暗自动了,在命悬一线的际遇下诞下了孩子。
自己举办的新年联欢会上,尽管腿脚已经不太方便,但她还是笑着跳完了整个节目。
“你守岛,我守你”这句誓言,一晃就坚守了32年,在王继才离世后又变成了“我替你守岛”。
最后王仕花一个人从挥舞到插上国旗的样子真的像幻影里的王继才说的那样“很好看”。
有很多人觉得影片将王仕花塑造成了王继才“背后的女人”,我其实不这么认为:不管是坚持让小宝读书,还是坚持让小宝嫁教师,都是她作为女人和母亲本体的思想。
她是王继才的妻子,更是王仕花本人。
小豆子的故事线很深远,要追溯到他的父亲大斗子连长。
大斗子在开山岛修房子,房子修好了大斗子牺牲了。
王继才上开山岛的时候就与岛上的这块墓碑作伴,后来机缘巧合看到了小豆子的真姓与连长的一致,方猜到二人之间的关系,而当初取名为“小豆子”,我更愿称之为因缘巧合,都是羁绊。
王继才救了小豆子的命,讨要报酬,小豆子说自己子孙三代都会报答他,王继才却说只要让他陪自己守一天岛就行。
小豆子离开的时候,是以食物和床铺都不够为理由的,但却在自己的渔船上发现了王继才准备好的食物。
他要扔回去,王继才摆手制止了他,于是他也只是挥了挥。
后来小豆子发达了,包师傅说王继才陆陆续续救了很多人,他是最有良心的一个,记得救命恩人,却只放东西,不上岛说一些场面话,也不炫富。
小豆子透露了自己和大斗子的关系,包师傅问王继才知道吗,小豆子说不用知道。
这一幕让我觉得张一山在这部影片里的演技升华了,原先刚被救上来时的咋咋唬唬都化作了“不用知道”这四个字沉甸甸的故事感。
再说王继才,他听到小豆子成为了武术学校的校长后,不是感叹他挣钱多了,而是说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挺好的。
最后,小豆子的儿子对着王继才喊叔,王继才笑骂喊什么叔,叫爷爷。
想必长眠在开山岛地下的大斗子听到孙子稚嫩的声音一定倍感欣慰吧。
然后是小宝和志国。
小宝真的懂事得让人心疼,王继才家并不是重男轻女的态度,但是小宝为了给弟弟最好的还是坚持要辍学打工,最后把弟弟送上了南航,自己却没读过几年书,好在如王仕花的愿嫁了一个高级教师还有了一对可爱的龙凤胎,也算另一种程度上的圆满了。
她小时候会坐在王继才腿上喂他吃一个个饺子,用圆圆的期待的眼睛盯着王继才用自己买的擦手油,长大后对父亲有过源于爱的误解,也会坐在与父亲同一辆公车的最后一排,含着泪看他睡着的脑袋一下下打在窗户上,在码头叫住他戴上贝壳串,从做花仙子变成做海燕。
志国发来申请被批准消息的时候,我以为是他要接班当下一个守岛人了。
然后他出现在倒下的王继才最后的视野里,在军舰上穿着白色海军制服庄严敬礼的他在父亲的眼中变成了一只掠过的白色海燕。
还有王继才的父亲。
对着王继才从来不夸,但是私下却总在说他个头高很帅气,当然不是孬种。
他给王继才送来驻守开山岛种地的土壤,为他设好蟹笼。
临终前他用气音让王政委转告王继才,他不是孬种。
旁白是包师傅。
一个十足的配角,却坐在新年联欢会观众席的最中央,他送了很多人来开山岛,也载过王继才王仕花各一次暂离开山岛。
他是少有的与王继才产生过冲突的人,但又是局内人,他是旁白,再合适不过。
那三条狗,大黄、小白、小花。
大黄死在王继才的怀里,小白和小花应该是正常老死,它们的墓碑三三两两竖立在岛上,包括它们的子辈也在。
而追救护车的那三条狗,已经是孙辈了。
32年迎来又送走了多少代平均寿命并不算短的狗。
再说回王继才吧,他是一个乐观的人,自己能跟狗玩牌,能跟媳妇花玩,能跟孩子们玩,能给孩子们编海螺玩。
海螺在这个影片里还有个妙用,王仕花生产的时候他不便接电话,就往电话柄上放了一个海螺充当扩音器。
他每每在望远镜里看到的金色粼粼的海面上驶过的军舰时的天真,总让我想到《老人与海》里老渔夫年轻时看到的海滩上金色的狮子。
“人这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不亏心,不亏心,就不白活。
”他没能给妻儿安稳的生活,没能看到临终的父亲,守岛的最初决定只是为了跟父亲赌气“我不是孬种”,但是他把守岛这件事做到了巅峰,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这部电影细节很多,虽然容量有点大,但是如果这都是王继才同志真实发生的事情的话也未尝不可。
我不太欣赏的演技相关的地方在于两位演员对着笑(点名王仕花)就有点假,除此之外就没了。
谢谢它帮我立起来了一个鲜活的王继才,而不再只停留在“守岛32年”的一行关键字上。
主人公值得敬佩,但拍这种歌颂苦难是光荣的电影是有问题的,至少人家在守岛,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得给人解决啊
7分
民族点映 灯塔越来越亮了
侯勇陈创张一山 配角演技真好 故事还是有槽点…王仕花放弃教师工作去守老公 小宝放弃求学供弟弟上学最后奖励她嫁个有文化的老公生龙凤胎 我们为什么只能歌颂不接受补贴拉着一家子吃苦奉献的正面人物呢
时代楷模王继才,这样的人物应该被时代被历史被人民铭记于心
无聊
这么好的故事能拍成这样,故事不会讲,煽情也不会煽,剪辑配乐都一塌糊涂,导演对电影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上世纪,多一星给故事原型。
一座岛两人三狗,坚守了一辈子,陪伴不了儿女,却赋予了这座岛最伟大的意义。
看电影都没哭,看到片尾照片哭了。就像岛主说的,现在岛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岛,我们都是需要被需要的,岛永远都不会PUA你
那么艰难,却有如此伟大!致敬时代楷模!
你金鸡的标准就是颁给为歌颂为宏大叙事牺牲的人是伐?好恶心哦
太感人了,为祖国的奉献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看了个解说哭得稀里哗啦的。
真好啊,这部电影。拍的比较写实,也就比较艰苦,估计演员拍完了也会掉层皮。刘烨演的特别好,特别适合这个角色。就是止不住的会感慨,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他们在小岛上,却是十年如一日的。好在后面他们的日子也一点点好了。故事里的主角能吃苦,有原则,又不贪图,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中国总是被一群可爱的人保护的很好。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他们替我们负重前行。
和舍友一起看的点映,可惜有助教课不能等到主创了。感觉王继才夫妇真的就是凭借着对国家和组织纯朴的感情而去坚持守岛,这样的情感很让人敬佩但有需要效仿吗,凭什么要一家为此牺牲,难道不该批判性地去看待这件事吗。
你守岛,我守你!三十二年的坚持,致敬最美守岛夫妻俩!
真人真事很感人,很偉大也很高尚。但不知道意義在哪兒,以及為什麼讓普通人如此草率地奉獻一生。
感人。我敬佩你,但我成为不了你。“大哥,我儿孙三代报答你”
小宝好惨一女孩 ,本来家庭条件就不好,父母还要生二胎,后面还要辍学打工供弟弟上学,最后对弟弟和女婿一阵猛夸(最大的夸点是让女儿生了龙凤胎也太离谱了),对她只轻描淡写一句你辛苦了,还要让弟弟找个壮实媳妇生孩子,窒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