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之下,开始看这部剧为啥说是机缘巧合?
因为我这半年来一直在减肥和防止反弹之中抗争,一开始控制饮食时,还能保证热量低和进食的享受感,但越到后来,越不能贴近美食原本的味道,只是贪图于“吃”这一个让肚子有满足感的行为前段时间无意间看到叔大快朵颐的“吃播”照片,于是顺藤摸瓜找来这部剧,直接从第一季和第八季看起虽说是内容十分简单明了,就是大街小巷的美食寻找和品味,但剧中透露出的、叔的美食哲学还是让我心头一动,决定好好品味这部剧𐄙不论是选择心仪的店,还是选择心仪的菜,都要不慌不忙,要想清楚,当下自己的胃究竟想要什么比如第一集,叔可以在饥肠辘辘时,走遍大街小巷,最后走出中华街,只为了寻找让自己眼睛一亮的店比如,叔会坐在料理台前(他认为这是vip位置,因为可以看到每一道菜呈上来时的样子),听其他顾客选了什么菜,如果是老饕选择的很新鲜的吃法,叔还会当即来一个模仿,并且极礼貌的向对方解释和表达感谢(这就是成熟人士的风度吗😂)再比如,叔会在服务员来询问需要点什么菜时,不慌不忙的表示我再看一看(要是我的话可能就随乱选一道菜了)但这样!
才能真正满足的享用美食呐!
五郎叔的生物钟一到饭点,就会自动发出预警,然后叔先是露出呆萌的表情,管他是站在城市街头,还是站在乡下小路上,这半分钟的时间里,他大概是在调动五感去寻找好吃的地方。
一旦找到目标,马上义无反顾地奔赴目的地。
在点菜的间隙,他会一边看看菜单推荐,一边余光瞄瞄其他食客吃的东西,再一拍大腿做出自己的选择,那样子简直太可爱了!
然后就是他大快朵颐的时间了,他的食量真的够我们女生至少两到三个人吃的,可他从头到尾,每一盘他点的东西都能全部吃完,一点不浪费,不管是滋滋冒油的烤肉,还是堆成小山的米饭。
看着他吃真的比自己吃还要开心,工作日的晚上看看这真的很治愈!
其实叔吃什么我并不在意,吃的过程才是享受。
吃饭,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也是整个人类永恒的主题。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好吃饭怼很多人(尤其是社畜)来说已经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五郎却总能在工作之余找到自己喜欢的美食,认真的享受整个吃饭的过程,好好地吃每一餐饭。
整部剧谈不上剧情,每一集都是找,然后吃。
不喜欢的人可能十分钟都忍受不了,喜欢的人却能将每个细节反复观看。
其实,我觉得喜欢的不仅仅是五郎每集吃的内容,更多的是他对食物的态度。
无论肚子再饿,也要走街串巷的寻找符合自己眼缘和喜好的饭店,而且对门面不大有特色的小店情有独钟。
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店,往往带来不一样的味觉惊喜。
他对食物的尊重,无论食物是否熟悉,都会一一的去品尝它们的味道,慢慢的咀嚼,细细的体会,闭上眼睛感受食物在嘴腔中迸发的香味和口感,缓缓吞下后对胃的安抚。
仿佛在看一部自己喜欢的影片,细细回味,循环播放。
每次吃完后,总是非常满足,生活和工作的意义也在于此吧。
五郎能这样悠闲的吃,在于他的工作性质,可以去到不同地方出差,工作时间自由,而且经济也自由。
他一个人生活,努力工作,性格平和,没有什么太大的追求,就和我们身边的普通大叔一样。
唯有吃这件事上,他有自己的坚持,正是由于这点坚持让他整个人都闪闪发光。
他总是一个人吃饭,看似孤独其实是难得的自由。
可以自由决定在哪里吃、吃什么、吃多少,吃的过程中也不会因为要顾忌聊天而忽略食物的味道。
这反而是大多数人求而不得。
很多时候,吃饭不仅仅代表吃饭,可能更多的是社交功能。
这样的饭菜,再美味也很难说去享受。
五郎吃饭是在享受,既填饱了肚子,又慰籍了心灵。
我们看他吃饭也是一种享受,有了向往也有了目标。
希望大家都能像五郎一样好好吃饭,享受吃饭。
上个月我们推出了一篇关于孤独的分享文章,“我一生中感到最孤独的时刻”留言分享,分享个体对于孤独的感受。
由此我想到日剧《孤独的美食家》。
这部漫画改编剧在豆瓣上始终保持着9.3 - 9.4的神奇高分,2019年秋已进入第八季。
五郎,个体贸易经营者,单身,穿着笔挺的西装辗转于城市各个角落,拜访客户,联络洽谈,同时展开自己的漫游。
每一集五郎都能找到心仪的美食,独自一人品尝体验,然后带着满足怡然踏上归途。
有人说,这部剧看一集就等于看了几百集,但看了一集就想看几百集。
“孤独的美食家”魅力到底在哪里?
是孤独,是美食,还是其他?
对孤独的认同“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的时候,在那短暂的时间里,他可以随心所欲,变得自由,不被任何人打扰,无需介怀地大快朵颐。
这种孤高的行为,正可谓是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佳治愈。
”
这是每集剧集的开场白,也是这位美食家的宣言--食物之于我,是幸福,是满足,是治愈;孤独之于我,是清静,是孤高,是不被束缚。
一位网友感叹:“我不是特别理解做什么事情都要被别人知晓的感觉,不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喜欢被各种解读,更不想要回答他人。
这部剧真的是讲诉了我心目中的一个理想状态。
”如果“关系”意味着被束缚、不自由、不能随心所欲,那么“孤独”似乎是个很不错的选项。
那么孤独到底是我们被动接受的,还是主动选择的?
这要追溯到我们生命的最初。
在妈妈的子宫里,我们温暖、饱足、安全;我们尚且无法分辨“你我”;我们觉得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自己和世界也是一体的,而我们在这个世界里是全能的。
这全能感遭遇的第一次创伤,是我们被分娩的那一刻。
即使我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毫无装备的被丢到了火星上,那震惊与恐惧也无法与那次原初的创伤相比。
从那以后,饥饿、寒冷、肢体的难以操控,都成了危及生存的重大问题。
虽然一哭泣妈妈就会对我们进行哺育和抚慰,我们还是痛苦的意识到,我们并不能用意念操控妈妈 --我和妈妈是两个人。
那个曾经“二人一体”的乐园,自此只存在于自己的幻想中,而我们也开启了个体孤独的旅程。
我们仍旧出于本能的和他人贴近,试图找回原初的乐园。
在这些尝试中,我们收获了一些美好的体验,被爱、被关注、被抱持,也经历一些不好的体验,被斥责、被控制、被忽略、甚至被抛弃。
当我们这些尝试终于有一天在大脑中建立了足够的链接,它得出结论:和他人在一起是好/坏的,我想/不想和他人在一起。
这就是个体对孤独认同的过程。
人并不是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再失望而已。
就像五郎,温和而敏感,对周遭的人始终保持着疏离,划出了明确的界限。
界限外,他带着欣赏看待世界与他人;界限内,他建立了一个清净而独立的王国,独自居住、独自营业、独自吃饭、独自漫游。
当五郎被热心说媒的客户、过于热情的老板娘闯入警戒区时,身高1米88也已中年的五郎不免惊恐如无路可逃的小动物。
五郎在剧中几乎没有牵挂的人,每一集拜访不同的客户,光顾不同的餐饮店,角色来了又走,都没有停留在五郎的生命中。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看着清净的五郎,我们生命中的孤独感也得以舒展,释怀。
张艺谋说,其实每人都有孤独感。
喧嚣中的人,内心可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是与生俱来的,有人多些有人少些,但内心都渴望被安抚、理解。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
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冲突,父母配偶有时候也难以真正理解。
如果理解有些奢侈,那就学五郎去找些安抚吧!
食物给人的安慰每当对客户的拜访告一段落,此时的五郎,或欣喜、或满足、或焦虑、或愠怒 -- 都会陷入一种强烈的感受:饿了!
随着重复使用的拉远镜头和渐进式配乐,五郎猛烈的被饥饿侵袭。
他带着焦灼的情绪,甩开大步寻找属于那一刻的食物。
瞬时间袭来的渴求是如此汹涌:不止要吃,还要吃自己想吃的;要马上吃到,而且要吃到撑。
是不是像极了等外卖的你?
刚出锅的炸猪排、滋滋作响的鸡肉串,红香绿玉的担担面,冷艳绝伦的生鱼片……五郎在接下来的时间所做的事情就是:吃。
从轻柔的开场到渐入佳境的中场,从汹涌的高峰到郑重的收势,没有对话,没有情节,只有欢快的碗筷声、激烈的咀嚼声、凶猛的吞咽声,与满足的叹息声。
食欲是如此原始而动人,它驱动人将动植物的精华与自己合为一体。
我们咬断、粉碎食物,吞咽、占有食物,整个过程既充满破坏性,又带有建设性。
当我们所选择的食物与我们融为一体并且没有出现排异反应时,我们觉得身心舒畅,安全而满足。
吃是本能,是欲望之火,是生存之光。
食欲是佛洛依德所谓的力比多,是原欲,又是个体与他人关系的表征。
是与世界链接的方式,也是获得快感、满足的接口。
而母亲是个体一生中最重要的客体,她决定了个体是否被满足、被满足的方式和条件。
婴儿啼哭时,给予食物意味着接纳与赞许,不给食物就等于拒绝与责备,当母亲不睬或离去,婴儿便感到需求无法被满足的焦虑,这时候,哪怕把手指放在嘴里吸一会儿,给口唇带来一些类似吃奶的感觉,也能暂时缓解这种焦虑。
而这种“食物 -- 重要客体”的关系就在婴儿的内心保存了下来。
当他长大成人,一方面,他与人的关系受到他与母亲这个客体关系的影响;一方面,他固着在婴儿期的关系挫败也以口欲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他的焦虑、愤怒难以排遣,快乐、满足无人分享时,如同那个充当乳头的手指头,食物成了关注与赞许的替代品,替代了关系对我们的安抚。
英文中“gut instinct”意为“直觉”,而字面意思其实是“肠道直觉”,胃肠作为人的第二个脑,总是敏锐的表达着我们的情绪。
强烈的食欲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信号:我们渴望得到抚慰,我们想要改变能量水平,我们想要更加安全和平静。
所以,食欲来袭时,觉察一下自己处于什么情绪总是有效的。
而满足肠胃带给我们情绪的抚慰,也总是成功的。
以食为链接,超越孤独如果五郎只是在孤独的吃播,这部剧显然不值这么高的分数。
五郎带给我们的不止食物的慰藉。
就像婴儿什么都往嘴里塞,五郎也在用口腹感受着世界,和食物背后的人无声的交流着。
观察着,倾听着,与共同进食的人悄悄链接着。
用丰富的内心戏,通过食物和自己玩耍着。
在吃的过程中觉察着,思考着,成长着。
感受食物中包含的爱与关系,由衷的满足着。
在五郎的吃播中,我们感到的不只是食物的感官刺激,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己与自己之间的关系,温暖而融洽。
五郎总是有一种直觉,能找到温暖、舒适、美味的小店,似乎他能够通过门面、手写菜牌、出入的食客判断它能否能够满足自己的肠胃。
也许,指引他的不是食物的气味,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气味,一家洋溢着爱与关切的店,食物势必不会难吃,而食物里包含着的温暖与爱,才是不断更换的食单中从未吃腻的味道。
就像这家店的老板,为做出好吃的食物不顾成本,遭到老板娘的无情吐槽。
可老板娘又制定了免费添饭的制度,并且不肯添半碗饭,“强势”的母爱呼之欲出。
当我们厌恶孤独的时候,真的是孤独的错吗,还是我们既不愿别人陪伴,也不肯好好陪伴自己呢?
美国心理学家马克斯威尔.马尔兹说,能与自己娓娓而谈的人不会感到孤独。
孤独并不是问题,人本孤独,我们总会时不时的去体验它。
孤独的时候,我们能做的是,自己和自己在一起,感受自己,倾听自己,爱自己。
孤独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做的是,不封闭自己与世界的通道,不切断自己与他人的链接,在一个愿意接受的距离,感受世界,倾听世界,爱这个世界。
有时,孤独与食物就像干柴与烈火,燃起熊熊欲望;有时,孤独与食物就像水流与容器,安安静静流淌;有时,孤独与食物就像黑夜与光,总是带来一些希望,让我们尝到生命之味,如此美好。
暂时将每一季的第一集都刷过,是每个夜晚入睡前给我治愈的陪伴。
大概因为这部剧和我的强烈的共鸣很多,不仅是吃饭。
在这个世界上游游荡荡,四处寻找温馨美好之所,习惯一个人坐下来品味,暗暗生出期待、纠结、惊讶、快乐、感恩、幸福等一切丰富的心理活动。
那种快乐,和周围的热闹无关,只有自己一个人能品尝,那种幸福所以不知疲倦的找寻,无法和他人分享,只有自己一个人能体会。
看叔吃美食,让我觉得日常生活的平和与珍贵。
也总觉得他的吃,传递了很高级的品味。
比如他偏爱简朴的食物,吃简单的蒜味猪肉片,配大米饭,细品那自然原味,就被勾起眼角眉梢满溢的幸福感。
他会在点菜时仔细酝酿,无比纠结,既要满足对丰富菜品的好奇心,也要精心打算如何搭配相得益彰。
在巡店上,更不同于普通饕餮客, 绝不跟随人流寻香嗜辣,而是潜到街道深处,只走进被暗暗撩心的家常小店,这是克制的美食家之道。
这种良好品味几乎使我领悟了如何更好生活——“我缺少的”并不全等同于“我需要的”,比起饕餮,只有克制,才能无比体察自己内心,才能内心饱满地感受每一顿食物,心无旁骛地浸入生活的每段当下。
DALANG五郎叔又回来啦!!!
《孤独的美食家》第八季开播啦!!!
从第一季到第八季,每季豆瓣评分都在9分以上的高分美食剧。
其实《孤独的美食家》并没有什么复杂的剧情。
每一集基本上是固定的模式,五郎因为工作到了一个地方,在出处理完工作后。
dengdengdeng
正片开始了,五郎开始寻找饭店,坐下点餐、吃饭、付钱,一集就结束了。
那为什么这样的剧情,会这么受观众欢迎?
为什么会从第一季放到第八季?
为什么每一季都能获得那么高的评分?
番愚觉得首要原因是因为美食,很多人都是因为美食被吸引过来的。
五郎叔每一集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吃一个新的美食店,吃着不同的料理。
从日本料理到中华料理,再到墨西哥料理、泰国料理、法国料理、意大利料理等各种料理。
从正餐、小吃、甜点、烧烤,从大众美食到小众美食,从普通的家常菜到店家的招牌菜,五花八门。
从日本到台湾,从城市到郊区到村庄,从高级饭店到街边小摊。
《孤独的美食家》给我们展示各种各样的美食,也推荐了很多美食店,出现在剧中的店在播出后都成了知名的美食店。
第二个原因就是五郎叔的个人魅力。
一开始看剧大家可能是处于对于美食的热爱,但是当你在看完两集后你一定会拜倒在叔的魅力之前。
饰演五郎的演员是松重丰,你看他的样子,高大的个子、严肃的表情、向下的嘴角、紧缩的眉头,让你不由自主地想叫一声“大哥”。
但是你在看完剧之后,你会发现叔的外表和内在是两码事。
他不善言辞,经常被奇怪的客户弄得哑口无言。
他很古板,无论什么天气都是西装革履,手上拿着一个公文包,走在大街上。
他却很有原则,从来不喝酒,即使去了居酒屋手里的标配依旧是乌龙茶。
认真工作,认真对待客户,对于需要帮助得人也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但是当他遇见美食时,他却变了一个人。
在寻找美食店时,像出击的战士。
在点菜时的选择困难症,在吃饭的时候无比丰富的内心戏。
这样的反差、这样可爱的大叔如何不让人喜欢。
第三点,也是番愚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孤独。
和其他所有的美食剧不一样,大叔从来都是一个人去吃饭,独自一人享受美食。
孤独吗?
看起似乎是的。
但是其实叔能够这样放肆的一个人去寻找美食、享受美食,正是因为他享受了孤独,因为美食所以他不孤独了。
正如现在社会中很多人的样子,每天公司、家两点一线,同事大多点头之交。
回到家里,钢筋水泥筑成的围墙和WiFi,隔开了你所有社交的可能。
游戏、网友、电影、小说只能暂缓你心里的孤独感,当你回归现实感,一阵阵空虚涌上心头。
孤独,似乎难以摆脱。
而叔用追寻美食的方式,让自己与孤独和平共处。
第四点,是美食的代偿感。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做到的事情,我们喜欢通过观看别人去做达成一个代偿的感觉,满足我们的欲望。
有些人因为更好的身材,拒绝了很多美食;有些人因为条件的原因,吃不到很多美食;有些人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寻找各种美食。
所以人们通过观看吃播,通过看别人吃东西,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这也就是近几年吃播、大胃王火热的原因。
在剧中,叔每集都会吃下大量的美食,例如第八季的第一集,叔就吃下了煲仔饭、云吞面、烤鸭、咸水鸡等食物。
而且叔总是大口大口地吃下美食,并且从不浪费。
这样地美食体现,观众怎么会不买账?
不过长期这样饮食,并且要维持消瘦地身材,也让演员松重丰有些吃力。
甚至在第八季播放前他还曾表示,因为怕身体承受不了,可能不会出演。
希望五郎叔地身体永远健康,可以一直陪伴我们!
第五点是每集后面地小彩蛋。
《孤独的美食剧》是由久住昌之创作的同名漫画改编,在电视剧中,每集结束后久住昌之还会实地去拜访店家。
和五郎叔不一样,久住昌之是一个个头不高、秃头的小老头儿,他喜欢喝酒,饭量不高。
但是他们又有相似之处,都喜欢一个人吃饭,都是属于不善言辞的人。
小彩蛋中作者现实去拜访和剧中的一些点相互重合,让我们更能感觉五郎叔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创作出的一个角色。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要一起来追剧吗?
看到第8季,所有的人都说这是最后一季。
没有再去过度关心美食好不好、颜值高不高,只是珍惜叔每一餐。
以前在考虑,为什么是每次都在叔工作完了之后,会dongdongdong,大家都说啊,因为叔的工作关系,所以才能尝遍各地的美食啊。
尤其是这一季,很多时候转的很尴尬,一定要在工作现场完成后之后,叔穿着笔挺的西装,带着一点略微便秘的表情,站在世界中央dongdongdong……后来想通了,原来成年人社会工作压力最大啊,疲惫的时候不可声张,因为总有人在旁边偷笑你痛苦的模样。
这个时候,需要美食来安慰、需要孤独去陪伴。
世上本没有完全相同的味蕾,所以孤独才是美食最好的伴当。
第十集叔一个人坐在柜台后吃一人定食的长镜头,温暖的色调、温暖的伴奏、温暖的感觉……再见 人生一定要美好
近几年,美食纪录片很火。
国产的《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人生一串》等美食大片让吃货们隔着屏幕咽口水,韩国的《街头美食斗士》中,吃货专业户白宗元更是带着大家吃遍大江南北。
就连直播平台上,吃播也是最受欢迎的直播内容之一。
美食,已经是当代年轻人的“刚需”了。
不过就算你再怎么自诩吃货,在下面这个清瘦的中年日本大叔面前,你也只能认输。
因为他才是公认的,当之无愧的吃播大佬!
《孤独的美食家 第八季》
2012年第一季开播,戏精吃货井之头五郎就凭借他吃对美食的执着圈粉无数。
此后他都在每年如约与观众相见,带大家踏上美食之路。
今年10月,《孤独的美食家》第八季回归,五郎又来了,又来骗你长胖了!
1在凉亭里,坐着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腿上放着电脑,他不停地敲击键盘,一脸愁容。
这个场景,是不是像极了在地铁上,突然接到临时紧急工作的你我。
不过先别急着同情他,因为他马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拿起了个肉包子!
一口咬下,细嚼慢咽,脸上渐渐露出了幸福满足的表情,顺便再来一句:这个季节的肉包子最好吃。
连肉包子也要分季节,五郎果然不愧是吃货专业户,讲究!
吃完肉包子,他又顺手拿起了旁边的鱼翅酸辣汤,还是加了油炸锅巴的,汤水晶莹,锅巴金黄,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吃饱喝足之后,该办正事了,谈生意。
五郎独自经营一家杂货铺,每次有生意时,他都亲自上门拜访客户,本季他去拜访的第一个客户,在中华街。
不过关于谈生意的情节只有短短几分钟,因为五郎的正经工作,是吃播啊!
工作结束后的他一出门,就被中华街上的各种美食图片吸引了,那些诱人的美食勾起了他的食欲。
他呆呆地站在大街上,内心只有一个想法:好饿啊。
既然饿了,就去找餐馆吃饭。
他穿梭于大街小巷,北京烤鸭,麻婆豆腐,糖醋里脊……各种各样的餐馆让他头晕眼花,无法选择迈进哪家餐馆。
就这样徘徊了很久之后,他终于在一家名为“南粤美食”的餐馆面前驻足了。
玻璃门上的盐焗鸡画报让他有点心动,鲜虾云吞面看起来也十分美味,还有门口黑板上写的煲仔饭也成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让他有了尝一尝的想法。
经过对食物,环境的综合考评,他终于迈出了进店的一步。
选择饭店的过程很艰难,但点菜的过程更艰难。
总的来说,他只有两样想吃,就是:这也想吃,那也想吃。
菜单上各式各样的菜品让他难以抉择,别人餐桌上的食物也让他垂涎欲滴,无奈一个人的饭量有限,他最终只点了四样:瑶柱煲仔饭,脆皮鸭,上海老云吞面和半只盐焗鸡。
嗯……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吃货,饭量必须大。
2《孤独的美食家》是根据自久住昌之创作,谷口治郎作画的同名美食漫画改编的,虽然以剧集的形式呈现,但是全剧却没什么连贯的剧情,每集三十分钟,大部分时间都是五郎的吃播,可以说是一部纯吃货剧了。
相比心灵鸡汤式美食剧《深夜食堂》,食欲在这里来得赤裸裸,每一集都是在挑拨观众的味蕾。
精美的柔光特写让食物具有诱人的光泽,连纹理都清楚呈现给观众。
比如这一碗鲜虾云吞面,上桌时还冒着热气,外皮散发着柔软光泽,隐隐透出肉馅的粉红色,白里透红,让人想咬一口。
汤水表面浮着一些油珠,面条根根分明,在加上几节葱,这样的画面,就问你馋不馋!
除了画面,声音也极具挑逗性,黄澄澄的油浇在脆皮鸭上,发出滋滋的响声,光听这声音就已经咽口水了。
这还是开吃前,等到五郎一开始吃,屏幕前万千吃货的口水,恐怕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了。
他先是轻轻盛起一勺,慢慢送到嘴边,伴随咀嚼动作而来的,是眼角眉梢都藏不住的喜悦。
因为太过享受,他边吃边扬起嘴角,满脸的褶子好像都在说:太满足了。
品尝之后,就是大快朵颐。
他不断地将饭往嘴里送,吃得津津有味。
别看他什么台词也没说,内心戏可是超级足。
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已经将这些美食夸得天花乱坠了:“腊肠和瑶柱的鲜味跃于美食之上,像炮弹一般涌上味蕾,这是在太过美味,像在我的脑袋里点燃了春节的爆炸......"。
一个专业的吃货,夸起美食来,也是相当了得呀!
3从第一季到第八季,《孤独的美食家》评分基本都在9分以上,这样的好口碑不仅因为它能俘获观众的胃,还因为它能温暖大家的心。
正像剧名一样,剧中的五郎是一个“孤独”的男人,他一个人经营公司,还单身了八季。
但剧中的他却并没有向大家传达这种孤独感,虽然独自生活,但他依然把自己收拾得一丝不苟。
一身笔挺的黑色西装,领带系得规规矩矩,皮鞋擦得干干净净,手上提着方形公文包。
从头到脚,看不出一丝中年单身男人的颓废和消沉。
相反,他永远对食物满怀热情,兴高采烈地穿梭于大街小巷,寻找美食。
极致的热爱让他在美食面前就像个孩子一样。
他会突然被路上一家餐馆的店名吸引,像被牵着鼻子一样鬼使神差的上了楼,然后趴在玻璃窗前看看里面的人在吃什么。
那眼巴巴望着的样子,简直跟想要玩具的小朋友一样。
点菜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煎熬的事,因为想吃的太多,难以取舍。
有时候刚下定决心准备点菜,又被别人桌上的菜品吸引,再次陷入选择的困境。
别人的菜出锅,他也会被香味吸引,目光一直追随着服务员手中的菜,直到成为别人腹中之物。
一个人吃饭,这种在现代人看来很孤独的事却被五郎演绎得十分有趣,就算没有人和他说话,他也会自己在心里嘀咕。
那些因为无法抉择而十分纠结的心理活动,期待即将上桌菜品的小心思,因为吃到美食而感到幸福的感叹,都通过旁白传达给了观众。
一个人吃饭孤独吗?
对于五郎来说,一点也不。
他可以不顾忌别人的口味,选择自己喜欢的店大快朵颐,尽情享受与美食独处的时光。
只见他一口接一口,愈吃愈快,眼角和额头都因为太过满足而笑出了褶子,面孔也被扑面而来的食物热气晕得绯红。
吃到最后,他将碗端起,头仰得高高的,让碗遮住了他的整张脸,等再放下碗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最幸福的笑容。
就算没有爱人,但有让人喜悦的美食相伴,孤独?
不存在的吧。
大家好,我是深夜放毒的KK酱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这部堪称是美食吃播下饭剧的《孤独的美食家》!
一如既往的暖色调美食画面,果然是餐饭伴侣啊,反正KK酱已经被看得到吃不着的精致美食,“虐”到狂补宵夜中了
第一集“吃播主播”五郎就带着我们去吃中华料理,即使对这集所讲的美食习以为常,但看着五郎吃就会莫名生出一股“我现在就要吃到”的冲动,在他精致的吃货仪式感中,连手中普通的街边肉包子都能变得极其诱人,当你认真对待每份食物,也会产生一种饮食仪式感吧
其实每次最被五郎打动的是他的吃货哲学,比如他每次工作结束饥肠辘辘的时候,坚决不随便选择走进最近的餐厅随便填填肚子,不然就是俗称的吃饭只是为了活着。
假如吃到不好吃的,浪费了还会让心情瞬间低到谷底。
于是对于美食家五郎来说,宁愿饿着肚子在中华街跑上几回,也要找到今日的灵感美食-就是有时候脑子里突然想要冒出今天吃什么的念头啦于是这家中华料理店就被今日想吃云吞面的五郎pick了
然后最可爱的其实是五郎在心里大段大段的碎碎念,从穿梭于东京各区的街头,选定一家小店,走进店面坐下,观察店内的装修和陈设、餐桌上的摆设、菜单的内容、其他顾客的表情、隔壁桌客人点的东西、对食物的评价……
“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在那短暂的时间里,他变得随心所欲,自由自在,不被任何人所打扰,无所顾虑地大快朵颐,这种孤高的行为,正可谓是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佳治愈方式”,这段话出现在每一集的片头,也在传递着美食所带来的一种生活幸福感吧,一起跟着五郎逛吃吧
25岁生日那天, 我许下了两个愿望: 让自己慢下来 , 然后,与孤独达成和解 。
孤独的美食家, 一人食,深夜食堂, 这些治愈人心的与食物有关的作品,雨后春笋般的生长, 但是鲜少有女人的视角。
写食物,其实是在写生活,生活里的那些琐碎日常,我并不佩服那些描述大场面的人, 就像从不将朋友圈里的有些posts当真一样,因为,那都是偶尔之举,最佩服的, 是能将生活日常, 描绘的生动美好,怀着一颗好奇心,每日发生,仍珍惜以待。
与孤独这个小怪兽搏斗的过程中, 我一直都败下阵来, 输的姿态,并不好看,好在, 我也不太在乎。
当周围都是热闹和关切,缺少的,是独处的这种静寥和熬人。
就像有些时候一个人在饭店吃饭,大堂之中,却也隐隐地不舒服, 就像是被抛弃在孤岛上, 旁边也没有船可以逃离。
但有两件事,仍需要如此慢下来, 吃饭和恋爱, 我都做的潦草, 而不精致,22岁,一个人在澳洲,跟着当地的节奏, 什么都慢悠悠, 但内心是疑惑的, 我以后, 究竟要晃悠到哪里去?
24岁, 在媒体里野蛮生长,好多人都在办公室放着一个个小行李箱,随时都有人出发。
我也开始学会, 见到不同的陌生人,见到所谓的行家里手时, 假装自己一点都不紧张,假装随意的开启话题。
所谓的生活,需要自己给自己惊喜, 就像这碗烩饭, 第一口,意外的发现是炸鹌鹑蛋,然后去找还有什么,素若杏鲍菇, 荤有牛蹄筋, 再往下慢慢翻, 才是白米饭,每日的生活底色,就是平凡无奇的, 但是, 我所能做的, 就是加一些料, 熬成汤汁,拌成烩饭。
请继续。
更喜欢看五郎吃中华料理
第一集,煲仔饭,鲜虾云吞面,一般。第二集,牛舌,我不行,跳过。第三集,卷心菜定食,一般。第四集,饭包,看着真不错!蜂蜜松饼,看着真好吃!第五集,牛肉烤肉,辣白菜看着不错!第六集,泰式香草锅,看着清淡,但感觉应该还不错!第七集,拉面看着好清淡。第八集,内脏炒饭看着不错,可惜不吃。第九集,印度咖喱,看着有食欲,我也想吃了!第十集,时鱼,山药泥,看着挺不错!第十一集,每季都有烤肉的感觉,真香!第十二集,炸猪排盖饭,看着真香!
实在等不到最新的《深夜食堂》,只能先拿它来解解馋。之前看过几部SP特别篇,如此成系列的看,这是第一部。在故事性上该系列与《深夜食堂》相比差了许多,即使是这一季的美食能让人记住的也不多。更感觉这是一种餐厅推荐,只是换了一种推荐方式。由此联想到国内的大众点评,也可以借鉴这种创意,基于它自身的资源,搞出几季衍生剧。
到了第八季的五郎好像有点秃了 不过身材依旧纤长 褶子也不多 期待下一季(?)
看这个,纯粹是习惯 ; 不过这次看了第二集,再也不看了。吃的饭,也没有太好吃,看起来一般般耶,但每次还都是一副超级无敌巨好吃的模样。虽然很喜欢叔,但实在是倦了,剧也没有很下饭。再见了孤独的美食家,再见了五郎。
后半季质量略有下滑,尤其最后两集既无诚意也无新意。年终SP请加油啊。
为什么就是找不到1080p的呢。。??
1➡️8 ➡️X
又到五郎陪吃饭的时间啦!新的一季也要 お愿いします~
看着五郎不停吃吃吃!还真得很过瘾啊
没人能把印度菜拍得诱人吧,五郎也没办法
guest越来越大牌,剧情越来越古怪…
看了八季,我疲了
国外美食相对好吃(比如E1,E6,E7,E9)。E1: 横滨的南粤美食(煲仔饭,云吞面,盐焗鸡);E2: 厚切牛舌;E3: 包菜卷肉,果然奇怪的老板娘是演员;E4: 好吃的乌冬面+蜂蜜蛋糕;E5: 烤肉,没有加点;E6: 浅草的泰式火锅;E7:由比滨的德式餐厅,明显香肠比熏鱼猪排更好吃,演员演的店家都好有态度. E8:鸟取的肥肠炒面+横膈膜肉. E9: 南印度咖喱套餐. E10:照烧鱼定食. E11: 烤网+烤锅的成吉思汗烤羊肉. E12: 猪排饭,麻婆凉面,煎饺(同样有作者久住客串)。
2.上白石萌音、10.新井郁。南粤、印度。
一年一度的美食A片又来啦!
以日式中餐开篇真是个巨大的错误啊……
这一季太差了,吃的也太无聊了吧,台词也没有以往的水准了。
日本到底有多少中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