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這些年來的影視劇作品真的都還滿不錯的,毫不避諱的說來看這部《茶金》的初衷就是衝著《一把青》的朱青來的。
所以對於我這種具有一定傾向性的觀眾來說,自然是要打五星好評的。
當然,我也認為有些不太欣賞這類影視作品的觀眾,也是有打一星的權利,畢竟好的作品也是需要有很多批評之聲的。
這部劇看下來,主要由以下幾點感觸:1.貌似台劇都很喜歡黑國民政府這部劇裡面,先是美國懷特公司黑國民政府,認為他們節制資本發展國有經濟的力度甚至比社會主義還要過分。
然後,普通民眾的生產生活受影響自然還是要黑一下的。
而日光公司,至少被國府害了三次:一是新台幣四萬比一,二是化肥廠收歸國有,三是外匯管制,匯率水平的變化致使日光公司直接破產。
這麼明目張膽的割韭菜,真是令人發指。
再談KK和夏老闆,KK有美方背景,夏老闆有軍方關係,甚至和少爺還喝過茶,居然也因為類似美麗島雜誌的事情,身陷囹圄。
這麼賣力的黑國府,真的是友軍啊,這劇完全可以引進啊。
想想《麻醉風暴》里的衛生部長所作所為,《一把青》裡面大隊長的下場,《孤戀花》裡面三郎表哥的破產,國府官員真的是從大陸到台灣,從內戰到21世紀,喪心病狂的魚肉百姓啊!!!
2.彰顯了台灣地區人民與大陸同胞血濃於水這部劇還有個亮點,就是貌似是台灣地區第一部海陸腔客家話電視劇。
海陸腔,字如其名,肯定是和潮汕海陸豐地區客家話語出同宗唄。
客家人和客家文化,當然是我中華民族(大漢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啊。
甚至可以說客家人是正宗的華夏移民,傳承了五胡亂華前純正的中原漢族血統。
公視公映這樣一部作品,除了認祖歸宗、承認台灣地區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我實在是想不通還有別的目的。
如果他們說的是屬於南島語系的原住民語言,那可能才另有目的吧。
3.普及了中華茶文化筆者對於茶文化可謂一竅不通,基本上只知道紅茶、綠茶、烏龍茶、黑茶什麼的名字,茶類和茶品種我都分不清。
平時,除了瓶裝茶飲料、酒店提供的free茶包(TWG、川寧這類)這類不入流的茶以外,根本就不知道怎麼拿茶具泡茶。
只知道東方樹葉很難喝,哪聽過什麼東方美人茶這麼高級的東西。
茶文化可是中華文化對外輸出的成功範例,倫敦人都下午四點開始喝下午茶了,而堂堂中國懂茶愛茶之人卻很少,都在喝各種咖啡。
反正,看完這部劇,我是想嘗嘗東方美人茶,這算不算是弘揚了中華茶文化呢?
4.凸顯了婦女至少能頂半邊天第一集開篇就是封建禮教下,對於女主不能替父親祭奠祖先的描述,以及張家宗族內眾人對於三房沒有男嗣的攻擊。
日光公司,從社長、總茶師到普通員工,都是清一色的男性。
然而,第一集結尾,總茶師就領便當了,其生前看好繼任者自然是女性了。
另一位總茶師的男性有力競爭者(原總茶師的徒弟)也不幸因喝到假酒身故。
於此同時,女主為日光公司不停拿到訂單並令公司起死回生的功績,也為女主贏得了新社長的美譽。
日光公司,新社長、新茶師便都成了女性朋友。
結尾,又是祭祖環節,這一次,不僅女主拿到了上香祭祖的權利,女主替KK照顧夏老闆的女兒也算是入張家族譜上香了吧。
再加上三房通篇都是來入贅的,連後來成功的文貴也一直念念不忘入贅,這樣也算是三觀正、ZZZQ了吧。
5.贊頌了人世間美好的情誼無論劇中有多少矛盾的體現,但人世間美好的情誼卻從未缺席。
KK和女主之間(女主更愛KK,KK更像是女主的良師益友),文貴和女主之間(文貴一直愛著女主, 女主對他似乎更像是合作夥伴),吉桑和女主之間的父女情,張家宗族之間的親情,KK和夏老闆之間(應該不是愛情,更像是相互扶持的知己),以及KK和吉桑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表現在他們對於茶農的關愛,這分明就是愛家鄉愛人民啊)。
基本上,除了國府以外,其他人表現出來的都是善,都是人間的真情。
綜上,這麼一部立場對、三觀正的片子,反正我是必須得給五星了!
筆者才疏學淺,實在看不出來哪裡乳化了,懇請各位不吝賜教,不喜勿噴,謝謝!
看完第十集KK劝薏心选择文贵,自己在3年后选择了给夏老板和月婷一个家。
在看7-8集的时候,吉桑在监狱里问KK愿意娶薏心吗?
KK说自己配不上,我就纳闷了,KK对薏心又是出力又是出主意,到头来竟然拒绝了,这不是喜欢?!
逗我吗?!
是喜欢啊,但不是占有欲的喜欢,而是希望对方做自己的喜欢。
“同类”之间的心心相惜。
KK是一个在当时的“异类”,他是出生成长在日据时期的台湾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他是日本人,甚至去当了日本兵在缅甸打了国民党的军队,做了美国的战俘帮美国人做事,而他的家人却死在了美军的台北大空袭中。
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台湾是个本省人,却又帮美国人做事,台湾主流社会不接受他,美国也只是利用他,他是个不被主流社会接受的“异类”,而他真正想做的,只是帮台湾的农民而已。
薏心是性转的“KK”,一个女人在50年代做生意,而不是嫁人。
就算她把茶厂做成了台湾第一,在别人眼中依然是个丢脸的被退货嫁不出去的女人。
她也是个不被主流社会接受的“异类”。
当KK看到这样一个年轻努力不服输的同类,当然会想帮一把,会想她过得容易一些,但他更多把她当成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小姑娘,而不是女人。
所以,他对她好,是出于一个成熟男人的温柔与宽厚。
但KK经历过战争、家破人亡、身不由己,他太清楚自己想要的只是“下班回家有盏灯,吃饭有人陪”的有妻小的现实温暖,这些夏老板和月婷能够给他,他也可以给她们乱世里一个安稳的家。
在剧里,每个人对KK都是有所求的,薏心求他指点,总编求他写文,美国人求他办事,农民求他化肥。
只有夏老板主动地无私地帮助他,动用关系去监狱里救他出来,会默默地说我们需要你,会让月婷去找他给他温暖,会带着大家给他家增人气,给他想要的家。
也会理解他的不容易与安静地陪伴,两个身不由己又互相理解的苦命人在这乱世里,给彼此一个依靠,给月婷一个家,理所当然。
KK知道,薏心需要的伴侣是一个生活和生意上的伙伴,全心全意爱着薏心的文贵是最佳人选。
每一次薏心对KK的挽留与表白都是和生意有关,我以后有生意的问题来找你?
你要不要来茶场,缺了一个翻译,薪水更高。
薏心害怕被拒绝,她不敢像夏老板一样说我们需要你,只敢默默用着生意靠近。
而KK需要一个能够给他家的人,夏老板和月婷才是最适合他的人。
文贵才是最适合薏心的人,他能给她尊重和理解,以及生意上的帮助。
https://talk2selena.com/movies/goldleaf-3/❝找一個人,喝一輩子的茶。
看起來簡單,其實很難。
遇到了,就不要輕易放過。
❞《茶金》第十一集裡,薏心曾這樣對山妹幽幽淡淡地說。
看似回應山妹聊起與張醫師的感情,更多的卻是說給自己聽,帶著惆悵與遺憾地。
人的一生中,會有無數遇見。
在這些遇見當中,多數是錯身而過、不留下太多軌跡;但總有珍稀的那麼幾次,在最不會被遺忘的場景,一次交會、只憑一眼,就知道,這是不一樣的人。
感情是多麼不可理喻的事。
妳知道妳想要他。
是一起在小徑散步的閒聊、或是共飲一杯茶的親密;不管是撒嬌或倔強,他都懂得用一個溫溫的微笑撫平妳的彆扭。
前路迢迢,如果能有這樣一個人攜手同行,未來再難也不會孤單的吧。
如果可以,該有多好。
只是,人世間充滿了不由自主的無奈。
想要而不可得。
我們漸漸學會止步,在冷靜自持間留住自己的自尊,眼淚藏在別人看不見的心底,臉上總是掛著笑容,說祝福的話、做大方的人。
然後用餘下的一生,長長久久地懷念這段,有緣無份。
________用筆在稿紙上順墨水的KK,無意識寫出來的那個字,是「心」。
很多事情,沒有說出口,其實已經悄悄紮根在心底。
從在育幼院的初見開始、到因緣際會各種工作上的交集互動,薏心固執卻堅毅的形象已成為KK艱困日常中,最美好的一道風景。
那些沒有說出口的情愫,眼神流轉中傳達的好感,都化在薏心遞來的那碗綠豆湯裏了。
KK怎麼會不懂得呢。
但身而為人,從不是自由的存在。
作為美軍戰俘被派回台灣執行工作的KK,永遠放不下的是被日本政府派到南洋打仗時,失散至今生死未卜的女兒。
一場戰爭、家破人亡,曾經好好的家只餘下一張黑白照片,成為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
某種層面來說,KK的心早已隨著家人死去。
為改善台灣農民而奮戰、為找尋女兒而堅持,是破碎的他活下去的唯一信仰。
但他並不是沒有感受的人。
那些與薏心相處的日子,投緣得奇妙的默契、相視而笑的瞬間,遇見與自己一樣在困局中拚命,也不曾想過要放棄的另一個靈魂。
以為早已死透的心,如何能不被撼動?
而照顧小女孩月婷,卻能讓他產生贖罪般的安慰感。
想像自己的親生女兒或許也被好心人收留、好好對待;想起自己在前線打仗時錯失的家庭時光,每一次與月婷孩子氣的對話、一起分享的糕餅,都像在彌補往日傷痛,彷彿一切重新來過。
KK不是不愛,而是不敢再愛。
沒有勇氣開啟另一段感情路,迴避薏心充滿期盼的眼神,埋藏心底真實的悸動。
牽起夏老闆的手,一家三口拍了全家福。
小女孩仰頭對爸爸瞇著眼睛笑的這一刻,KK彷彿獲得一個還魂的家。
________另一個愛而不能得的人,是文貴。
作為第五子,他是不被家族注意的沈默者。
沈默不是因為沒有想法,而是不曾獲得機會訴說。
他認份地做好所有他能做的事情:認真唸書、上大學,依照父親的安排入贅,試著用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的乖巧,獲得長輩的認可。
一直默默無聲的他,注視著大膽衝撞的薏心;心底的仰慕之情,或許也源自於羨慕吧?
總是遠遠地遙望著,就連說話也小心翼翼。
薏心,像是他心底的月亮,皎潔而懸得那樣高,他是自卑的;祈願自己能配得上她。
而世事轉換得太快,快得讓他的聽話變成笑話。
當父親逼著他退婚、將他攆出家門,灰頭土臉跌坐在自家門口的他,憤怒而窘迫。
在最沒有準備好的時刻,他必須選擇退回寶山富記范家么子的身份,或是就此叛逆,做不聽話的孩子,走自己的人生。
選擇了後者的他,闖出一番風景。
吃了好多苦、習得商場狡詐爭鬥的技巧後,與薏心的初次見面,就是高姿態兜售溢價茶葉、還能讓張家不得不買單的勝利場景。
當初狼狽離開張家的他,此刻得意洋洋、意氣風發。
但這是愛嗎?
或許有人不能理解。
如果真是愛薏心,怎麼這時不是善意幫忙、卻是狠狠賺張家一筆差價呢?
但,這真的是愛。
是從最卑微的心情出發,努力讓自己成為足以與薏心比肩的強者後,再華麗登場的示威。
自此,文貴不再是矮人一截的書呆子、而是厲害的生意人;他看似強勢威逼的行為,其實都是最幼稚的示愛:厲害的我,已經是配得上妳的那個人喲。
一生的奮起向上,只為追上心底那輪月亮。
________愛很偉大,那些刻骨銘心的流淚或歡笑,都是心底永遠抹不去的記號。
愛很脆弱,即使知道自己深深愛著,卻也往往難敵現實環境中的無情與考量。
能跟對的人喝一輩子的茶,有多難啊。
那些曾在我們心中留下痕跡的人,又有多少能陪我們走到最後呢?
遇見了、感動了、愛上了。
我但願自己有這份福氣,能與你長長久久地走;但若不能,我情願記得你最美好的模樣,記得我們曾經有說不完的話與停不下來的擁抱。
就算不能擁有,也要做你生命中最美的一段。
就像看見KK在稿紙上寫下她名字的薏心,牽起月婷的手,將她戀慕KK的情意,化作一生守護小女孩的氣力。
真正的愛,是理解、是祝福。
是即使有緣無份,也願微笑無悔,為他付出的真心真意。
这是一部哪怕对题材不感兴趣,看完也不会后悔的电视剧。
剧情节奏把控得又快又稳,却也保留了台剧悠然舒缓的叙事风格,在特色与受众之间找到不错的平衡点。
新旧交替的时期、新旧碰撞的观念——尤其是两性意识,由世界落脚到台湾一个地区,封建思想还留有浓重痕迹,新式女性却已经开始寻求自身价值的突破。
其实这种交锋到现在还在持续:第一个“女省长”、不乏独立女作家、同人婚姻合法化,以及台湾女星忙着嫁小康、拼儿子,交织成一副冲突而复杂的画卷。
本剧从茶入手讲时局与商战,让人很容易沉浸其中。
剧中频繁使用各种语言,客家话、日语、英语、普通话甚至上海话,看得出导演是花了心思,偶尔觉得有些刻意(比如夏小姐突然飙起上海话时)倒也能接受。
可能鲜少看客家话电视剧,意外发现很像泰语😅暖黄色调,红木家具,仿佛见到女主端起一盏红茶同坐,与观众娓娓道来一段茶与情的鎏金岁月。
连俞涵作为女主,身上有一种奇异的矛盾感,略显硬朗的面孔搭配可爱的小溜肩,娴静的外表下是果决的行动力,揉杂在一起非常贴合隐忍倔强的人设。
但在人物塑造上,大女主力度太弱,除了找到克拉克将军外,大部分时候并没有主动寻求突破,总是别人将选择放在女主面前:“yes or no?
”,“this one or that one?
”才逼得女主不得不拍板做决定。
男主形象则更为扁平,编剧给了他一个颇具复杂性的身份,却没好好利用,从头至尾都是一副温厚模样。
他内心的抱负、痛苦以及顾虑着墨实在太少(也就在牢里提了一嘴),以至于在男主拒绝女主时会有出乎意料之感。
另外男主帮助偷化肥的孩子逃跑这段我也是大无语,男主给出的理由竟然是“我小时候也偷过,他偷东西是为了家人”,可你考虑过被偷的人也有家人吗,而且你确定这样不是助长了他偷窃的恶习?
编剧对于正面人物的塑造常带有一些类似的“圣父”色彩,女主父亲也是为了不砍茶农价格而自己大亏特亏,拜托你手下员工也要吃饭的啊,这样真能把厂子搞好吗?
不仅人物理想主义化,商战剧情也很牵强,细节粗糙,比如大坪山抵押出去时竟然不约定赎回时限和利息吗?
又比如女主转型做绿茶出口,太贪心签了能力范围以外的订单量——这事签合同之前不和大老板也就是自己父亲商量的吗?
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犯这种错误,让我觉得不是对手(文贵)太强大,而是自己太愚蠢......说起来,剧中除了女主,也就是文贵塑造得好了,不是说他讨喜,而是说他智商在线、行为合乎逻辑、有性格特点、同时也有人物弧光,算是非常立体的男二号。
在时局动荡中,个人命运实乃一叶浮萍,随波逐流。
短短十二集,收尾有点仓促,但也很真实,尤其是男女主最终没有在一起,不失为最好的结局。
私心不希望再拍第二部将女主与文贵或者男主凑一对了。
不知不觉写那么长,很多时候,为一部影视剧写观后感不是因为特别喜欢,而是因为想说得太多,短评写不下...... 如今的台剧早已颠覆“偶像剧”的刻板印象,无论是《茶金》还是《俗女养成记》,闽南语总是贯穿始终,似乎时时刻刻要向观众强调“我是一部台湾电视剧”。
有时台剧亦会探讨一些尖锐的社会议题,比起很多向国际化靠拢而去本土化的地域作品,台剧给我感觉正如女主所言,“不想做世界第一,只想做世上的唯一”,至于水平如何……有空去补《我们与恶的距离》和《谁先爱上他的》以后再说吧。
《茶金》台剧这几年异军突起,本来对这类题材是报以期待的,说实话有点失望,没有太喜欢。
优点:1.无论是《一把青》还是《茶金》,都有一些对过去错误政策的展现。
2.摄影很美,很多台湾茶山的风景。
3.吉桑的演员很好,一生优雅。
破产后戴着礼帽,关掉家门的那个对称构图的镜头特别好,和《罗曼蒂克消亡史》里葛大爷摘礼帽的镜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4.温升豪好帅呀,比他在其他剧里都帅。
5.山妹、乌面、乌面儿子等几个配角不错。
特别是乌面儿子在茶山是侧手翻跳下去的,细节很好,一看就是山里的孩子,又能体现对父亲的关心。
缺点:1.一部通过体现商业去体现时代的剧,其商业剧情有点拉胯啊。
比如吉桑,作为茶叶大佬,只知道嘴上说要讲诚信,但每次出事了都不会想具体办法;连才出道的山妹都知道调研市场收货信息从而定价,他都不知道;无论跟谁说话,一言不合他就转身走人……女主也是啊,想表达女主的成长吧、对家族生意的承担吧,但是前面几场危机大战(比如三元降一元的收购价),都是她听山妹讲了一句就办了,没有自己的调研、自己的研判,很草率啊。
而女主作为从小在茶厂耳濡目染的、天天跟着父亲到处跑的,即便父亲之前没有想她来继承,但也应该懂很多茶知识啊。
但直到最后一集了,山妹还在给她科普一些基础知识。
就没法让人信服女性的成长啊。
2.女主:大家看连俞涵,都有朱青滤镜了吧。
从造型来说,一开始那个卷刘海好难看啊。
连俞涵是非常挑角度的,像《一把青》里最后一集她在金陵女大看郭轸和在墨婷喊“小朱青阿姨”回头的那一幕太美了。
但她下颌有点点问题(仅仅针对上镜来说),所以要更需要注意造型和摄影角度。
而且服装没有太好看,有很多套的上装和下装不是很搭。
从演技来说,我觉得连俞涵还可以再进步一些。
3.文贵:这个演员不知道演的啥啊,贼眉鼠眼的,有时表情非常阴鸷。
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喜欢薏心。
在我隔離的上半部,Netflix 台灣神劇茶金陪伴著我。
《我們與惡》的導演林君陽操刀,總體拍得還是相當不錯,劇情傾向細水長流式,中間茶廠大小姐臨危受命打勝仗的幾集,看著還是動容。
尤其是單人匹馬去同美軍sell tea,那種初生之犢的勇氣,那種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倔強,令人佩服。
茶金茶土茶狗屎,一方霸主日光茶廠的崛起源於戰後南洋不振帶來的空白,沒落是因為短暫的紅利消失了。
沒有甚麼是可以持續到永遠,即使努力轉型亦沒有保證,唯一就是在過程中做到盡力做,做到問心無愧,這總比成日待在家中抽鴉片守住祖業要強。
當中對台灣在二戰後的幾年也有更深了解,比如新台幣的引入、用茶來換外匯讓國民黨可以有後援反攻大陸、美援對台灣的重要性等等。
演員的人物原型設計和追型都很厲害,主角們做乜似乜,再睇番演員訪談看著他們的近照,更覺厲害。
尤其喜歡范文貴,由一開始的孱弱書生一步步爬上出口公司董事長,這過程的變化演得相當恰如其分。
演員們要穿插客家話、普通話、英文和日文在當中,有趣的是大家轉換得很自然,一點違和感都沒有。
在這面前,香港的三文兩語算甚麼。
鏡頭也拍得很美,定鏡都是精心設計過的,構圖、光線和角度都很有感覺,偶爾被CG過度渲染,但是總體還是美。
感覺有Netflix投資,有錢就是不一樣 XD這些隔離沒有帶台灣茶來,桌上就是三大紅茶品牌中的Twinings(另外兩個是Lipton 和 Fortsum & Mason)。
最後,台灣茶還是尚未在世界茶市場上建立大品牌。
不過,下一次去台灣肯定就要買點東方美人茶做手信。
2024年3月8日看完的台剧,是因为连俞涵注意到的这部电视剧,开始看了之后完全被吸引住了,演员的表演、台词、服装、音乐、工作和生活的场景都非常有魅力,与其说是大女主剧,不如说是群像剧,看到最后才理解了片头,其实片头就交代了这部剧;我一个立场坚定的人真的不认为这部是Td剧,是大时代在每个普通人身上的烙印,那确实存在的几十年的历史没办法否认,更多的是大时代下人的不甘、遗憾、和伤痛,这种创伤经历了几个世代,有种伤痕文学的味道;这出戏刚开始看的时候是有些吃力的,因为大部分是客语,看到采访的时候也才知道,演员也是现学的海陆腔客语,导演的镜头语言非常强,并不需要多余的旁白大家就能理解剧情,这出戏真真就像一杯茶一样,含蓄隽永回味无穷;片尾放的是洋楼里的场景,刚开始没理解,以为就像外语片一样播播精美的道具,看完也才理解了,因为到最后跟这出戏的原型一样,他们破产卖掉了洋楼还债,而且就是在旧址拍摄的,没有天降神兵,没有霸道总裁搭救,各种危机、局势、政策、剥削、掠夺终是把他们打趴下了,庞然大物倒下是长期的,也是一瞬间的事情,有良心的企业家把债还完了,离开大洋楼搬到了小居室,落差真的大,作为观众感到非常遗憾,幸而人物原型的第三代买回了洋楼,这种家族精神的继续传承,他们怎么可能不出色,就暂时写到这里了,这部剧值得继续慢慢品味。
看完《茶金》了。
演员阵容有连俞涵、温升豪、郭子乾、李杏、薛仕凌。
我觉得李杏的表演十分的惊喜,因为她一个出生在台湾的人,把国语说的没有台湾腔,上海话也学的很有风韵,看得我十分恍惚,我以为是哪个上海籍的演员去演了这部剧。
说实话,因为历史背景是1940年到1954年,当时台湾人已经经历了日据时代,精神上呈现出给我的感觉是比较分裂的。
一方面,他们仍然有着中华民族的各种美德,依然是有着一股子韧劲的。
另一方面,因为被日本教化了这么多年,他们又对于日本人,日本人的赞许(天皇茶受赏)特别的在意,全然没有那种受压迫民族对压迫者的反抗恨意,倒是十分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倒是一个比较真实的展现台湾被日本殖民之后的精神风貌,嗯。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茶叶大王,靠茶叶给当时的台湾的凯申物流政府获取美国人的赞许(资金援助)做实现反攻大陆的资本。
不过呢,又因为之前是跟着日本混的,导致实际上还看不上美国……于是,我的情感就很割裂,原因嘛懂得都懂。
这样的感觉一直推进到了1950年美国对韩战争爆发(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抗美援朝),女主带着台湾制茶师傅获得了美军的制茶大单,当时我们的抗美援朝的战士在吃着冻土豆,而美国大兵喝着台湾制的茶……剧情对于展现这些历史时间轴和具体如何制茶的东西展现的还是比较真实的,然而越真实就越让人看得有一种很愤怒的感觉。
在剧情的最终,因为国民政府的政策制度的改变,女主一家破产了,男主和夏老板分别被政府和凯申物流的少爷抓走了。
这个时候,我觉得,即便前面那些政治相关的东西看着很是不爽,但仍要感谢没有过度模糊政治那条线,这样增强了历史洪流中的人如草芥浮萍感,可以说是非常的,诚实了。
源自真实人物与历史湾湾最大出口茶叶商张家为了给女儿觅得上门女婿,不求强强联合,只求男方学历高,肯干听话,钱可以后续赚~1949年正逢湾湾货币改革发行新台币,旧台币四万才换壹元~一场大火,将张家的生意拉入窘境,受印度茶叶冲击,订单受损,资金不能回笼,所有人上门要债~平时温柔娴静的大小姐提出:新台币兑换期限为6个月,不如就每月偿还六分之一贷款,半年刚好还清。
地下钱庄要求以地皮作为抵押,才作罢。
陷入危机一切都在动摇,上门女婿也离开了,曾经的好友兼合作伙伴淡淡说了一句:“友谊也是有价码的”。
退婚的退婚,讨债的讨债,争地的争地,自家亲戚还扯后腿…“生意就是政治”,张家后续如何力挽狂澜?
第3,4集更新了,智利“外交”红茶(看这引号,多ZZ正确)下了单。
样茶有陈香味,非20年以上陈茶不能配出。
但最后山妹的拼配方案脱颖而出,为茶庄赚得了利润,也为公家赢得了面子。
这种“虫茶”后来有了个雅号—东方美人。
我去年搭着自由行末班车到了花莲,雇的司机是一个山东老兵后代,菏泽人。
两岸开放探亲以后,他就跟爸爸回菏泽老家给叔伯们盖楼了。
他听说我们爱喝茶,除了固定的旅游景点外,还带我们去北回归线旁的一家茶叶店。
店老板是迁台的惠州客家人后代,母语大概就是《茶金》里的海陆腔客家话吧。
当然他是用闽南语跟我们交流的。
他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他的茶—蜜香红茶。
他说这种茶是用小绿叶蝉吸过的叶子做出来的,属于白毫乌龙茶。
小绿叶蝉吸食后的叶片会激发自身免疫系统,跟小绿叶蝉分泌的酸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蜜香。
蜜香红茶算是发酵程度最高(70%)的乌龙茶,口感无限接近红茶。
至于蜜香红茶跟东方美人什么关系呢?
老板介绍,东方美人是受新竹地区保护的地方品牌,他们家族移居到花莲以后,就不能用了。
他们只能用蜜香红茶售卖。
我喝了一大壶蜜香红茶,的确有轻微的蜜香味,发酵程度虽高,但零烘焙。
所以茶汤色看着十分淡雅清爽,入喉以后韵味十足。
至于有没有山妹做出来的那么好喝,只有问剧中人了。
小绿叶蝉从之前茶农除之而后快的害虫,到互惠互利的“生意伙伴”,全在人的一念之间。
我想,绿色的小绿叶蝉对经济对社会的贡献,总是比那些粉色的蛆要多得多了。
【资料引用】小绿叶茶蝉是茶叶主要害虫之,然而却是东方美人茶的“灵魂伴侣”。
茶小绿叶蝉俗称浮尘子、叶跳虫,属昆虫纲半翅目叶蝉科动物,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分布。
体长34毫米,黄绿至绿色,头顶中央有一个白纹,两侧各有一个不明显的黑点,复眼内侧和头部后也有白纹,并与前一白纹连成"山"形。
前翅绿色半透明,后翅无色透明。
繁殖高峰期在夏秋两季,吸食茶树嫩梢汁液,茶树生长受阻,茶叶产量减少。
(资料引用自微信公众号“茶圣居”)笔者注:被小绿叶蝉吸食过的茶叶产量,不及原来十分之一,足见东方美人之难得。
主不主仆不仆 父不父子不子 嚼舌头说闲话的仆人,多管闲事的管家婆,爱出风头的女儿,没家规王法了
你说是刻意卖弄煽情或者是矫揉造作都可以,但还是给我灌了迷魂茶汤。不完美的伤口,独一无二的滋味这种话,还是很打动我,上坡的鸡汤,我还是吃得很香。大概有理想的人,哪怕生活在逼仄中,也有光。
真难过,女主有强大的力量,家里人也好,不用和任何一个男性在一起,好。
好好看剧,谢谢!厌恶🐸和欣赏好剧不冲突!
女主最后没有跟KK也没有跟文贵在一起真是太好了!
我覺得hakka話都好好聽啊。 連俞涵,❤❤
冲着女主去的,有点草草收尾的意思
两集 看不下去
希望二极管少靠近这部剧
质感是有的,就是为啥我看到现在,老觉得很多问题是主角自己没做好预案导致的呢。比如还不上六十万就直接抵押了两百万的山,比如连工期都没估算就直接签了带高额赔偿的交货订单,比如连使用说明都没准备就直接把含毒性化肥交给茶农……男主的设定还是在印度已经做过一家化肥厂。总之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最后发酵成了大危机,实在难受。
我信了你们的邪以为这戏好看,本来值三星,但评论的骗子太多,倒扣一星。女主演技人设皆捉急,第一场说的客家话仿佛是她不熟悉的语言;厂房火灾死人她的皱眉仿似“讨厌谁弄脏我新买的裙子”;债主上门胆敢自行提出6个月展期,结果后面发现她连家里有几笔债都不知道; 只听过她弹钢琴从没看过她端账本,你要我怎么相信她是商战奇才大女主?商业细节就更糊弄了,大茶商做生意仿佛做慈善,反被小茶农欺负;制茶小妹都知道的市场风向茶商老板不知道;你听听这多么脱离现实。2102了还幻想田园牧歌式的资产阶级奋斗记,明明后厨里茶厂里工作的人有更鲜活的颜色。
制作精良,细节考究。但格局小了,有失茶意。
客语、闽南语魅力非凡。减一星是因为历史观。
怎么有这么丝滑的台剧,没有一句废话,方言好听,人物好看。历史、文化、地理、情感自然贴切地交融在一起。
茶业兴衰,人心向背。
这剧都没在大陆上,为什么很多地方都像删减版?有些地方一笔带过的太狠了,显得女主的成长是靠着主角光环来的,就有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对女主来说似乎都是一秒钟可以解决的事情。有一种相比于讲故事这部剧更想打造一个觉醒的女强人的形象的感觉,模糊了故事的重点(没看过原著,或许这才是茶金这个故事本来想讲的?另外,骂一部剧不能反映一个人爱国,支持一部剧也不能反映一个人思想独立,就这样
做作,难看
没意思,全篇假大空,毫无内涵。
整体都蛮好,只有连俞涵的戏没法打动我,还是戏份最重的一个。。。
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凡是数典忘祖的小丑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