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到这句话是在《LOST》里,很多人说过,但印象最深是Jack背着炸弹独自去完成使命,对大家说了这一句。
早先我觉得这句话有慷慨赴死的悲壮意味,联想Desmond的“See you in another life,brotha!
”,都有面对宿命的觉悟。
后来知道西方人常说这句话,谚语一样的,Jack在那个时候说,是对经历过一切的伙伴的友情的肯定。
但是即便生时不孤独,死亡仍是要独自面对的,这种语境下的文化到底是豁达还是悲观,我也搞不清楚了。
最近看完了Sheldon耿耿于怀拍了一季就被砍的美剧《萤火虫》,真是部佳片。
简单来说是一部“牛仔”朋克的科幻片(应该没有这种分类哈),《Cowboy Bebop》的真人演绎版。
《星际牛仔》当初我看得不知所云,荒凉的星球,生锈的机器,尘土和粗布,没缘由的秀中文,比起《攻壳机动队》之类的赛博朋克,实在是太不帅了,现在看来要重新看一遍了。
而《Firefly》在2000年还拍这种70年代登月风格的科幻片,恐怕是落后于当时大众奢华的口味的,所以那么短命吧。
但是片子本身的魅力不在于要秀视觉技术或者摆弄什么高深的世界观,不同的边缘人机缘巧合的登上一条太空运输船,漂流在宇宙边缘,不是要寻找什么价值和道路,选择并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就是他们的追求和意义。
第九集尤其精彩,容我赘述下剧情人物概要,“宁静号”的船长雷诺是绝对的核心人物,他冷静,果断,狂傲不羁,永远以船和船员的安全为重,在宁静号上没有民主,这儿有一种朴实的英雄情结和军人作风,是海盗也是牛仔,以走私和运人为生,偷东西打劫也干。
是一群不法分子,不愿意和当时的主流星际联盟合作,所以只在联盟势力较弱的宇宙边缘地带生存,飞行的时候,要避开联盟检查站的雷达,要躲开主要的航线,避免事端。
第九集就是发生在航行途中,飞船发生意外故障,船上的维生系统停止工作了,氧气很快就要耗完,没有备用的零件,在没有人烟的地方,发出求救信号得到回应的几率也极低,对于选择这种生活的人,这样的意外肯定是致命的。
船长迅速决定,继续发射求救信号,8名船员,分别乘两艘小型的穿梭艇往不同方向飞走,穿梭艇的氧气会比船上的耐久一点,而他自己留在在船上等待有人回应求救信号,如果有,他会立刻叫穿梭艇回来。
船员都知道,得救的几率很小,他们不想船长一个人死去,让他一起搭穿梭艇走掉,即便死也和大家死在一块,这不是以前,船长不需要和自己的船共存亡。
船长则执意按自己的计划来,一,这样大家获救的几率最高,氧气分配也能撑很久,二,他自己,无论何时也不会放弃宁静号。
在等待获救的当中,因为氧气减少和气温下降,船长精神恍惚,他忆起从他买下这首船,到各个船员加入的旧事,这一幕幕用倒叙穿插在整集中,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秉持“Live together,die alone”信条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应该都多少明白,虽然我们不一定会老无所依,但我们一定是孤独的死去,即便儿女朋友陪伴在病榻,嘿,他们可不会加入你的。
你要独自面对死亡,即便隔壁病床上也有一位也奄奄一息的人,我不认为你还有力气关心他是不是和你一起。
那个时刻,你很专心的,当你专心的时候,你是孤独的,不过专心的你不会注意到自己是孤独的。
我们没有任何死过的人的经验之谈,所以怎么面对那个时刻,我们各有准备。
好在电视剧的结尾他们还是得救了,危险但也自由的生活还会继续,主题曲最能说明为什么他们会为这样的生活努力着,特送上:Main Title Theme Written by: Joss Whedon Performed by: Sonny Rhodes Take my love, take my land Take me where I cannot stand I don't care, I'm still free You can't take the sky from me Take me out to the black Tell them I ain't comin' back Burn the land and boil the sea You can't take the sky from me There's no place I can be Since I found Serenity But you can't take the sky from me... http://www.fireflywiki.org/img/Ballad_of_Serenity.mp3
开一艘飞船,人舰合一,带着朋友、小妞,还有很多很多的money!
向着未知的领域远离主流的世界一路流浪过去,此情此景,每一天都是新鲜的第一天,每一天也是没有遗憾的最后一天。
以上,该不是每个男人都梦想?
驾驶一个可以在全宇宙漫游的屋子,而不是一个困你一辈子,连个产权都不清不楚的格子间。
他们是一群太空里流浪的牛仔,到处劫富济贫,行侠仗义,大口吃肉,大秤分金。
仅仅对那爱情,始终都看不清,想不明。
孤独的人看这套美剧,会更有感慨。
你太了解那种走了很久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
你心里没有什么好期待,也不想有人对你期待什么。
和这个宇宙里最渺小的舰船漫游着,不知道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一切都应该在计划之外,所以除了共鸣还在安慰你的心。
剧里有趣的一个花絮是,老外会时不时的夹杂几句中文来表达较为强烈的情绪。
比如混蛋,猴子屁股之类的语言。
片里暗示,联盟是由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组合而成,主宰新的星系。
靠近中央的城市,国泰民安,经济发展,文化发达。
而边缘地区,人民使用着最基本的科技来和大自然讨生活。
如果中国就是这个星系,中央地区就是北京,上海,广州。
而边缘地区,人们使用着最基本的手段和大自然斗争。
何其现实的科幻片。
无论是2008还是2518,高科技与文明只属于中央地带。
刚看完2002年的美剧《firefly》,真的好喜欢,太空牛仔剧,里面每个人物个性鲜明都好喜欢,船长Mal、大副Zoe、驾驶员Wash、机械师Kaylee、雇佣兵Jayne,和魅姬Inara,以及后来登船的牧师Book、医生Simon和他妹妹——天才又疯癫的少女River。
Mal果断但特直男,尤其是面对Inara的时候嘴贱特搞笑,Jayne这个大块头反差萌特搞笑,看Simon受大家欺负也好搞笑。
这是一部以太空为背景的西部片,讲述Mal带着他的船员乘坐“宁静号”飞船在远离中央星球的边远星球冒险的故事,每一集都是单独一个故事,很精彩,感觉每一集都可以拍部电影,有抢火车、做赏金猎人、去中央星球偷药品、被联邦政府抓、太空鬼船等等。
River的故事应该是整部剧的伏线,牵扯到联邦政府的秘密;Book的身份也是个迷,绝对不止牧师这么简单;Mal和Zoe以前是独立军战友,与联邦军交锋战败,据说这是以独立战争为蓝本。
另外,Mal和Inara、Simon和Kaylee的感情线很令人期待,一季看完看得观众急死了。
不过只有一季,太可惜了。
这部剧主角、配角性格鲜明且真实,都智商在线,即使是配角,也都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假新娘Saffron我觉得她好厉害,那集笑死我了,而且后面没皮没脸的再上船也觉得好搞笑,倒数第二集Inara的好闺蜜也是好漂亮。
另外本剧世界观是以中文和英语为通用语的未来世界,时不时冒出的不伦不类的中文很搞笑。
整部剧重点不在于科幻,更多的是探讨人性、社会、政治等,坚守和信任,追寻自由,甚至有些无政府主义等哲学意味,有点像海贼王,总之很合我口味。
一艘破破烂烂的飞船在静谧而幽深的太空中前行,没有终点,也不知起点,就像只萤火虫徒劳地闪着微弱的黄色荧光。
这是著名美剧《萤火虫》的经典画面,也是剧名的由来,这艘飞船就是“firefly”,它的另一面写着汉字“宁静”。
要不是TBBT里谢耳朵多次提及《萤火虫》,我并不知道这部剧的存在,它在FOX仅仅播了15集就惨遭腰斩,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只有15集,外加一部结局向的电影。
但它却成为了一个奇迹,被砍后大受欢迎,粉丝们心心念念,集结起来联名向FOX申诉,要求复播。
目前,《萤火虫》的IMDb评分是9.0,豆瓣也有9.1。
但整体而言,除了部分铁杆科幻迷,这部剧的知名度似乎仍旧不高。
即使后来FOX的高层意识到他们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以至于丢掉了一个大IP,但复播已不太可能,最后导演乔斯·韦登七拼八凑总算凑齐原班人马,拍了一部低成本的电影,算是给这部神剧一个结局。
但是如果没看过剧直接去看电影,说不定会失望。
这剧有多好看呢?
它有点像星际迷航+星球大战+荒野大镖客,明明应该是太空歌剧般的存在,却偏偏混搭了西部牛仔,使本就扑朔迷离的太空旅行更添了自由冒险的味道。
它制作不算精良,没有大场面,但它有鲜明的人物性格,自由与体制的冲突,时不时冒出来了导演自编的普通话俚语,迷雾般层层揭开的剧情,让人欲罢不能。
故事发生在26世纪,地球早已不堪重负,人类的脚步已经踏入新的星系中。
星系中心的行星组建了联盟,那里是极度发达的地区。
而故事的主人公船长Malcolm Reynolds则远在荒蛮的星系边缘,他本是流亡派领袖,率领叛军反抗联盟的统治,失败后买了一艘古董级的萤火虫级运输船。
招募船员,走私、偷窃、掠夺,能赚钱让他们在星际中航行的,他们都干。
除了船长,萤火虫上还有一位技术流驾驶员Wash,战斗型美女大副Zoe,魅姬Inara,天才机械师Kaylee,不知道干什么却经常捅娄子的Jayne,帅气医生Simon,拥有隐藏技能的牧师Book,还有一位有些疯癫的天才少女也是本剧核心冲突点的River。
每个人物都有突出的性格,常常爆发矛盾,也时有背叛发生。
靠双手吃饭,在荒凉的太空中求生存。
穷且益坚,他们漂泊在太空中,吃上一口草莓仿佛品尝了人间珍馐,却从未想过屈服。
这正是我迷上这部剧的原因,冲破体制的束缚,尽管困苦,却有难得的自由。
看似被钱胁迫着,可能还要帮雇主把几十头牛走私到另一星球,但他们斗嘴,耍贫,相互依赖,生活有滋有味。
对,是生活,这也是这部剧独特的魅力。
很多科幻片,可能精彩地探讨了人类未来与理性边缘,但丢失了生活的魅力,也让人物变得刻板,比如《星球大战》,虽然我也很喜欢看(星战迷轻喷)。
《萤火虫》里的生活,和现在肯定不一样。
主角们所干的一切脏活,都是为了自己能继续活下去。
他们偷了一个星球的医疗补给品,本可以卖个好价钱,在看到那个星球的妇女小孩无助的眼神后,也会选择还给他们,即便他们很需要那笔钱。
《萤火虫》的编剧给远在未来的人物,营造了一个真实生活的世界。
我们在目前能看到的15集中,星系边缘的居民生活居多,热闹的酒吧,黄沙飞扬间的集市,而发达的中心仅仅是浮光掠影。
可光看着一个个沙漠般的星球上,苦苦挣扎的贫困人口,就足以打动我。
谁会想到,应该到处都是激光枪,电子屏的未来,会是这个鬼样子?
作为流亡派领袖的船长曾经反抗过,资源的过度集中,不平衡分配,经济压榨,政治权利的不平等,可能都是他反抗的原因。
落败了,他也依旧没有屈服,不能打响一场反抗战争,那就谋求个人的自由吧,反正不愿意被联盟约束。
不是每个人都是船长,那些没有能力反抗的人,只能在偏远地区继续不幸福不自由的人生。
有一点能力的,画地为王,谋一己之私利。
你看,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吗?
科幻再天马行空,也总有现实的影子。
有人说,这部剧隐射了太多政治因素。
极度发达的星系中心与荒凉的边缘,正是某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隐喻。
这也是整部剧被砍的原因。
也有人说,主角们之所以讲着英语夹杂普通话,是因为星系中央是中美联合的集权政府。
我不想过多揣测,只想说一声可惜,我想编剧脑子里肯定还有更多的冲突要呈现。
不仅仅是为电影最后给了一出现就令人不寒而栗的掠夺者一个交代,还为那些还来不及呈现的,文明与荒蛮的冲突与共存。
萤火虫这部剧,在5年之内刷了三遍,第一次觉得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第二次隐隐触摸里面若有若无的人文情怀,第三次升华出它最具分量的艺术价值,成了真爱。
喜欢这部剧的理由很多,对我来说,最根本的是它成功的塑造出了真正的自由派。
背景架构里,在遥远的未来,中美文化实现了大融合,并且成为了一个稳固有力的联盟组织,并且开始以各种方式推动宇宙和平新秩序,联盟的“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意志。
而船长则是反对联盟统治的自由派战士,在战争失败后隐匿于星际边缘,靠小偷小摸流浪度日。
至于为什么自由派会反对联盟的统治,没有说。
剧中没有描述在战争结束之前联盟是恶的,似乎这一场战争仅仅是因为独立派的不高兴甚至不识好歹。
正是这一点,才是其最大价值所在。
因为它凸显了人类的某种高明的智慧。
真正追求自由的人,是不会允许有一个强大的、不可推翻的权力组织存在的。
而必须有足够的智慧,才能在这种组织于发展、成型的阶段,就看出端倪,奋起反抗,而不是等到木已成舟。
这里面有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就是一个无法推翻的强力组织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胁。
不管这个组织到底是好是坏,他对于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个体的限制,是非常绝对的。
可是独立派的反抗还是失败了。
这几天有聊起一些类似自由皿煮的问题,到了最后难免有点兴味索然。
追求自由皿煮(相对意义而非绝对)是好的,可是你会发现,很多人更多的时候,只是带着一腔对各种自身所感受到的不公的愤懑,并且把这些归咎于正斧和体质。
换句话说,他们并不知道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也可能知道但是不敢说),甚至不知道他们本身就和他们所反对的血肉相连,互为表里。
随着网络的开放,观点得到了更大的表达空间,民众的呼声也更加容易的造成影响,看起来信息正在逐步透明化并且易于获得而且这似乎进一步奠定了社会公正的基础,不少时候互联网甚至让人们有了自己可以透过其行使权力的感觉,可实际上呢?
实际上,权力资本集团获得了对于民众更为绝对的支配权,让大众变得更为容易诱导和支配。
精确信息的泛滥,枯燥游戏的普及,不加筛选的文化产品畅行,并没有让人变得更加聪明,反而容易让人变得更加愚蠢。
缺乏扎实基础社会人文教育的人会更容易被欺骗、煽动和利用,受压迫者和投机主义者混杂交错,特殊性和普遍性在权力资本的撮合下不明就里的统一。
受众的情绪可以轻易被精心策划的信息撩动并且迅速酿成风暴,寻求真相的人常常被裹挟和忽视,而更多为反而反的人背后,多是自己切身利益的考量而非出自真正的社会公义。
人们把大量的时间交给网络用来读取信息,并且依赖快速的反馈,似乎看的越多就越接近真实,回应越快就越能把握先机。
于是种种一知半解的言论铺天盖地,而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却被束之高阁。
于是公知和五毛迅速崛起,举着各自的旗帜呐喊厮杀,却根本看不到权力资本集团背后的冷笑。
腹黑兔的大国梦想和白头鹰的皿煮世界听着都充满了香甜,可是当这棵理想的大树上在工业文明的土壤里真的结下果实的时候,有多少人能真实长久的分享呢?
一个把闲暇时间用来接受物质和文化制造商提供给他们的产品却意识不到属于自己的休息正在被资本工业变为一种可供剥削的劳动的人,恐怕是不会去考虑这种问题的。
或者根本不在乎,因为他们所希望通过不管是皿煮还是集权得到的,其实只是让自己过得更好,换言之,做一个成功人士。
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更高的医疗保障和社会地位。
而对不管是真的想追求自由还是假自由的旗号实现利益诉求的人来说,改变也是不容乐观的。
社会发展到今天,就目前的条件看来,基本已经是尾大不掉了。
这不是悲观主义,而是建立在文明模式和人性上的事实。
资本工业对社会大众的控制已是如此牢固,通知者提供的意识形态和价值选择让人们如此酷爱,如果想要取得物质状况的改善就必须奉上对社会秩序的效忠和顺服。
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其中才能生存,而权贵们奴役大众的方式又变得如此高明。
一场运动或者会让当权者下台,但是对于本质没有丝毫影响,在资本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人,心灵早就打上了烙印,生命也对之有着难以动摇的依赖,最终沦为消费动物而不自知。
而之所以会走到今天,大概也和真正的自由派太少了有关。
早期的北爱尔兰共和军、俄国的十二月dang、这片土地上过去的理想主义者以及所有曾经虽然认识不到问题本质但却有着自由精神的人,最终也都无法抵挡历史的滚滚潮流,成功的结果也只是不断重复着兴亡的怪圈。
所以没有什么理由好去愤怒和抱怨,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受害者,所谓受害者,只是自己放弃了抵抗的权力,并且也没打算再去拿起来。
广义上来说,不管是五毛还是公知,也不可能让这个世界变的更美好。
不光因为他们难以察觉自己就是自己所反对的对象肌体上的组成细胞,更因为他们虽然想要,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怎么要,要了以后如何。
而只是想着先要了再说。
当然他们可以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大概也乐意如此。
所以我无法不喜欢萤火虫里的独立派,他们或许不知道怎么让世界更美好,但是他们懂得恐惧,恐惧一个强大到不可战胜的组织提供给他们的一个绚丽多姿却深不见底的未来,恐惧世界只有一条道路一个方向。
他们不相信那些被包装起来的思想碎片和打满鸡血的价值快餐,他们相信他们看到的、经历的、感受的,他们喜欢小国寡民,日落而息。
他们不想设计人类的发展蓝图,也不想被人设计。
他们的自由精神如此真诚,只想管好自己,哪怕是在太空中漫漫流浪。
如他们所说,我虽是风中落叶,你且看我如何翱翔。
或许人类用理性构建的困境牢笼,终归还是要靠感性的帮助才有打破的希望。
如果不行,不妨就做一片风中落叶,远离繁茂,忘情翱翔。
据说只拍了第一季,共14集,就被福克斯砍了。
剧情时间设定在未来,人类在已知宇宙各星球间自由往来生存,而那时官方语言只有中文和英文。
但毕竟是美剧,台词主要以英文为主,其间穿插几句蹩脚中文,就是那种不看字幕中国人理解不了外国人听不懂的中文。
也许这就是被砍的主要原因。
毕竟除此之外,全剧剧情,特效,演员都无槽点。
作为一部二十年前的科幻片,道具和特效如今看来还是不过时。
剧情场景则嫁接了西部片的精髓,可能导演想借此体现一种蛮荒时代的无序和暴力。
虽然科技已经达到人可以自有穿梭于个星球间,但故事还是地球上那些事儿。
爱情,情亲,友情以及每集都讲到的“掠夺”。
就故事性而言,第7集最值得一提,在故事跌宕剧情反转后,让人反思善恶只在一念间。
遗憾的是爱情主线还没有正式开始就被砍了,还是很看好船长和大使的。
如此有格调的剧集居然被砍了!这无疑是每个科幻迷心中无法言语之痛,由于商业上的考虑,这部有史以来评价最高的科幻剧集各我们留下14集的传奇,即使有电影版收场,但明显剧集中还有许多未解开的谜团,这就是big bang theory中sheldon还特意提及此事,这部剧集是很多人心中的痛,痛在我们没有再看到它的希望了,这种类型的影视作品并不在少数,但拍出其独特的风格和情调非常困难,这部剧集中没有很多科幻场景,甚至没有太多未来的建筑和科技,连他们的飞船都是不能开战的,然而各个人物间的关系和情感,以及其表现的世界观并不是其他作品能媲美的,甚至连星际迷航都不能,那种稍稍叛逆的风格,给了我们不一样的体验,然而它却被砍了,甚至连世界观还没有完全成型就被砍了,其背后的原因我们并不知晓,一般的说法是由于收视率导致的商业原因,我始终不相信,因为FOX还是有机会拍新季度的,而不是这样突然截止,并最后以电影版收尾.无论如何,这部夭折的伟大经典,会永远被科幻迷们传颂.
《萤火虫》(Firefly),棕衣(Brown Coat),这很可能成了某些人心中的永远之痛,即便讨回来一部大荧屏电影;而《核爆危机》(Jericho),派送竖果(Nuts),送回来了7集第二季,但终躲不过命运。
我知道你们在想些什么!
在涉及真正的主题之前(或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介绍一位史上最传奇衰神,纽约土生加州土长,二十二、三岁时在奥利佛·斯通的《野战排》中担任助理导演,在参与1990版《佐罗》剧集的编剧后,义无反顾踏地上了电视剧死编剧的不归路。
此人便是1963年生的提姆·密涅尔(Tim Minear)。
除《佐罗》外,提姆·密涅尔最初的电视剧征程便是《佐罗》结束当年首播的《新超人》(Lois & Clark: The New Adventures of Superman ),不过等到他掺和,大概又过了四年。
此前提姆在《佐罗》中只是零星地写过四个剧本(分散在三季中),而这一次他在《新超人》第四季中则一口气担任了其中四集的编剧(具体还是这一季的前中后期)、包括最后几集中的一集。
第四季初,ABC曾信誓旦旦,会给个第五季,但不料——这种被爽约的事例在电视剧业界其实数不胜数,比如最极端的例子,《嘉年华》(Carnivàle)开播时被许若了六季,结果四季打了水漂,只烧了两季——随后出尔反尔,并一再将播放时间流放至垃圾时段,由此造成的后果便是《新超人》收视率的一落千丈。
一个史诗般诅咒仿佛由此造始,就在突变军团(Mutant Enemy Productions)成立当年(1997)。
突变军团是乔斯·韦登(Joss Whedon)为了制作《吸血鬼猎人巴菲》(Buffy the Vampire Slayer)而成立的制片公司,不过直到《巴菲》的衍生剧《天使》(Angel)诞生,提姆·密涅尔跟突变军团都没太大关系,除了——《X档案》(The X-Files)最后的辉煌(第五季)中他担当了两集的剧本。
你可能会认为这天煞的算什么联系啊!?
事实上,这事儿也真的比较弦,因为期间有更种神展开。
待我慢慢说来。
第四季结束之后,《X档案》的主力剧本家霍华德·哥顿(Howard Gordon)彻底离开了刻剧,这样到了第六季的时候,剧情格调变化导致长期忠实粉丝的流失——《X档案》已经彻底损坏,迎来了自第二季以来的最低收视,还有什么更糟糕的,剩下的最后三季的收视更是一降再降,911事件半年后FOX终于痛下杀手,宣布不再有第十季——当然,就当时来说,那已是最长最成功的科幻剧了(现在长度上只是老三、紧随《星际之门》和《超人前传》)。
当展望第九季(事后的最后一季)时,《X档案》的主创克里斯·卡特(Chris Carter )曾表示“观众们都流失了、而我不知道怎么去挽留他们”,他只是认定观众们应该回来,因为他们努力了,而剧组成员则纷纷责难这一切(主要是收视率的只跌不涨)全都是“911”错——对于一部阴谋论主导剧,真是不躺着中枪都难啊!
问题是,911前三年,1998年,提姆·密涅尔在《X档案》剧组的时候,霍华德·哥顿在哪?
好吧,让我们将时间再提前一年,1997年底,霍华德·哥顿参与了《吸血鬼猎人巴菲》第二季第一个背靠背集(当季有三个背靠背集)的编剧,然后从1999年开始,他便成了《天使》最重要的剧本家之一。
不过两年后他又跳槽了。
到这里,你大概对霍华德·哥顿其人还未知其详——那么这个跳槽男这一年(2001年)开始担任执行制片的今后FOX的热门剧《24小时》应该是无人不知了吧、而且这回不再是只挖不填,最后算是善始善终了,最近大电影计划似乎都启动了;如果你还不甚清楚的话,那么应该有所耳闻近期Showtime的热门大剧《国土安全》(Homeland)吧?
此人便是该剧主创。
提姆·密涅尔走过场之后的《X档案》第六季,大家还一致抱怨是因为这一季他们将工作室搬到了加州洛杉矶后改变了剧集基调后引发的恶果。
总之就是1013(Ten Thirteen Productions、因《X档案》卡特老爷子以自己的生辰八字建立的制片公司)选址风水不好啊——事实上,1013接下来的几部剧集,包括《X档案》衍生剧《孤枪侠》(The Lone Gunmen)、还有《千年追凶》(Millennium)、以及《残酷国度》(Harsh Realm)都如数被FOX取消——其中,江湖传言《千年追凶》是因触犯到政府和教会而被禁的,官方对该剧的命运从未正面做过任何声明,该剧的角色则是最后在《X档案》第七季“千年追凶”同名集中露了个面了事;而《残酷国度》更只在FOX播了三集就被砍了,后六集还是被FX抢救过去才播完的,事实上在《千年追凶》被取消后,FX也曾花了两千多万美金抱回去播——这通常被我称为是非公共台精神:当年被ABC播了一半而遗弃的《度日如年》(Day Break)就是在有线台TV One播完的;一家名为Netflix的网络电视台最近就曾有意打算接手新近被FOX取消的《史前新纪元》(Terra Nova)第二季,虽然革命未成功——有线电视台因为自身财大气粗、有相对的目标受众,很少受收视率及资金困扰,反而更屡屡成为公共台的救场达人。
再说当提姆·密涅尔和霍华德·哥顿在《天使》中走到一起之前,他们曾在《陌生世界》(Strange World)中共事过一段时间——事实上该剧是霍华德·哥顿和另一个提姆,提姆·克林(Tim Kring)一起主创的,而后者,因为《英雄》(Heroes)而闻名天下——不过此人嗜好用一口文艺腔进行旁白,但不巧旁白的还是科幻片,所以成了某种形式的文艺科幻片,却疏于了结构的打理,因此,如你所见《英雄》其实在第一季后半就撑不起来了,实在很难相信NBC还纵容给了四季长度——这种因剧情氛围或节奏失调导致腰斩的再明显不过的例子便是仿《太空堡垒卡狄卡》氛围而与整个系列的诙谐感相去甚远的星际之门系列衍生剧《宇宙》了——提姆·克林主创的新剧《触摸未来》(Touch)差不多是同样的文艺叙述情调,不知道FOX能忍到几时。
当提姆·密涅尔和霍华德·哥顿还在《陌生世界》时,乔斯·韦登招了招手,嘿,兄弟们,我需要你们!
然后他们就过去了!?
事实当然并非那么简单,事实上ABC在《陌生世界》还未首播的时候就已经判了该剧死刑——只播了三集,万幸的是事前听到风声的主创以迷你剧的创作理念完满了故事;基于非公共台精神,三年后剩下的十集在Scifi(现在的Syfy)播出——当年《星际之门》也便是在Showtime播了五季之后移到Scifi继续播了另外五季的。
2009年初更名的Syfy称宣布联手提姆·密涅尔重制当年FOX因财政紧缩而砍掉的《外星帝国》(Alien Nation)——事实上,当年FOX因为缺钱而砍掉了1990/1991季度所有的剧本节目,恐怕这也是后来FOX勇当一号剪刀手的缘起——当然,现今的有线台也并非真的有谱,有因为收视率,比如前述HBO的《嘉年华》,还有就是因为钱,尤其是现在的Syfy,剧本节目砍掉一部是一部(《灵异之城》也进入最后一季了),因为相对而言,真人秀太好赚钱了,于是遍台都真人秀节目,不是正在播的,就是正在预订的路上,而,就像我们说的这个《外星帝国》重制版,三年了,连个影都没有。
提姆·密涅尔自从跟了乔斯·韦登、加入突变军团后,简直就是风声水起。
在《天使》中,他有史以来第一次担任了执行制片,第一次除了编剧外还干起了导演的活(其中包括第四季自编自导的季终集),《天使》还保持着至今为止提姆·米涅尔编剧集数最多的剧集纪录。
他甚至都被选为魅力角色史派克的衍生电影(电视电影要么直发录影带电影)的导演,直到,缺钱,而其它什么《巴菲》动画版、什么更多的个性配角衍生剧、衍生电影全都出师未捷身先亡——一是资金,二是卖家,没着落没动力,这些阴影事实上一直困扰着乔斯·韦登,只能寄望这次《复仇者联盟》能让现实有所改观;事实上,因为缺钱和没有识马伯乐,乔斯·韦登的许多Buffyverse计划成为一纸空谈——《巴菲》第八季开始就在漫画上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萤火虫》身上。
纵然不顺如小乔,但提姆·密涅尔还是一如既往地跟着乔斯·韦登。
事实上他们两人(主要还是提姆)在《天使》三季之后——前三季提姆共编剧十九集、到第四季就自编自导了个Season Finale,基本上就自个儿玩蛋去了。
不过他们玩的蛋可高级了。
那就是2002年底的《萤火虫》了,拍摄了14集但只播了11集(还被打乱了次序播、跟当年的《Cowboy Bebop》何其相似命运)就被FOX咔嚓了。
提姆·密涅尔笔下的角色通常是典型的尖牙利齿,充满黑色幽默感,同时又富有同情心,一方面形象简洁明了,另一方面又亦正亦邪。
《萤火虫》中的大多数角色的形象侧写应该是缘自提姆之手,虽然从乔斯·韦登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但相应地,恐怕也被他的光辉掩藏了不少锋芒。
提姆·密涅尔与乔斯·韦登携同突变军团众捣鼓的另一部科幻剧是七年之后的《玩偶特工》(Dollhouse),二人在剧中继续发扬着他们女性角色之殇的创作理念。
在此,我顺带再提一笔卡特的1013的工作室——乔斯·韦登肯定会说,那不就是用玻璃砖叠起来的房间吗——因为1013的工作室之后成了突变军团的驻地,前面我怎么说的来着,这事儿有点弦,也许其中真的存在着一些交叉感染的不幸瘟疫。
据某英伦杂志说,自从《天使》被取消后(2004),突变军团就关闭了那里的驻地。
不知现在那玻璃之地又转落谁家手里了,阿门,上帝保佑你!
在突变军团之外,提姆·密涅尔还展开了自己的事业线,而且通常都与科幻无关,包括担任制片的由另一位幻想剧主创布莱恩·富勒(Bryan Fuller)打造的《奇迹降临》(Wonderfalls,2004)——后者主创过被Showtime砍杀的《死神有约》(Dead Like Me)以及被ABC杀死的《灵指神探》(Pushing Daisies ),他还与霍华德·哥顿再次合作并共同主创(首次)了《重案疑云》(The Inside,2005),以及另一部担任主创由《萤火虫》Mal船长主演的《非法驾驶》(Drive,2007)……这三部剧都被FOX腰斩了:《重案疑云》在FOX播了7集,次年才在英伦的ITV4台完整播过;《非法驾驶》就更惨,只播了四集就被砍了,如今在《灵书妙探》中如日中天的Mal船长内森·菲利安(Nathan Fillion)就算在剧里也不忘拿剪刀手FOX做个调侃(因为现在东家是ABC,FOX基本就是一剪成名的代名词了,诸如《纽约传奇》(New Amsterdam,2008)、《重逢》(Reunion)之流其实都是不能算太糟糕的剧,NBC的剪功仅随其后,诸如《表面之下》(Surface,2005)、《唐纳利兄弟》(The Black Donnellys,2007)等等,相对而言,ABC算是温柔一点的了)。
2007年,ABC与FOX有过一场《奇迹先生》(Miracle Man)之争,提姆·密涅尔与ABC签了一纸试播集合同,不过接下来,似乎就没什么影了——我不知道提姆·密涅尔是不是为了避免FOX常败传统或者还念及自己在ABC的出台,或者,我不知道,总之在《新超人》、《超人前传》之后,ABC甚至电视小屏幕上还有什么超级英雄题材剧集吗?
就算是拥有Syfy子电视台的NBC,重制《无敌女金刚》(Bionic Woman)也遭遇了惨败,相对于大荧屏上变身吸金英雄的超级英雄们,在《超人前传》落幕后,小屏幕上的传统超级英雄题材剧集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真空区——除了,我觉得密涅尔自身就是个诅咒超人,电视剧界的祥瑞亲王。
只要是他沾染上的……2010年,提姆·密涅尔担任了FX剧集《无厘头侦探》(Terriers)的执行制片——被我认为该年度被取消的四部最佳新剧中的一部,另三部分别是:FOX的《两个好人》(The Good Guys)、以及另外两部有线剧包括AMC的《无路可退》(Rubicon)和Starz的《坠悟人生》(Gravity)——一季没下文;2011年,仅仅是给FOX的《芝加哥警事》(The Chicago Code)写了一集剧本还是与人合写,一季没下文;除了,你知道,同样是FX的剧《美国恐怖故事》(American Horror Story),虽然是事先预计好的一季一个完整故事、2012年新季故事背景重启,反正就是短命——不过他的两集编剧确实精彩,特别是黄毅瑜和他一前一后的万圣节背靠背特别集,以及季终前的两集同样的二人一前一后同行,好像就突然把《X档案》时期的创作气氛给带了回来(黄毅瑜担任过《X档案》与《千年追凶》的执行制片以及编剧)。
要知道,在2004年的时候他还受雇创作过海因莱因老爷子的科幻名作《严厉的月亮》(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的剧本,花了两年写完后,开始在各色导演间传阅,至今仍没被兜售出去——这不禁让人想起老爷子的另一个故事,《你们这些回魂尸》——而提姆·密涅尔,史诗般诅咒风暴中心的男人!
一方面,因为美剧都是边拍边播,有随时设置Cliffhanger的习惯,结局反而并非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虽然并不是说所有被腰斩的都是佳剧,事实可能刚刚相反,但也不可否认,因为收视率与制作成本问题而导致了诸多佳剧的早夭,但除此之外,我们自然发现还有另外一些原因存在:政治事件、宗教因素的影响:例如前述《X档案》、《千年追凶》。
演员或主创自身的意愿/意外:英剧一般来说更像是美国的那些有线剧,有完整的故事规划而不是一边拍一边播(而且集数都很少),但也会出现比如说今年播了第一季(英国人说Series系列),但第二年它就是没有,也许第三年都没有,第四年他突然想起来,心血来潮,然后接着前头拍个第二季,这是常有的事;另一方面,也有《火星生活》(Life On Mars)这种情况,来自主角约翰·西姆(John Simm)的自身请愿,我不想演了,这个角色我演腻了,他限制我的演艺生涯发展,制片人说成,那我们结束吧——所以后来又有了不同主角的衍生剧《灰飞烟灭》(Ashes To Ashes),补充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因此,相对美剧而言,英剧的商业性并不是那么浓重——这样的性质造成的低折伤率,与有线台的情况自然又有些许不同。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之前提过的哥顿式跳槽,这可能跟利益有关,也可能是创作理念相左,或仅仅是本以为无关紧要的人员调动,如之前提及的《嘉年华》事例,很可能是作为剧集运作人身份的罗纳德·D· 摩尔(Ronald Dowl Moore)的离开从而造成的悲剧;或者诸如《史巴达克斯》肌肉癌男安迪·惠特菲尔德(Andy Whitfield)的登船造成的断季以及换角。
2007年末的编剧大罢工:历史上的编剧罢工并非仅此一次,而当年首播的剧集无不受影响的,多少因此波及而削减了当季集数,未获得全季预定的剧集不计其数;而像《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这样活下来的新剧都是幸运儿,还有比如《灵指神探》,就只勉强撑了两季,只是两季的集数加起来也就一个全季左右的数量(22集)。
知音难觅:相比起收视率这种表面问题,NBC的架空历史剧《列王传》(Kings)则是难觅观众,整个受众都不对,一开始就放错台了,假使一开始是在有线台上播放,可能还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性。
同类题材剧集的恶性竞争:吸血鬼潮、新童话潮、西部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种题材偏好的热潮扫过好莱坞的大小荧屏,而各大电视台间的竞争更是激烈,罗纳德·D· 摩尔的《十七区特警》(17th Precinct)就是在新童话潮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的,而同期上位的ABC《童话镇》(Once Upon a Time)迫使NBC丢弃《十七区特警》选择了传统的题材改编《格林》(Grimm)作为对擂——《十七区特警》的口号是“成人版哈利·波特”,NBC曾为此向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支付了200万美元的独占惩罚金,不过你可不要轻意对那样的一诺千金信以为真,在八字还没一撇之前,所有的蜜都是毒的。
播出形式的调整:一方面被取消的剧集往往能得到电视电影或直发录影带电影来继续可能性剧情(也有像乔斯·韦登这样的个性创作选择漫画形式的),当然结果也要看情况,比如说,《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Stargate: Atlantis)预计中的直发录影带电影就因为缺钱而一直未出来;另一方面,也有从新兴的网络首播模式脱颖而出发展起来的剧集,像《异形庇护所》(Sanctuary),也有《太空堡垒卡拉狄加:血与铬》(Battlestar Galactica: Blood and Chrome)这样的,最开始是网络定制,却突然被提升至电视电影或迷你剧并瞄准发展成正式剧集的高度,在这反反复复的hard模式中徘徊,在一番折腾打回原型后,东家又开口说,我不要你了的情况;当然,一般的模式是,试播集(Pilot)出来之后,未有发展成正式剧集机会的,通常要么就被雪藏,要么打回重炼,要么很可能就会变成迷你剧(Mini Series)或电视电影(TV Movie),就像罗纳德·D· 摩尔的《虚空》(Virtuality)的情况——后BSG时代的罗纳德·D· 摩尔所建立起来的工作室高桅帆船(Tall Ship Productions)似乎比突变军团与1013的运势都要差,似乎还没好好买出去过一部作品,如今在公共电视网如日中天的也就只有J·J·艾布拉姆斯(J.J. Abrams)的恶棍机器(Bad Robot Productions)了。
当然JJ也有自己的毛病,太过享受故事的过程,局铺的过大,从而常常导致结局无法完美收场(《双面女间谍》时就开始了),《迷失》(LOST)是他的颠峰同时也是个巨大警钟,而接下来的《危机边缘》(Fringe),个人觉得收个好尾的可能也相当困难,应该马上就要被FOX痛下杀手了——这里顺便提一下,还记得《危机边缘》那个动画集(S319)吗,那是打《萤火虫》开始设立的特效公司进化生物工作室(Zoic Studios)打造的,从2002年的《萤火虫》开始,这个工作室负责过包括《太空堡垒卡拉狄卡》(《萤火虫》之后接受的第二部剧集,片中还出现了《萤火虫》的彩蛋)、《核爆危机》、《致命临界点》(Threshold)、《灵异之城》、《终结者外传》(Terminator: The Sarah Connor Chronicles)、《V星入侵》、《玩偶特工》、《无敌女金刚》、《最后一刻》(Eleventh Hour)、《未来闪影》(Flash Forward)、《时间旅人》(Journeyman,2007)、《镜头人生》(Side Order of Life,2007)、以及如上述的《危机边缘》等等的诸多幻想剧集特效,从突变军团到恶棍机器到高桅帆船统杀,而且,它们中可能大多数是不得善终的佳剧。
系列氛围的改变造成的观众流失:《星际之门:宇宙》(Stargate Universe)是最显然的例子;而前传性质的《卡布里卡》(Caprica)因为太偏向女性向而遭遇惨败——本剧的剧集运作人是来自突变军团的女性编剧、制片人简·艾斯潘森(Jane Espenson),之前她还参与过《太空堡垒卡拉狄卡》的正剧和电视电影的编剧,加上进化生物工作室的渊源,我不知,是否高桅帆船也因此理所当然地染上了密涅尔诅咒呢?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6796224/note/207881214/
两个月时间断断续续终于看完了,很舍不得,网上的好评没让我失望, 也是我看过最好看的科幻剧。
虽然很多地方太不科幻了,比如飞船里面的破旧、特效不足、武器等,但是我也只能说出这一点点缺点了,其未来世界观、背景都很科幻,每个故事都很有意思。
我也想说,以后都看不到这么好看的科幻剧了怎么办?
😣不管了,过些天先把结局的电影看了。
南北战争结束后,大量为邦联作战的南方士兵退役后无处谋生,联邦政府即无法照管他们也不愿照管他们;我们的男主角战时是铁旅的中士排长,可能还做过一段时间的私掠船船长,战后就带着忠心的部下去新_疆界打拼,同行的还有脑子里除了枪钱女人外什么都没有的牛仔,与主角关系暧昧、色艺双绝的高级妓女,四处云游、身份神秘的牧师,带着家人避祸到西部的犹太富家子医生和他的天才妹妹。
这伙人有时走走私,有时做做雇佣兵,有时抢抢火车银行,有时找个为富不仁的官员富商镇长客串把罗宾汉,有时当赏金猎人追贼,有时被赏金猎人当贼追;一路上既要提防无所不在的印第安人,又要忍受联邦游骑兵队的不友好目光,还要躲避仇人的追杀,最要命的还是同行的黑吃黑;整个旅程是如此完美以至于终点成了它唯一的缺点,所以上头把它腰斩了......90年代的最后两年,11区拍了两部太空西部片动画:《Cowboy Bepop》、《Outlaw Star》,两者在11区不很卖座,卖到美国后却大受追捧(与之类似的还有Big-O),又过了两年,firefly开始放映,再次将我们带回了那无法无天却又生机勃勃的大西部。
扬基的借鉴不像国内那么下作,除了箱中少女、大量的汉字标示(虽然错漏百出发音莫辨)外,基本没什么从11区拿来的东西,40年的西部片制作经验也保证了氛围表现的真实(BGM都很赞),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缺点却都很让人喜欢(女性角色都是在下喜欢的类型,尤其是Kaylee和Saffron),太空中的各种细节都很符合物理规律(地面上的部分就不太真实了,居然哪个星球的重力公转自转环境都跟地球差不多,不过最囧的是失事求救那集,能源都快没了还开着人工重力,这不费能源又费劲吗),代替11区无所不能的黑社会追逐主角们的是美帝无所不能的联邦政府机构(MIB、Xfile迎来了新兄弟蓝手套),有趣的情节很多(尤其是Saffron、Inara之间的对手戏和Jayne的传说...),虽然是美帝的西部情结将其推到了10分,但整体水平也有8分以上。
整剧的一个突破在于对于南军士兵的描述,虽然现在的人看来他们是为奴隶制作战的反动爪牙,他们却自认是为故土和正当权益而战(例如反对奴隶制的李将军),你可以嘲笑他们的不明智,却无法忽视他们的忠诚和勇敢;北军中的绝大多数人也只是为了维护联邦的统一作战的(所以称南军为独立军没什么问题),而黑人到北方后地位也很低,直到上世纪60年代后才开始好转。
现实中南军的军服是灰色,这比棕褐色更适合Mal和Zoe。
22/2
才14集就完了,以后看不到这么好看的美剧了怎么办啊~~~满地打滚。。。
依娜拉太漂亮了~巴西美人啊~
不知所云,听各种吹捧浪费我一个半小时
我真是抱着“有那么好”的心态开始看的,开头还真有点儿摸不着头脑,然后是不是蹦出的一两句中文比英文听着还费劲,但是啊,说神剧不是闹着玩儿的啊,第一集演完我就沦陷了!还有音乐赞,想当铃声用。
偶然间看了电影《冲出宁静号》后,才去找的剧集。很喜欢该剧的风格。
情节太散
有点失望~
合格的西部片,挂科的科幻片,降低科幻片的期待还是可以容忍的。
没有传说的好啊
I like Keylee.
年代太久远,TV版星际迷航都看不下去的我怎么能看这个
西部片。
节奏慢了点……
确实没啥特别好看的
那些冷不丁蹦出来的中文是想怎样?
惟一有可能阻止我给它打六星的是,这剧太短了!Fox你们这帮hun-dan! (╯‵□′)╯︵┴─┴
这这这这!!!!!!!一美剧怎么可以这么有范儿有形有款!!!!!!!连最讨厌魔幻科幻剧的本人都不有自主地爱上了!!!!!!!片头曲太好听啦!!!!!!!时不时冒出的中文超搞笑!!!!!居然被砍天理难容啊啊啊!!!!!!
拖沓的场景,无聊的对话,不合理的剧情设计。科幻?成分太少了,只能算西部片,主角站在枪林弹雨中与人对射就是不会死的那种。
10周年的时候会不会开拍第二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