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分明怨恨曲中论 文 和运超 很难说清为什么我会对王昭君这个历史题材异常感兴趣,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奇的女性也不在少,但王昭君的故事在偶心头一直名列前茅。
这部电视剧《王昭君》除了有历史剧名导陈家林操刀外,名角也不少,但看下去却发现精彩基本上都冲着杨幂一个人去了。
自从在张纪中版《神雕侠侣》惊艳亮相后,就一直期待她可以有独当一面的大作,因此对这部演绎王昭君的历史大戏自然也格外看好,不过,最终这个绝代佳人的风采都变得过于离奇和现代,当然我们可以说是属于主创人员自己塑造的王昭君,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不是历史上真实的王昭君;二,从艺术来说也不能说是多么杰出的艺术形象王昭君。
但可以总结这算是一个好看的王昭君,演员和故事也都很好,事实就是显得如此矛盾。
首先说人物。
杨幂把王昭君从嫱儿到宁胡阏氏的心路历程刻画得比较细致,走的是天真、聪慧、娴熟、大度的路线。
嫱儿在故乡和王怀、王盾、张子先三个男人的纠葛,演变到后面加上汉元帝、呼韩邪两个帝王,伴随了她进宫到出塞的人生主线。
故事渲染的是王昭君不适应宫廷生活,她的美丽和纯真属于原生态的,所以大漠和草原成了她热爱自由的理想归宿。
为此,皇后王政君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宫廷政治的代言人,对昭君进行了一番“无形”的思想教育。
出塞,自然也就合乎情理了。
事实上即便不说是悖论,这个故事的表达也有些牵强。
当昭君见到汉元帝以后发现他是一个好皇帝,她找到拒绝皇帝的理由一是大汉皇帝不能出尔反尔,二是自己不喜欢宫廷,背后的寓意是昭君在成长。
但其实越往下看越会发现昭君其实把宫廷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就连王皇后也被她所感动。
而当黄公公说出她是为了想更接近处于边塞的王氏兄弟时,昭君也毅然说不是,她就当真不能留在汉地,她必然是属于出塞的命运么?
她主动选择应承一桩政治婚姻是为了所谓汉匈百姓的安宁?
在公元前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儿戏呢。
不知道观众有没有注意,这部戏里好几次提到王昭君的家乡出现过的一个伟大人物屈原。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背景下,其实民间并没有那么思想大一统,这是符合真实的。
所以楚地根本不知道孔孟是谁,而且也没有那么男女避嫌。
昭君敬仰屈原的风采,而屈原命运的核心在于什么呢?
爱国、自由和放逐。
恰恰这其实成了王昭君后来所包含的命运实质,但这并不是这部电视剧所蕴藏的精神主线,剧种的王昭君一直是光彩夺目的,相应了汉匈和亲的号召,一点也看不到“落雁”背后的惆怅。
不要说主动学习匈奴语言习俗的前卫思想,甚至远在秭归县老家的时候就表现出对匈奴的好奇,几乎老早就在绑定“月老”的红线了,宿命论色彩不是一般的浓厚。
我非常怀疑这部剧中用所谓宫廷政治的黑暗来打消王昭君留在汉地的念头,变得一心憧憬匈奴塞外。
且不说王昭君是能够应付宫廷的是非,难道匈奴一方的政治就是民风纯良而社会光明的么?
毛延寿在宫内耍手段一节固然是传说千年了,有这一笔也无妨,毛延寿和画师受贿的故事是从《西京杂记》和《琴操》等笔记野史开始流传的,《汉书》和《后汉书·南匈奴传》都没有那么离奇的说法。
但呼韩邪对汉朝和亲以及和王昭君之间的感情戏几乎就显得牵强之至,也许编导认为没这个细节故事后面就不好看了吧。
如果说是撇开历史进行艺术创造,和亲背后演绎的是民族团结,那就该是能从呼韩邪父子王昭君的感情背后看到新鲜的基因。
但这部戏的王昭君和呼韩邪之间只屈从于民族大义,没有折射自我的意义。
或者这样说过于武断,王昭君的形象还是折射了自己的人生,那就是儿女情长很利害。
如果对比几百年前元代的剧作家马致远的《汉宫秋》或者当年曹禺先生的《王昭君》,显然可以看到这部戏的思想还没有前人有艺术创造性,一个完全撇开历史,一个完全撇开野史,两者都表现了自己的塑造。
如果我们还原历史的真相,更能说明这部剧虽然有历史剧的外衣,但更多内容还是想当然。
这里说的不是汉代人口口声声花多少银子,皇帝在宫里排演戏曲这些东西。
呼韩邪能够像电视剧那样一会儿跑长安一趟么,实际上他一辈子总共到长安也不过3次。
著名的民族史学家林干先生曾专门写过一篇《对古代北方民族史中若干问题的探索》,其中第三个问题就是探讨后人该如何写历史剧王昭君,文章中透露的的一些观点尽管可能有历史的局限性,但他提出的许多历史细节问题却是实实在在的。
呼韩邪的和亲就是政治婚姻(呼韩邪在汉宣帝时就开始亲汉投诚,那一年是公元前51年),汉元帝嫁昭君也是实施羁縻政策,从改元“竟宁”(竟和境相通,指边境,这一年是公元前33年,当年元帝就死了)就能看出。
王昭君真能得到如此幸福美满的爱情么?
基本是想当然。
林干先生分析的好,呼韩邪人家也是大单于身份,没有汉家文明的匈奴人凭什么要求人家大单于要专宠一个外族女人?
即便确实昭君是一美女。
真以为王昭君的匈奴语过了四六级呢。
这还不说两人之间相差的年纪了,出塞那一年王昭君大约19、20岁是接近史实的,呼韩邪没有准确的年纪,但至少也该50多岁了,因为他可是在汉元帝之父汉宣帝那会儿就投汉了,过了两年他就死了(公元前31年)。
再一个,从呼韩邪死后王昭君曾写过一封信请求归汉足以说明,身处异乡苦寒之地的昭君绝非电视剧所刻画得那样快乐,真以为是生活在今天的民族自治区啊,当时匈奴的单于庭应该在今天蒙古国的乌兰巴托附近。
昭君出塞是因为无奈,所以后来才请求归汉,但汉成帝再次因为和亲“大义”(再一次才是挑明了政治动机)要求昭君遵从匈奴人习俗再嫁给呼寒邪长子雕陶莫皋,昭君只得屈从礼法,又和雕陶莫皋生活了11年,生了两个女儿,于33岁左右在草原上逝世。
电视剧对这一段史实的解读是无法让人认可的。
虽然剧中也提到昭君归汉的请求,但是电视剧中专渠阏氏拆穿昭君的心意竟然是想留在匈奴,她也一直喜欢雕陶莫皋,归汉的请求是聪慧的昭君估计到皇帝不会破坏汉匈和亲的成果,反而极有可能用诏书“成全”她,也免去汉人关于不伦之恋的非议。
这封归汉的书信恰恰成了昭君的一个策略。
不得不佩服编导的心思,这的确是一个全新的创意,但实在很难让人信服。
林干先生曾根据众多的史料记载“还原”过昭君归汉的那封书信,重要的在于昭君的心理,再对照流传下来昭君的《怨词》,完全可以明白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心情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那封书信在电视剧中故意省略处理。
至于最大的虚构环节就是王家兄弟,这一点在前面没有多少意义,王怀留在匈奴以后,这一对兄弟的线索才变得有了内涵,有其最终还在沙场相见。
匈奴和汉人是异族都能成为自家兄弟,但是原本是一家人的同族,反而要兵戎相见,这一段故事颇值得深思。
我们不需要过于指责汉元帝也喜欢上了王昭君,元帝的多才多艺也是实情。
王皇后的耍弄手段也符合,要知道她有一个侄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篡夺汉朝的王莽。
但是应该符合历史真相的大关节还是要做到,很多人常拿七实三虚来说历史戏的标准,但要知道是不是做到这点,而且这是不是就等同艺术成就的标准?
剧中夸大的和想象的地方很多,故事要好看也确实需要很多想象,但合乎情理是对待历史人物最基本的要求。
在王昭君之前,细君和解忧已经是出塞和亲比较著名的两位公主,史书明确记载像细君公主一年到头也见不了乌孙王几次。
政治婚姻的本质怎么会夸大成罗曼史?
王昭君固然是美女,也固然起到民族团结的作用,但并不是浪漫爱情、幸福人生的代言人。
陈家林的很多戏并没有做到七实三虚,常常是一半的历史一半的野史。
《王昭君》这部戏看还是蛮好看的,演员表演也都没得说,只是过于拿古人来套一些主题,尤其对王昭君宿命论的演绎太过荒谬。
一部很好的历史题材结果变得平庸。
如今回过头再想起林干先生当年文章中提醒后来创作者不要过于拔高和美化历史人物,并希望还原历史真相的意见,老先生的话如今依然值得深思。
想想18-27集出塞和亲的重头戏,那些对昭君向往匈奴涂脂抹粉的细节真让人看着不舒服。
王昭君在历史上是一个让汉匈边境安宁了60多年,堪比多少万雄兵的重要角色,但我们决不该站在今天以结果去取代原因,这样套一个宿命论的光环来演绎她只能说后人没什么思考,或者叫不负责任。
很遗憾,陈家林导演再次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
昭君的《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
忧心恻伤。
原文写于2008年
王昭君从小生长在依山傍水的湖北乡野,在大自然中长大的她是一个具有美好愿望的淳朴的女孩。
然而她的美丽聪明给她带来的却是生活的恶运。
由于美,她在家乡的时候就有三个男人追求,也由于美,她被选送进宫。
但她不屑于官场的规则,被打入冷宫。
最终向往自由和自然的天性促使昭君出塞。
其实她本人并没有多么大的政治抱负。
连续剧《王昭君》从一个普通女孩子的内心出发,描述昭君小鸟一般的性格和单纯的追求,同时也对她的内心进行诗的刻画。
其实王昭君真的是这样吗?真相并不是电视上所说的那样,电视上说的杨玉环更是与真实的大大的相反.王昭君被选的时候,其母很伤心,王昭君其实是很高兴的,她对其母说,凭女儿的美貌和聪明,是不会进冷宫的.王昭君进了宫,被称王美人,由龟延寿为其画像,但龟延寿要求王昭君给点"笔费",但由于她并没有钱,于是龟延寿便叫王"陪"他一次.但王拒绝了,因为,她心里想的人是从未谋面的皇帝.于是龟延寿就把王的画像丑化了,王才一真没机会见到皇帝.后来,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也就是选人和婚的时候,她自愿报名,原因有两个:其一,不想老死在宫中.其二:为了见皇帝.当皇帝见到了王时,对比了画像以后,就把龟延寿判了死罪!王昭君出塞的前一个晚上,皇帝来了王住的院子,他后悔,他想留住王,但是,已经晚了.皇帝就在那个晚上,与王美人同眠.第二天,王昭君出塞.皇帝后悔呐!昭君也是暗暗落泪.王昭君出塞时,一直有两个人跟着,都想劫也王昭君,后来王不愿跟他们任何一个走,他们两个就由劫的动机转为了保护.其实,王昭君也是个挺花心的女人.
转载自: https://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1019477047353.html 昭君出身一户普通的人家,自小便容颜姣好,秀外慧中,远近闻名。
建昭元年,昭君十六岁时,被选秀入宫廷,开始了她传奇而不平坦的一生。
王昭君,姿容出色,尤其擅弹琵琶。
这样一个美丽的惊心动魄的女子,却命途坎坷,入汉宫多年却并未得见天颜,为两族和睦,为大汉远嫁匈奴。
离别时的“惊鸿一瞥”,令昭君之名天下皆知,亦让汉元帝懊悔不已。
带给大汉边塞安稳的同时,昭君的一生其实并不顺遂,塞外十几年的生活,先后嫁给呼韩邪单于及他的两个儿子。
……
看完这部剧,发现杨冥真的很美,这部剧很田园牧歌式的叙述了昭君的一生,看起来很好,好像诗篇一样,很喜欢雕陶莫高、张子先和王盾。
真希望自己也有这样的人-王盾的英雄气概,张子先的痴心迷恋和雕的洒脱豪情。
值得看
因为杨幂才去看的王昭君却因为王昭君更爱杨幂看之前,我以为这么老的一部剧,这么渣的画质,是不会吸引我的没想到,一开始看,就停不下来。
更没想到,看的时候,完全忘了她是杨幂,我只知道她就是王昭君。
能够让我忘记这是杨幂的戏,这是为数不多的一部。
也正是这部戏,让我坚定的认为杨幂是有演技的,而且有很好的演技。
所以,如果你想看美貌,就算是高糊的画质,20岁的大幂幂仍然有高清的颜值,去看吧。
所以,如果你想看演技,就算是有些雷人的造型,仍然挡不住杨幂要溢出来的充满灵气的表演。
去看吧。
所以,如果你对杨幂的奖项没有信心,来看看王昭君吧,你会发现,是金子总会发光,不过是时间问题。
其实关于王昭君的电视剧看过两部,这部的故事感更强一些(虽然剧情我并不喜欢),另一部感觉更诗意一些更像偶像剧。
那时的杨幂容颜清丽,少女感十足,挺适合这个角色。
再看她已是《三生》,成熟了。
可能先入为主吧,亦或是当时年龄、眼界所限,当年更喜欢另一个版本,无论是女主的造型还是演员的台词(后来知道是配音),感觉那比较接近我心中的昭君,如果前半部分神情不那么木讷就更好了。
后来看了杨幂这个版本后,发现这个版本的故事讲述更接近历史传说的内容,杨幂的演绎比前版更轻快灵动,把一个心怀家国大义的少女的勇气完美呈现,然沉稳厚重略逊一筹。
台词也还有进步的空间。
其实我还是dream有一个第三版的昭君故事,毕竟这样的奇女子这样的时代背景,太适合讲一个好故事了!
最近我妈在看这个电视,无聊时候和她看了看,也算是蛮合格的古装历史剧了,当时年轻时候的杨幂也是很漂亮,很灵动!
剧情也不拖沓目前还在和我妈追的过程中~过程还有权谋,服化道也还算过得去,不错了~整个剧的置景也不错,很符合当下的,塞外风光也是不错的,杨幂也把昭君的善良诠释的很到位,选角也不错,女主角眼睛水灵灵的,还在追的过程中,不知道后续发展会怎么样!
明妃的演员嫩就是嫩。
且不说台词雷得我外嫩里焦,就是80后的言行设定就够倒胃口了。
回想起80年代末有部《王昭君》,演员似乎叫黄虹,演技虽然有些呆滞如陈红,但真真是极具古典韵味的大美女,银月脸樱桃口,眉目如画。
害得我朝思暮想。
主题歌也非常大汉风。
如今这个,不忍听啊。
导演完全失去了当年《唐明皇》的灵气,虽则大牌云集,都没甚感觉。
匈奴帮是群WSN,可惜了马上英姿了。
看此剧只是专门关注橙子小宝演的王盾将军,乌甲白马呼啸而至弯弓搭箭的帅样,举动都符合我心目中的蒙恬。
也只拿他当蒙恬待了。
快进中……雷情节:王盾手书帛书,“王盾”二字是从右往左,而且不是竖幅。
牧羊人的节杖,没有涂漆,略微用力就折,直如武松的哨棒雕了花……本来想给 较差 的,念在盾盾的行头还很拉风的份上,给 还行 吧。
下午太无聊又去翻了这部电视剧来看,其实剧情我都记不清也不感兴趣了,只知道个大概,让我隔段时间突然想翻出来看的动力就真的只是觉得杨幂的王昭君很美,美在哪里我也说不清,但是会让我记在心里,想起来就觉得,啊真的好美,于是想再翻出来看一下。
其实还有李彩桦版本的王昭君也挺美的,但记忆更深的还是杨幂的。
我觉得再过段时间还是会翻出来看的哈哈哈
剧情简直挑战三观。
开篇看到实景拍摄居然很感动,以为一定诚意满满,抠图看的太多了,但是越看越不对,这什么鬼剧情,超级玛丽苏,这个王昭君也太博爱了,是个男的都爱她,是个男的她都爱。。
大幂幂那时候应该没整容,脸虽然没有现在精致但远比现在有灵气。
就为张子建看了,虽然角色一样奇葩。
王盾和张子先像一对……王怀和那个匈奴人更像……
美人故事,比其他三个美人更高尚的是家国情怀。
杨幂那个时候还是嫩牛五方
讲真杨幂那时候不错啊!演技自然表情也自然,怎么现在成这样了。。。
剧情真的蛮不错的。杨幂好好看。大力推荐
这是我看过最喜欢的昭君,把昭君的性格特点都表现出来了,杨幂很有灵气! 看了很多遍了,经典。
这片子拖沓得,说句话就好好说么,也要拖个半集才说出口,之前的半集还是前集回放。一颗星给杨幂的脸蛋儿,一颗星给杨幂的扮相吧~(我是小蜜蜂=。=)
灵气灵动飘逸
嫩牛五方脸的王昭君,纯纯侮辱人吧
王昭君和杨幂特有的灵气完美的贴合在一起,杨幂举手投足都是那么的灵动完美,看着真是讨喜
这时候还是有灵气的。
演的真好,难以想象的好。音乐加分。
差评的原因就是三梦粉丝在别的地方恶意差评,那就也还回来呗,以后还有你们破防的时候呢
方脸拔牙成垮脸
杨幂第一部正剧,真的挺不错的
杨幂美的啊,就是那种青涩而灵动的美,很青涩很美好,不错
emmm,实力派演员都是,剧情略慢
闲着没事又看了一遍王昭君 没想到会有新的感受 确实是部好剧 杨幂果然也是正剧出身 剧里演技确实不错 央视出品制作在当时也是上乘
从小听闻昭君出塞,却不懂写四个字包含的重大意义和深厚情谊。心胸宽阔的美女子,纯真善良,聪慧勇敢,她的一生,着实值得史书记载千古流传。
看过最好的一个版本应该是李彩桦那个昭君,真的美
除了她以后真没有人能演王昭君了.... ..就算历史有假.但这样的剧情已经很能让人接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