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在讲不同的人奇奇怪怪的死去。
结果最后解释是人格分裂幻想出来的就结束电影了。
一个多小时积累下来的好奇心(人怎么死的,为什么死的这么奇怪,强调这么多的死的顺序意义是什么,是有鬼么等等等等)完全没得到合理解答和满足。
逻辑性严重不够。
虽然最后解释了多重人格,却没有给之前那么长的故事一个个合理的让人恍然大悟的解释。
一个个人死去代表了一个个人格的死去竟然需要用台词告诉观众。。。
举个例子,女演员花了好几分钟找信号最后惨死,而且第一个死。
她是怎么死的呢?
为什么第一个要搞死她?
精神病都能同时想象十一个身份了,竟然没有把杀死女演员的手法和画面想成一个360度无死角无破绽的定格画面。
我不接受这个精神病!
这不是多重人格的精神世界!
精神病的世界应该是缜密和华丽的才对!
天马行空乱想一通是神经病不是精神病!
所以,我不觉得出彩。
可以说不到最后一刻,你根本不知道结局!
当你看到胖子其他人格被杀死时(其实我有一个疑问,人格可以被杀死吗?
算了不纠结了)。
他终于清醒,他也因为人格分裂而被免罪,可是突然又把押送的警察和医生给杀了,这医生和胖子有点农夫与蛇的味道啊!
本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
可是最邪恶的人格果然藏得很深啊,那个不爱说话不爱笑的小男孩杀死了最后一个善良的人格!
到这里,被憋着的一口气还没缓过来又给来了一击!
这种设定可以说是非常棒了,影片都看完了,才知道原来前面所有事都是这个胖子不同人格导演的!
感觉被玩弄了一番,但是又没办法😌片子现实和人格世界衔接得非常好,片子刚开始就是那个杀人事件,以及犯人要被押往审判的地方,还是下雨天!
紧接着人格世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是雨天,大家被困在这个小店,来的警察也是押送犯人,这就彻底把观众带入了陷阱!
很巧妙了!
当观众都在为小店连续死人伤破脑筋,也在猜测怀疑时,突然转到多重人格,这个真的让人很不爽啊!
终于花时间把这部很老但是很经典的片子看完了。
看完真是长长的叹一口气 真烧脑。
要不是我之前就看过一篇影评,知道大致讲了什么像我这种马虎狂一定看不出电影里的暗示。
号码牌就是最后的死亡通牒,从汽车旅馆种种不正常的环境就可以表明这不是真的世界,比如不论逃了多远永远都逃不开汽车旅馆比如天降暴雨手机没有信号等等都是一个把所有人格被迫聚集起来的契机。
他们一共有11个人,就表明了这身体的主人有11重人格,而心理医生犯得最大错误,就是他以为只有10重人格。
在提姆西诈死后,只剩下了真假警察和妓女。
真警察作为第一个人格觉醒者,不惜以自身的毁灭来杀掉假警察。
因为他想要那个善良的妓女能活下来-他认为妓女是唯一的人格了。
这就是他们犯得最大错误。
最后最讽刺的是心理医生为胖子争取了去疗养院而不被判决的减刑,杀死了妓女拥有了身体控制权的最后一重人格却把心理医生杀死了。
最后电影的最大bug:为什么一个小孩能干翻一票大人?
特别是那对小情侣中的男性,他明显有躁郁症啊233333
这是一部严重被高估的电影,并不是说这片不好,反而可看性不弱,但先进的也只是概念(也只是当时),以电影的角度剖析,可以分成两大块,一部分提供惊悚悬疑(这部分容易欺骗不注意细节的观众),是脑中影,一部分提供现实世界的真相和分析进程,但问题就在于概念之外的部分不够精到,大环节间衔接松散,部分演员发挥不佳,调度上也没有什么出彩之处,单就杀人部分来说,镜头和布局也并不比二流凶杀电影高明,气氛的烘托几乎都不足以令人投入,让观众既不害怕也不后怕(就算不是真的你也得拍的敬业点吧)。
有装逼之人认为不喜欢此片的要么智商低看不懂要么是推理电影迷被耍了不爽泄愤,我觉得蛮好笑,如此浅显的心理设局有多少需要动脑子的地方?
推理迷注重逻辑不假,但是他们看到最后必然能看明白杀人设局都是无需逻辑的,甚至有人中盘就看到了结局,也注定不会被“耍”。
所有内容都围绕一个死胖子的人格械斗以及此事如何影响了他的命运,到头来能确定的只有专家不靠谱五个字。
无隐事无真情无禅意无哲思,有的只是浅显的暗喻和略有意味的开放结局,立意如此之低,难称经典。
这片子如果能在世界影坛被奉为上品被传承下去,我就一口吃了显示器。
再谈谈豆瓣评分,在大概念上,吊胃口的能力和反转印象方面的确是有过人之处,但比起saw1,记忆拼图,无论从叙事手法的独特性和结尾的震撼力都差一个等级,概念和新奇上又不够心慌方、移魂都市这么极致,角色张力达不到一级恐惧的高度,影像风格和给人的深刻印象上更是无法与林奇电影相提并论。
充其量和万能钥匙1(这个片也比以前涨了)与芬奇的Game是一个档次,何德何能盖过西北偏北,闪灵,妖夜荒踪,与saw,非常嫌犯齐平?
这片我05,06年那阵看的,一部电影不能因为是悬疑类型就抬高他,大家都可以比比其它类型8.4分的片子是什么水准,别说8.4了,7.4都有点过誉了。
(分偏高的还有布鲁克斯先生) 感觉豆瓣有个很大的问题,光写个惊悚就低,一打上悬疑惊悚,就高,如果再打上个恐怖,那完了,好片也低分。
大部分恐怖惊悚类7分的片子从总体水平上能盖过悬疑惊悚类7.5的片子。
如果前面再加个科幻,擦,等死吧。
看看小岛惊魂,深空失忆,第六感,怪形,REC,再看看惊悚类电影豆瓣最高分,竟然是前一阵炒作的调音师的短片。
感情全世界拍惊悚片的都死光了?
再看看悬疑,盗梦空间9.2啊,什么概念啊这是,我晓得诺兰是个天才,但此片作为电影只能说是(不算新鲜)超强的概念和电影奇观,没有深入的情感没有人类的本源甚至没有思考,何德何能这么高?
何德何能与肖申克,FC,leon这些面面俱到的电影相提并论?
至于这个致命ID不知道是约翰库萨克的明星效应还是有人想要暴炒,亦或是近几年好的悬疑电影太tm少了?
嫌少再多翻翻啊。
香港银映铁三角的《神探》比这片子只强不弱。
才8.2
一个雨夜!
11个人被困在一个汽车旅馆中,一个一个死去,而且死后尸体都不见了,貌似本格推理的架构,实则叙述性诡计的内核,暴风雨山庄模式与戏中戏模式的完美结合,非常完整且精细打磨的剧情,缜密通顺的逻辑,还有时不时出现绝妙的小细节,一次非常棒的观影体验。
导演很精心也很严谨,每个细节都有所指,会照应一个疑点,这部悬疑片的规律,开头是是倒叙,片头一二十分钟一头雾水,但当凶手被带到法官处质询以及小男孩、Ginny一起爆炸尸体却消失了之后基本上答案就全部揭晓了,实际上第十一个人或者说人格,所有人都会忽视的小男孩Timmy同时就是真凶Malcolm,而妓女, 也就是他的母亲为这一系列犯罪画上了句点。
剧情环环相扣悬念迭生,基本找不出任何弱点,悬疑片中的上乘之作。
这部电影不像《死亡幻觉》那样故弄玄虚让人反胃,同时导演没有像大卫林奇那样故意刁难观众。
虽然带有烧脑片色彩但目的并不是烧脑,其悬疑以及少量惊悚的气氛才是影片重点。
说实在的,我们学心理学的对人格分裂的接触还是算心理各方面接触比较少的,这些大概应该放到临床医学里去分析。
不过人格分裂也的确是心理学中比较吸引人的一类案例。
因为自己就是学心理学的,对所谓“心理学”电影都是抱有排斥心理的,因为文学和艺术作品里的心理学家,都被塑造成“神”或者“变态”,心理学被神化,或者,妖魔化。
但是这部电影,真的很震撼,至少我很喜欢。
看了前面几位的评价,都是精彩又到位的,我也不多说,仅仅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看到最后,为什么只剩下妓女,(当然还不到最最后),我首先就想到了开头提到的麦肯的妈妈,如果最终真正凶手不出现,我就会以为这是个比较大团圆的结局,剩下麦肯对母亲的无限眷恋和期望,新的生活在等着这个虚拟世界里的“改头换面”的女人和真实世界里克服人格分裂的麦肯。
可惜,这不过是我一厢情愿的幻想,我觉得我也要和片中的心理医生一样“很傻很天真”了。
我早就该知道,麦肯人格分裂的原因是童年的经历,母亲的劣迹与虐待,从小到大自己笼罩在阴影之下,矛盾根源在小时候的麦肯和母亲,冲突和高潮出现在结尾,必然应该剩下的、暴露无遗的,就是孩子和母亲,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都该有个了断。
所以,剩下提米和Paris,象征着小时候的麦肯和他的母亲,最终那深深的恨意盖过了孩子对母亲的期望——那女子和橘子园,Paris死了,麦肯的人性,死了,只留一个成年人的躯壳,和一个受过伤的孩子的心灵。
该部影片剧情严谨,一气呵成。
可以说,几乎整部电影下来都是高潮,没有一处是可以让你卸下心理防备的。
观影的时候精神真的是极度紧张,紧张到好像连死皮都能感到恐惧。
影片中悬念迭出,使人情不自禁走入猜谜游戏——你所已知的都只是表象,你所预想的都是错误的。
所以,恭喜你,你猜错了,但你感受到了“出乎意料!
”!!!!!!
致命ID获得高分,不是因为多重人格的原因,致命ID里是时时刻刻都在有关于精神分裂的暗示,重要的细节,懒得举例了,毕竟你已经有了你自己的判断。
反正出发点也不是为了说服你,只是想为这部电影正名。
一切人格的产生,都是与那个患者之前的现实生活有关系的,每一个人格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影子,加上最后的反转,致命ID当之无愧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悬疑电影是需要认真看的,需要把里面的线索一点点收集起来,然后接近真相,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是只为看着爽。
你没有看懂,你觉得电影不好看,你坚持你的想法就好,也没人逼着你喜欢。
借鉴,不妥私信删。
其实这是个家庭教育片,教育父母善待自己的孩子。
主角因为小时候的种种不幸的遭遇,精神受到创,得了人格分裂,最后在四年前中的四年前杀害了一幢大楼上的6名住户。
在最后被判死刑前夕,他的主治精神病医生马力克发现了一本麦肯·瑞夫小时候的日记,这本日记更加印证了医生对于麦肯·瑞夫杀人是由于他有人格分裂造成的学说,于是医生告知法官要紧急提审麦肯·瑞夫,马力克医生和麦肯·瑞夫在法官面前对话要他消灭身体里所有邪恶的人格,于是便出现了旅店里11个人互相厮杀的戏。
而在这场连环凶杀中,最后的凶手是小男孩所代表着的受妓女母亲虐待而产生的的人格。
导演用心良苦地告诉我们,善待孩子的重要性。
不要因为你的原因,毁了孩子一生[央视脸]。
第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妹子,她好漂亮啊!
这才是主角!
“当我走上楼梯,我看到一个不在那儿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里,我希望他会永远消失!
”其实这一句话贯穿了整个剧情,一个人竟然有十种人格,这是我有史以来看到人格分裂最多的了。
一开始,我就在猜测这部电影到底演的是什么,十个人因暴雨被困在一个旁边全是坟墓的旅店里,夜黑风高,正是杀人放火时,惨案就此发生,一个接着一个死去,谁都有可能是嫌疑犯,恐慌之下,大家都相互猜忌,凶手到底是谁呢?
那个囚犯我倒没猜过,第一次我猜的是那个旅店老板,因为看起来他很贼!
第二次我猜是那个孩子的爸爸,结果他死了!
再后来我就猜不会是那个孩子吧😔😔最后看到结局,那个孩子还真是大boss😱😱😱😱😱😱😱瞬间觉得自己智商提高了那么一点儿😂😂最最后才知道这十个人都是一个人臆想出来的人格,人格分裂太可怕了,这真是太烧脑了。
这片子堆砌一大堆细节故事主线却过于单薄,只靠一条多重人格合并什么的在支撑旅馆杀人事件,杂乱无章又故作神秘,根本是一开始就没有故事,先想了一堆类似密室、凶手在密室之中和门牌号之类的老套段子然后硬把多重人格什么的塞进来攒了个本子,简直是在挑战观众的底线,居然还有人给五星?
终于看了...很短小精悍,节奏感、几个反转都是上佳,调度精致。虽然是人类普及型的片,这么十多年却没怎么被剧透过...可惜看同类多重人格题材的电影、小说经验太多,还是比较削弱惊喜感,加上前段的各种明示暗示,大概在半小时处就把结局大致猜到,双死处就知道了最终BOSS是谁....
恐怖?剧情?科幻?探案?四不像!我也想搞上十个自己,大家一起玩dota
目前这类片偶不很感冒耶
脑内自娱自乐
夜黑风高杀人夜。
感觉任何片子戴上人格分裂的名头,就特没意思。
讨厌这种结尾,好像编不下去了只好这样
三星半//可惜我看得太晚了 中程逐渐看懂导演暗示一切便索然无味起来//但片是好看的 叙事流畅节奏准确氛围优秀 一点无人生还 一点惊魂记 外加多重人格设置 还要把握好透底之前那种有点问题却又猜不到谜底的度 是厉害的
最近有意识地在看些意外结局的电影,这一部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一切皆发生在潜意识里,难能可贵的是结构严谨,未浪费任何一个镜头。结局说明两个道理:昨天的思想决定了明天你是个怎样的人,邪恶的灵魂都是从小滋生的。在电影里,最容易忽视的往往就是那个最难以置信的人。
没什么营养的片子,气氛营造还不错,可惜完全不存在什么推理成分:片首就把“犯人患有精神疾病”这张底牌给透得透透的了,接下来就是不需要任何逻辑的一个个杀过去就好,先杀谁后杀谁也没所谓啦,杀到一半时还怕观众太笨猜不到结局,再让尸体全部消失了,多体贴的编剧啊哈哈~~
编剧有心把水搅混,却无力将其澄清。
虽然被彻底的剧透了,但仍无损其出色
还不如找出一个凶手好看呢,编剧也是精神分裂。这剧情中国编剧也写的出来,无限夸大剧情,再给一个无法圆谎的结局。
其实创意还是有点意思的,就是拍的太俗了
很喜欢2012男主角John Cusack,大爱,虽然2012也蛮烂的,但是这片子更无聊,一个人格分裂者的内心游戏,整个都是他的,多无趣的事情。远不及搏击俱乐部,禁闭岛也超越其许多。
无聊,恶心。所谓250片单里一直会有几个这种广受追捧的垃圾玩意儿。
惊悚片还是很难收场的,如果要撒谎就一直撒下去,撒出个弥天大谎,为何要执着于回归正常。看了N多惊悚片,我的结论是,所有的惊悚情节我转身就会忘记
编剧的功劳。另外男主角怎么长得酷似凯文斯派西呢....演技不错。
难怪说是对多重人格的污名化…带着相关知识看这部剧确实漏洞百出…原本觉得编剧设定有点意思,回过神来又觉得艺术创作不该踩在别人的伤疤上,甚至还肆意扭曲、嘲笑那伤疤长得有趣。是一种具有侮辱性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