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只认真看过正传,原以为前传的故事根本不及正传,没想到前传才是真正的宝藏,二郎这一生要比沉香艰难的多,年少时父兄丧命,救母路上多艰难,好不容易劈开桃山,却解不开天规化成的锁链;想要复仇,却又母亲的做法感到动摇。
兜兜转转,终于立下治水之功不再受到通缉,却又陷入婚姻苦海。
千年之后再归来,想要做一位真正的造福于民的神,却不得不对杀亲仇人卑躬屈膝,造化弄人,终于对唯一的亲人也下了手。
前传大结局是对沉香满怀着的希望,我看完却只剩下心酸。
1.天规是沉重的枷锁瑶姬身上的枷锁是有形的,而在天庭,天规是套在每个人身上无形的枷锁。
天河中的弱水苦于寂寞,眷恋人间不愿回去;广寒宫的嫦娥说“只有绵延的思念支撑着我”;杨婵更是直言“寂寞的滋味只有寂寞的人才懂”。
可以说每个人都深受其害,杨戬也不例外,如果没有陈腐的天规,他应该不会这么轻易放弃嫦娥。
然而,被嫦娥拒绝、天奴以北郡百姓相逼这些因素的种种作用之下(在正传之中还有他对司法天神职位的眷恋),他终究是从一个规则的反抗者变成了捍卫者。
规则陈腐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规则约束的人或被渐渐磨平意志,或深陷其中无力周旋,成了拥护规则的一份子。
当然杨戬并不是完全放弃了,但他也不得不在处理妹妹的事情时成为规则的执行者。
2.改变秩序难,改变体制几乎是不可能的《前传》结尾杨戬本意逼宫修改天条,被金蝉子和师傅用“和”字劝住。
我看完这一段很久都心绪难平,我很想看他快意恩仇,杀上天去。
我不懂杨戬为什么把事情留给沉香做,沉香未必能练出杨戬的本事,再说由沉香主导反抗,流血牺牲就会比现在更少吗?
也许杨戬是想积蓄更大的力量,毕竟到时沉香就算是“朝中有人”了。
思考良久,我明白了编剧的意思。
改变天规势必会是一场大战、恶战,我没有经历过战争也看过战争片、看过书中对战况惨烈的描写,和平是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只要有一线希望避免战争,都应该争取。
这也暗合了我国的形势,改革势在必行,但追求稳中求进,政府绝不会以社会的动荡作为改革的代价。
秩序可以改,但体制却是没可能改的。
看完《前传》我觉得比天规更恶臭的只有玉帝,杀人不眨眼,独断专行,只要面子不顾百姓安危。
玉帝本身德不配位,但换个人做玉帝也未必能好过多少,真正的毒瘤是玉帝至高无上的权力,结合时代背景,真正的毒瘤是封建制度。
《宝莲灯》前传、正传两部,都是救母亲、改天条的故事,没错正传中天条改了,但那个面目可憎的玉帝依然稳坐宝座。
从杨戬个人角度看,他永远要服侍这个杀死父母和兄长的仇人;从三界看呢,这个动辄下暴雨、播撒瘟疫的昏君还要一直统治下去,悲哀啊悲哀。
所以说《宝莲灯》是喜剧是悲剧呢?
二郎忍辱负重多年,一个法力高强、一身傲骨的真正的神忍受着世人的唾骂,在玉帝王母面前伏小做低,他成功地救了不少百姓,也终于培养成了沉香改了天条,苦没有白吃,不过终究翻不出玉帝的手掌心啊!
我只庆幸他在凡间的一千年与兄弟们一起打猎,度过了快意时光,千年后也终能被所爱之人理解。
宝莲灯前传这部十一年前的电视剧,相比起现在流行的甜宠文和剧,它的理念太超前了:寸心美救英雄,帮助杨戬对抗天庭,她喜欢哭、骄傲又脆弱,婚后也没有学会耍心机,爱恨皆是直来直往从不妥协;杨戬身负血海深仇、和妻子用错误的方式沟通,他是大英雄,却不是好丈夫。
如果说把现在流行的那种倒追、报恩、甜宠剧情,放在他们的剧情里,就像很多同人文写的那样,女的必须要贤良淑德温柔贤惠对丈夫逆来顺受,男的就是霸道总裁说一不二对妻子宠上天,那就腻味又单薄了。
宝前的剧情和人物设定都是超前的,人物性格有优点,也有缺点,观众可以引发无穷的讨论,站在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时间点,都可以引发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出来,这是一部优秀的神话剧。
戬心的意难平真的是太戳我了,而且很多大手的分析也是一针见血,他们夫妻两的悲剧收场,并不是单方面某个人的错,她最懂他的时候已经是诀别之时,他出手挽留的那一句“可是我……”留下了太多悬念。
杨戬啊,你的爱,你的遗憾,从此与她无关,可是你…… 很多人说寸心不懂得改变自己,可寸心若是三从四德曲意逢迎温柔娴淑,还是寸心吗?
只有那样鲜活跳动明朗鲜艳的女子,才能在杨戬心上刻上一道疤啊!
西海相救、治理弱水、“要杀杨戬先杀我”、“是我带领西海水军在楠郡挖沟渠”,一千年吵吵闹闹的陪伴和互相伤害,可原来被迫分开后,她才是那个最懂他的人,几次奋不顾身的相救,比生死兄弟还要了解他,一个眼神就心有灵犀,这样的情缘谁能相比。
如果说寸心的疯狂与嫉妒毁灭了她和杨戬的婚姻,那么这个人物的性格特质在西海诀别这一场戏得到了升华,不是人物性格的改变,而是她站在一个旁观的角度,更能理解杨戬,更能理解他的苦心孤诣,杨戬承诺妻子的位置上只有她一个人,但只有她超脱于妻子这个位置,寸心才能真正看到她的夫君,是怎么样一个人。
而杨戬,在天庭直接祭出兵刃直指玉帝,一切皆在不言中。
把你的爱,你的遗憾,都留给大家吧她的疯狂,她的嫉妒,都随着爱意消散在了天地中…… 无论如何,这样的心有灵犀,如果说这都不是爱,那就真正没有别的词能形容了。
有些感情,不需诉诸于口,有些爱意,不需挂在嘴边。
愿那些扯淡的渣贱的甜宠的无聊的逆来顺受的腻歪小言电视剧少一点,真诚多一点。
看过宝莲灯后很喜欢二郎神,终于看到了这个,杨戬的故事我觉得比沉香的更好看,更喜欢,杨戬的一生真的太让人心疼了。
因为母亲和凡人相爱结婚生子被天庭所不容,母亲被压在桃山之下,哥哥和父亲被杀,幸好哪吒救了他和妹妹,小哪吒真是太可爱了。
后来杨戬遇到玉鼎真人阴差阳错的学会了那么厉害的本领,好笑的是他学飞的时候那个半吊子师傅居然没有教他怎么降下来,不过这里他遇到了他最喜欢的女子嫦娥,嫦娥一把拉住杨戬的这个镜头拍的真好看。
杨戬那懵懵懂懂的小眼神太吸引我了。
后来杨蝉和她母亲一样被人间男子吸引成亲,我觉得她是一个人太寂寞了才会这样,其实以杨戬的本事根本能救出妹妹,以前看宝莲灯时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把妹妹关起来,看了这个终于明白杨戬这么做不是为了妹妹一个人,而是为了很多和他妹妹一样的被天条逼的天人永隔的人都能团聚,才想出来这么一个非常人能忍受的计划,他真的是瞒过了所有人啊
在b站上闲逛,看见一个焦叔cut就点进去了,小时候看过宝莲灯正传,觉得情节好傻,二郎神长的好像一个神,好严肃啊,一直在叹气,虽然坏,但是一定有苦衷吧~~本来以为以前的我是因为小,幼稚,帅哥见的少并且因为李寻欢的记忆才迷的不要不要的,但是昨天才发现,根本不是啊! 我从第一集的cut 一直看到最后一集,完全停不下来,作为一个09年的神话剧,不得不说,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挺丰满的,特效不尴尬,打斗场面节奏和场面控制很好,故事也不错(二爷POV融入各路神话,二爷智商全程在线),一堆黑色幽默,虽然布景略便宜(可能都花特效上了),妆画的非常不上心,情节略拖,台词一看就知道一开始想拍个儿童剧,编剧一不小心往正剧上写了,结果不得不加一些rio雷的台词,但是瑕不掩瑜啊! 二爷,师傅,狗子,小哪吒,龙三,瑶姬,大家演技全部在线,说着雷台词,愣是让我哭了好几次。
焦美人的人设太憋屈,空有一身傲骨,为了电视剧要宣传的大爱忍辱负重,结果编剧居然就真把他写成了一个神,这个电视剧里唯一像神的人物。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能感受到用心的电视剧,不侮辱智商,绝不跟风差评,比宝正的儿童剧设定强太多,二爷丰神俊朗,完全担得起战神的名号。
四星是为杨戬打的,天选二郎神,焦恩俊的二郎神演的太好,破碎孤独,痛苦隐忍拿捏十足非常动人。
但宝莲灯前传有些剧情设计和论调有点看的难受,主要在于里面充斥着一种绑架感。
想过很多种杨戬是如何成为司法天神的可能性,万万没想到,编剧设计了一段错误婚姻引起的“围城”,让错误的婚姻成为了他接受上天庭成为司法天神的最强推动力。
不过《前传》的这个设计倒比较暗黑和成人向,算是需要有一定年龄阅历去考量。
主要讲一下杨戬和寸心的关系。
两个人性格根本不合适,却强行坳出一条感情线,杨戬答应寸心那里转折得非常硬,不像男女之情。
上一秒杨戬还什么态度都没有,下一秒寸心就靠在他身上,杨戬就说要管一辈子,被责任逼迫的感觉很强烈。
这也是引起错误婚姻的根源,他认为必须回应对他有恩的人的期待,连感情也包含在内。
相反会更喜欢杨戬和嫦娥的感情塑造,是两个成熟的人之间的感情,嫦娥能够点通杨戬的心灵。
杨戬后来说,愿意为了嫦娥“反下天去,竖旗为妖”,这本身就足够塑造出感人的情感线了,《宝莲灯》本也是如此。
《宝莲灯前传》其实不用硬给杨戬杜撰一段新的恋情,他和嫦娥这种点到为止的感情就很好(有点像杨过和小龙女那种),可惜偏写了他和三公主的情感线。
杨戬对寸心这段感情,是因为他无法也不敢追求心中那份白月光,出于责任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这反而对杨戬的人物塑造是不利的。
此时杨戬母亲已死,他已经处于一种没有活下去的目的和动力的情况下,他没有求生的意志,才在为救哮天犬被杀时说出那样的话,成为魂魄后,也说自己很累想离开,感受不到任何幸福,只有各种责任带来的疲惫。
寸心挽留他,他说自己欠了很多债,这只是让他疲惫承担的包袱之一,他没有留恋。
后来寸心多次问他为什么自己无法留下他,嫦娥的话却留住了他,杨戬都无法回答只能逃避,因为真话是伤人的。
每次别人在杨戬面前提到嫦娥,杨戬就有一种三缄其口和眼神中的痛苦,他嘴上说只有感激和崇拜,可却根本无法回答寸心“是不敢想”和“如果”的问题。
杨戬死后,魂魄即将消散,再没有背负任何责任的情况下,杨戬望月谈到嫦娥,终于以一句“我配不上她”道出了真正的心声,这一句话已经表明了所有他内心深埋的想法,甚至在平日都不敢对自己承认。
杨戬在西海婚前等候寸心时,他再次抬头望着月亮上孤独的嫦娥,再次强调了杨戬在践行嫦娥所说的回报他人,以及他深埋内心认为不可能和嫦娥在一起的自卑和克制。
嫦娥对杨戬的细节里,她对杨戬也是有情的,但她有一种对过往后羿的执念,她不敢对自己承认竟然还会对其他人产生情愫,和杨戬两个人都默契地将这种情感深埋心底,都有对众生的大爱,这种感觉塑造的感情线要高级很多。
正因如此,强写杨戬和寸心的感情,是对杨戬原本在宝莲灯里确立的人设不好的。
这样塑造,即杨戬选择寸心,是因为自卑和胆怯(男人面对真爱是胆怯)无法接近嫦娥后,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这段关系里充满了谎言与欺骗,还有杨戬对寸心的无法回应,他把这种报恩和其他对兄弟的报恩理解成了一种,“既然你无处可去是因为我,既然你想和我在一起,那我报恩的方式就是同意”,可是同时杨戬的性格也无法真正在生活中配合表演出对寸心的爱,在寸心一遍遍的追问下,他只能说“妻子这个位置上没人可以取代你”“我心里没有别人”这样的谎言。
寸心以女人的直觉说“你在骗我”倒是说对了。
用报恩来还情,是杨戬在男女情感上经验不足产生的谬误。
寸心的人设做的不好,总拿欠了债来绑架杨戬的感情,可嫦娥一样对杨戬有救命之恩,一样甘愿因此受罚,魂魄之事也是她唤回杨戬生的欲望,她却从未把自己的情义拿来绑架他,而都是从别人的角度说服杨戬,并让杨戬内心的境界也越来越高(当然,嫦娥的话造成了另一种绑架杨戬的局面,就是告诉杨戬要去回报他人的感情)。
寸心的感情里有太多索取和占有。
真正完整的爱是理解,是为对方的快乐而快乐,她明知道哮天犬和杨戬之间生死相依的感情,知道杨戬会因为有这样一个兄弟而不那么孤独,却总想更多的占有杨戬,甚至伤害哮天犬。
两个人站在一起,杨戬像一个长辈,寸心像一个幼童。
杨戬从一开始背负责任,到被嫦娥所劝认为“别人对我的感情,我必须回报”,到大散喜帖借此与天庭抗衡,都在私事公办构成了混淆,仿佛是为了有段感情戏牵强附会让人物像傀儡一样的跟着这段感情戏走。
为了刻意制造误会,而将寸心塑造成笨蛋公主的人设,仅仅因为哮天犬单方面的话就赌气而走,又在强行制造感情冲突。
寸心明明了解了杨戬过去,知道杨戬一路走来的艰辛,知道妹妹和哮天犬与他的感情,却想要独霸他而赶走其他人,逼走他的妹妹兄弟,还要讲尊卑。
堂堂一个三公主,百分之九十的情节都被按照这种人设去塑造,实在可惜。
即使落点人物终于有了成长,但整个主体内容已经让这个人物失去了魅力。
四公主的人设能征战四方,嫦娥的人设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想法境界,母亲也是战神,这类人设要塑造的好太多了。
如果按这样的人设来塑造寸心,是不会有这么强的违和感的。
就像那段经典的话,爱是付出,而不是霸占和摧毁。
另外可惜的一点是,可能因为剧集比较早的原因,没有探讨责任应不应该背负的问题,或者说为了契合终局的背负,而让杨戬一直被推到责任处境中。
里面嫦娥,师父,其他人等,一直都在用对他人的爱的“责任”二字来绑架杨戬,延续到宝莲灯中,杨戬也是选择了一条宁可众叛亲离之路,一直背负着沉重的责任,这导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能用死亡完成责任获得解脱时,杨戬都会说出自己的沉重要用死亡来完成解脱——没有一个人去教杨戬爱自己,只是不断的不断的因为他的力量,用爱来绑架他——这才是杨戬孤独的本质,所有人都在要求他奉献爱,去爱别人,唯独没有人要他爱自己。
可能只有他死去的母亲曾经说过,只希望他们姐弟平安快乐就够了,还有哮天犬单纯的希望自己的主人过的好,所以我会为哮天犬和杨戬之前的情义感动,却无法为里面给杨戬加的感情戏感动。
杨戬因为不懂爱自己,所以对待寸心就很别扭,无法处理感情问题,只能逃避。
自卑让他只能望月不敢接近嫦娥,在婚礼前夜里独自痛苦的看着嫦娥送的贺礼,只能成为他最深的秘密,导致他欺骗寸心也欺骗自己。
沉重的“责任”让他认为他必须回应别人的需要,回应别人“爱他”这件事,如果救他的不是三公主而是五公主六公主什么的,也用这样的爱绑架他,他一样会选择跟对方在一起。
这样塑造的感情就是看着非常难受的原因,并且这不是我心目中的杨戬会做的事。
为了报恩,却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一个爱自己的人——以为是报恩,以为可以尝试日久生情,却变成了相互折磨和更大的伤害,当然也可以看做更真实的人生,经历了错误的婚姻,才知道拼命隐藏的终究是不可藏的,而用假爱来报恩是不对的。
一直到终于结束婚姻,他成为了真正司法天神,展现他的初心一直都没变,说出了自己压抑上千年真心所爱的时候,才终于又让杨戬的人设回归了正常,终于说清了前面那段错误婚姻从始至终给人的别扭感。
反观这一部戏里,拍的好的情感戏却是其他人的,杨戬救哮天犬而死的戏很感人。
里面杨戬和哮天犬,和母亲,和梅山兄弟的结拜,和妹妹之间的戏都很好,荡气回肠。
最后简单说一下王母的戏,王母的戏其实就是把统治者的某些政治手段比较直白的呈现出来(比如用奸臣来满足需要,杀奸臣来提升民意),在一个神仙剧里,用简单易懂的台词和方式给说了出来,比《宝莲灯》里要暗黑的多。
最后几集的杨戬,彻底成为了《宝莲灯》中的那个他,并成为了最孤独的神,连知道真相的八公主也被囚禁,亲手让自己最爱的妹妹经历和母亲一样的遭遇,他开始被所有人误解,别人的每句话都在一刀刀戳进他的内心,扛着最深的孤独活在阴影和黑暗中,为了实现修改天条的抱负,踏上了一条被万人唾弃的路。
为了光明,他独自化身为黑暗,隐匿进真君神殿终年的清冷黑暗中,最后一幕他孤独的站在金光闪烁的云巅之上。
杨戬的一生,真是浓浓的悲剧感。
作为一个实打实的戬娥党今日心血来潮,来说说我眼里宝莲灯前传的嫦娥。
顺便提下,我没有看过宝莲灯正传,所以对于大娥子并不是很了解,本篇文章只提前传嫦娥。
首先我反对一些不喜欢嫦娥的人评论的:“嫦娥过于无趣”这种言论。
从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出,她作为唯一在天庭上朝的女神,地位明显不是一般,而地位高的神仙,谁会疯疯癫癫不成体统。
其次,嫦娥是一个非常温柔的人,她情商很高,善解人意,冷静理智又会审时度势,这种人怎么会是一个无趣的木头美人?
再说说第二点,宝前的嫦娥自始至终都没有爱上杨戬,她心里一直装的是曾经那个丈夫后羿,也只觉得杨戬是友人之子。
只有到结局明白杨戬心意的时候才有所触动,而这时杨戬已是司法天神,所以根本不存在戬心党口中的“小三行径”。
最后说编剧有无过高捧嫦娥的可能性,我认为是没有的。
首先我们看看嫦娥剧里一些原台词。
“我每天站在这里”“看尽了人世间的沧海桑田”“月光普照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们从出生到老死”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虽然剧里其他人哪怕是反派最大boss的玉帝王母都荒诞不经,但是不代表没有正常神仙。
这一段台词非常突出嫦娥“神”的特性,她是整个剧里最正常的“神”。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她其实非常孤寂,在广寒宫成千上万年只有她一个人。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杨戬憋了那么久都不敢承认自己对嫦娥爱慕的原因,在他心里嫦娥就是他的“白月光”,是不可亵渎的女神,是完美的化身。
而编剧属意他们两个在一起,就是因为全天下都只能看见三圣母、寸心、沉香、还有杨戬的痛,却没人理解嫦娥,这时候只有杨戬会陪她一起流泪。
原台词:“数千年以来,能看懂我舞蹈的大有人在”“但能陪我一起流泪的,你却是第一个”所以他们就是无言默契的soulmate。
最后我还得补充几点,嫦娥人缘那么好,连反派boss的王母都在她多次触犯自己的时候对她多有包容。
除了寸心因为杨戬喜欢嫦娥所以一直视嫦娥为眼中钉,嫦娥是唯一做到人际关系0差评的一个人。
而且嫦娥在之前完全不知情杨戬喜欢自己的情况下还看见寸心喜欢杨戬有过撮合,婚礼明明自己不明白为什么寸心讨厌自己为了不碍眼特意不露面,猪八戒迷失弱水根本不关她事也要救猪八戒,后来还有一次还当庭抗旨,为了三界光明即使可能会因为杨戬收不住势自己被斧头砍死也要拦在小金乌前,为了治理弱水不肆虐凡间彻夜画水路图。
我不明白这么有大义又善良温柔的人,居然有人会讨厌她。
近日《封神演义》热播,吐槽不断,在剧情上妲己与杨戬谈恋爱,让人无力吐槽。
不过让人想起童年神话剧《宝莲灯》,当年在央视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重播率也十分高。
“劈山救母”又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所以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少年人的成长,呈现出来是一部“合家欢”的儿童剧。
但在这部儿童剧中,有了一个核心角色,焦恩俊饰演的二郎神杨戬。
杨戬在神话传说中如何的神通广大暂且不提,在“劈山救母”的故事里,他似乎总是那个脸谱化的坏人,因此在最初的设计,二郎神的人设就是一个坏人,只是后来剧组创作时改了设定,变成了二郎神冷酷无情只是为了一条无间的道路。
儿童剧的定位让《宝莲灯》在这条“无间路”上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剧情不能较真,不过整体上无论是主角沉香,还是灵魂人物杨戬,塑造的都十分成功。
这也是影视剧中少有如此浓墨重彩的描写杨戬,特别是央视财大气粗,在造型和特效上显得特别切合人物,加上焦恩俊“仙气飘飘”的外形和千人千面的演技,让杨戬更是大放异彩。
在《宝莲灯》成功的基础上,杨戬塑造的“圆满”基础上,时隔四年,原班人马《宝莲灯前传》正式开始,这次讲述的是杨戬的一生。
如果《宝莲灯》的定位是儿童剧,那《宝莲灯前传》的定位是正剧,且是一部以悲剧英雄为基调的正剧,但它真正塑造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大爱无疆”的神的形象。
焦恩俊的杨戬之前,大家对神的形象总是多种多样,似乎统一起来无非是他们无所不能,又大爱苍生。
杨戬的塑造却令人忽然发现,神是无可奈何,是灭磐重生,是悲苦无言,最终才得到了真正的大爱无疆。
前传中,杨戬作为主角,讲述他的一生,从父母开始,与许多的神话传说一般,天上的仙女,总会爱上人间的书生,因天宫无情,人间有爱。
可瑶姬不是书中那些秀美娇弱的思凡女仙,遇到爱后,就化身成一个小女人;杨天佑也不再是许多书生笔下带着书生的迂腐和清高。
瑶姬可以义无反顾的与杨天佑成亲,同时也能够承担所有的处罚,即便在弥留之际仍不愿因一己之私,连累天下苍生。
杨天佑可以傻气,说话呆呆的,可以很善良,连一株花草都不愿伤害,同样敢以凡人之身,面对天兵的到来,临危不惧一力承担,书生风骨当如是!
杨戬的师傅也可以是一个什么都不会,只懂得背书的糟老头子,不似一般世外高人脾气古怪,相反玉鼎真人十分活泼好动。
杨戬的婚姻是一笔糊涂账,为了圆《宝莲灯》中“英雄美女”的美谈,为了把杨戬逼入绝境,牺牲了他的婚姻。
杨戬与敖寸心,千年夫妻,千年纠缠,两人所求不过是一个爱字,彼此都认为自己付出了爱,殊不知两个孩子的爱,真挚却伤人。
杨戬的妹妹,“劈山救母”英雄的母亲,她的思凡是必要的,因为如前面说所,是自古皆然,毕竟杨天佑和瑶姬总是独一无二的。
三圣母的思凡,是压垮杨戬最后的一根稻草,也是杨戬“成神”路上最重要的女人之一。
在整部剧中,几乎所有事情都在把杨戬从一个“凡人”推上“神坛”,他无法制止,更无从反抗。
或许曾经反抗过,可付出的代价太过沉重,所以杨戬懂得:不要想着不付出代价就得到任何东西。
如果杨戬有私心,大概就是为了一家团聚吧,只是最终求不得,唯有求众生安稳。
如今,说起焦恩俊塑造的杨戬,他有血有肉,有缺点,他先是一个凡人,后来才成为一个神抵。
无数的神话传说的本质,是在凡人的想象投射中和口耳相传的文化中慢慢形成,无数美好,邪恶,平凡,超脱的设想,最后能够诠释出的形象,大概就是杨戬吧。
从《宝莲灯》到《宝莲灯前传》,由于定位的不同,前后人设剧情都做了很大改编,甚至有多处宁愿“崩了人设”都要圆儿童剧的BUG,不过整体并不影响主线创作,唯一较为遗憾的是前传中没有把《封神》中的场景表现出来,选择一笔带过。
剧中还有许多能够引起人思考的故事,比如爱和欲的区别,比如五哥作为一个小人的际遇,比如杨戬千年婚姻,神仙成婚也可以是一地鸡毛……或者杨戬与嫦娥的“英雄美人”,彼此欣赏的不过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人。
杨婵的思凡,是因爱而爱,还是因为寂寞而爱,也许杨婵自己都说不清。
还有关于玉帝和王母的塑造,玉帝真的昏庸至此吗?
不过是被权力蒙蔽的上位者而已。
所以,众生平等,神仙又如何!
此外,央视的特效一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代表,足以笑傲中国特效团队二十年。
以往其他演员在演绎杨戬这个角色时,通常以额头上画一个眼睛,直观的表达出“三眼仔”的特征。
这一版最具巧思的是对于杨戬第三只眼的设定,以金色流云纹代替,平时就画一个流云纹,开启用特效,一般让它消失,既美观又不损演员颜值,这应该是神话中杨戬第三只眼打开的正确方式吧。
毕竟说好的杨戬变化无穷,连一只眼睛都搞不定,这法术太没有说服力了!
神话题材总是最好拍的,因为它们存在于千年的口耳相传中,同样也是最难拍的,因为时代在变,神话不能一成不变。
但是,老老实实的拍神话剧的人,越来越少了。
回顾完宝莲灯后无意看到前传,一度以为自己没看过,直到看到熟悉的刘涛白衣飘飘装,才隐约有记忆浮上心头,是了。
灌江口泡茶的二哥是我们重情重义的二哥了,一颦一笑迷人还很man。
二哥的感情之路如此不顺,大抵也和母亲早逝有关,过早没有母爱,独自一人撑起一个家,扶养妹妹,救出母亲,此时再加上一个任性妄为的爱人,怕是要活活逼疯二哥。
嫦娥给二哥的感觉太过于似母亲,那种大无畏的爱,再加上舞姿……也是容易误会了。
新婚前夜我是又爱又恨寸心的。
爱她的果敢爱她的无畏爱她的善良;恨她对于爱情的要求,太爱也是错,你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一千年不也是过来了吗。
你若是不苛求爱情的纯粹,这无数次的争吵也许会避免……可这又哪里这么多如果
她眼里心里都是你太爱所以才想要得到你,岂知你的心又不在她那,于是疯了一千年妒了一千年恨了一千年爱了一千年。
或许,分开才是解脱她最后学会了怎么去爱,可是已经没有时间和机会再来一次了。
这真的是一部好剧啊,不懂为什么只有6.5分,那些打低分的人你们真的看了吗?
还是只是随便瞄了一眼就武断地以为和《宝莲灯》一种画风同样低幼?
如果是这样,那对得起那些日日夜夜认真打磨剧本构思情节的幕后人员和认真揣摩角色的演员们为此剧付出的辛勤劳动【喘口气……】吗?!
首先,我是个热爱看电视剧的人,虽然为此付出了很多时间→_→ 但我并不后悔🤓So,《宝莲灯前传》我当然也是完完整整看过的。。
此剧堪称非常之精彩,它把西游记,封神榜,哪吒闹海,七仙女下凡种种神话故事糅合在一起,同时在逻辑上也做到了与《宝莲灯》无缝衔接。
最重要的是,这部剧有它自己想表达的主题,就是对天庭(或者说象征当权者吧)的某些政策要有敢于质疑和反抗的勇气。
说实话,这部剧的主题和小说《悟空传》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电视剧的层层递进,使情感被表现得更为细腻。
这使得观众在看到玉帝蛮横地下令十个太阳晒死自己亲妹妹的时候,感受到和杨戬同样的愤怒,体会到权力的腐朽;在看到众人误会杨戬的时候,身临其境地心疼他内心的苦闷委屈和孤独。
焦恩俊饰演的杨戬,最后终于明白凭他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对抗腐朽专制的天庭众神,他选择忍辱负重,担任司法天神。
因为即使他不做,也会有别人来做;而只有做了,他才有可能在天庭的淫威下,悄悄放走几个无辜的人;才能在保护好那个像极了从前的自己的外甥——沉香。
然而,当他做出这个选择之后,从前的兄弟哪吒不理解他,要和他断绝关系;天蓬元帅不理解他;他的挚爱嫦娥不理解他;就连他最亲的妹妹杨婵,也说:“二哥这几年,的确是变了。
”只有杨戬的师父——后来的菩提祖师,懂得他心底深藏的无奈;懂得他穿在身上那套冷冰冰的铠甲下,那颗心怀苍生的赤子之心。
最后,杨戬孤零零的地站在画面左上方,左手滑下师父送他的那张字幅——“一如既往,忍辱负重”。
风吹起身后的披风,他看起来那样孤单,却又那样坚定,傲立于天地之间。
可能有人会说:呵,这部电视剧说到底还是为二郎神洗白的,我才不看这些虚假的东西。
作为一个热爱看电视剧的人,我只想说,电视剧从本质上来说到底还是一种艺术,艺术有它自己独到的特点与魅力。
这个故事,本身已经非常好。
它逻辑上没什么漏洞,剧情令人动容,甚至还能让观众悟出一点人生的道理,这就足够了。
至于上面的“是否真实”这个问题,就好比从前我喜欢电视剧《三国》里的诸葛亮,结果好多人都说不要喜欢诸葛亮啊。。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都被美化了。。
好多事儿都不是他干的等等。
是,我也知道,好多事儿是作者给他安在头上的。
可我从来也没说过我喜欢历史上的那个诸葛亮啊!
我喜欢的,始终都是那个荧幕上谈笑自信的人啊!
我喜欢他的智慧,最喜欢的,是他对刘备甚于关羽张飞的忠诚。
但喜欢这样的诸葛亮有什么不对呢?
小说电视剧的人物是虚构,但令我感动流泪的,恰恰就是这些经过艺术处理被升华塑造出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啊!
有点儿跑题了😥总之,以上就是我对《宝莲灯前传》的看法。
最后,衷心希望没看过此剧的人可以回去再仔细地看看,(毕竟盲目跟风真得很low, silly and stupid。
我们身处这样信息爆炸的时代,还是很应该提高对信息的鉴别能力,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判断)之后欢迎说出你的观点,到时候我们再来交流!
以前的剧很自然,这部剧的女演员都好漂亮,瑶姬,杨婵,嫦娥,听心,弱水,七儿,八妹不同风格的美,而且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风格,符合人物性格。
还有打戏也很棒,二哥的打戏自然不必说,瑶姬杨婵弱水的打戏也都很帅,嫦娥的舞蹈也很美,身段仪态都很好看。
突然想起这剧都十一年了,小学的时候在电视前看了好多次,每次央视播都会看。
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的宣传语“他是赫赫有名的二郎神君,他有着痛彻心扉的前尘往事……”
这一幕印象深刻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神话剧,《宝莲灯》《精卫填海》等等,现在重温觉得以前的编剧的讲故事能力还是很强的,《宝莲灯前传》和《精卫填海》都是以一个主角为切入把很多神话故事传说结合在一起,最后呈现出来的故事很流畅,逻辑也在线,最终都能自圆其说。
还有就是也发现以前的主角人设也好,《宝莲灯前传》中二哥自然不必说,从他母亲与父亲的相爱开始了这个故事,瑶姬最后不惜灰飞烟灭也从未后悔过自己的情感。
腐朽的天条代表着对人七情六欲的遏制,到最后三圣母也重复了母亲的命运,对这种扼杀人性的陈腐规则的反抗也算是这部剧的主线。
重温发现瑶姬和杨天佑这条感情线写的比杨婵和刘彦昌的好很多,第一集还蛮搞笑的,两人的相识相爱也蛮合理的完全不令人突兀反感,共用一颗心怎么可能会不爱上彼此呢。
杨天佑人设比刘彦昌好很多,傻傻呆呆的书生但遇事不怂也不逃避,敢作敢当,当他意识到情爱会害了瑶姬的时候他选择了远离,他们从一开始在一起就知道最后会分离甚至不得善终但选择了共同承担。
小时候觉得这个造型很好看 重温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面的女孩子瑶姬、嫦娥、杨婵、听心、狐妹都是勇敢善良又深明大义的女子,女性人物设定都蛮好的。
关于感情线蛮喜欢这版嫦娥的。
和杨戬初遇时出场真的很惊艳。
杨戬从初见时对嫦娥有一种异样的情愫,看她月下起舞时他们的悲苦是相通的,他在嫦娥面前自卑羞涩又纯情的样子就是少年最初的心动啊,那个眼神演的太好了。
后来嫦娥的“爱是付出,欲是索取”又进一步启发引导了他,让他理解了自己的父母是爱而非欲,逐渐引导他拥有博爱之心。
对二哥来说嫦娥一直就是女神般的存在,他对嫦娥似喜欢似仰慕又似一种执念,他决定走入婚姻时他是真的决定放弃了,扔掉月饼时也是真的想努力去爱另一个人,不过最后还是没做到。
他真正去面对自己情感去告白是做了司法天神之后了,“若能得嫦娥真心,我死不足惜”但那时嫦娥已经不再能理解忍辱负重的他了。
虽然很喜欢这条感情线,却也没想过两个人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的。
就是觉得这种经历了很多也做过很多努力后兜兜转转发现还是忘不掉你的感情很戳,这种理想化的感情现实也许很少存在,但在文艺作品中还是希望看到的。
嫦娥对杨戬是什么感情也说不清,前期就是把他当成后辈知己,快结局的时候那个擦肩而过后的回眸感觉应该是受到了触动。
“我每天站在这里,看尽了人世间的沧海桑田,月光普照了一代又一代人”她一个人在广寒宫数千年,只有回忆支撑,“数千年来,能看懂我舞蹈的大有人在,但能陪我一起流泪的你却是第一个”旁人只看到她的光芒却从没有人看到她内心的孤独与痛苦,她对那个陪她流泪的少年是带着些好奇。
她能理解那个桀骜不驯的少年但她从来没想到杨戬会走上一条忍辱负重的道路。
她足够理智虽然不认同旧秩序但懂得明哲保身自己不去触碰。
杨戬的计划没告诉任何人,连三妹后来都觉得他变了,又怎么奢望嫦娥能理解。
嫦娥对他的了解停在了一千年前,看着曾经桀骜不驯心怀大爱的少年变成了维护权威的工具,她心理落差过大难免失望。
虽然宝前宝正人设有些不同,但这么联系起来也是说的通的。
相比《宝莲灯》里的冷漠女神嫦娥,这版的嫦娥多了几分温婉,身怀大爱,善解人意,智慧通透,无论是阳奉阴违救杨戬还是后来治理弱水时的深明大义,都使这个角色的形象立住了。
这版嫦娥满脸的胶原蛋白有时候看起来好萌啊。
去补了采访发现这是李欣汝第一部戏,比《丑女无敌》还要早,演员还是应该保持些神秘感,小时候看压根没把两个人联系在一起。
男性作者写大男主戏时大多会写出一个理想化的女性角色,就如女性作者写出的理想化的男性角色,本质都是对理想的另一半的想象罢了。
嫦娥这个角色作者赋予了她很多美好的品质,重温发现无论是这版还是《宝莲灯》版嫦娥,在弹幕和评论中都被骂的很惨,有些人几乎不联系前后剧情,看到一个点就“绿茶”“圣母婊”等等,其实很多剧都是这样,男主爱而不得的那个都被某些观众骂的很惨,有些粉丝像没脑子一样极尽恶毒去辱骂女性角色。
甚至现在的大女主剧都是如此,弹幕评论厌女非常严重,善良也要被骂虚伪。
我见犹怜的感觉
少年初心动
构图太美了
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送弱水上天这段,所有人齐心协力,为众生奔波。
送弱水上天后一切好像都尘埃落定了都变好了,但杨家兄妹的日子依旧不好过,二哥在婚姻中苦苦挣扎,三妹一个人孤独了一千年。
小时候看剧时很讨厌寸心,对这个人物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天天摔东西,不停地吵架挤兑别人,最讨厌这段剧情,不明白好好的神话剧里为什么要插进一段鸡飞狗跳的家长里短。
现在重看感觉他们这段婚姻的失败确是两个人都有责任,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是错的,这是编剧给杨戬设置的成长路线的一部分。
杨戬为了报恩娶寸心,他一开始是真的想对她负责,想和她好好过日子的,也很多次想要挽救婚姻。
但杨戬并不是一个恋爱脑的人,爱情对他并不是最重要或者必须的,他过去的经历很坎坷,过去的很多人都对他很重要,他的妹妹,兄弟,哮天犬等等都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这些都比爱情婚姻重要,所以寸心想要的专心只对她一个人好他给不了,他也不会为了寸心去改变,最后在互相折磨中把仅有的情分都磨没了。
寸心是真的很爱杨戬,但从开始到一千年婚姻结束她都没有真正理解过杨戬,她的爱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表达只能通过闹别扭吵架来找存在感。
再就是从一开始他们两个人的三观就不合,杨家人骨子里都是有反抗精神的,杨戬更是桀骜不驯,但寸心长于西海对天庭一直是讨好的态度;杨戬拥有了博爱之心,他所做的很多事情是真的希望造福众生而非为了邀功,淡泊名利,而寸心觉得做了事情就要领功劳,她不是回不去娘家,而是怕丢人不想回去。
这个人就是这样的,没有人设崩塌,为了这个角色辱骂编剧也是大可不必。
总之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分歧太多了,又都不会合适地沟通,一个吵架一个躲,最后把问题越积越多。
也许寸心最后终于理解了杨戬,但他们没机会了。
看剧的时候看到这一段就觉得很疲惫,特糟心。
但这段其实挺有现实启发意义的:三观不合的人不要想着进入婚姻会变好,婚姻只会把这些放大,让两个人更加厌恶彼此。
杨戬后来在和三妹聊天时说的“我不是因为爱才娶寸心的,这桩婚事一开始就是错误。
”他自己的错误自己也承认了,他最后知道是他的选择害了他们两个人所以关于那一千年他也从没去怨过谁。
宝前本来就是以杨家兄妹二人尤其是杨戬的成长线为主,他从身负仇恨到心怀大爱,从不懂情爱到找回本心,这个人物有缺点至少在婚姻这件事上他的确有错但在最后真正成长强大的时候他自己认识到也承认了自己的错。
一个悲剧式英雄的成长史。
他该承认的错在剧中已经承认了。
这样一个人物被某些人用渣男二字概括只能说明某些人眼界狭隘。
把整部剧连起来看,而不是带着戾气去看,会发现很多都是合理的。
人都会犯错,有缺点但会成长。
我最喜欢这一版的三圣母,感觉这部戏是周扬的颜值巅峰。
看剧时觉得和二哥最有cp感的是三妹哎,两个人站一起太美好了。
杨婵因为有可以依靠的哥哥,所以她的仇恨与痛苦都没有杨戬那样强烈,她有仁慈博爱的心没有那么多痛苦的包袱。
相比正传兄妹间的客气疏离,前传两个人真是理想的兄妹情,彼此关爱彼此理解。
关于三妹和刘彦昌虽然不喜欢这条感情线但也可以理解,杨婵离开了充满温馨回忆的家,离开了亲人,一个人在华山孤独了一千年,当有一个人可以陪着她时她就义无反顾了。
最后这套真的超美
弱水也好美 相比正传,前传更具悲剧色彩,成功塑造了杨戬这个悲剧英雄的形象;也更具内涵,有了一些对人性的刻画,天庭就像一个腐朽的官场,玉帝王母大金乌等都是旧秩序的维护者,但粗暴地去毁灭它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前期杨戬以为仇恨是他一个人的事情,去毁掉不公正是应该的,但由他而导致的金乌暴晒,弱水下界却是给无辜之人带来了灭顶之灾。
这部剧的男女主角是二哥和三妹,主线是兄妹二人的成长,爱情不是主线也并没有喧宾夺主。
以及它传导出的观点:这世间没有绝对的公正,“不要因为你个人的遭遇,就不讲公道”即使身在黑暗,也要心向光明。
09年的央视剧价值导向还是很正的。
反观现在的大部分仙侠剧却是动不动要天下苍生为一人陪葬,天下人做错了什么要为了你的狗血爱情做陪衬?
重温感觉现在好多人看剧时戾气真的好重,不是骂角色就是骂编剧。
不带着偏见去看,其实这剧里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是鲜活灵动的,他们各有缺点也各有苦衷但也在不断成长。
剧情超级雷,虽然宝莲灯也很差,但前传更是依托,杨戬被塑造成杨凄然,除了他别人都纯纯若汁。
不太喜欢这剧的感情戏
讨厌寸心,不喜欢他俩感情线,我嗑杨戬嫦娥,另,焦恩俊的杨戬真的很英俊
明明很好看啊,为什么只有6分。打一星的人看过了吗?
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真的你也未必知道。留在故事末尾的话:一如既往,忍辱负重。
挺好的,虽然当年看的时候还不知道宋祖儿,不过还挺不错的。其他演员们也都很好。
又是一片牛鬼蛇神
焦二哥YYDS!
“若到两情相悦时,我宁愿,反下天去 竖旗为妖!”
我还是喜欢宝莲灯,不过二郎神真的帅啊
我是看过多少烂片,羞愧
剧情比较一言难尽,不过看焦叔啦。毕竟小时候一开始以为他是坏人居然还是义无反顾跪舔了
神话故事里面好像二郎神多以反派出现,宝莲灯正传里面将二郎神完全洗白,而宝莲灯前传则以二郎神的成长为经历,讲述他为什么是白的故事。喜欢这一版三圣母。
出的都是什么神剧啊
还不错,看过,二郎神和沉香叔侄两个命运实在相同啊。。另外好像一代不如一代哦,瑶姬好歹找了个高富帅过上大户人家的日子,三圣母真找了个穷书生,杨戬和杨婵好歹有二分之一神仙血统,到了沉香只有四分之一了
超惊艳的国产神话剧,和正传不一样是成人剧,而且很有良心一点都不雷人。被感动的啊,,,特别喜欢开头杨戬爹妈的那个故事,,浪漫又让人心痛,,美好的像童话,,好感人啊!!二哥也是虐的我心肝疼。。但小二哥好萌好萌啊!!!
毕竟是为了圆宝莲灯的情节,很多地方不免生硬。且整体故事注定缺乏悬念
看到有人萌二郎神和哮天犬简直hhp
比《宝莲灯》要好看就亏在太长了,但是整个故事挺充盈基本上那个时期能讲的都讲了封神榜、西游记、牛郎织女、七仙女董永等等编剧挺牛挺能掰的
糖水剧 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