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精彩的底层群像。
妓女、马夫、黑人、小偷、修女,一个个人物立体、爱憎分明。
最后命案推起的高潮很棒,充满戏剧感,很有张力。
显然,比起贵族、法官、奴隶主,“男盗女娼”更可爱、更有人性。
在“中产阶级”嫌贫爱富成为新常态(“你弱你有理”,“比你高贵还比你努力”)的当下,这部剧多少能给人带来点思考:底层是底层,到底是因为懒惰愚蠢道德败坏,还是因为不够幸运出生不好?
退一步说,如果出生不好就会让人懒惰、愚蠢,我们应该责怪这些不公平的受害者,还是不公平的社会本身?
剧集背景设定在一个贫富差距极大的历史时代下,用一句用烂的话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差的时代”。
矛盾尖锐,对比强烈。
妓女和修女:道德老修女年轻时是妓女,老了一心忏悔,很爱自己的女儿。
上帝考验她(,让她为了女儿给自己以前的坏老鸨奎格利打工,这次工作是骂坏老鸨的竞争对手玛格丽特威尔斯。
她工作认真,满口圣经,词汇量大到让人怀疑英语水平。
后来,她决心不再被奎格利摆弄,和威尔斯联合。
小修女,极善良的小白兔,和盗男娼女们有真挚的友情和爱情,愿意在贫民窟里为小偷祷告以及和黑人女友打啵。
剧集最后,她甚至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当诱饵,帮助一度要害她的老鸨威尔斯,去做对的事。
拉拉这个人设简直是为了不让她变成修女楷模才加的。
可以说,修女母女的品质几乎没有黑点。
但编剧似乎有意让她们和妓女、老鸨有更多相似而非反差。
她们有相似的母女之爱,愿意为女儿牺牲自己;她们为贫穷所困扰,却不因此出卖灵魂(尽管妓女出卖肉体)。
她们相理解帮助。
甚至相爱。
修女像一面镜子,比起映出妓女的堕落,更像是照出了妓女灵魂的善良。
这组对比,显示的是娼妓的尊严。
比不上娼妓的人,不在少数。
《圣经》早就举过例子:他们还是不住的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他.(约翰福音 8:7)这是法利赛人要对淫妇处石刑时,耶稣说的。
法利赛人同为罪人,如此拘泥(上帝的)律法,有失人性。
然而18世纪的伦敦城里,法利赛人不仅给自己编纂律法,甚至都不再用律法遮掩自己嗜血的丑陋。
底层和贵族:人性18世纪,旧贵与新富,伦敦城的法利赛人。
贵族命好,主要靠出生;奴隶主钱多,主要靠继承。
但是俗话说得好,上帝为贵族们打开了一扇窗,就会为他们关上一扇门——《名姝》里,他们好像都缺点人性。
即使是最可爱的醋王,和夏洛特的感情也显得病态,不把对方当成完整、对等的个体。
相比起来,小人物们更像人。
上文说过修女和妓女,这里再说说马夫和黑人。
马夫是爱尔兰人,没有盎格鲁撒克逊人高贵。
喜欢夏洛特,长得帅,所以两情相悦。
可是前面说了,他出生不好,孤零零来伦敦闯荡。
拉马车赚不了钱,他以前又不好好学习文化知识(,所以想过好日子找个兼职,只能当鸭,陪贵族女人和男人睡觉。
这种人除了帅没什么了不起的,所以弹幕网友特别看不上他。
他哄夏洛特去新大陆,自己拿不出钱,肯定是看上了她的钱。
和夏洛特一起进了局子,法官搞个分开审讯,他肯定马上就出卖姐姐了。
这种一眼就看出的渣男,后来居然和弹幕想象的不一样,没出卖夏洛特,还对她是真爱?
要我说,编剧不行,阅历比不上我们中国人,是不是这个道理。
也可能编剧老公是爱尔兰人,一个猜想,不一定对。
生为爱尔兰人还不算太糟,伦敦混不下去了还可以去北美碰运气,黑人的命就没那么好了。
黑人妓女原来是老殖民者名义上的妻子,法理上的奴隶。
后来老殖民者死了,小殖民者继承了他爹的财产,也继承了她和她的孩子(也是小殖民者的弟弟和妹妹)。
前面说过上帝给小殖民者关上过一扇门,他心眼小,假惺惺地给了女人自由,却要掳她的孩子(自己的亲弟弟妹妹)做奴隶。
明明和老爹是1/2的遗传物质相似,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也是,怎么就下得了手呢。
但是那时候北美的老板(像300年多后一些东方的网民一样)推崇的遗传学都是讲黑鬼不行的,又坏又蠢只能当苦力,混个血就污染。
18世纪的伦敦,一个黑人女性,说是获得了自由,身无分文还需要大把钱赎自己的儿女,还能做什么呢?
玛格丽特的丈夫,兼职妓院总管,是全剧比较正面的男性,有担当、有情义。
他的运气比较好,出生就是自由人,一辈子还是因为肤色被另眼相看。
玛格丽特说,金钱是女人唯一的权力。
对黑人而言又何尝不是?
做老鸨的丈夫,妓院的总管,一定是被正直的盎格鲁-撒克逊基督徒男士看不起的。
但是放眼全剧,难道有哪一对贵族的婚姻比他和老鸨的更好更幸福?
毕竟,只有他们才是自主自愿地结合的。
玛格丽特永远在危急时先想到他,寻求他没有保留的帮助和建议。
而贵族的妻子呢,有的陪老公找鸡,老公一不开心她就吃耳光子,有的分居异地给老公钱养情妇(不过后来开心了,因为“死了老公好出门”)。
阶层/阶级划分是相对公平的,比拼努力,天赋,教育……相信在近年有上网感受过舆论的人都知道这种观点在特定人群——有的担心着“阶层滑落”,有的操心着“阶层固化”,反正都看不起又蠢又懒又坏的下等人——中很有市场。
《名姝》呢,刚好补完这句话。
阶层划分是相对公平的,比拼努力,天赋,教育,以及最重要地,运气,但是女人、黑人和爱尔兰人除外。
犯罪和法律:社会强占别人的子女,是犯罪吗?
把自己的亲兄弟当奴隶,是犯罪吗?
欺骗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并囚禁她,是犯罪吗?
把囚笼中的少女一边强奸一边杀害,是犯罪吗?
也许触犯了上帝的神圣法则吧,谁知道呢。
反正在正直的盎格鲁-撒克逊基督徒男士(贵族、法官、殖民者)看来,这都不算事。
但是一个情妇和一个爱尔兰马夫半夜跑到一位刚好死了的贵族家门口,肯定是狗男女杀了这位贵族老爷还想打劫。
结尾是个全面爆炸的高潮。
两起命案交错叙述,很多角色都面临着死亡的危险。
我们能看到,乔治三世的伦敦有多公正。
说醋王这起命案,这里按下妹妹有多讨厌不表/婊,讲讲玛格丽特的选择,就当洗个地吧。
杀人不对(再说醋王还是个满讨喜的角色),可是法律实在没给老鸨选择。
按她说的,彼是法律里妓女命最贱,攻击贵族老爷很可能被绞死。
由此看来,酷刑并不能改善社会秩序,反而可能把人逼上绝路,产生更多的亡命徒,让本不会死的两个人(受害人和加害人)都失去生命。
如果还有人以呼唤公义之名为严刑招魂,可以回头看看。
妓女攻击贵族(过失杀人,未遂),面临的是绞刑。
作为对比,贵族奸杀一个个处女,却可以逍遥法外,或者说逍遥法内,毕竟法官都是帮忙贩卖人血的。
有人说不对,贵族也违法了啊,真被判也可能很重的(会不会死我真不知道)。
是的,在逃避法律制裁上,他们和妓女是一样的,可是他们永远可以合法地逃避法律呢。
剧中有句比喻,正义是清泉,法官是源头。
那么拿水枪的人永远不会喷到自己。
所以你说刑不上大夫吧,de jure,不是,de facto,还真是。
最后从社会层面谈谈卖淫吧,对于卖淫,女性主义历来有正反两种进路。
支持者强调自由意志,认为性工作也是一种工作,女性有权利自由选择,如果她们正好喜欢性工作,也不该遭受非议。
持左派理论的反对者则认为,过去、现在以及可以预见的将来,绝大多数性工作者都没有选择的权利,是受压迫的一方;卖淫时常和人口贩卖联系在一起,性工作者被迫卖淫,根本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名姝》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有趣的视角。
一个女人,需要大把钱赎自己沦为奴隶的儿女,自愿卖淫,是被迫的吗?
一个女人,想要金钱这她可以拥有的唯一权力,做女佣女仆又来钱太慢,自愿卖淫,是被迫的吗?
一个女人,出生在妓院,想爬向上层,自愿卖淫,是被迫的吗?
也许有人会说,总有其他选择的吧。
我不知道。
但是如果一个城市1/5的女性都是妓女,即使每个人都是自愿的,大概也是社会逼迫她们自愿的吧。
但是我们经常被网友教育,不要每天怪体制。
那可能我说错了,是不是那时候英国女的都特懒,喜欢躺床上赚快钱,或者白人女的都很骚,不满足,喜欢卖淫,是不是这样。
整部剧看下来,按照我的理解,妓女比贵族离天堂近。
期待下一季。
看到第七集,主观评价,不喜就喷。
傻逼露西,什么吊货,一点责任感也没有,爸妈养你养那么大,你尼玛自命清高不接活来支撑这个家,端庄给谁看,你要端庄你就说出来,臭垃圾,一点没有夏洛特真实。
会谈个piano唱个小歌就看不起妓院的其他人啦?
你算什么几把,妈的。
气死我了,你吃的用的不是她们赚来你妈给你提成的?
还特么砍乔治公爵,劳资真的觉得你他妈才应该被砍。
能不能有点大局观,你踏马,你他妈岁月静好,不是因为有很多人替你负重前行吗?
还不知足,臭傻逼。
去死吧。
我第一季看完了但是有些内容忘记了奥,虽然是这样我还是不知道妹妹究竟是干嘛的,从角色设定上来看这个妹妹很明显就是主角啊,但是她戏份很少角色也不饱满,第一季看完我就只记得她特别讨厌,我甚至连她名字都没记得,我倒是很喜欢姐姐诶,夏洛特,妹妹真的是,我记住了她的讨厌和除夜卖出天价,后面当妓女她都放不开的感觉,可能是因为她嘴唇太薄了显得不那么性感,整个人很寡淡,准备看第二季了,不知道第二季里面的她怎么样
《名姝》的背景是18世纪的伦敦,剧情围绕两个老鸨之间的斗争展开,开场是平民窟老鸨终于赚够钱要搬进富人区了,结果惨遭同行(高级会所老鸨)举报,扫黄结束,梦想破碎,只能将小女儿的初夜拍卖提前。
这部剧和《宿敌》一样,比起撕逼其实更多是描绘职业女性生存境况,里面的女人互怼的唯一目的是金钱,要面包不要爱情。
主角主要是平民窟老鸨和自己的两个女儿,大女儿是知名交际花,在妓女界的大众点评《XXX》(名字没记住)里获得五星好评。
属于是性感、放纵、撒谎成性的类型。
小女儿被母亲精心养育,指望能卖个好价钱,和大多数作品不一样,她没有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渴望真爱,做一朵绽放在世间的白莲花,而是和母亲保持一致的价值观,那就是一切向钱看(掌声响起来)。
母女三人关系不错,母亲这个角色也很有意思,但有点难以评价。
其他剧情就先不介绍了,毕竟才出了两集,说点其他的,其实我真的不太喜欢聊女权话题的。
首先剧里指出18世纪的伦敦有五分之一的女性从事皮肉生意,你看,连大众点评都搞出来了。
18世纪女性是没有财产继承权的,那时候贵族和乡绅采用长子继承制,爵位, 财产和土地都传给长子,如果没有儿子,则由家族中最年长的男丁继承.部分贵族除外。
除了不动产外,如果有额外的财产,母亲和姐妹才可以继承。
看过《傲慢与偏见》的大家应该都懂。
不过那个是讲出嫁前的,我再说说出嫁后的,小玫瑰演过一部电影《风流艳妇》,这部改编自真实发生在1782年的一场法庭案件,涉及到通奸、八卦、偷窥等当时的热门事件。
娜塔莉•多默饰演Lady Seymour Worsley,一个因放荡事迹震惊18世纪英国的女人,她总共有27个情夫,并与其中一个私奔,更惊奇的是她的丈夫,不仅默许这些男人,甚至喜欢从锁眼中偷窥欢好;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女人,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我们只得到剧中去探寻 。
历史原型是一位贵族小姐,非常有钱(父亲哥哥姐姐都去世了,母亲改嫁的人也非常富有),同时还拥有美貌,后来她爱上了一个家境一般的政客,两人结婚了,不幸也开始了。
她的丈夫有特殊的性癖好,喜欢被绿,他将妻子介绍给各式各样的朋友并让他们在眼皮底下偷情,以此获得快感。
就是逼自己妻子无偿接客。
后来妻子和一位情人私奔,被丈夫告上法庭,还要求她们赔偿二万欧元(在当时相当于天文数字),除非她愿意回来。
然后妻子决定在法庭上鱼死网破地撕一场。
她在法庭上毫无保留地公开了这段婚姻的原貌,这次庭审震惊了18世纪的英伦社会。
妻子的情人们(也是丈夫的朋友)都挺同情她,有五个为她出庭作证(总数是27个),后来两个人终于离婚了。
但是当时的法律规定,即使离婚也拿不回嫁妆,妻子要一直等到丈夫死去才能把自己的财产拿回来。
要知道男方和女方比起来简直是赤贫,但不管是婚姻中还是离婚后,都是花她的钱,住她的房,妻子花自己的钱还要看别人眼色,同时真正的拥有者还只能撞运气,要是自己死得早,那么根本拿不回财产。
幸运的是,丈夫死得早(报应啊,竟然还妄想和前妻葬一起),妻子后来还和一个小她12岁的瑞士鲜肉音乐家结婚了,更牛的是在这段婚姻中,妻子没有改夫姓,而是丈夫改了妻姓(放鞭炮,我出钱)。
《傲慢与偏见》里班内特五姐妹没有钱处境尴尬,《风流艳妇》里女主有钱却不能动,这是女性没有继承权或者说财产不受保障的问题,那么女性有财产权呢?
来看看宋代,说宋代妇女离不开缠足、杀婴、卖淫和阻止寡妇再婚。
这里的杀女婴和阻止寡妇再嫁和重男轻女关系并不是特别大,更多是由于宋代法律和民间都承认和保护妇女正当的财产权,在特殊情况下,离异妇女和寡妇拥有对奁产的完全所有权。
妇女对娘家的其他财产也享有一定的继承权。
特别是当娘家户绝时,妇女作为绝家财产继承人的地位就显现出来了。
即使娘家是非户绝家庭,有时妇女也有一些继承财产的机会。
在没有亲生儿子、不得不通过立养子继产承嗣时,父母往往不甘心养子得到全部财产,通常会想方设法给亲生女一些财物。
其中,最常见的办法是以遗嘱的方式处分遗产,从而确保女儿占有一定的财产。
在特殊情况下,寡妇对原夫家的财产也有很大的处置权。
和18世纪的英国比是不是很人性化?
而且宋代流行厚嫁之风,无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苦之家,作为父母,只要有能力,均把为女儿置办嫁妆作为一件大事,把陪送嫁妆视为对待嫁之女的关爱之情,希望尽量办得丰盛一些。
父母去世,兄嫂有义务为未嫁姊妹置办妆奁,甚至有的家境一般的兄嫂,不惜借贷也要让姊妹体面出嫁。
还有的父母年迈,兄长亡殁以后,寡嫂挺身而出,毅然承担这一重任。
假若兄嫂有力持办而不办,会遭时人非议。
如果是仕宦中人,严重的还有削官降职流放的危险。
有些达官贵人为解决族人嫁女难的问题,创立义庄捐赠嫁资为之助嫁。
作为当事人的出嫁女,也充分认识到了她们的这种权益,当自身权利得不到保障和满足时,还可能发生儿女自争奁产的行为。
司马光记载,有个很吝啬的富人,在世时不给儿子们分家产,他死不久,儿子们就为家产打起了官司,“其处女亦蒙首持牒,自讦于府庭,以争嫁资。
”女儿理直气壮地把获得陪嫁奁产视为自己应有的一种财产权利。
看到上面的,是不是觉得当宋朝女性还挺不错的,但我觉得机智的你也应该明白为什么宋代会有杀女婴和阻止寡妇再嫁的习俗了吧。
厚嫁之风给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有些皇亲国戚嫁女都难以应付,贫弱之家更是处境艰难了。
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资财遣嫁,力所不及,故生女者例不举”、“世俗生男则喜,生女则戚,至有不举其女者”等现象,杀婴(尤其是杀女婴)之风遍及南北。
厚嫁的第二个消极后果是,因为家贫,不能提供体面的嫁妆,一些女子被迫迟嫁乃至终生不嫁。
当时,甚至出现了宗女都不能及时出嫁的现象。
女子因家贫不能及时出嫁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些地方官员目睹因嫁资过高而导致众多适龄女子不能适时出嫁,不惜以行政命令的手段加以干涉。
如侯可任华成县令时,发现很多未婚的老姑娘,他认为这是“巴人娶妇必责财与女方”而导致的。
于是,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个适当的嫁妆指标,并宣布超过规定数目的将受罚。
这样,一年以后,当地已经没有一个未嫁的大龄处女。
“因为家贫,不能提供体面的嫁妆,一些女子被迫迟嫁乃至终生不嫁”这点其实也是18世纪英国那么多剩女的原因,超多女性终生不婚啊。
但即使宋代这个制度造成了非常多的惨案,这个制度仍然是非常好的,好的制度并不一定全是好的影响,很多时候也会酿成悲剧,可更不能因噎废食,还有像什么男女同工同酬、产假等等一大堆保障妇女权益的制度,客观上肯定会对女性就业产生影响,但提都不敢提不是更可悲?
再推下《达格纳姆制造》,英国电影,讲英国女性在1968年罢工抗议在工作中受到的性别歧视,要求同工同酬的。
《东京女子图鉴》里提到1985年日本制定了《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可惜这部好多人都热衷于鉴定女主biao性了:)本来还要讲讲为什么阻止寡妇再嫁的,还有什么两个宰相争一个寡妇(因为她有钱!
)等等小八卦,但我怕这么多东西你们会打我,我就不写了。
感兴趣的可以看《宋代女性财产权研究》,或者玩橙光游戏《女鬼的N种死法》(作者的三观超级正,做的功课也非常多)。
里面作者说的一段话附上:历史事件往往如嫁妆一样复杂,嫁妆既增强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却又成为了溺杀女婴恶习的背后动因——历史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对错判断,而是如钱穆所说,需要以温情与敬意来对待的事物。
以前很少聊女权话题是因为部分女权人士快把女权污名化了,追求的不是人权、女权,而是特权。
还有现在中国房价那么高,男性在这方面的压力和受到的歧视可以算是女性的N次方了,个人觉得这种压力女性也不能完全甩给男方,所以不太喜欢现在的营销号老是教女性识别什么渣男了,男的不XXX就是不爱你了,或者推荐口红各种买买买的。
女性地位包括家庭地位,但不等同于家庭地位。
还有不要觉得为男人说话的就是男人,为女人说话的就是女人。
少去找立场,多去看对错。
忘了在哪看到的(明明我还特意抄下来了),女权的诉求是“请允许我们也来扛山,不想因为他没劲了我也跟着一块死”,女权猪队友的诉求是“别想让老娘扛,老娘不仅不扛,还要在山上玩”。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努力工作啊,money是很重要的,赚money的能力更重要!!!
在热评里看到一些不喜欢lucy希望这个角色死掉的话,所以想谈谈这个角色。
是的,lucy不讨喜,尤其是在这样一部绝大多数女性轰轰烈烈单枪匹马披荆斩棘生活环境及其恶劣的故事里,她懦弱、嘴欠、惹事。
但是,不讨喜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个角色应该消失呢?
我想不是。
评价一个角色的存在价值应该是看她对于故事的推动或者对于重要人物性格的反映。
在我而言,lucy这个角色最大的意义是她体现了wells夫人的性格里的人性面。
lucy很矛盾,她长在红灯区,妈妈是白手起家从妓女成长起来的老鸨,姐姐比她大不了几岁就是伦敦艳名远播的人物,但却她没有继承上一辈的杀伐决断。
她的怯弱、文艺敏感、xx时痛苦的表情都像她舍不得摘的红头绳一样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然而,为什么一个老鸨的女儿,一个注定要接上一辈衣钵的女孩会这么软弱可欺。
也许是源于母亲的溺爱。
wells夫人真的可以说狠辣了,赶走走投无路的曾经的“员工”,眼睁睁看着那位准公爵失血到昏迷再掐死她,为了借钱可以当着“丈夫”“的面去服务老相好。
然而她的小女儿除了梦想做头牌外,其余的胆怯、软弱、单纯还好骗的性格都让她不像是她的女儿。
“慈母多败儿”,wells夫人不管在外面多么狠辣,在家里对lucy应该还是在能力范围内给予了足够的关爱,所以lucy的性格也就可以理解了。
名姝里面,几乎每个人物都和wells夫人有交集,他们是她的敌人、战友、爱人、子女和下属,跟不同身份的人的对手戏体现了她的不同面。
人有的时候是缺什么补什么,wells夫人对这个暂时各方面都不能独当一面的小女儿不讲原则的偏袒,也许是她尚存的软弱一面的体现。
嫖客指姐姐的金主霍华德,妓女指妹妹。
霍华德给老鸨(也是姐妹两的母亲)钱包养妹妹,妹妹表示不愿意,霍华德强上时被捅。
老鸨作为母亲包庇女儿,杀了霍华德灭口。
有些三观极正的观众对霍华德的死痛心不已,因为他除了强奸过姐姐一次、妹妹一次,没有sm没有杀人,为了姐姐可以丧尽家财,虽然家财都是老婆的嫁妆。
简直是良心金主。
另外他都给老鸨钱了,在妓院上小姐哪里算强奸,被捅太可怜了。
他那么爱姐姐,而他强奸姐姐包养妹妹都是因为太爱姐姐,这么痴情的男人真的好难得,姐姐不知道珍惜。
同时他们对妹妹极尽苛责。
认为妹妹明明是个妓女却不识抬举,没有服务精神,收了钱不办事,是被妈妈宠坏的矫情白莲花。
别的妓女都能忍受,她凭什么不能忍受,她并不比别的妓女高贵。
那个年代女人没地位,当妓女就应该有当妓女的样子,不能当了婊子还立牌坊。
看到这类观点,我简直叹为观止。
中国不愧为人权大国!
人人皆有嫖客心态呢!
说妹妹前,先打个比方:一个黑人出生在南北战争前的种植园里,奴隶主要爆他菊花,他反抗时失手打死了奴隶主。
然后大家责备黑人:你一个奴隶就该有奴隶的样子,奴隶主要爆你菊花,你不要不识抬举。
别的奴隶都能逆来顺受,你凭什么不能?
你不比别的奴隶高贵。
再说那个年代黑人没有地位,要不是有奴隶主包吃包住,你还不暴死街头,你不能靠奴隶主养着还不听奴隶主的话!
没有一点奴才相!
请问有哪个黑人天生下来就愿意当一个奴隶?
哪个女人天生就想当一个妓女?
因为不幸生在那样不公的时代和社会,所以就要苟且偷生、含垢忍辱、跪舔权贵?
否则就是矫情的作精???
妹妹的确是自愿当妓女的,但她是因为妓女是个人人羡慕的好职业才去当的吗?
她的出生和家庭决定她难以有别的出路。
因为她选择成为了妓女,所以她就能对强奸、sm、各种play完全免疫,全盘接受了吗?
我不开玩笑地说一句:她还是个孩纸!
看到一个社会底层的未成年少女当了雏妓被强奸然后失手伤人面临绞刑,部分观众老爷非但没有同情,反而嘲讽少女不配合不专业不成熟不顾大局、心狠手辣、心理承受力差、惹祸精。
而霍华德作为一个嫖客在他们眼中则是“长不大的孩子”,幼稚中带着可爱,被妹妹捅简直倒霉、天见尤怜。
在有些人看来,男人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呢。
无论在戏内还是戏外,真正的孩子/弱者被都落井下石,权贵往往被宽恕被宠幸。
这样看来现在真的不比18世纪的伦敦好多少呢!
吓死宝宝辣!
不论在任何时代和社会,比起争论妓女有没有人权和地位、能不能反抗强奸,真正的重点难道不是妓女只是一个社会身份,妓女首先是个人,正如奴隶也是人,当她们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时,理应被理解和支持。
当然嫖客和奴隶主可能不这么认为。
霍华德死了,他老婆成最大赢家。
比起有个败家软饭男,当有钱寡妇多自在。
1受过的教育和职业成了露西的矛盾来源,被妈妈宠着的露西就是一个巨婴,这也是封面上,别人都像高傲的女王,只有露西像一个宠物在哪里跪着她过于天真,希望遇到一个温和的嫖客。
不是第一次一边x一边羞辱她的霍华德,也不是早上射杀,下午就变态到极致的夫妻俩,也不是莫名其妙的用一种恐怖变态样子喂人石榴的法伦,也不是在姐姐面前被姐姐的主人x,她改变过,她希望自己第一次是个美好,所以她挑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她有为了收入来源,做出姿态引起法伦大人的注意她愚蠢,她无法对那些权贵口出恶言,所以她对她的同事用一种傲慢的姿态做出鄙视,侮辱,那种故作清高的样子难看的很她没脑子,自己惹了祸,却没有能力收拾,把她的家人拖下水,一个拖一个,却没有长脑子,在那里当一个金丝雀,没有处理能力,哭泣,让人气的牙痒痒她也成长,那个第一次不太友好,让她受尽辱骂的霍华德,在第三次霍华德暴力强奸的时候被杀掉了(当然这个面对痛苦的方法非常不好)在南希的引导下,她把所有的怨恨发泄在那个沙袋上,在痛苦来源死掉后,把痛苦的感受被发泄掉她正视了自己正视了,对大格局来说,我们看不上眼,觉得上不了台面,随便拉出一个女性都可以吊打,懦弱矫情的露西,但对于露西来说是用了她最大勇气她不再逃避她告诉她的妈妈: 我准备好了2大姐和霍华德之间不是爱。
是动心,是喜欢,但不是爱,对大姐来说不是,对霍华德来说也不算是。
爱很高的,他们还没有到达3被强奸就当众羞辱霍华德的姐姐,高度赞扬被sm就让小胖子帮她,被囚禁就要想办法跑掉的阴道女公爵,还可以露西,你看看人家,人家都勇敢面对,他们也没有杀了霍华德呀,怎么就你面对这些事情没有做出出色的表现露西第一次被强奸,大家在说霍华德和大姐,有大多同情露西露西第二次被霍华德强奸,大家还在说霍华德和大姐,没有人同情露西,骂她绿茶,婊子露西第三次被强奸,她反抗了,但她太蠢了,给自己和家人惹上了麻烦,大家疯狂的辱骂露西,不再有人同情她了大家觉得强奸是强奸,杀人是杀人,什么都不是你杀人的理由,说的也对,但大家是上帝,不是露西
首先我想说,这绝对是一部打破常规、惊骇世俗,令人心情复杂却又解气的一流好剧。
看得出来这部剧是花了大心思大价钱的,服装都精美绝伦,层层叠叠的裙摆和夸张高耸的各色假发看起来都是韵味十足。
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夏洛特脸上的黑痣,放在今天要是哪个女孩脸上长了痣,总是想方设法地通过化妆或手术去掉,谁知它竟能成为复古妆容中画龙点睛的一笔——跨时代的相遇总是能够扩展我们的眼界和心胸。
它与故事背景上稍晚一些的《唐顿庄园》相比又是完全不同的风貌。
欣赏完《唐顿庄园》的优雅高贵、文艺内敛,再来看《名姝》的放荡不羁,不禁让人油然升腾起一种解脱般的快感。
杰西卡·布朗在两部作品中的角色反差很大。
虽然《唐顿庄园》中的三小姐也是个充满着理想与希望的欢快角色,但显然远不如声名狼藉的美貌交际花那么惊为天人。
从小面对母亲的偏爱,她学会了独立与自强。
其实夏洛特才是玛格丽特的真传,身体力行着”钱是女人唯一的权利“这句话。
即使霍华德男爵为她倾尽家产、被她迷恋得神魂颠倒,但是她清醒地明白,这个男人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件财产,到处招摇炫耀。
在他的世界里,她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是工具。
管家哈克斯比也是个虚伪的绅士,表面上礼貌周到,暗地里却任由欲火吞噬了心灵,由极度的爱生出极度的恨,自己得不到夏洛特,便将她推向深渊。
夏洛特艳如桃李、迷倒众生,春光却不会长随,妓女终究是最底层的渣滓。
试图摆脱霍华德的她发现,即使人人都对她的身体求之不得,却没有一个能够给她稳定的生活,更不要提名分和地位。
她就像飘在世间的浮萍,只能在金钱和物质中寻找一丝归属。
容貌和身体是她唯一的武器和财产,无论她做什么,都让人恨不起来,也更没有资格去指责。
另一个如金子般闪光的角色是玛格丽特。
在充斥着欲望的伦敦空气中,正直的警察、职员在逼仄的房间和昏暗的巷道里贪欢,虔诚的修女掩盖着羞耻淫荡的过往,没有谁是纯洁无辜的。
相比之下,玛格丽特勇敢地面对现实、兢兢业业地操持生意,反倒显得坦荡无比。
面对修女无穷无尽的言语暴力和街头混混们的行为暴力,她毫不畏惧,像个男人一样给予敌人迎头痛击。
有一幕特别令人印象深刻,就是当她带着自己所有的姑娘们和财产第二次出现在希腊街,为保卫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战时,那样子令人敬畏。
与自己的信念站在一起的人,仿佛拥有千军万马。
毫不意外地,《名姝》的编剧是一名女性。
男性视角里的女性不是王宝钏就是潘金莲,女性作为个体的独立性基本被埋没。
而在这部作品里我们看到了非模式化的女性形象,每一个都拥有着复杂多面的人格和丰富细腻的感情。
即便人生堕落昏暗如妓女,仍然有人性之光在闪烁。
就像拍卖女儿初夜的玛格丽特并不让我们觉得憎恶,反而对这个坚强剽悍的老鸨充满了敬佩。
18世纪的英国社会阶级无法流动,随着工业时代的隆隆到来,女性的地位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名姝》的意义就在于,在这样一种肮脏黑暗的环境中,我们仍能看到星星燃起的幻想与希望、善良与团结、执着与野心。
在名姝《Harlots》里面,霍华德Howard 是一个狂妄自大的贵族,他对夏洛特Charlotte ,只有征服的欲望和虚荣心。
Charlotte对他来说,是奢侈品,是战利品,是让他拿来炫耀的,唯独不是 他的爱人。
但是,(霍华德的内心)看上去的表现出来的形式,它仿佛是爱。
这是一种 漂亮柔弱的青年 常常遇到的共通的悲哀——只有after the passage of time当 时光逝去、美貌褪色之后,你才知道,他是爱过你,还是爱过 一些在你之外的、附加的东西;而 到了那个时候,只有你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工作技能,能赐予你 又一次选择的权力。
当 时过境迁之后,我们还能不能有选择?
画面应该是诸多赞美之词,所以我就不贴了。
昨晚又喝奶茶,睡前翻翻,第六集更了,算下看完将近2点,还是看了...第六集剧情陡变,并不舒服。
要记下的冲动,完全是打破了我之前的不屑。
最早,与fanny hill 对比,同是脂粉味的剧,觉得大概是同样的故事线,清纯被骗不甘被打击崛起等等等等,还会些许牌坊励志,童话味儿。
总觉得管家会跟夏洛特发生点什么,而把男人想的太好。
目前这部剧里除了黑爸爸,没有哪个是好的,以现代标准来看,如此。
果然是年轻,还看好坏。
并不是一直被压抑的暗恋,久久得不到的专情,我错了。
只有压抑与得不到,事后管家嫌弃的表情,恶心。
连这样的狗都可以看不起,仅仅因为是harlot。
社会给的标签,总是说是这样就是这样,表面平静的说i am a bitch ,里面又有多少不幸与故事。
没有道德制高点,每个人都是这样谁也别去同情谁。
第六集,小海员为钱暴吼让我很反感,总觉得大姐姐会被骗,阅人无数,感情经历却如纸,好不想她这样。
此处不开心。
醋王是一种男人的代表,领便当了,大姐姐失去庇护,露西又干了蠢事,偏心的妈妈,大姐姐是要背黑锅了。
每个人都不得志,而作为主要人设的妹妹,一定会用很大的代价得到“理想”。
我现在不知道是什么。
剩下两集要ues了,现在蛮喜欢的也只有达伦了,难道我是个喜欢被征服的人?
主要看心情。
还是要多读书啊,由内而外的气质无法比拟,谈吐修养不需取悦别人。
也是最终的最终都别轻易妥协,旷野,穷山,距海,有,虽远必循,又,无远弗届,基督与佛,罪过罪过,原谅我。
最后两集又掰回正规了 希望下一季能看到大女儿和二女儿撕逼
配乐剪辑不错
看到最后一集我是终于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说起来到第8集为止我并不喜欢主角的任何一个,相反很欣赏小修女和乔治公爵的夫人。后者实在是太潇洒了“无论是谁杀了他,I am free. I‘ll speak for your friend.”
46/ 配乐摇滚得好燃 期待下一季!
第六集伦敦醋王领盒饭了,没劲
不适合我
唉
有点无聊
其实并不怎么好看,还是猎奇居多,要不然不用花这么多年才看完。
还行,都有不争气的孩子
【维多利亚女权剧/7.8】一个城市的繁华总少不了色情业的撑场,维多利亚的伦敦便是如此。一个时代的女性解放和对时装的贡献,还得看该区域娼妓的觉醒。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娼妓情怀,我要是生在那个没有女性话语权的年代,不想附属于男人的物件,我可能也只能去做🐔吧😂…画面太美不敢看…
好看!然而第二季并没有追
想想夏洛特做到职场精英 至少还有上桌吃饭聊天独立签合同的自由…编剧想塑造一个正常的 无法出卖性自主权又被过度溺爱的lucy很合理 但为啥拍出来仿佛演员没档期临时拉来的一般…
这种妓女类型的故事说起来看过法国版,美国版,西班牙版,这次轮到英国版了么?也就那么回事儿,看多了就没意思了。个人评价:B-
剧情特么的太清奇了,看上去很古怪很戏剧,但却一环套一环,合理之极。第一季已经完结坐等第二季!p.s 凯瑟琳夫人我觉得是里面最美的,那双蓝眼睛好迷人!
第二集竟然看出了人道主义的关怀 有点神 后几集降一星 一些悲剧情结好像是为了悲剧而悲剧 连珠炮一样令人疲乏
脂粉英雄能摇滚,是真名妓自风流。
艾米莉莱西,就算是墙头草,也是全剧我最欣赏的女子,她完全演活了这个职业。
还行
不算特别好看吧 有些剧情设定太尬 节奏时快时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