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绝对是真正优秀的良心抗战剧,剧情紧凑不拖沓,除了少许必须有的东西你们懂得。
真实的还原了那些年前辈们抗战艰难不易,完全用鲜血换来的胜利。
张丰毅不仅把薛岳的智慧霸气演绎的淋漓尽致,还出色还原的薛岳的骄傲自满,大意轻敌。
毕竟人无完人。
蒋介石为了抗战胜利也真正的付出了很多,国军在正面战场中挥洒的热血是历史不可磨灭的
着实眼前一亮!
从来都是看共产村委会长老们在老毛这个超级村主任的感染和带领下“笑谈江山、大局在握、挥斥方遒”,现在看蒋委员长、薛长官、李司令们“知错能改、眉头紧蹙、血染江山”,人性、血性的刻画不由得让我更多了几份对后者们的敬重和理解,而相反,年岁渐长,再加认知的变化,前面那些曾带给我无限民族自豪感的超级英雄们却显得越发遥远和不真实。
作为国产抗日剧的基本政治基调,官僚与腐败这两个永恒的国军标签在这样一部以描述国军为主的剧里竟然似乎毫无提及,全剧转而更多的是去表现战争的残酷、平凡小兵的不平凡、指挥官的谦卑和自满,这种不谈政治、只谈战争的做法着实让我感动——民众是战争的主体,和政治正确比起来,战争本身才是要命。
当然了,为了过审,剧中还是在第九战区硬插了彭中华这么一位会打仗、会外交、会情报、会法语的大牛逼八路,然全剧始终把人物本身作为刻画重点,并未落入俗套地去通过刻意对比彰显人物政治属性的优劣,所以,瑕不掩瑜。
抗战剧里算是比较好看的了,格局大,战斗场面精彩,剧情讲逻辑,不神剧。
很多人都说这剧里的蒋是难得的正面形象,我倒觉得还原了他怯懦无能的本质,火烧长沙、秘密和谈、怕事甩锅、打退堂鼓等等光辉事迹罄竹难书。
最后终止和谈的原因居然不是为了国家人民民族尊严,而是怕自己这么干会失去民心,自私到家了,平时虽然一副忧国忧民的形象,对比起他干的那些事只让我觉得这人更加虚伪恶心。
文夕大火的始作俑者就是千古罪人这点洗不白,锅可以随便甩但这主意开始是谁定的大家都知道,所以再正面也不过如此,也别怪人黑,再黑黑不过自黑。
蒋的演员演的不错,接到薛岳爹过世的电报时那眼中含泪的样子我还挺可怜他的,可惜综合人品来看只凸显出了这人有多小气。
薛岳跟彭中华较劲的时候我也曾觉得薛岳挺小气,但是接下来的剧情和人物塑造成功展现出了他的魄力,之前跟彭中华怼的那些话反而让这个人物显得更加立体。
彭中华还行,我挺爱看他的戏份,演员长得还蛮忠厚的,很拉好感。
可能因为人设就是照着伟光正的形象来的吧,觉得他这人真好,大度能容又有远见,没架子,跟李本忠在一起有意思,跟薛岳和吴参谋在一起那就是所向无敌,敌方什么阴谋诡计都瞒不过去,虽然架不住薛岳经常不听劝。
相比之下柯丽娟和陈明韵才叫烦人。
个人来讲比起薛岳更爱看李本忠的戏份,毕竟动作戏多,更生动有趣些。
《长沙保卫战》的写实风格从剧名上便可看出端倪,不加修改,直接将那场着名战役的名字挪用过来。
这种看似偷懒的行为实则需背负巨大的压力,毕竟它所要呈现的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三年间的三次长沙保卫战对抗战局势形成了难以估量的直接影响,这事关中华民族的存亡,不容戏谑。
顶着这样的压力,《长沙保卫战》却没有畏手畏脚,在视角的选取上,它大胆而颇具巧思。
与类似题材《战长沙》,《勇士之城》相比,它以长沙保卫战指挥人薛岳为主角,这就让整部剧的真实性大大提高;再搭配彭中华,李本忠等人,借剧中角色不同的阶层,身份客观而巧妙地展现了长沙保卫战的恢弘全局。
所谓"偏信则暗,兼听则明",单一视角难免自说自话,不同视角则形成了一个对话场,不同价值观在其中恣意碰撞,在突出戏剧冲突的同时也让剧集所呈现的内容更显客观。
难得的是,面对这样一个严肃的题材,主创却没有将其打造为一部冰冷,缺乏感情的战争纪实片。
剧中,无论是薛岳为不能尽孝而洒泪,还是与妻子相处时那种独属于中国男人的沉默的深情,都让一个印在历史书上,没有感情色彩的名字瞬间生动起来。
而他与共产党员彭中华关系的演变,更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
对共产党一直存有防范之心的薛岳原本对彭中华就没有好感,当傻小子李本忠请来彭中华为大家讲如何打游击,并将红军四渡赤水之事拿来举例时,刚好目睹如此场面的薛岳更是直接黑脸走人。
直至后来经历多次恶战之后,薛岳认识到了团结共产党和湖湘百姓共同抗战的重要性。
主角的蜕变与史实相结合,虚实之间更为观剧增添了诸多趣味。
作为一部正剧,“长沙保卫战”基本上忠于史实,是一部难得的精彩之作。
经典的演员阵容,激烈的战斗场面,逼真的战场设置,敌我双方各展所能,加上无间道,搏击打斗不断,让该剧很有看点。
天炉战神薛岳,在这部剧里有着全面而深入的塑造,日军也跳出了傻凶颟顸式的脸谱化的老套路。
粗略了解长沙会战及文夕大火等,这部戏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为了照顾执政党的面子以及剧审好通过,塑造了彭中华每每在关键时刻万分危急之时予以薛岳鼎力相助的中共干部形象。
但该剧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第一就是加了太多佐料,夸大了中共在正面战场的会战中所起的作用,好象离了共产党人国民党军队就只会打败仗,甚至不能打仗。
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制片和审核人员仍然放不开手脚,不能以史实为准绳,客观的反映当时的战争,只会让人瞧低,没有胸襟气度。
第二,只讲团结,不讲斗争。
该片回避了皖南事变等一系列国共摩擦问题。
对于想客观了解哪场兄弟阋于墙而共御外侮的战争的人来说,仍旧不得要领。
第三,只说胜利,不讲失败。
二次长沙会战,尽管国军损失惨重,但也是个平手,算不了彻底的失败,长沙毕竟保住了,作为守方,达到了战役目标。
而该片以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为片尾,以胜利结尾,固然给人振奋之感,但仍然显得有点高丽之风。
笔者认为将第四次长沙会战如实加拍出来更能警醒国人,更能明白当年抗战之艰苦,更能明白我们所面对的日军不仅仅是凶残,武器装备比我们好,而且对日本举国皆狂,不计后果的投入战争,会有更充分的认识。
日军在南太平洋的失败,促使日军扩军,增加了约五成的总兵力,这样在中国战场上一直因为兵力不足,无力发动大规模攻势的日军,开始了回光反照的最后一轮疯狂进攻。
这就是在盟军节节胜利之际,在中国战场上国军的豫湘桂大溃败。
所以希望有更好的剧出现。
假期又看了一遍《战长沙》,然后弹幕上反复提到《长沙保卫战》,出于对长沙会战的好奇,我点开了~真是出乎我意料的好看!
终于不是手撕鬼子,也不是那种主角光环巨明显的雷剧了!
全剧一共讲了三次长沙会战,把战争刻画的特别细腻,历史还原度非常高,把湖南人民和国军拼死抗战描绘的淋漓尽致,张丰毅也是把一代名将薛岳将军的运筹帷幄演的入木三分(马上就变成他的影迷了,他的剧都想看!
),看后真的对这样的一个民族英雄肃然起敬!
(剧组也特别用心,有一个薛岳父亲去世的戏,还特意用了薛将军的画像,而且张丰毅和薛将军还挺像的)像这样的好剧真的应该多拍,让更多人了解到抗战,了解到抗战的正面战场打的多么不容易,有多少的国军将士牺牲!
有多少优秀的抗日民族将领!
作为一名中国人不能只知道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而忽略了歼敌10万的艰苦卓绝的长沙会战,湖南人民和川军,湘军战士的付出,同样是后辈们不能忘记的!
现在的国人对抗日战争的认识水平普遍停留在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这种小型战斗的水平,而诸多神剧的出现也确实反映了这种现象,因为这些神剧只知道战斗,不知道战略,对于中国整体抗战形势茫然无知,甚至不知道敌我双方是中华民国和日本,这种神剧只有娱乐的功效,丝毫不能引起人们任何的共鸣与思考。
而《长沙保卫战》(以下简称《长沙》)已经脱离了这种幼稚的水平,无论是战争还是战役都能用一种战略眼光去看待。
它也承认了中国军队的弱势,多次强调日中战斗力五比一这一血淋淋的事实,相比过去神剧一昧贬低敌人,这已是难能可贵。
而对三次长沙会战,该剧更注重高层在战略上的博弈,将指挥官之间战略的较量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军、一个师的调用都体现了双方的谋略,这显然比一昧追求战斗场面的刺激有意义的多,将纪实文学的笔法挪用到电视剧中使之多了几分思考价值。
《长沙保卫战》是反映湖南抗战史实的系列连续剧的第一部,将全景式再现在三次长沙保卫战中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共赴国难的悲壮历史场景。
《长沙保卫战》是反映湖南抗战史实的系列连续剧的第一部,将全景式再现在三次长沙保卫战中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共赴国难的悲壮历史场景。
《长沙保卫战》是反映湖南抗战史实的系列连续剧的第一部,将全景式再现在三次长沙保卫战中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共赴国难的悲壮历史场景。
《长沙保卫战》是反映湖南抗战史实的系列连续剧的第一部,将全景式再现在三次长沙保卫战中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共赴国难的悲壮历史场景。
整部剧呈现“高低低高”的态势,要提醒的是高赞评价中的“客观”不是“真实”的意思,有许多艺术改编。
下面说优缺点:优点:1.张丰毅老师呈现了一个十分鲜活饱满的角色。
该剧所刻画的薛岳傲娇固执、脾气暴躁,十分可爱。
2.庙算对垒十分精彩,尤其是第1次和第3次双方。
缺点:支线冗余拖沓,本应补充主线,却侵蚀了主线的精彩:1.谍战线:从前两集就露头的日本间谍到28集才收网,第九战区的反特能力和正面作战能力严重不匹配,而且从戴笠处借了特务也没有起到推进清查内鬼速度的作用,内鬼还是对我军造成了极大伤害,这是明显的逻辑硬伤,画蛇添足。
2.小兵线:李本忠的戏份过多,他的作用是体现战场的无情和变化莫测,所以到升为团长之后就应当减少戏份,后面的戏份显得非常尴尬,英雄主义气息外露,但又不能跳出配角的框架,他指挥杀敌的部分,不如仅仅两集的20军王超奎营长表现精彩。
@浔阳女高音【谁是长沙保卫战的最大功臣?
】被誉为抗日战神的薛岳仅他指挥的四次长沙会战,就消灭日军十万人,不过这几天看电视剧《长沙保卫战》,里面有位新四军同志彭中华主动上门献计献策,屡次在关键时刻纠正了薜岳重大战略失误,协助薜岳指挥中国军民与日军战斗。
闹半天薜岳是靠彭中华才成就威名的?!
基本上不错,只是为啥非要加进去一些明明没出力的人
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前几集出现的美制M3冲锋枪,实际上是1942年才开始服役的;主角队伍里的那挺捷克式机枪,弹匣总是装歪,就很出戏。制作还是不够用心。加入很多共产党方面的剧情,但我查不到任何史实记载,何必呢?!很劝退。第9集,鬼子的战时仓库居然有精良的大牌匾,这完全是导演的责任了,太曹丹了
还不错
正面战场,虽然最后还是丢掉了长沙,但是还在抗争就是对日本人最大的打击,我们可以一直抗战下去,但是日本却无法支撑那么久!
做实了土工到处抢夺胜利果实的嘴脸。
1-10
本质是根据“大捷史观”拍摄的抗日神剧,虚构了很多戏剧性的情节,大多比较套路,战争场面很想拍出大片气氛,但是一味火光冲天,反而缺乏真实感。不过双方统帅部和高层的文戏有一种迷之迫真感,有些台词相当精致,这些部分非常有趣
我党部分实在好笑,压根就没参与非要往里挤点内容,我党派一两个人就能影响一场大型战役,太滑稽了,没有国军抗战赢不了,总把国军演的愚蠢至极,真是对不起国军为国捐躯的英烈。
在最近几年众多抗战片中,难得以国民党为主角的影视剧,虽然里面为了过广电的审查,硬加了共产党进去,但也不影响它的精彩
剧情拖沓,歪曲历史,过分美化国民党,共党还搞个彭中华这样的神人,两星不能再多了。
之前剧荒的时候看的,总体来说还不错
太简单
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直在拍室内情景 没有什么波澜
果党去死
处心积虑给自己加戏,真是恶心
扣掉的一星是强势插入的某友军 哈哈 一有突袭任务 我就知道代表GCD的李本忠要开挂了 所有GCD线的全部快进看 哈哈
我都没有想过我自己会刷完这部剧。跟着家人看完,几乎每集都要哽咽一番~太难了。战争,真的是太难了!愿世界和平!
除了突然出现的彭中华啊,别的没什么可喷的
马晓伟的蒋介石,张丰毅的薛岳演得特别出彩,就是小人物李本忠的一夜连升三级太离谱,战争场面也很精彩,但有些人物加入太多牵强的伟大因素就不符常理了,还有把汪精卫的侄女日本间谍演得太愚蠢了
一星给历史 一星给编剧的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