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铎王朝第一季

The Tudors Season 1

主演: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山姆·尼尔,杰瑞米·诺森,娜塔莉·多默尔,安娜·布雷维斯特

类型:电视地区:爱尔兰,加拿大,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年份:2007

《都铎王朝第一季》剧照

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2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3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4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5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6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3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4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5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6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7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8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9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20

《都铎王朝第一季》剧情介绍

都铎王朝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6世纪中叶,英国驻法国大使遭到暗杀,而且死者正是年轻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 饰)的叔叔。这让国王极为愤怒,立刻召集大臣,准备兵发法兰西。不过,红衣主教沃尔金(山姆•尼尔 Sam Neill 饰)权衡各方利益,并不赞成英法交战。因此,他想方设法,让英王、法王通过协商解决了此事。由于王后凯瑟琳只为亨利八世生下了一个女儿,这让她逐渐失宠。亨利八世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并在宫廷之内寻欢作乐。不过,真正令亨利八世动心的却是一名叫安•博林(娜塔莉•多默尔 Natalie Dormer 饰)的女侍官,后者美艳动人,丰满妖娆,使得他几近疯狂。为了能够明媒正娶,亨利八世跟主教沃尔金密谋,要与王后离婚,此举顿时牵涉到外交、宗教等多方利益。期间,热死病蔓延,引起全国恐慌,一场宫廷震荡也随之而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坑蒙拐骗外星人K-DOL爱心增加学院刁蛮新娘龙三和他的七人党亡者之湿永夜长明超能警探高空飞行夺宝天团第二季东京风潮三个冬天这是个适合死去的好日子三十极夜游戏王ARC-V兽兵卫忍风帖:龙宝玉篇魔法学校第二季绝对谎言大烟山圣诞节夫人WakeUp,GirlZOO!足球风云琴场高手之灵魂暴走兵工厂女郎第一季超能公主超人大战极英盟我们的歌过山车你燃烧了我好鞋成双诺尔曼·白求恩

《都铎王朝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红白玫瑰的绽放

HBO出品,色情与暴力是必须有的,但和当年经典的Rome相比,真的太拖沓了。

主角表现力不够。

亨利八世,同时具有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的血脉,心心念念想要创下不世伟业,他的确在英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是因为政绩,而是因为情爱。

所以镜头下的亨利八世成了被安博林迷的神魂颠倒的毛头小伙子,他狂躁、喜怒无常、爱人爱的没有原则,我无法接受被表演成这样的亨利八世,他的野心、他的心机、他的帝王之气,统统不见了。

史书中的他不是作为帝国继承者被培养的,亚瑟的死将王位与王后一同强加于他,如果凯瑟琳能够生下王子,谁说他们不能琴瑟和鸣呢?

他想要一个继承人想的发疯,只有健康的继承人才意味着无后顾之忧的传承,与其说他爱安博林爱的要死,不如说他渴望一个能合法给他诞下王位继承人的女人。

即使不是安博林也会是其他女人,只是那一刻,刚好是她出现在他面前,所以大英帝国的历史拐了个弯,他看不到未来,可我们是知道的,安博林没能给他带来儿子,历史荒谬的开了玩笑,她没能生出儿子,可却为这个帝国生下来最杰出的女王。

凯瑟琳是最高贵最名正言顺的王后,可是她给这个帝国留下的却是被称为血腥玛丽的女儿。

历史颠了个倒,荒诞的不像是真的。

配角个个出彩。

红衣主教沃尔西的一生见证了帝王恩宠的反覆无常,他的权倾天下来自于亨利八世无条件的支持,而他与安博林家族的不和却带他走上绝路,贪污、叛国,罪名是真的,但他被抓捕时声声哀鸣至亲的情人也是真的;托马斯.莫尔曾是亨利的挚友,他曾写就《乌托邦》、热爱家庭、文采斐然,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好先生,他同时能下令烧死异教徒,残忍与慈悲都是他的一部分,人性的复杂由此可见。

都铎王朝最灿烂的岁月还未到来,但灿烂之前的酝酿来自于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来自于英法神圣罗马帝国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分分合合。

亨利八世和王后们的故事充满了阴谋、血腥,那只是大英帝国史很小的一部分,而偏偏是这很小的一部分,却成为了史书中亨利八世的全部。

 2 ) 膨胀的王权与可悲的女人们

我对欧洲的历史了解的并不多 凭着我粗浅的认识,和这部电视剧带给我的感受,在这里写下几行字---王权---亨利八世的时代是个王权膨胀的时代,伴随着欧洲宗教改革的风潮,王权开始向宗教权利提出了挑战,并事实上获得了胜利。

不论亨利八世进行的英国的宗教改革的目的究竟只是为了摆脱Queen Catherine和一己的情欲,还是为了将英格兰从罗马教廷的控制之下摆脱出来,以更加独立更加灵活的方式发展,他所引领的改革,最终成就了英国国教,成为了新教的一支。

而其后正是由于他的子女或是抑制国教宣扬天主教,或是强化英国国教而镇压天主教和清教徒,才导致了大量清教徒逃亡美洲,以及后来由清教徒暴乱而引发的英国革命。

可以说英国的革命和美国的建立,都与亨利八世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当然,这是后话。

权利是个好东西,几乎每个人都想拥有它,而真正清心寡欲的确少之又少。

而一旦拥有了权利,便总会期望得到更大的权利。

中世纪的欧洲政治中,时常可以看到宗教权利和世俗权力的斗争,宗教体系和世俗体系纠缠不清。

虽然我不清楚着两个体系最初的创建的目的和原因,但是我觉得,从事实上,两大体系的存在,是对双方权利的制约;而欧洲政治就是在这种双方权利的制衡中,找寻着平衡,维持着缓慢的发展。

宗教统治往往墨守成规;世俗政治则经常变化,但这些变化的方向确不一定很好。

宗教思想往往固守于迂腐传统一成不变的礼仪规范,因为维持了这些才能维持住宗教的控制力。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东西方贸易往来,加上世界格局的演变,国家终究要发展,要突破宗教传统的藩篱。

世俗统治的灵活性为这种发展提供了可能,于是出现了宗教改革,其实就是世俗力量对宗教势力的挑战。

而从长远和整体来看,世俗力量的获胜则是必然。

但是,矫枉过正,代表着世俗力量的王权(或者说是世俗力量所依赖的王权),在这场改革中,不断的膨胀。

当世俗王权摆脱了宗教的束缚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在没有新的强势(比如后来日渐强大的议会势力——其实是新兴商人和资本家势力的集团),谁又能控制住强大的行政力量呢?

于是,整个英格兰在亨利八世(还有其后他的女儿血腥玛丽)的脚下战抖。

凡是和国王意见相左的,不论先前曾为国王立下多少汗马功劳,都难免一死。

Cardinal Wolsey、Sir Thomas Moore、Charles Brandon Lord of Suffolk等等,都相继死去。

最后,甚至Her Majesty the Queen也倒在了国王的屠刀之下,这一死,便是一个接着一个。

王权下颤抖的英格兰,最终送走了亨利八世、血腥玛丽,迎来了爱德华和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也就是在第二季结束时刚刚被宣布成为私生女的伊丽莎白),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的政治基本上稳定,国教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英国经济飞速发展,美洲殖民地巩固,文化发达(莎士比亚和培根etc.),英国才进入黄金时代。

而经济发展带来的资产阶级的振兴,终于是的王权收到了挑战,伊丽莎白终结了都铎王朝,而其继任者创建的斯图亚特王朝仍然试图维持至高无上的王权,又把英国带入了恐怖之中,而终于在资产阶级的革命中轰然倒地。

又是后话了。

没有制约的权利是可怕的,于是有了三权分立的学说。

行政权力的过大,就像过度膨胀的王权一样,会带来一时的变革和发展,但最终引向的还是腐败和恐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的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要求更加平等更加自由的政治,民意一次又一次的推动了英国的发展,也同样推动着世界的发展。

我们,看到了太多的由于行政权力的膨胀而带来的灾难,立法和司法成为了行政者手中的玩物。

我们不希望看到可怕的革命,但是我们也不想永远在膨胀的权力下颤抖。

基于民意的制衡的和谐一定就要出现,因为人民正在强大,一定会推动着它一步一步走向现实。

---国王的女人们---很多人说西方社会自古是个一夫一妻制的社会。

这种说法,在看过都铎王朝之后便会不攻自破了。

虽然基督教义要求一个男人只能由一个妻子,一个女人也只能有一个丈夫,而非婚生的子女理应不具有任何继承权,然而,当国王要求更换自己的王后的时候,连罗马的教廷也曾经准备承认国王情妇子女的权力,这等于事实上承认,一个人可以同时有多个女人。

在这里,我不是想说东方君王的女人们不可悲,我只是想说,西方君王的女人们的可悲一点不亚于东方,甚至要超出许多。

在多妻的东方,君王的女人们至少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号,而中国则还为她们设立了相应的等级制度。

至少她们有自己的地位,还可能会母因子贵,成为万人之上的国家的女统治者或者干政者。

而在英国,国王公开的和其他女子调情,公开的拥有姘头,而这些姘头,到死也不会有个真正的光彩的名誉,人们只会说,看吧,那是过往的情妇。

而她的子女,可能不会有继承王冠或是王室权利的任何一部分的机会,还要适逢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随时又被厌恶了他们(或他们的母亲)的国王,以及担心他们的兄弟姐妹们除掉。

情妇们不要想着能母因子贵,只要国王宠幸你的时候,会给你点好处,就已经了不得了。

而当被国王抛弃之后,破败的名声,使得她们几乎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夫家。

不过这个悲惨似乎被伟大的亨利八世解决了。

《都铎王朝》中可以看到,亨利八世的王后第一季是Catherin,第二季是Anne,第三季将是Jane。

国王自己成为了宗教的首领,终于不用等待教皇来裁决他的婚姻是否合法,他可以,在任何时候,废掉任何一个王后甚至杀掉她们,来为新的女人腾出女王的宝座,戴上绚丽的王冠。

国王的情妇们终于有了盼头,终于有了成为王后的机会,看看第二季结束时Jane Seymour兴奋的表情和眼神,完全不记得刚刚有一个用同样方法登上王后宝座的女人被砍掉了脑袋。

而后来,亨利八世又杀掉了一位王后,理由为何,可能要看第三季以后的了。

而死去王后的女儿,Mary和Elizabeth又先后被剥夺了继承权,被宣布为bastard。

可怜的Anne,自从和国王结婚,就从来没有得到过好名声,所有人都咒骂她,她的父兄也只当她是获得自己政治利益的工具。

而正是她帮助亨利八世从教皇和宗教压迫下解救了出来,实现了亨利八世强大王权,可也正是这强大的王权最终害了她,让她送了命。

片子中,Anne临死之时,气氛渲染的异常感人,让人不免为之动容。

而杀死了Anne的亨利八世,却也许永远都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心灵的平静了。

多么的可悲,看似成果,却死的更惨,看似希望,却是无底深渊。

专制制度下的女人可怜而又可悲,不论是宗教制度下的永远无法得以正名,或是王权强大时被砍掉脑袋,她们却只能做最为无力的抗争。

这个世界还是一个男性主导的世界,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

我们只能做到好好的对待我们心爱的人,让她们的生活远离悲哀,也让我们的内心的到慰藉和平静。

 3 ) 蓝胡子

前面两篇说的都是亨利八世这个蓝胡子,顺便一起把这部《都铎王朝》也八一下。

亨利八世据说是蓝胡子的原形,蓝胡子是古老欧洲的传说故事。

故事里从前有个男人,是个贵族,他长了一部蓝色的胡子。

他很有钱,还有大大的城堡。

他有个邻居,家里有两个女儿,他想娶其中一个做老婆,就请他们打猎吃饭。

一个女儿被他的财富吸引,答应做他的老婆。

结婚后一天蓝胡子离开城堡,留下新婚的妻子在家。

妻子百般无聊,就打开城堡里一间一间的房间来看,直到看见有间一直关着的房间,里面有好几具女人的尸体。

她吓得把钥匙掉在了地上,沾上了血。

可这血是被施了魔法的,怎么也洗不掉。

蓝胡子回来,看到沾血的钥匙,知道他的秘密被妻子发现了,就要杀她,关键时候,妻子的三个兄弟来了,救了他们的姐妹。

原来那些死去的女人,都是蓝胡子过去的妻子。

童话故事有些讲得前后没有逻辑关系,它没讲蓝胡子为什么要杀死前面的几任妻子,也没讲为什么要把死去的女人的尸体搁家里而不是埋在土里,也没讲清为什么死了这么多年,血迹还是不干,只用魔法两个字就一笔带过了。

但是童话故事却有着犀利的敏感,把一段记在史书上的历史变成了儿童的睡前故事,所为后世人的童年记忆。

格林童话从来都不是温情脉脉的,每一个童话后面,都找得到相对应的残忍的中世纪欧洲历史。

《白雪公主》是王位之争和黑暗矿工血泪史,《驴皮公主》是早期人类婚姻史的投射,而蓝胡子,就是讲述亨利八世这个丧心病狂的神经病人的杰作。

要论谁杀老婆杀得多,还真没人能够超得过他。

这个国王有一种暴虐的屠夫一样的心理,一不高兴,噗哧一下,就是一个人头滚落在他的脚边了。

亨利八世的第一任老婆是他的长兄阿瑟的寡妻、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

因为凯瑟琳没给他生儿子,他便让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逼迫凯瑟琳与他离婚。

亨利八世的第二个老婆,也就是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的娘安妮·波琳,还是只生了一个女儿伊丽莎白,他一不高兴就以通奸罪砍了安妮·波琳的头,因为他离婚再也不需要教皇批准了。

两个人1533年1月25日结婚,到1536年5月19日安妮·波琳被处死,可怜安妮·波琳才当了三年多的王后,而她登上王后之位,却花五年。

第三个老婆珍·西摩1536年5月20日结婚,可是在1537年10月25日,生了个儿子爱德华后因产后十二天就死了。

这算是个得到善终的。

也不过才一年的时间。

第四个老婆是德国的公主安妮·克利夫斯,据说长得不美,她贿赂了宫廷画师将她画得美美的,亨利八世看了画像觉得不错,等结了婚见了面才大呼大当,与这个老婆协议离婚。

也算是逃过一劫。

第五个老婆是凯瑟琳·霍华德,1540年7月28日结婚,一年之后就离了婚,又一年之后被以乱伦罪处死。

  第六个老婆是凯瑟琳·帕尔。

1543年7月12日结婚,三年半后1547年1月28日亨利八世死了,她再婚嫁给了托马斯·西摩,新国王爱德华六世的舅父,结婚没多久,于1548年9月5日去世。

  亨利八世这一生,就是不停地娶老婆换老婆,他的六个老婆,三个叫凯瑟琳,两个叫安妮,他陷在这两个名字中,一定很混乱。

  《都铎王朝》我没有看完,大半年前看的了,好多情节已经记不起来,只觉得这个男演员乔纳森·莱斯·梅耶斯,比艾瑞克•巴纳多了几分杀气和阴冷,更像一个年纪轻轻就登基为王没有畏惧之心的天之骄子。

这部戏因为是连续剧,就少不免有些拖沓和啰嗦,第一季为了和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就花了一季的篇幅,再加上一个汗热病,把观剧的兴趣搞得没了。

这个片子现在还是我的电脑硬盘里,不知道是删了好呢,还是看完好。

 4 ) 迷雾中的那个人----Thomas Cromwell其人

电视剧《都铎王朝》的观众可能在第一季还没有特别关注Cromwell这个人。

导演选择了一个反面形象的演员,而编剧也把他塑造成一个善于钻营、趋炎附势的小人。

但这个小人却最终成为亨利八世后期的权臣,并以英国新教的奠基人被铭记。

2009年英国的Man Booker小说奖得奖小说《狼宫》(Wolf Hall),正是以Cromwell为主角,并以他的视角来解读亨利八世的这一段历史。

史料告诉我们的Cromwell是这么一个人:出身于铁匠之家,从小善于打架斗狠,却又聪颖好学;少年时离家出走,在欧洲多国流浪,当过雇佣军,跟着纺织品商贩学做生意,对银行业务(与当时商品贸易息息相关的行业)也非常了解;精通法律,拥有律师身份;后为红衣大主教Wolsey所用并加以器重。

Cromwell之所以来到亨利八世身边,正是由于Wolsey的推荐,或是在帮Wolsey去国王那儿跑腿时开始。

这一点,在历史上应该是不容质疑的。

历史解读的分叉在于Cromwell在来到亨利身边之后,是如《狼宫》小说中所刻画,不遗余力地帮助已经失宠的红衣主教争取权益;还是如《都铎王朝》电视剧中所演顺水推舟、投靠红衣主教的敌人Boleyn家族,对红衣主教之死视而不见甚至落井下石?

以Cromwell当时尚未显赫的身份,以他精明的为人,在历史潮流变化难料、权利斗争瞬息万变的那些日子里,他的立场没有任何官方或私人文献流传下来,并不出乎意料。

于是六百年后我们如何来猜测、揣度他当年的心思,大约只能用两个方法:方法一:唯结果论。

在经过了围绕亨利八世离婚事件的权利斗争之后,Cromwell成为最后的赢家。

甚至在暂时的胜利者Boleyn家族也随着Anne Boleyn的被斩首而沦陷后,仍然屹立不倒,可以推断他应该是唯君命是从,国王偏向谁他就支持谁,国王放弃谁他就放弃谁。

因此可以推断他是个政治嗅觉敏锐、政治手段犀利的实用主义者,而不是纠结于“忠孝不能两全”的道德家。

方法二:唯出身论。

野草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观赏类植物。

因为野草的使命就是生存,而不是其它什么劳什子,比如说看起来比较美,闻起来比较香之类。

像Thomas More这样出身世家、一心向佛(上帝)的人,可能会为信仰而折腰,但是像Cromwell这样从社会底层奋斗上来的人,如果没有灵活的头脑、灵活的立场和更加灵活的身手,早就死了一千次了。

综上所述,本人倾向于认同电视剧对Cromwell为人的塑造。

但是也必须指出,他能够在几十年的政治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也有异禀过人之处,绝不是一般的小人都可以做到的。

说到底,小人还是君子,伟人还是枭雄,纯粹是价值观的判断,而价值观,并不是一个全世界古今中外统一的度量工具。

迷雾中那个人消失早已在历史的烟尘中,而他深谋远虑或助权为虐的所为,造就了一个财库富有、王权强大的英国,从此后它将从偏居一隅的岛国,走向称霸欧洲之路,直至到日不落的辉煌。

 5 ) 《多铎王朝》中的韦小宝

君阅汗青已通史,终局笔亦疏;韶华峥嵘风尘掩,回首觅当初。

婉转悠扬的开场乐曲过后,大幕徐徐拉开,一出波澜壮阔、诡诈血腥而又香艳奢靡的宫廷故事激情上演。

繁星满天的夜晚,气宇轩昂的古堡,千回百转的风笛奏鸣,清新爽朗的绿草芳香,让无数的观众迷恋上那个已经成为历史尘埃的时代。

《多铎王朝》(The Tudors)是讲述亨利八世私生活的八卦剧集,编剧扬言要通过这部剧集完整呈现亨利八世的情史。

说起来这亨利八世还真是广大影视工作者的救星,他传奇的一生跌宕起伏丰富多彩,给后世留下了挖掘不尽的宝库,从电影到电视,拍了一版又一版,简直是乐此不疲,没完没了。

如果中世纪的英国有八卦杂志,亨利八世一定会经常荣登封面。

他多才多艺,颇具艺术气质,酷爱音乐绘画,擅长骑马、射箭、球类等多种体育运动,甚至还用拉丁文写了一本书。

更重要的是,此人的私生活混乱不堪,为了扶小三上位,他不惜跟罗马教廷决裂。

他先后娶了六个老婆,两个被他砍了头,两个被他休了,一个生孩子死掉,最后一位,因亨利死在她之前才得以安享天年。

因为一夫一妻制,这个八卦国王把整个教廷和神学院都折腾得够呛。

混乱的私生活并没有影响他的执政,从一个乳臭未干的纨绔青年成长为专横、权利欲膨胀的强权君主,亨利八世统治多年,王位一直坐得稳稳当当。

另外,他还有两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厉害女儿。

大女儿笃信天主教,在位期间宰了无数新教人士,因此被称为血腥玛丽。

小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伊丽莎白一世,她雄才伟略,从此开创了英格兰历史上的黄金年代。

整部剧集拍得恢宏大气,画面华丽,人物丰满,服装造型美轮美奂,情节推进如行云流水,各方面都做得到位。

尽管有一些与历史不符的地方,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大仲马曾经说过,历史就是用来挂小说的钉子,如此而已。

鸿篇巨制都需要一个耀眼的明星来压阵,超级帅哥乔纳森.莱斯.迈尔斯就是本剧的定海神针。

一生风流无数,到头来其实孤独终老,他穿着中世纪的华服,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宝座上,犹如希腊雕塑般俊朗的面容,彻底颠覆了历史上的这位帝王。

跟他一比,所有的娘炮和人工美帅哥顿时沦为地上的泥土。

看过亨利八世画像的人都知道,其实他是个红脸胖子,个子不高,且小腿发达,即便年轻时也肥嘟嘟的,这位仁兄的尊容实在离“偶像”二字相去甚远。

如果按照画像来选角,《多铎王朝》肯定会流失大批的女性观众,一个形容粗鄙、五短身材的国王在剧集中不停地娶妻杀妻,实在不能给人以美好的感觉。

没有乔纳森的脸庞总是以特写的镜头出现,不熟悉英国历史的观众对《都铎王朝》哪会有这么浓厚的兴趣?

毕竟,一个帅哥的罗曼史要比一个胖子有吸引力得多。

这也正是《多铎王朝》高明的地方,把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的一段历史拍得宛若宫廷偶像剧,反而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这是一盘由奢靡、权势、阴谋、欲望拼成的视觉盛宴,它美到极致,繁华落尽,曲终人散,最后只留下了无尽的苍凉。

查尔斯.布兰登公爵,亨利八世最好的朋友兼姐夫。

这是一个极有意思的人物,他和亨利八世的关系类似于《鹿鼎记》中的康熙与韦小宝。

出身平民,也没有什么文化,但他是亨利八世从小到大的玩伴,亨利当权后他很自然地就成为国王身边的宠臣,从此飞黄腾达平步青云。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亨利八世为人喜怒无常,心狠手辣,一不高兴连大主教都能被他活活逼死,自己老婆的脑袋也是说砍就砍,但唯独对布兰登网开一面,天大的事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此可见查尔斯.布兰登在他心中的特殊地位。

更离谱的事情还在后面,亨利八世将姐姐玛格丽特公主许给了葡萄牙国王,派自己的好友布兰登充当送亲使者,为了让他体面一点,还特地给他加封了爵位。

没想到在漫长的旅途中,布兰登和公主俩个日久生情天雷勾动地火,干脆睡到了一起。

玛格丽特公主迷上了英俊健壮的布兰登,对自己的老夫君横竖看不顺眼,她不愧是亨利八世的姐姐,胆大心狠,索性在床上闷死了碍眼的老东西,从此与布兰登双宿双飞。

亨利八世勃然大怒,将这对狗男女逐出了宫廷。

但他对布兰登还真是比别人不同,过了一段时间,当布兰登放下身段前来服软之后,亨利也就无可奈何地接受了他这个姐夫。

经过了这段风波,两个人的关系似乎比过去更铁,布兰登的官儿也越当越大。

这一段与《鹿鼎记》中韦小宝和建宁公主的故事真是如出一辙。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真正的历史中故事远没有这么戏剧化,亨利八世有两个姐姐,许给葡萄牙国王的是一个,嫁给查尔斯.布兰登的又是另一个。

为了万恶的收视率,本片的编剧生生将两个公主的故事揉在一起,也因此成就了查尔斯.布兰登的一段传奇。

私下认为,编剧肯定看过英文版的《鹿鼎记》,并从中偷到了不少精彩的桥段。

 6 ) 都铎王朝

《都铎王朝》是男主亨利八世,由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饰演,还有主教沃尔金(山姆•尼尔 Sam Neill 饰),还有就是由亨利·卡维尔饰演的查尔斯·布兰登。

查尔斯 不过剧中最好的看点就是由亨利·卡维尔饰演的查尔斯·布兰登,身材也很性感。

亨利八世 对于都铎王朝的历史,还有就是社会发展,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事情,同时也是土地经济繁荣时期。

而对于历史,一切都是围绕亨利八世展开,改编的也很成功,了解英国的王朝世界。

和《罗马》、《风中的女王》都有些相似。

 7 ) Anything but love or religion

Tudors 都铎, 是一个家族的姓氏,也是一个朝代的名字。

英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的朝代,结束了中世纪的朝代。

买到DVD“The Tudor”的时候,我相当的吃惊,封面的帅哥长得像Tom Cruise 般的精致,完美的身材。

他演的可是著名的又矮又大胖的丑国王Henry VIII,Queen Mary (Bloody Mary) 和Queen Elizabath I 的父亲。

当然,一定要帅哥演出,捧场的人才多,管他历史上的真实形象呢。

重要的是Henry VIII的古怪个性和特别经历足够拍个好几十集了。

欧洲的君主往往只是最大的贵族,因此与其他的贵族相对比较的平等,还得受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领导,因此比中国的皇帝们权限小的多。

The Tudor 以Henry VIII最精彩的中年开始,那时候他就不太甘于被各种力量节制,努力的挣扎反抗。

我一共看了前7集,基本上都在忙着搞合纵连横,在欧洲的强敌兼亲戚比如说法国、西班牙以及教会之间搞平衡,在不断的签署和平协议和撕毁中来回折腾,伴随着的还把未成年的女儿许配给各国的国王或王子们。

看了这个过程,就会了解欧洲的统治者习惯于搞出各种协议,以平衡各方势力,没有强大的武力支持只能签署不平等条约,军队强大以后再撕毁旧的签个对自己有力的。

拉据战的过程非常的有意思,很实用的交战手册。

可是这位Henry 下定决心与罗马教皇决裂另起新的基督教炉灶的原因还是女人,他喜欢上了温良恭检让的皇后的妖娆又有野心的侍女。

出于各方利益原因, 教皇不准他离婚。

我买到了的第7集,他就开始折腾离婚的安排。

估计怎么也得到10集以后才能离得成,中间发生了很多的故事。

后面的历史是这样的,Henry于是奋勇之下,宣布脱离罗马天主教会,引入改革的基督教,自封为英国主教,搞了政教合一。

他最终达到目的离了婚,还顺手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发了笔大财。

鉴于英国实力强大,教皇除了口头谴责以外别无他法。

从此奠定了英国的欧洲大国地位,是为无心插柳的伟大成果。

而让Henry VIII 搞出这么大动静的女人Anne Boleyn,在几年后被他砍了头。

之后,他又砍了另外1任妻子的头,还与2任妻子离婚。

成为欧洲历史上最可怕的单身国王。

Henry VIII在世时,在国王的支持下,基督教已经呈燎原之势,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天主教的发展。

在他死后,他的3个后代都依次登上王位。

当他的大女儿Mary在Henry VIII 的唯一的儿子死后执政,她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视基督教徒为异教徒,开始对整个国家进行宗教清洗,杀人无数而得名“Bloody Mary"。

在Mary死后,基督教徒Elizabath接任,开始对天主教徒的清算。

不止在英格兰,Elizabath成功的征服了苏格兰和爱尔兰这两个天主教国家,从而纳入英国的版图,从而在爱尔兰开始了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宗教战争。

不过,从此英国开始成为世界之强。

虽然宗教战争常常以宗教为名,我所看到的却是发动的领导人对教义的背弃,以及完全不遵循宗教要求的生活与思想。

在那时的欧洲,普通人被宗教的选择与认同折磨甚至丢了命,而实际的既得利益者还是鼓吹和传播宗教思想的精神领袖。

部分的领袖也被迫逃亡、流放甚至砍头,但是至少获得了名声和拥戴,可是追随者们像蚂蚁一般前赴后继的死去,以极其虔诚的方式维护着他的信仰。

Henry VIII非常热爱宗教,尤其热爱宗教带来的便利。

当时的思想家们以宗教的前提去思考,顶多有了人道主义思想的起源。

没人感挑战上帝的存在,Henry VIII挑战的不过是罗马教会对上帝和耶稣的解释权。

在100年以后,法国哲学家才开始脱离宗教的桎梏,去真正的辩证的思索。

The Tudor 不仅有健美的俊男美女,更有精美的服饰、宫殿和欧洲风光。

在分类时可以定义为战争、历史、宗教、爱情、血腥、阴谋、情色的电视剧。

比较怀疑怎么在美国的电视频道上播放。

帅哥主演演的很好,只是以前读的书让我先入为主,怎么也觉的他的形象实在不符合我以前的想象。

Wolsey神父演的更好,完整的刻画了一位勤奋、睿智、狂妄、贪婪、控制狂的红衣主教形象。

且看明年会怎么拍下一季。

 8 ) 当青春版《都铎王朝》遭遇演技派

(芷宁写于2007年8月27日)如果16世纪的英国有八卦杂志或网络,那么亨利八世一定每每荣登封面或首页,现今的事端女王希尔顿家的败家放荡女帕丽斯比之亨利八世,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亨利八世那惊世骇俗又疯狂刺激的一生,向来是现代娱乐介质争相描绘的对象——那是一段被丑闻折腾地最为频繁且厉害的英国历史。

仅以《亨利八世》命名的影片就一箩筐,另外在讲述他女儿伊丽莎白一世的影视作品中,他也是必提之人。

关于亨利八世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知道他先后娶了六个老婆,两个被他砍了头,两个被他休了,一个生孩子死掉了,另一个也就是最后一位,因亨利死在她之前,这位才女得以安享天年,成为再嫁型王后。

人们也都知道,亨利八世为了娶新老婆,而引发了堪称历史上影响最大、长达八年的休后离婚案,更由此引发了英格兰的宗教改革,也是之后一系列新旧宗教之间血腥争峰的始端,如玛丽一世统治期的“血腥玛丽”。

Showtime有线台的历史剧《都铎王朝》第一季,从都铎王朝第二位统治者亨利八世统治中期开始讲述,内容涉及宫廷中常见的权势、政治斗争和宫闱混乱,不过,这次关于亨利八世传奇的再现有一些不同以往,首先,该剧集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服饰和装饰的华丽绚烂,如亨利的高领皮革装、安妮·博林的漂亮配饰等等。

再者,最重要的变化是,所选演员皆是青春靓丽型,看过亨利八世画像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胖家伙,个子不高,且小腿发达,即便年轻时也肥嘟嘟的,而这次由帅哥乔纳森·莱斯·迈勒斯饰演的亨利八世,不仅长相英俊,而且身材健美,这位曾得过金球奖的爱尔兰演员演绎了巨蟹男亨利八世的多面性,争强好胜、多情滥情且多才多艺(都铎一族是英国历史上最具有才华的皇室,尤其在语言和音乐方面),值得一提的是,迈勒斯表现出了亨利八世那敏感而神经质的一面。

有场较有趣的“亨利溺水”戏,似乎是为了激发亨利对生活的“自察”,身为国王却没儿子——貌似被诅咒了的命运。

当亨利和随从们路过一处沼泽时,众人提出绕道,亨利却逞强:这难不倒英国王国。

他撑起一根木杆,欲跃过去,不料却大头朝下栽了进去,等他被拽出来之后,就真如脑子进水了般,开始惶恐起自己无子的命运,质疑和大他六岁的西班牙公主凯瑟琳的婚姻是否合法(凯瑟琳原为其嫂),并且开始怕死,怕的要命。

在英国发生大范围瘟疫的那场戏中,亨利的畏死再现的颇具特色。

青春靓丽的演员整容和精美奢华的服饰场景,都不是本人看该剧的理由,对我而言,《都铎王朝》第一季的看点是由山姆·尼尔扮演的沃尔西大主教,当最后一集里沃尔西自杀时,不由得想到以后的第二季还会不会吸引我看。

山姆·尼尔,这位活多久就能演多久的澳洲演员,参演过诸多著名影片如《死寂》、《侏罗纪公园》、《钢琴课》等,不久前的《不可抗拒》也让人们再次领略了他出众的演技。

在《都铎王朝》中,老戏骨散发出了极佳的演艺水平,将这个被固化了的人物演绎出了新内容:沃尔西会做人,将好胜的亨利从英法开战的边缘拉了回来,还把缔结和平条约的功劳恭让,“陛下,您将作为新世界的构建者而铭记于史册”;他工作勤奋,在他被谗言击中离开后,亨利指着内阁们怒吼:“你们谁都比不上沃尔西,我现在才知道他做了多少工作……”;他嗅觉敏锐,能向时而动,总能猜对亨利的心思,只可惜,察觉到亨利想娶安妮·博林的他,费劲口舌用尽办法也不能使教皇特使否认凯瑟琳与亨利的婚姻(罗马皇帝查理五世是王后凯瑟琳的亲外甥,教皇开罪不起),这便是他的“滑铁卢”;因太了解亨利的秉性,他预见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如果不同意他离婚,那我们的宗教将无法在这个国家立足。

”有一场戏,当亨利对沃尔西表示不满时,向来为了满足亨利的欲求而心力交瘁的沃尔西侧过身子手捂住脸,难过地叹息流泪,仅仅这么一个举动,山姆·尼尔已将沃尔西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刻画了出来。

当然,沃尔西也是贪婪善玩权术的,他借机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翻翻手掌就能将亨利的前秘书押往伦敦塔,给关得神经了。

当最终走投无路的沃尔西在狱中自杀时,令人不免想起了由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克伦威尔今后的轨迹——当沃尔西需要帮助之时,克伦威尔不仅躲避,而且还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了他致命一击,之后不久便开始了克伦威尔掌控权势的时代,若干年后,在克伦威尔为亨利娶来的第四任妻子克利夫的安妮令亨利反感后,亨利在离婚的同时,找了个理由杀了克伦威尔。

不知在砍头的那一瞬间,克伦威尔作何感想。

而彼时追求安妮·博林的亨利表现得像个疯狂的初恋者,又写情书又送珠宝,后来当他想砍安妮·博林的头时,他解释不了当初为何为了安妮而弃前妻,于是,他居然宣称安妮当年对他下了咒。

此一时,彼一时,断头台上的安妮·博林会作何感想。

当然,她的结局在该剧集第一季里还没上演。

一心想把持朝政的诺福克公爵大概也没料到,他有两个侄女被先后砍了头,这两个可怜的棋子便是安妮·博林和亨利的第五任王后凯瑟琳·霍华德。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2297507_d.html)

 9 ) The Tudors,都铎王朝,一个蓝胡子的历史

"You think you know a story, but you only know how it ends; To get the heart of the story, you have to go back to the beginning".这是电视剧都铎王朝第一季片头中的一句话。

The Tudors,一部讲述英国都铎王朝历史的电视剧。

都铎王朝是英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王朝,都铎王朝的国王/女王是英国历史上最有文化的国王。

在金雀花王朝的末期,玫瑰战争不仅耗尽了英格兰的资源,也耗尽了金雀花王朝的继承人。

于是一个远房的理士满伯爵亨利就成为红白玫瑰两派和解的选择,他就是亨利七世,都铎王朝的第一位君主。

亨利的父系是都铎家族,一个原子威尔士的小贵族家庭。

母系来自兰开斯特家族,也就是玫瑰战争中红玫瑰。

为了和白玫瑰约克家族达成和解,亨利娶了来自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就这样达成王朝和解。

按说电视剧叫"The Tudors",就应该从Henry VII开始说起。

俺本来打谱从Wars of Roses末期开始看呢,心里琢磨说不定还能看到Richard III;没想到电视剧一开篇就使Henry VIII了,Henry VII的儿子。

都铎王朝从来就不是一个多产的王朝,像金雀花的爱德华三世一下有7个儿子这种事儿可是见不着了。

Henry VII没有早夭的儿子只有两个,Athur和Henry。

Athur理所当然是王位继承人,因此亨利七世早早就为小Henry安排好了前途:进教会。

小亨利于是接受了很好的教育,那会有文化的人可都是教士。

没想到Athur没等到继承王位就呜呼了,于是小亨利成为王位继承人。

小亨利不仅继承了王位,还继承了哥哥Athur的妻子,阿拉贡的凯瑟琳。

电视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小亨利,也就是著名的蓝胡子国王Henry VIII,一生娶了6个老婆。

英格兰那会可是一夫一妻制,也就是说,Henry VIII结了6次婚,但他却只离了两次婚,神奇吧。

关于亨利的六位妻子有一个口诀,那就是著名的“离婚、砍头、死,离婚、砍头、生”,这说的就是6位妻子的命运。

电视剧的第一季讲的就是头两位妻子,离婚一世凯瑟琳和砍头一世安博林间的故事。

如果你看过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本《亨利八世》,你对这部电视剧的第一季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俺已经记不太清楚莎士比亚剧本里托马斯·摩尔有多大比重,但在电视剧里摩尔的戏份很大,这可能是比较大的区别。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有很多,俺个人认为《亨利八世》是其中最差的。

莎士比亚生活在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因此在《亨利八世》这个剧本里就不免要拍一拍伊丽莎白她爸她妈的马屁,这也让《亨利八世》这部剧意思不大。

俺当年看玫瑰战争的历史看的一头雾水,当时没有方便的互联网,文本资料少得可怜。

而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有很大部分都在玫瑰战争期间,于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就成为搞清楚历史的方法之一。

记得当年看到《亨利八世》剧本最后伊丽莎白出生那段简直肉麻的掉了一地疙瘩,也很同情莎翁当年的境遇。

闲话说了一地,接着说电视剧。

如果你不了解那段历史又想好好看电视剧都铎王朝的话,莎翁的《亨利八世》是一本不错的入门。

电视剧里Henry VIII的扮演者是Jonathan Rhys Meyers。

这位帅哥出演过Alexander和MI:III,但是俺却对他一点印象也没有。

这次在电视剧里Meyers真是翻身了,这位简直就是Henry VIII复活,演得太好了。

Anne Boleyn的扮演者是Natalie Dormer,一位戏剧演员。

在片头里有安博林回头的场景,Dormer的眼神充满了魅惑,那种勾魂摄魄的感觉让人浑身酥软。

Dormer的Anne Boleyn棒极了,举手投足间的吸引力洋溢着真个屏幕。

电视剧里比较大牌的演员可能要算Sam Neill,他扮演Wolsey大主教。

Wolsey在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中是一个反面人物,电视剧的描绘应该更加接近真实——一个伟大的外交家和人文主义者。

在第一季里,Anne Boleyn成功的击败Katherine,Wolsey也被砍掉了脑袋。

在随后的第二季里,亨利八世唯一一位正常死亡的妻子,Jane Seymour登场。

简·西摩据说是亨利唯一的真爱,她也为亨利剩下了唯一一个男孩。

Jane Seymour出现后,Anne Boleyn登上断头台就成为或早或迟的事情。

在托马斯·摩尔的脑袋被敲掉,亨利和教皇正式决裂后,Anne Boleyn也掉了脑袋。

真可惜啊,Natalie Dormer这么迷人的一位女子,在下一季中将不再出现。

Henry VIII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比如说,他起先为了捍卫天主教用拉丁文写了一篇批判马丁·路德的文章,而后来为了和Katherine离婚竟然和教皇决裂。

这件事简直就和先帝爷干的一样漂亮,从此英国教会独立,称为“圣公会”,因为它既不是天主教也不是新教。

其实俺倒觉得英国教会就是一个不听教皇听国王指挥的天主教会。

亨利和Katherine生了一个女儿Mary,在和Anne Boleyn结婚后,他宣布Mary为私生女,剥夺了她的继承权。

而在处死Anne Boleyn后,他又宣布他和Anne的女儿Elizabeth为私生女,而且也剥夺了她的继承权。

直到他的晚年才恢复这两个女儿的继承权。

亨利和Jane Seymour生下了亨利唯一的儿子Edward,也就是以后的Edward VI。

Mary,在年轻的Edward死后继承王位。

Mary作为Katherine的女儿笃信天主教,她在位期间宰了无数新教人士,因此被称为Blood Mary。

Blood Mary现在为人所知是因为一种鸡尾酒,鲜红的颜色让它得名血腥玛丽,俺估计喜欢喝这种酒的同志没几个知道这种酒名字的血腥背景。

Mary死后,Elizabeth继承王位,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号称童贞女王(Virgin Queen,著名的弗吉尼亚州就是献给这位童贞女王的而得名的)。

既然童贞,就当然没有子嗣,都铎王朝断绝。

接下来是多灾多难的斯图亚特诸王登场。

Henry VIII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分别叫玛格丽特和玛丽,电视剧里把这两个人物合成了一个,叫着玛丽的名字做着玛格丽特作的事情。

Henry和Mary关系极为密切,很是疼爱这个妹妹,著名的Rose Mary号战舰就是用这个妹妹的名字命名,而Henry的女儿Mary的名字也是从妹妹而来。

Henry的这两个妹妹对以后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说差点当上Queen的Lady Jane Grey就是Mary Tudor的外孙女;而另一个Mary of Scotland,斯图亚特家族的玛丽,是Margaret Tudor的孙女。

以后斯图亚特王朝继承英格兰的王位全靠这位Mary of Scotland呢,而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当然也是靠她。

电视剧里把Henry的两位姊妹合二为一,不知道以后怎么办。

The Tudors不会拍成Henry VIII一个人的故事吧?

按照现在的进度来看,The Tudors Season 3应该能够把离婚二世和砍头二世的故事讲完。

回到开头,"You think you know a story, but you only know how it ends; To get the heart of the story, you have to go back to the beginning",这句话是这部电视剧的编剧所写。

编剧Michael Hirst是著名的历史剧编剧,他在2007年的电视剧“Elizabeth: The Golden Age"大热。

《伊丽莎白:黄金时代》讲的是都铎王朝亨利八世女儿伊丽莎白一世的故事,因此才有开头的那句话:你认为你了解这个故事,但是你仅仅知道故事的结尾;要想抓到故事的精髓,你必须回到开始。

呐,就是给自己做个小广告呗。

"The Tudors"是俺看过的最好的历史剧,画面华丽,人物丰满,故事进行如行云流水,又像水银体温表掉在了水泥地上。

看了这部电视剧之后,国产电视剧就更没法看了。

《食神》的最后,评委大大感慨让她吃到了如此的美味,淡淡的洋葱让她心生忧虑:以后吃不到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办?

俺现在也有这种感觉,“洋葱,我放了洋葱”,以后没有这么好的电视剧怎么办?

只好苦苦等待第三季的到来。

最后提一句,音乐很棒!

 10 ) Wolsey the Cardinal

若是真写,会是一个长篇大论的东西。

一直觉得自己若是认真起来,笔下完全是不忍卒读的,近来更是非常疲累。

但是因为我动了要写的念头,所以终归要写它一下。

关于肥皂剧中的红衣主教,被聪明耽误一生的总代表。

一个用中世纪文化培养出来的教士,遭遇到文艺复兴,立刻就在政治上一败涂地了,可惜国王还附赠给他流传下去的骂名。

我总是被那些糟糕的名声所吸引。

所以原来我是来看美人的,结果遭遇到主教大人。

曾经我也活在圣人的世界之中,后来逐渐知道,最大的美德就是“恶的适度”。

于是我不反对贪腐浪费,只是不喜欢看见杀人。

同时我很惋惜仍旧有这样多的人相信着道德的王国,他们是有多自恋啊。

先备份,以后慢慢写这个事情。

已经特意复习过许多遍主教自尽的桥段,我知道这个是剧本的虚构。

摧折心肝地那么甜蜜地难过。

我写完上述这些东西,转眼又过了两个多月。

我的生活里面,发生的事情,我想我还是不多说为好。

红衣主教大人,恨我不是英国人,为你写传。

我本来以为我会为你做一个像样一点的论文,现在看来是不行了。

也许在很遥远的未来,我会有机会给你纪念。

反正我现在开始随随便便地写起来了,连卡文迪许的原稿我都没看完。

——这有什么关系?

我读很多的文献,我能离你近一点吗?

现在是理论过多而无事实的状况,所谓“回到现象本身”(关于这个口号,本小姐真是有无边无际的槽要吐),完全是战败的旌旗而已。

沃尔西啊,本来我也有许多的文章要写的,现在看是不能了。

这段时间,最后一点笔墨。

我分一点给你。

一其实我没有办法重新认真下笔了,是这样的吧。

我都开始卖笑了,不是这样的吗。

你跟于连一样,怀有进入上流社会的梦想,这个跟上帝没有什么关系的。

最后,到了最后,上帝祂也不会向你张开怀抱。

一切都是一场空。

我们都是坏人,坏人就是执紧了这空,然后向上爬。

至于爱与美,那个真的就是舞台上的东西。

到了最后,都没有哪一位神祇愿意收留你。

强者都是这样,要为自己的失败负责。

神要抛弃你,我也就抛弃了神了。

事情无非就是这样。

我也不觉得我是魔鬼,后者其实是很有道德感的存在者。

你我都没有道德感,没有。

说起来,我们俩的道德感到哪里去了,我是一点都不知道。

很小的时候,就在聪明的天光下面,弃绝了上帝,背离了上帝。

大概是上帝太爱我们,所以这么不听话都没有关系的。

然后,就一直在这种悲惨世界里面,一点一点被磨掉了最后的被拯救的希望,那个眼神杀得死人的。

我想我也不会得到拯救的。

不会的。

不会的。

不会的。

我想。

这个事情啊,关于我丢弃了我的道德的时期。

我感到,很骄傲。

这样我对他们也就都没有歉疚。

我已经,遂了他们潜在的心愿,去做了一个坏人。

我想巫师先生可以开始炫耀他对我的弃绝是多么精准了。

让他戴上圣人的冠冕好了,愿神宠爱他的灵魂。

愿他一直鄙视于我,这一件事情,想起来。

我感到,很骄傲。

沃尔西。

那些冠冕堂皇的神的话语,都被唯名论击得碎了一地。

于是没有恩慈。

在没有恩慈的世界里,当然是抱紧了自己的聪明,但是这个世界本来不喜欢聪明。

连聪明都不喜欢,那么让皇上破产吧。

这个事情,我也是没法可救了。

二我本来打算写成历史论文了。

我确实高估了自己最近的心力。

有时候很疑惑:坏人可以有感情吗?

或者说,人可以有感情吗?

(我还没有目击到任何一个完全的好人,哪怕是我的生身父母)最近在看文革人物的各种列传,说真的,居然把我对人性的评价稍微刷高了一点。

我感到很奇特。

我是没有什么才能的。

我所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无非是各种无用的东西而已。

我不敢说我有感情。

但是感情真的是误人的东西,于是我反复教育我自己不可以有感情。

但是感情像一汪池水浸透了我的一切,因此我名叫池君。

我想我应当换一种表达方式:人可以有一种不伤人的方法来持有这种感情吗?

我还没有见过。

我没见过。

池君,是水神的意思。

大概我幻觉之中已经把自己溺毙了许多次,然后用文字来作发泄。

这些跟主教有什么关系呢?

哎呀,我把主教跟他情妇的那几个桥段复习过多少遍,你想得到么?

其他的话我都不好意思再说了……说过了没有道德感。

但是,就我所受的那种教育,我真的是非常老派的人,虽然我屡屡作出完全不符合自己的道德观念的事情。

我所喜欢的人,都是旧式的人物,等于是魔鬼贪恋天使,但是他没办法改变自己的颜色的啊。

啊,其实我没有颜色,我没有属于我自己的颜色。

我变化无常,所以我给自己起名字叫做池君。

我曾经是喜欢旧式的婚姻的,我们这种人,难免喜欢这样。

但是我从来未曾憧憬过,我知道在现世没有这种东西。

但是我止不住的喜欢各种眼泪汪汪的老夫老妻的桥段,在生活中我可是从来没见过。

我不知道忠贞是什么意思,虽然我小时候无数次梦见它。

我曾以为自己是一个忠贞的人,但是其实我完全不是。

我这样软弱,我甚至不能一直看你。

就是这么我背叛了我的旧式观念,然后我也再也不奢求赐福。

主教大人,就你有个情妇这个事情,若是有上帝,祂会祝福与你,这个世道才不会。

所以你选择侍奉上帝,是不是这样。

难道不是这样。

先期文献:http://www.theanneboleynfiles.com/cardinal-wolsey-final-words/顺便发现了《英语国家史略》中的一处误译……

《都铎王朝第一季》短评

其实欧洲史还是很淫荡很YY的。其实在这里面还是满喜欢ANN BOLEYN的。

6分钟前
  • 杰茜不器用
  • 力荐

5星。英法宫廷华丽风,服饰精致。演员,大部分选的很到位,佩服编导眼光!(唯独第2任王后“安博林”没演好,令人反感,气质不对劲)。《都铎》第3季的剧情最好。男主角亨利八世,算不上暴君,跟古代一些皇帝对比,他算仁慈的了。他只是想要一位秀丽温顺、能生儿子的王后,仅此而已。……

11分钟前
  • 平凡女人小日子
  • 力荐

Natalie Dormer ~~~

12分钟前
  • 怂菲❄️🍎
  • 力荐

乱七八糟,看不下,特别女的都很囧

15分钟前
  • 墨水// On My Way
  • 较差

除了男女主角又帅又美,故事简直一团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看到第八集弃剧了.

16分钟前
  • 花枝招展的南瓜
  • 较差

正经挺好看的。不过也就看一季的新鲜……太沉重了……

18分钟前
  • B2Q
  • 推荐

尺度不大,剧情过于拖沓,亨利好蠢,很多情节根本就不连贯?英国的历史真是乏味

21分钟前
  • spartacus
  • 较差

太多裸露镜头令人不适

24分钟前
  • Yee
  • 较差

就为了看乔纳森大叔!!!

25分钟前
  • loneLY
  • 推荐

看了前两季,有点看不下去了。

26分钟前
  • Jane
  • 还行

肉看多了腻啊。。。= = 反胃。。。!

27分钟前
  • Jo
  • 还行

在这部剧里面,过于突出美国价值观对欧洲历史的阐释,16世纪的英国虽然已经由中世纪过渡至启蒙时期,但是编剧所强调的所谓的欧洲的联盟、和平等等很多普世价值观强行进入作品中,显得别扭且生涩,最终毁掉这部剧。唯一的希望只能是政治正确离开影视作品,尽量贴近历史,让剧作更加真实可信。

30分钟前
  • 西门的葡萄架
  • 很差

之前读过《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书其实写得一般,不过辅以此剧还是蛮相得益彰的。本剧除了尺度过大,其实场景、内容、细节神马的还是蛮好看的。

34分钟前
  • 影随茵动
  • 推荐

#升处女日蟹月白羊为了生儿子娶了六个老婆的色狼的年少时光#

38分钟前
  • 蔓蔓·`ω´·
  • 推荐

2009.12.12 看了第一集我还以为是Rome呢。结果只是山寨版。难看之极。

42分钟前
  • 梅文女王殿下
  • 很差

故事太平淡,看了三集就看不下去。

43分钟前
  • 芷菲鱼
  • 较差

受众很窄的片,其实第一季都是在讲亨利离婚,到最后,还没离成

46分钟前
  • Alfie||倒霉孩子王大力
  • 还行

抖音上推荐的美剧,主要是描写宫廷内的淫乱和权力的争夺

50分钟前
  • 懒人
  • 较差

怎么办,看了个开头看不下去了。。难道这个时代的剧是我的硬伤?男主的颜我挺喜欢的呀~

51分钟前
  • 流金摇摆
  • 较差

第一部只是开端,这部剧更多的是政治博弈的色彩。

52分钟前
  • 小K仔
  • 推荐